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股票投資的若干問題 ----答雪球財經記者劉江濤及網友問 李 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ce9290102dz01.html
問題1.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您提到自己不僅投資A股市場,也投資港股、美股市場。請問您在這三大市場上關注的投資版塊有哪些不同?您曾投資過港股、美股的哪些具體公司?是否能舉其中一例說明買入及賣出的原因?
答:沒什麼不同。基本都在品牌快速消費品、消費服務、金融服務和資源四個行業。
在港股投資過同仁堂科技、李寧、蒙牛乳業、中國食品、王朝酒業、通天酒業、康師傅控股、大家樂集團、雨潤食品、恆安國際、澳博控股、騰訊控股、香港交易
所、中國石油、昆明能源。在美股中投資過耐克、菲利浦莫里斯、麥當勞、卡夫食品、寶潔、沃爾瑪、花旗銀行、紐交所、萬事達卡、維薩卡。
在很多旅遊景點看到漫山遍野的康師傅方便麵包裝盒,是我買進康師傅控股的重要原因;喜歡百年老店是買進同仁堂科技的重要原因;人人都以穿耐克自豪,是買進
耐克的重要原因;公款消費愛點長城干紅是買進中國食品的重要原因;價格便宜是買進中國石油的重要原因;太能賺錢是買進雨潤食品和澳博控股的重要原因;過於
稀缺高度壟斷是買進香港交易所和萬事達卡的重要原因……
問題2.相比港股、美股,A股是否並不適合價值投資?請問您的投資能力圈在哪些領域,您是如何培養自己的能力圈的?
答:我的實踐是A股更適合價值投資。因為相對港股和美股,A股更容易瞭解;同時,中國大陸經濟的增長遠勝歐美和香港特區,成長是硬道理;再說,A股也有更
多的好公司讓我們選擇,比如價值投資界愛說的三酒三藥的「六朵金花」(貴州茅台、五糧液、煙台張裕、云南白藥、同仁堂、東阿阿膠)就都出在大陸市場;如果
我們認真統計,A股歷史上出現了一大把利潤和股價十年漲十倍的好公司。而港股好公司的數量不如大陸,美股好公司雖然眾多,但成長性其實不如以中國為首的新
興國家。金磚之國近年的增長率是7%,遠高於發達國家的2.7%。成長是硬道理。
至於大陸股市是個什麼市場的問題,我認為關鍵在於我們自己的發現和迴避、我們自己的立場和心態。人家投機你不要投機、人家瘋狂你不要瘋狂、人家賭博你不要賭博。
我的能力圈好像還是在容易瞭解的品牌快速消費品行業以及其他不多的幾個行業。回答第一個問題時已經涉及。我不知道如何培養自己的能力圈,只是知道自己有很
多東西不懂,所以不斷看書、學習、思考。另外,下了一點苦功,就是把所有行業大部分公司上市以來歷年的收入和淨利潤增長情況統計並考察,找到那些利潤豐厚
並且增長穩定的行業,再加上我的從產品角度嚴格選股的四個標準(產品獨一無二、產品供不應求、產品量價齊升、產品永不過時),用來鎖定我的投資對象。
問題3.在您看來,貴州茅台有沒有增長的天花板?如果有的話,茅台增長的極限市值大約為多少?
隨著年輕人消費習慣的轉變,未來葡萄酒是否會替代白酒的地位?
(這種趨勢會對張裕A產生怎樣的影響)
以目前的公司治理和策略來看,王朝酒業還有可能重新崛起麼?
答:我覺得沒有,因為中國和世界市場很大,喜歡喝酒的人很多,人們的收入和
消費檔次會不斷提高,茅台現在的產量還不夠每個中國家庭一年喝一瓶;而且,它的產品是量價齊升的,像國外的快速消費品中的奢侈品一樣,量不夠,價可提;價
受限,量可增。總有賺錢的辦法。就量來說,現在全國白酒的年總產量近千萬噸,而茅台酒2011年的總產量才3萬噸,不到全國白酒產量的百分之一;就價而
言,茅台酒距離國外的奢侈品名酒價格還相差太遠,特別是出廠價。再說,它的
出口比例還太小,隨著中國的強大,總有一天,外國人會像喝法國葡萄酒一樣喜歡茅台。貴州茅台不僅符合我從產品角度嚴格選股的四個產品標準,也符合我從行業
角度嚴格選股的五個行業標準:品牌壟斷消費、快速消費、大眾消費、奢侈消費、成癮消費,同時又符合我從企業發展角度嚴格選股的三個發展標準:壟斷、提價、
無限擴張。所以我認為它沒有增長的天花板。
未來葡萄酒的銷量確實會上升,白酒會下降.所以張裕公司遠景看好.因此我在十年前就投資了張裕B股.但白酒總體雖然會萎縮,可是名優白酒的份額依然會上升。這一點,我們從國內這十多年的數據,以及國外的名優烈性酒的市場地位還很牢固都可以看出來。
我不知道王朝酒業的未來會怎麼樣。我不太擅長研究公司的治理和策略。我主張研究公司最重要的是研究公司的產品,因為公司的其他一切都圍繞著公司的產品和服
務來進行和得到體現。要多研究一家企業的產品是不是最受歡迎、特別獨特並且有難以模仿的東西。這一點,我的認識也有個提高的過程。另外,我有點隱隱擔心
它,因為同過於強大的外資公司合營,往往弱化甚至消失了自我,比如水井坊就有點這樣的趨勢。
問題4.如何看待國內食品行業的公司股票?投資此類公司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風險?蒙牛、伊利這樣的乳業公司你覺得有投資價值麼?
答:食品行業的公司屬於穩定成長性行業,值得投資者在裡面精選。但還是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要選擇最為優秀並且護城河寬闊的企業,二是要注意適當分散,它們經常有食品安全的問題。
蒙牛、伊利當然有投資價值,它們佔據中國最好的奶源基地,它們的產品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有源源不絕的需求,還有,兩者又形成了行業內老大老二同在一地的最佳競爭結構。只要價格合理,就可以投資。
問題5.請問是否能談一下您在醫藥股方面的投資心得?市場目前對云南白藥、東阿阿膠、片子癀青睞有加,您如何看待這三家公司投資價值?三家的股價是否已高估?
答:醫藥股與食品行業不同的是,它們專業性強,有相當多的醫藥公司難以瞭解。不少朋友在中小板和創業板的醫藥股票中損失慘重,原因就是盲目買進自己並不瞭
解又過於看好的公司特別是生物醫藥類公司。我的投資心得說起來很長,有興趣的朋友可看我以前發過的文章:《磨快剃刀選擇醫藥股》。
您提到的三家醫藥公司很有投資價值,值得長期持有。現價有一些高估。
問題6.從博客中看到您選股比較注重看行業,請問在保險和銀行兩個行業中,您更看好哪個?平安建立綜合性的金控集團,您如何看平安的這一戰略(好像世界上鮮有成功的先例)?
答:都不是特別看好,也不特別看壞。原因是這兩個行業在中國壟斷優勢明顯、利潤豐厚。可是先天都有問題,一是高負債或者是以高負債為己任,一遇週期性的經
濟危機和金融危機就讓人擔心。二是盈利模式有問題,擴張和自由現金流老有矛盾。不加大放貸就不能發展,一發展就要向股東圈錢,錢老是不夠用,股東的回報其
實不多,都被攤薄了。如果不是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法規限制,銀行恨不能把賺來的每一分錢重又投入到下一年的放貸中去。中間業務容易積累起自由現金流,但我
們的銀行中間業務比例還太小。而保險公司其實非常難搞清楚。比如平安買比利時富通之前,比如您講的現在的發展戰略,都是要花很大力氣才能評估的問題。
我對這兩個行業,向來把它們作為週期性行業一樣對待,難以估值,並不太仔細研究它們,儘量在總體悲觀的時候,暴跌之後買入。
問題7.你在銀行股方面的選股策略是怎樣的?目前您最看好哪家銀行?看好的最主要原因(或最主要指標)是什麼?
答:選股策略上面已經回答過了。最看好的當然還是招商、民生、浦發。
問題
8.對於國內的強勢品牌,如貴州茅台、五糧液、同仁堂等等,您認為他們出口的前景怎麼樣?它們的海外能打開市場嗎?
答:不太樂觀。因為人的口味和醫療習慣是長期養成的,比較難以改變。充分打開海外市場要很漫長的時間。投資它們的確定性主要是國內的需求已經足夠維持它們很多年的高增長。
問題9.從2000年-2008年,伴隨著國內經濟發展、消費者可支出收入提高,消費品行業出現許多大牛股。請問您如何看待消費板塊未來5年的走勢?您如何看待家電股(例如格力、美的)未來的增長前景?
答:我不看五年走勢。太短了。我只是希望儘量選擇到那些永遠有旺盛的需求,有持續的競爭優勢的消費類企業,讓我好安心地長期持有。
我對耐用消費品行業不太喜歡,比如汽車、家電、家具等。消費者購買間隔時間長,企業投入大,產品更新換代快,負債多。特別是,它們老是互相殺價。
問題10.您如何評估公司的期權成本?如何看待管理層在估值一家公司時的重要性?
答:沒有覺得明顯不合理就行。管理層的評估當然值得重視,特別是在市場低迷時上市公司大量增持或回購自己股票的時候,因為他們最瞭解自己的企業.但他們也
會因為自身的立場或其他的原因過高或過低地估計了自己的企業。投資者還是只能把他們的意見作為參考,不能依賴。必須要自己評估。
2012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