📖 ZKIZ Archives


小微貸款跟風隱患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18/100391506_all.html

 一家大型銀行的董事長曾告訴來訪的客戶,他今年心無旁騖,將主要精力放在小微企業貸款。

  「全國的中小企業有4000萬家,銀行目前提供融資的小微客戶只有100萬家。」建行浙江省分行一位高管向財新記者道出了其中理由,客戶結構調整為小微或零售為主,其發展可想而知。

  一位國有大行廣東省分行的中小企業客戶經理向財新記者透露,今年該行針對小微企業的貸款,一季度已完成去年全年的任務量,這也意味著,今年的小微企業貸款任務將是去年的4倍。

  在市場分配上,小微企業貸款業務一直是中小商業銀行寄予厚望的增長點。「各家銀行都希望在利率市場化完成前,搶佔這部分市場份額。」一位城商行小企業部負責人向財新記者透露。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直言,「大行的加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在攪局。」

  不過,小微企業貸款熱度之高,也令銀行業人士擔心,商業銀行集體向小微金融業務傾斜,很可能演繹成新的同質化競爭。

  一家總部在南方的股份制銀行中小企業部負責人對財新記者表示,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較高,風控難度較大。小微企業往往處在產業鏈的最末端,對經濟因素的變化也最為敏感,國內和國際經濟的不穩定對小微企業經營造成難以控制的影響。各銀行跟風而上,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

  與大客戶相比,一般小企業的管理成本更高,財務等方面不盡規範,需要更複雜嚴格的風險管控體系,操作成本更高。前述建行浙江省分行高管就表示,「現在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小企業其實有限,操作成本也較高。」

大行湧入

  去年下半年以來,監管部門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貸款的措施。銀監會分別於2011年6月和10月印發《關於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企 業金融服務的通知》(「銀十條」)和《關於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補充通知》,在機構准入、資本佔用、存貸比考核、不良貸款容忍度 和服務收費等方面,提出了更具體的差別化監管和激勵政策。

  2011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貸管理紮實做好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和《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開展中小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的通知》,督促金融機構合理安排信貸資金結構和信貸資金計劃,以滿足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信貸需求。

  在國務院和監管部門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均加大了對小微企業金融業務的投入和信貸資源的傾斜,並按照銀監會信貸增量和增速「兩個不低於」的要求,承諾小微企業貸款的增速不低於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於去年同期水平。

  一家國有大行深圳分行中小企業部負責人對財新記者透露,該行自去年下半年加大了對客戶經理小企業貸款的考核力度,例如,必須在完成一定任務的小企業貸款量後,才能開展其他業務。

  甚至一向擅長做大項目、資金相對寬裕的國開行,也在與其他銀行合作,發展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貸款業務。

  「我們現在會對政府說,縣一級的融資平台我們可能逐漸退出,但是用其他方式來支持你,比如貸款給小微企業。」 國開行湖北分行一位客戶經理向財新記者透露,國開行進入小微領域,更多的是作為和政府合作的一項籌碼。

  不過現實是,小微企業往往在公司治理和管理上不夠完善,比如,沒有驗資報告,法人代表和實際控制人不是同一人,銷售收入部分體現在公司老闆的個人賬戶上,或沒有建立對賬單、銷售流水等。這些資料補齊都需要時間,且需要佔用客戶經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因此,大行更趨向把目標客戶鎖定在接近小企業劃分標準上限的優質群體。「同業產品的客戶定位大多在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小企業,產品也以公司業務類為主,真正面向以個體工商戶為代表的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仍然不足。」民生銀行信息管理中心的李昊宇和劉偉撰文指出。

中小銀行發力

  「小微金融業務的一大特點是,一旦把一項業務交給一家銀行,其他業務都有可能交給這家銀行做。」民生銀行一位小企業客戶經理表示。

  同時,小微企業客戶粘性更高。「換一家銀行的成本相當高。首先,要把貸款全部還完。然後,從另一家銀行獲得貸款也需要時間。無形中損失了利息。」上述客戶經理告訴財新記者,除非和銀行鬧得特別不愉快,小微企業一般不會輕易更換銀行。

  這對於在大項目上缺乏與大銀行抗爭能力的中小銀行,極具誘惑。隨著政策傾斜加大,部分股份制銀行已加速在這一領域發力。

  今年3月28日,民生銀行副行長毛曉峰在2011年年報業績發佈會上表示,2012年新增商貸通貸款將佔全部新增貸款的50%以上,希望商貸通業務到2012年底達到2500億元。

  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在4月3日表示,在招行目前的貸款運作當中,支行層面只做中小企業貸款,而對某些大企業的貸款會逐漸退出。

  廣發銀行計劃今年將專門拿出70%的對公信貸資源用於中小企業,其中不少於60%的信貸資源將專項用於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但各家銀行的產品也趨於同質化,產品的創新程度有限,一家銀行即使出現新產品也很容易被快速複製。

  上述民生銀行小企業客戶經理表示,目前小企業貸款的產品模式不外乎幾種:整貸零償的還款方式、「聯貸聯保」的批量貸款模式;與政府合作,首創推出了互保金貸款;與擔保公司合作,擔保業務、再擔保業務等。

  與此同時,大行的蜂擁而入,更使中小銀行處境尷尬。拓展小微企業貸款業務,實際上是一條業務鏈的整合,涉及到財務管理、現金管理和理財管理等各 方業務線的配合,以滿足企業的需求。這往往需要商業銀行網點多、電子系統好、監管政策允許其產品足夠多元化,更需要放貸資金充裕。在這方面,大行優勢明 顯。

發債解困?

   對於中小銀行在小微企業的放貸資金問題,目前,銀監會規定對發行小微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所對應的5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的貸款,可以在存貸款比例裡做相應扣除,可緩解中小商業銀行部分存貸比壓力,但作用仍然有限。

  民生銀行小微金融部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中小企業因為缺錢才會找銀行貸款,貢獻給銀行的存款量非常少,中小企業能做到日均存款佔貸款的比例達到30%,就已非常難得,通常的情況都在10%左右。因此,很難通過中小企業自身的存款貢獻,來支持對其貸款業務的擴展。

  雖然「銀十條」鼓勵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並專門用於支持發放小企業貸款。但民生銀行小微金融部人士表示,幫助作用十分有限。而且這種針對小微企業的專項金融債票面利率較低,從收益率方面來講,並不具備吸引力,所以認購情況和市場反應平平。

  一位資深銀行業研究員告訴財新記者,雖然金融債名為支持小微企業貸款,但是事實上,募集資金的最終用途和流向很難監控,因為這部分資金都會進入到銀行的資金池內。

  今年初,民生銀行分兩期共發放了500億元小微企業金融債,期限五年,採取固定利率形式。在去年年底,第一家發行小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的興業銀 行,於2011年12月26日至12月28日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金融債300億元,全部為五年期固定利率債券,票面年利率僅為4.2%,低於銀行五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5.5%。

  市場對該類金融債的反應平淡。某券商債券研究員告訴財新記者,此類金融債本質上就是普通銀行的金融債,利率比市場還稍微低一些,大部分是銀行互持,「另外,流動性也一般」。

  一位基金債券交易員表示,基金對此類股份制銀行發行的金融債並無興趣。如果是國有大行發行,資質較好,並且收益率較高的,基金也會考慮。

  杭州銀行小企業部負責人向財新記者進一步分析說,中小銀行發行小微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的收益率完全沒有優勢,還增加了銀行的負債成本。

  財新記者測算,以民生銀行今年2月發行的300億元五年期固定利率金融債為例,其票面利率為4.30%,低於銀行人民幣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5.5%。而銀行給小微企業提供的貸款一般都以一年期短期貸款為主,如以派生存款為貸款資金來源的模式,銀行的負債成本,即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5%。發 行小微企業金融債所需的負債成本增加了0.8%。

  中信銀行小企業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發行專項金融債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銀行無米下炊、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賠本的買賣誰都不願做」 。

風險隱患

  競爭的加劇,在產品單一情況下,利率價格曲線下移,擔保條件也將可能放鬆。上述總部在南方的股份制銀行中小企業部負責人表示:「競爭的加劇必然導致價格戰,拼利率價格,放大抵押率,或者是在貸款條件上放鬆等。」

  前述民生銀行小微金融部人士指出,做小微企業貸款業務的風險主要在於:一是企業的規模比較小,一些管理制度不太健全,不太規範;其次,就是信息不太透明,信息不對稱比較突出;另外,對一些規模比較小的企業,企業主個人的情況就能決定整個企業的命運,這也是風險。

  針對小微企業的特點,各家銀行對於如何做好風險控制煞費苦心。前述民生銀行小微金融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目前,他們結合小企業的「三品」和「三 表」來看風險。「三品」是人品、產品和抵押品。「三表」就是水表、電表以及海關報表。他進一步解釋,這「三品」和「三表」已經擺脫了以往大客戶貸款的風險 控制要點,也擺脫了單純的抵押物。

  另一方面,小微企業貸款批量化和規模化已是業界共識,但市場整體大幅波動的因素未被重視。由於小微企業處在產業鏈的末端,容易受到上下游企業的擠壓,一旦經濟進入下滑週期,很可能形成大量的不良貸款。

  一位資深銀行業分析師告訴財新記者,商業銀行的小微企業貸款業務的不良率偏低,沒有反映真實的不良率水平,未來幾年風險才會暴露出來。

  申銀萬國證券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由於經濟增速下滑導致企業信貸需求下降,民生銀行商貸通業務在2012年一季度增長遇瓶頸。一季度商貸通佔新增貸款比例下降至29%,較去年一季度61%的佔比下滑32%。

  考慮到2012年經濟環境較差,報告認為,公司計劃商貸通佔比達到30%較難實現,預計到年底達到23%左右,下調2012年底小微貸款餘額至3100億元。

  區域風險也不容忽視。上述分析師表示,各家銀行均有各自的地區優勢,例如,民生銀行、北京銀行在北京做小微企業貸款較具優勢,建行和浦發銀行在江浙一帶有優勢,廣發銀行、深發展植根在南方地區,「區域經濟的波動也將很可能對這些銀行造成重壓」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