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What we are reading:跑道

1 : GS(14)@2017-02-12 13:45:52

很多人說,跑過日本的馬拉松,很難再提起勁參加香港那個。幾個月前終於有機會和姚太一起見識大阪馬拉松,沿途的嘉年華氣氛,捧着糖果奉獻給跑手的小孩,坐輪椅拍手打氣的長者,紙牌寫上「六年來報名都不成功」的先生,及在36公里處遞給我止痛噴霧的阿叔,在在令人感動。日本人辦比賽有聲有色,市民全情投入,因為跑步風氣極盛。長跑大賽是高收視節目,高手名字家喻戶曉,1,500名全職跑手受僱於大企業代表隊(待遇不差,不似香港運動員有名無實的「全職」),還有大量實力不下職業腳的大學生。最近香港兩位冠軍級跑手在日本香川半馬的B組賽得了頭兩名,但原來兩人成績都未達賽事「正本戲」A組的參賽資格!日本一般10公里及半馬拉松比賽,隨時有幾十人有成為歐美國家冠軍的實力。今時今日,長跑已被非洲肯雅和埃塞俄比亞等國壟斷,但日本可說是「第二梯隊」之首,例如在2013年世界頭百名馬拉松選手中,非洲佔了94名,餘下有5個來自日本。《The Way of the Runner》作者為探討日本人長跑之道,帶太太和三個幼齡小孩搬到日本居住半年,除了觀察採訪,也參加跑隊訓練和比賽。作者本身亦是長跑高手(十公里成績為35分鐘,在港馬足已入前二十名),幾年前為了解非洲長跑成功秘訣,舉家搬到盛產世界冠軍的肯雅裂谷區學藝半年,寫成《Running with the Kenyans》,今次故技重施,換了場景,同樣有趣。作者認為,日本長跑的成功,正因為貫徹其民化的「道」——認真、刻苦、勇氣、光榮。日本人的確是甚麼都可成道:茶道、花道、弄壽司道,都是那麼一絲不苟。作者很快發現,有如此濃烈跑步氣氛和商業支持,成功理所當然;反而該問,何以日本有大量幾乎達世界頂級的跑手、及激烈的國內競爭,卻沒有幾個跑手能再進一步,挑戰非洲選手?他的結論是,成也道,敗也在道:認真、刻苦、勇氣、光榮的精神,體現在訓練方法,變成「死跑爛跑」、過度訓練、傷病仍繼續跑的心理壓力和身體勞損,年青跑手從無機會享受跑步,反而很快身心俱疲;大學教練只注重眼前成績,無視跑手長遠健康。最極端例子是1960年代跑手圓谷幸吉,64年奧運臨到終點被超越丟失銀牌,誓言要在四年後奧運雪恥,但飽受傷患困擾無法重拾佳態,最後在奧運前大半年自殺,遺書向父母致歉:請原諒我,我已筋疲疲力盡,沒發再跑下去了。殉道,不幸正也是日本道的特色。姚崢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12/199253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4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