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工作狂已經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了。即使你自己不是工作狂,你隨便以辦公桌為圓心,半徑為5米畫個圈,總能點出那麼幾個加班加到近似不要命的人。
工作狂的具體表現是:精力旺盛,你早上9點打開電腦看見郵箱裡躺著他凌晨2點發來的工作郵件;專注於細節,PPT一改再改連字體顏色大小都要親力親為;強迫症,沒有工作做會焦慮……
除了做老闆的人,對於其他公司人而言,這些看上去是工作做上了癮的表現似乎並不是什麼優點—其本人和周圍的人都會被「壓力山大」的氣氛包圍。
即使在職場上,這樣瘋狂工作的狀態可能更容易獲得升職加薪,但也難免被打上「沒有生活」的標籤。不過不能不說這其中是有一些偏見。對於有的人來說,工作就能夠帶來生活的滿足感也說不定。
《華爾街日報》上一篇文章引用了法國里昂商學院的一份研究報告說,工作狂的界定因素包括對工作的投入程度、被強迫工作的感覺以及工作所帶來的快感,實際上從這個層面來說是積極的。
參與這項研究的管理學教授耶胡迪·巴魯認為,只要工作的慾望是自發產生的,它就可以引發出個人的成就感,也能讓公司受益。
只 要不是「被工作狂」,工作狂們的生活和工作到底有沒有平衡?—其實你並不知道。就算你有一位工作狂朋友,很多情況下你也只能憑藉對他的瞭解以及你自己的立 場得出「他沒有生活只有工作」的結論,但至於平不平衡的問題,那還真只有當事人自己心裡清楚。平衡感是和對這樣事物的期望與體驗有關。很可能在你的定義中 他是沒有生活,但他的幸福感,或者包括他家人的幸福感,並沒有比你的少。
比如那位出差加班連軸轉還不亦樂乎的公司人肖亦說:「有人嚮往安穩的生活,在家庭生活中可以找到幸福。但對於我來說,可以經手一個百萬的項目要比什麼都開心。雖然可能有人不認同,但不能說這種滿足不健康和不正確吧?」
每個人對生活的界定不一樣。另外還要區分一下工作狂和工作過度,後者既有體驗也有實際操作上的含義。工作狂如果被不甚妥當地對待,也可能產生工作過度的感覺。
如果當你被迫加班,心中罵罵咧咧晚上11點回到家,倒頭睡下的時候恨不得明天就炒了老闆,這種情緒意味著你不是工作狂。
花 一個小時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吧。給自己設立一些問題,比如「為什麼要工作?」「我喜歡這份工作嗎?」「除了錢和更高的職位,我還能從工作中獲得什 麼?」,如果答案讓你發現自己對工作提不起那麼多的興趣,那麼做個享受生活的人也不錯;如果恰恰相反,不工作你就渾身乏力,對生活缺失了熱情和想像力,對 人生也開始產生懷疑,那不如心安理得地做個工作狂?
在此基礎上再給你提一點建議。其實工作狂會遇到的問題並不如人們按常理理解的那樣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問題,而是一些與性格、態度相關聯的問題。
工作狂往往會拚命地工作以求某種「心理解脫」,而且在工作中常常會強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現問題或差錯便羞愧難當、焦慮萬分,卻又將他人的援助拒之門外。
這 種容易變得過分以自我為中心且對於不可控因素過度反應的特徵,會將一般人們的這一特點放大—喜歡呆在熟悉和舒適的區域,這樣使人放鬆;同時不太願意進入陌 生的領域,這帶給人焦慮和不安全的感覺—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較強不安全感的工作狂人更容易固步自封,反而因此限制了自己的發展。
歸根結底有一個真正積極的態度很重要,不管是不是工作狂,都能在職業上獲得你想要的。
生活/工作=?
工 作狂們的生活是這樣的:一天24小時,8小時睡眠,1至2小時在路上,剩下的或多或少都和工作有關。趙陽,這位在微博上給自己起名為「瘋癲工作狂」的教育 公司營銷部經理,工作4年,帶領的團隊裡已有30多名員工。他不僅是工作狂,還是為自己部門和全國分公司解決問題的救火員。
同樣身在培訓 機構擔任教學總監的梅晗生活與工作的比例是:每天睡四五個小時,其它時間基本都在工作。而在門戶網站從事商務合作的李然「從7點起床到1點睡覺,幾乎離不 開工作」。獨立攝影師陳勳璇看起來相對自由一些,忙起來的時候從7點工作到次日凌晨2點也不是沒有。前文提到過的肖亦大概是這群人裡最輕鬆的一個了,有項 目要做的時候每天會工作12小時。
如此這般,在外人眼裡看起來,工作狂們的確是沒什麼生活。
你感到滿足嗎?
肖亦覺得自己再適合公關這個職業不過了。不管是團隊裡進行頭腦風暴還是給客戶做活動的過程等,她都覺得有意思,「我自己麼,是連做PPT都可以找到樂趣的人」。
在 一次教育展會上,趙陽的市場創意和執行效果很不錯,公司擺在角落的攤位被擠得水洩不通。他聯繫國外的學校做了一些諸如U盤之類的紀念品,再請兼職工作人員 招攬顧客做調查問卷並進行抽獎,活動結束後按照績效給兼職人員發放酬勞。「其它展位也只是發放些資料,解答下疑問而已,其實展會沒什麼空間給人家講明白事 情,關鍵無非是擴大品牌,獲取資源。」趙陽挺有成就感的。
或許可以用梅晗的一句話來概括說明工作狂們的需要:「從工作中可以得到穩定的回報,這種回報能夠給我安全感。」
你有被強迫工作的感覺嗎?
工作狂的標準之一應該是心甘情願地拚命工作。
在工作狂人的眼中,被工作推著走是挺常見的事,但除了遇到不喜歡的客戶時有些不情願,只好用「賺錢」來安慰自己的陳勳璇,幾乎沒有人認為自己被強迫工作。
如趙陽所說,「你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就會莫名其妙像趕鴨子上架一樣地升了職,然後是面對更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不管你有沒有接觸過。」
他有一個從一開始工作延續到現在的習慣:每天列一個「To do list」。如果當天的事情沒有完成,這項事務一定會成為第二天的優先項目。
強迫工作症倒是常事,半夜3點醒來就去摸床頭櫃上的iPad,打開,刷新郵件列表—這樣的舉動已經成為工作狂們的習慣。
而偶爾煩躁襲來,比如像陳勳璇那樣遇到合作得不甚愉快的客戶或者模特時,能做的也就是在微博上發發牢騷。
他們都說,他們正在享受工作。
至於被工作影響到的生活,就是像李然那樣成為「鴿王」,保持朋友聚會中最晚到的一個不變,還有工作圈子太小而缺乏培養一份新感情的機會—這些大概是工作狂們最不安的事情了。
外部評價
很難說在工作狂周圍的人對於他們的狂人夥伴到底是會給出更多的正面評價還是負面評價。
有時候工作狂的確會對周圍的人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不僅是對同事,還會給朋友和家人帶來影響。尤其如果是一個團隊的管理者,那麼他施加的這種壓力也並不存在於任何明文的條規當中,而只是會對團隊範圍內的「企業微文化」產生影響。
大部分工作狂人都會給自己首先打上「工作狂」的標籤,隨之而來的會有一些副標籤,比如李然那樣的「鴿王」。
梅 晗不太會受到外部評價的影響,「瞭解你比較多的人甚至會告訴你哪個同事比你晚睡一個小時,我覺得這會產生一種激勵作用。很多人會問你,這麼拼是為什麼。還 有一些人,他們不會過問你工作的過程,只要把事情做好了,就會認可你的工作,至於你付出的形式和多少,他們從不評價。」
在公司從事法務工作的張紈則沒有那麼忙碌,至少在多數月份裡,8小時之外她不用考慮工作的事情。有時候她還會嚮往工作狂的狀態,她覺得那代表了效率和很強的專注力。
其實無論什麼樣的評價,對於工作狂們而言,只是自己做出了某種選擇並且去堅持它。
你有健康問題嗎?
單從個人角度來說,既然你又有滿足感,同時也不覺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之間有什麼不平衡,而且成績斐然,那麼做一個工作狂沒什麼不好。不過如果因此而使得健康出了問題,那就要稍微考慮一下自己的方式和態度了。
李然就是碰到了一些健康方面的問題,他最近覺得這麼下去不是個辦法:每天因為晚睡而浮腫、近視度數比上學時候上升得還快、經常上火、脖子和肩膀都疼……但最重要的是,即使這樣了,還是沒時間管管自己的身體。
換個好的居住環境是她正在邁出的第一步,偶爾去做個理療,也算是一種緩解的辦法。
相比較起來那幾個男生更有所顧忌一些。比如趙陽累了就會請假休息,如果沒有太重要的事情不用去開會,偶爾睡到中午補一下睡眠也是有的。梅晗轉做項目和管理之後沒太多時間健身了,不過他覺得自己身體素質還不錯,睡眠質量好,沒出什麼問題。
陳勳璇會堅持把籃球打下去,因為工作時間不固定,睡眠不規律,所以他很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覺得自己健康狀況一直良好的肖亦則把加班和健身歸為「不會辜負你」的兩件事。
王晶晶
上海神州數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人力資源總監
C =CBNweekly
W =王晶晶
C:作為工作狂容易遇到些什麼問題?
W: 第一,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解決問題控制了生活的所有其它方面。「為了工作而工作」會使得無法營造起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第二,容易在現實面前否認現實,自 動屏蔽或者拒絕聽不好的卻真實的信息或者分析。在組織層面,否認現實將會大大阻礙對真實狀況的現實理解,同時加大組織內部的溝通成本和壁壘。第三,過分追 求完美主義,相信存在一個完美的產品或者某種組織形式。這樣導致的是,錯誤並不被用來當作學習或者信息的來源。第四,刻意強調外部證明。第五,過於認真。 太把自己當真會導致孤獨感及無能力與他人聯絡,難以信任別人。這類人會儘可能避免授權,同時進行過多的時間安排。第六,對於不可控因素容易過度反應。因為 需要控制結果,所以對不可測或者模棱兩可的狀況感覺不舒服。
C:一個團隊中有工作狂的成員的話是否會對其他人產生什麼影響?
W:有時會有比較消極的影響,因為一些作為工作狂的公司人不太善於溝通,且過分自信,這會讓團隊滋生不穩定因素。如果這樣的公司人是團隊的指揮者,那麼更加容易因為自己的一意孤行或者固步自封,或使團隊瀕臨險境,或錯過進擊的良好時機。
C:是否大多數公司都會比較歡迎工作狂員工?
W: 「工作狂」曾經在許多企業中都被列為褒義詞,或至少不算是貶義詞。不少人(其中多數是公司老闆、單位領導)覺得,工作狂的「忘我工作」為本公司帶來了巨大 的效益,而且為同事們樹立了榜樣。但是如果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來說,由於工作強度大,就容易出現在管理上前後不一致。除了工作,對其他事物興趣甚少。這也 會給企業和自身帶來許多不必要的問題。有時候會產生判斷和決策上的失誤,是由不必要的緊張、視野狹窄和過度分析造成的—當出現失敗的可能性時,他們會因為 恐懼並非睿智的判斷而做出不恰當的反應。工作生活不平衡的經理人除了過度製造緊張氣氛之外,還限制了自己的視野,因而失去了很多非傳統的知識來源,而這些 是對手們有可能觸及到的。
C:從個人角度來看,做一個工作狂是否是一種自發的積極的行為?
W:這的確可能是一種自發的行 為,但並非一定是積極的。如果過分強調工作而忽略了其它,最終其它方面的問題又會反過來影響到工作。而且如果對自己的期望值太高,急於表現自己的才華、能 力,通過工作上的成績來滿足各種各樣其它的壓力,這樣長此以往會導致心理壓力過大,狀態不佳。另外,做一個工作狂員工也有並非完全出於自願的情況。比如公 司人受到公司裡整個環境的影響,即他們進到了一家以「唯勤至上,力爭上游」為企業文化的公司任職,在大環境的催促之下,過分害怕失去好的工作,不得不被動 拚命給自己加壓,最終形成大家都必須長時間工作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