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年】民建聯前黨員:決定留英真好彩
1 :
GS(14)@2017-06-22 07:37:45【本報訊】家與國的夢,不結束。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當香港前途塵埃落定,當天安門坦克輾毀僅餘的憧憬,我城湧現了無數「浪子」。他們漂洋過海,離棄自己的家,奔向別人的國。英國國旗在會展徐徐落下之後,20年來,「浪子」還沒有停下來。根據保安局資料估計,每年平均有超過7,000名香港人移民海外。《蘋果》分別在香港、英國、德國,尋找他鄉的故事,試圖解答,為何他們不再留戀這個家。其中居於英國的民建聯前黨員表示,雖然心繫香港,但稱「決定留英真係好彩」。記者:潘柏林特約記者:林景輝 陳嘉琳戀殖情意結,由97至現在都沒有消散過。這邊廂,不少港人渴求歸英;那邊廂在英國的港人又會如何自處?90年代赴英升學的黃忠民(Kenneth)說:「當年決定留英真係好彩。」他仍然心繫香港,但朋友卻對他說:「香港唔同咗,唔好返嚟。」
Kenneth的父親是退休公務員,六四事件後獲居英權。他因而早於90年代前赴英倫升學,畢業後覓得移民法律顧問工作,順理成章留下,並在英國建立家庭。
對黨員私心感失望
居於倫敦的Kenneth,工作時面對不少移民個案,令他有不少體會。多年來,中港移民都是「找水泡」、「多一個選擇」;由於獲取居英權後,同時有機會在歐洲工作,因此申請移民,都是為生活條件而走,而大多移民個案申請成功後就返港工作。1999年Kenneth曾經返港,並加入民建聯。當時他認為香港回歸後,難免與中國建立關係,若從事政治工作,應尋找最有資源、與中方關係良好的政黨。當時較少年輕人加入民建聯,「當年主流是民主黨」,他的決定曾經在其朋友圈子引起一輪哄動。但當他加入民建聯後,才發現與自己的期望有落差,「嗰個黨比較烏合之眾,(黨員)包括學術界、地區、工會背景」,不同人要求的目標不一,難以有共識。令他更失望的,是黨員的私心:「有人純為個人利益及前途出發,有人非為香港未來做事。」
Kenneth認為黨前主席曾鈺成表現出色,惟現時部份黨內明星當時仍未入黨,「中途加入,表現令人吃驚,唔知點解上到位」。4、5年後,Kenneth便淡出,「冇交會費,唔知算唔算退黨?」回想當年,Kenneth是因個人選擇赴英,及後經歷2003年沙士及7.1大遊行,朋友間亦未有大量移民,「回歸後6、7年,當時(政治)仲算開放」。但情況近年有所改變,他有一些曾赴英國或加拿大留學的朋友,開始思考「香港是否想留低嘅地方?」轉捩點是2014年的傘運,他們都認為香港已撕裂,社會衝突更多,社會變得兩極化,令他們擔心下一代是否仍可學習到正確價值觀,「唔係好想留喺香港」,要考慮移民。他仍覺得自己是香港人,感覺尤以來英後更深。他仍擔心,回歸20年法治政制停滯,已非當年想像的香港,「鄧小平對港人承諾『馬照跑、舞照跳』,中國還記得嗎?」他直言當年決定留英「真係好彩」,雖一直想念香港,但自傘運後,朋友均說「香港唔同咗,唔好返嚟」。他現希望將香港議題帶到英國以至海外,令外國不會因中國崛起而淡忘香港。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1/2006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