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林苑莉:培養思考能力勝富養 教孩子分配利市錢學理財

1 : GS(14)@2017-01-26 07:48:38

【明報專訊】新年將至,為人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小朋友,善用拜年時收到的利市錢呢?香港金融理財知識和能力策略大使、本身亦育有兩子的林苑莉認為,理財需要教育及實踐,如何處理利市錢就是學習機會之一,「家長只能夠做協助角色,而不是幫他們全權管理。可以教他們分開儲蓄、花費、分享三部分,最重要的是在理財過程當中,培養思考做決定的能力」。

林苑莉現時開設主打數學的補習社,從中六開始補習賺錢,更專門向難度挑戰,矢志教導那些提不起興趣學習的「富二代」。這些經歷讓她感受到,對兒童的成長而言,資源並不是愈多愈好,反而需要讓他們懂得管理自己的資源,「就好像開車,你一定要揸最不好的車,重要的是技術要好。如果你懂得理財,即使錢不多,但懂得運用都可以再滾大,反而如果有一大筆錢但不懂運用,對小朋友不是好事」。

理財如開車 最重要技術好

讓兒童學習理財,主要目標就是讓他們培養延遲滿足(delay gratification)與推演事情發展的能力。她認為學習理財與「棉花糖實驗(Mashmallow test)」相似,例子當中實驗人員將一顆棉花糖放在小朋友面前,然後告訴小朋友你可以立刻吃掉,但只要等候若干時間,就能夠獲得多一顆棉花糖。研究追蹤這些接受實驗的小朋友發現,能夠等候時間以獲取第二顆棉花糖的小朋友,長大後平均有較大的成就。她表示:「就好似如果你儲多一陣,就可以買到一對波鞋,這種能力對小朋友來說很重要。」

3透明玻璃瓶規定用途

她表示,兒童的理財觀念,從懂得數數字開始已經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中。她為兩個一歲半和六歲的兒子分別預備3個透明玻璃瓶,分別寫上「saving(儲蓄)」、「spending(花費)」和「sharing(分享)」,並規定在某個界線以下的儲蓄不能使用。你可能會懷疑,一歲半的小孩子也懂得理財?但林苑莉表示:「每晚臨睡前他們都鍾意自己去樽附近巡視一圈,歲半細仔比較蠱惑,會將哥哥樽入面的錢擺入自己個樽。」她表示,理財在香港的學校課程中暫時沒有太大的篇幅提及,家長的以身作則就成為了孩子最重要的學習途徑。林苑莉現在亦會在家以身作則,「例如每晚我畀一蚊我細仔儲,然後我又會在隔籬樽儲10元,等他看到媽媽都同他一樣有儲蓄」。

讓小孩有管理金錢機會

她表示,教育孩子理財並不等於要他們成為守財奴,反而在預算中有「分享」的一項,可以用於和朋友社交或捐助有需要的機構,「如果小朋友想捐錢去慈善機構,我會問他為何這樣做,可以幫到什麼人,到小五、小六的學生甚至可以叫他們看一些相關報道,知道某些機構原來未必真的將善款全數捐助有需要人士,他們就會學懂分辨」。她認為,要讓小孩在生活上有管理金錢的機會,所以即使小兒子只有一歲半,仍然會每天給他1元作零用錢,讓他從小建立理財習慣,有需要時不會只懂伸手向父母拿錢。

明報記者 蘇樂恩

[蘇樂恩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35&issue=201701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0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