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希望你的手機有這樣一個「助手」——對它說「我餓了」,它會告訴你附近的美食去處;問它「今天出門穿什麼」,它會告訴你天氣狀況,適合什麼類型的衣服;問它「從這到動物園怎麼走」,它告訴你公交、自駕推薦線路;對它說「來一首《晚秋》」,它為你下載並播放歌曲?
蟲洞語音助手就是這樣一款集成了語義分析技術和LBS功能的即時問答應用,通過機器和人結合的方式幫助用戶快速、智能地查找信息。蟲洞語音助手由北 京光年無限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目前已發佈Android和Java通用版,經過18個月的積累,註冊用戶已達500萬。而之所以命名為蟲洞,是要把愛因斯 坦的蟲洞理論進行延伸,讓互聯網上的每一個點都沒有信息障礙,每一個思想都是直接溝通的,每一個人都是零距離的。
為什麼要做蟲洞?
創始人俞志晨經常使用搜索,他發現使用百度或谷歌等傳統搜索引擎去真正找到答案,非常麻煩。比如出門前在百度上查詢公交路線,需要打開百度,輸入公 交查詢,輸入起點、終點,已經花費了三個步驟,而結果出來後,還需要翻閱不同的路線,判斷哪條路線更省時間,而最終找到想要的答案花費的時間成本很大。
有沒有一種軟件,可以省去前面的步驟,在10秒鐘之內給出答案?俞志晨開始嘗試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這一問題。俞志晨大學時期就開始接觸人工智能,畢 業後又在中軟公司從事機器翻譯工作,之前已經有了很多這方面的積累。經過整整一年時間的開發,蟲洞這款基於語義分析的精確搜索應用上線了。
蟲洞能解決什麼問題?
蟲洞,目前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蟲洞問答社區,一個是蟲洞語音助手。前者去年10月發佈,後者於今年3月在騰訊首發。到目前為止,該應用已經有了幾百萬下載量。
蟲洞問答社區採用觸摸交互界面,除了可以對問題進行語義分析還兼具社會化問答功能。比如用戶A提出一個問題,蟲洞問答社區會以搜索引擎的形式,從互 聯網中搜索一個答案先推送給用戶,而當其他用戶看到這個問題進行解答後,回覆的答案就會呈現在用戶A手機端。在蟲洞問答社區裡,用戶之間亦有社交往來,區 別於微博的「關注」,蟲洞會將彼此有交互的用戶自動列為「有緣人」,用戶A可以在自己的界面看到與自己有過交互的其他用戶,點擊列表裡的某個用戶,可以看 該用戶最近問過的問題以及回覆的答案。
區別於蟲洞問答社區的觸摸交互,蟲洞語音助手將問答服務提升到語音交互,就像蘋果的Siri一樣可以識別語音並智能解答文章開頭提出的那些問題,它可以通過云服務平台幫助用戶解決各種問題。蟲洞語音助手是該公司目前的主打產品。
更精準的語義分析搜索
以蘋果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給通信設備帶來的革命性變革之一是讓觸摸操作取代了鍵盤,進而產生了一種新的交互方式。如今,這種觸摸的交互方式又面臨語音交互的挑戰,越來越多的應用都嵌入了這一功能。
據俞志晨介紹,蟲洞語音助手嵌入了訊飛科技的語音轉化文本的技術。但蟲洞在細節方面進行了改進。比如在識別地方口音方面,有的會把「h」發音為「f」,訊飛科技的語音識別技術可能就識別不了,而蟲洞語音助手在後台將這些地方口音直接關聯起來,使得語音識別功能更加完善。
在語音識別語義分析領域,目前國內大概有20家同類產品,而蟲洞語音助手優於其他產品的核心技術在於它基於語義分析的精確搜索。「從2009年起,團隊的核心理念定位為精確搜索,」俞志晨對創業邦 記者說。比如語音輸入「去上海的火車票」,蟲洞憑藉改進後的語音識別功能識別後,它會自動拋出更精確的問題「哪天的火車票」,用戶回答「23號」,這時蟲 洞就會跳轉到訂票網站23號上海的火車票頁面。如果用戶說「播放王菲的歌」,它會問「王菲的歌:流年?棋子?人間?……」用戶說「流年」,它識別後就會在 線直接播放。由於其語義分析功能強大,可以判斷用戶的真正意圖和預期之外的服務,從而大大的改善了用戶體驗。
佔據Android平台
蟲洞語音助手目前只有Android版本。而沒有iPhone版本。「因為蘋果的產品理念是封閉的,到現在還是軟件的思維,而Android則是互 聯網的思維。而在互聯網時代更多的是靠提供服務來向商家收費,而不是像蘋果的通過軟件收費來賺錢。在國內iPhone大概有3000多萬用戶,而這個數量 相對於Android的用戶規模來說是很小的,對於一個應用來說,不能賺錢而又沒有用戶,那麼它很快將會消失,」俞志晨對平台有自己的理解,「在蘋果排行 榜裡的應用只有在前5名裡的應用才會賺錢,真正能賺錢的應用很少,大部分都充當了炮灰。」當然,iPhone的Siri原生應用對蟲洞語音助手來說,是非 常大的屏障。
關於蟲洞的未來盈利模式,俞志晨認為,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先把產品做得更好,不斷的改進技術,讓語音識別、語義分析的功能更加精確,等產品成熟並積累了大量用戶以後再考慮盈利問題。屆時,蟲洞語音搜索的商業模式可能會是基於搜索為用戶精準推送商品,和商家分成。
創始人檔案:
創始人:俞志晨
關鍵詞:「7年感情」的同學團隊
CEO俞志晨和COO郭家都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是同班同學,而團隊另外兩位核心人物也是同級,緣於對人工智能的興趣在大學時期曾共同選修同一位導 師的人工智能課程。畢業之後,俞志晨、郭家又一起在中軟公司擔任機器翻譯的工作。2009年,俞志晨作為發起人,與大學的這三位志同道合、有7年感情的兄 弟聯手創業,彼此之間默契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