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2-3-17/wNMzE0XzQxMDMwNQ.html
券商裁員可以怎麼裁?對特定某幾個人的溫柔一刀已經不足以吸引眼球,整個部門的裁撤才算霸氣外漏。
近日,有知情人士非常肯定地告訴記者,身陷降薪、裁員、三定(定編、定員、定崗)改革深水漩渦的中投證券,將會再有大動作,「中投證券的直投部門將在半年內解散,員工已經被告知找工作了。」
此前,中投證券鐵腕改革裁員70人已在業內掀起不小的波瀾,如今改革利劍更是直接指向直投部門,其勇氣魄力令整個證券行業為之側目。
但是其行為卻讓業內難以理解,「聽到這個信息,我們感覺非常吃驚。」深圳某券商直投公司總經理在電話中如此描述他對中投證券最新改革舉措的感受。該人士之所以感到震驚,是因為整個證券行業都把擺脫困境的希望寄託在融資融券、直投等創新業務品種的重點培育發展之上。
中國證券業協會初步統計數據顯示,109家證券公司2011年全年累計實現淨利潤393.77億元,僅為2010年全行業的一半。全行業中有19家公司出現虧損。
中投證券的經營態勢同樣不容樂觀,其2011年未經審計的報表顯示,公司2011年營業收入為23.77億元,同比下降41.3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38億元,相比上年14.3億的淨利潤,縮水了55.47%。
去 年11月,胡長生從匯金公司空降至中投證券,公司總裁易幟換帥被外界視為遲到的變革。斯時,中投證券行業差距被迅速拉大,其業務規模從相當於1個國信證券 驟然縮水至0.45個國信。胡受命於危難之秋也就順理成章地被寄予了帶領中投證券走出困境的厚望。而此情此景下,整體裁撤被業內高度看重的直投業務自然會 引起業內關注。
國內另一某知名券商直投公司總經理在電話中表示,「中投證券裁掉直投業務可能是有著與眾不同的風險收益權衡。通常而言,證 券公司業務拓展主要是依靠財務槓桿經營風險收益,而直投業務不能利用財務槓桿,對許多券商資本金充足構成不小的壓力。此外,隨著監管部門對券商保薦+直投 業務模式的嚴格監管,券商PE股權投資在業內的固有優勢已經全然喪失。」
記者曾就直投業務整體裁撤傳聞向公司多位內部人士核實,但沒有得到正面回應,只是說公司目前的確在進行大規模的部門業務調整,對直投業務的變動情況不清楚。
胡長生揮動「手術刀」
「據我所知現在還有7.5個億可投,但是早前領導就發話,說不投了。」知情人士向記者介紹中投證券目前的直投業務狀況。
中 投證券直投子公司名為瑞石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瑞石投資),瑞石投資前期的一則對外招聘廣告顯示,公司主營私募股權投資,註冊資本5億元人民幣,可 供投資規模為30億元人民幣,重點關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製造等領域,已搭建起一個嚴謹、高效的股權投資開發及管理平台,開發及儲 備了多個優質股權投資項目。
中投證券2010年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瑞石投資的股權投資項目共有三個,股權投資總 計5336萬元,其中:投資2000萬,持有尚武(上海)機電技術有限公司9.09%的股權;投資1300萬持有江蘇大陽微粉科技有限公司2.89%股 權;投資2336萬,持有北京康拓紅外技術有限公司6.678%股權。
北京市工程諮詢公司網站的一則信息顯示:該公司投資諮詢部受北京康 拓紅外技術有限公司委託,於2011年11月20日前完成了四個IPO募投項目申請前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資訊論證的4個募投項目分別為:鐵路車輛紅外線軸 溫智能探測系統建設項目、鐵路車輛故障動態圖像檢測系統建設項目、鐵路機車車輛檢修專用自動化立體庫項目以及鐵路車輛運行安全檢測技術研發中心項目。
既然,嚴謹、高效的股權投資平台已經搭建起來,所投資公司的IPO申請工作也在按計劃推進,那麼中投證券高層為什麼要將公司的直投業務整體裁掉呢?
「上面說不賺錢,風險大。後來想做直投基金的形式,用別人的錢投,但監管部門沒有批准。」知情人士簡要介紹了中投證券裁掉直投業務的原因。
一位業內人士對中投證券整體裁掉直投業務理由深表困惑,他告訴記者,「直投業務本來就是高風險業務,通常投資週期在三到五年之間,是否賺錢不能單純看某一時點的財務盈虧。」
但也有券商同行對中投證券的做法則表示理解,認為直投業務的暴利時代已經結束,隨著監管政策日益嚴格及保薦+直投獲利優勢的喪失,那些資本金不夠充足的證券公司從高風險的直投業務領域退出完全在情理之中。
儘管如此,外界認為中投證券整體裁撤直投業務的舉動還是來得非常突然。
瑞石投資於2009年9月25日才註冊成立,成立之初的註冊資本只有2億元,於2011年4月12日,中投證券才將瑞石投資的註冊資本增加至目前的5億元;2011年11月9日,現任總裁胡長生空降中投證券,11月24日,瑞石投資的法定代表人由楊明輝改為成胡長生。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瑞石投資新的法定代表人剛一繼任,其原本註冊的永續經營期限便突然到頭了。
更有意思的是,瑞石投資與中投證券利益衝突管理制度於今年2月10日方才生效,但在直投業務整體裁撤令下,這一切即刻就變成了浮云了。
中投向左 行業向右
中投證券對於直投業務已經不再眷戀,但是這在行業仍只是特例。
不久前,宏源證券發佈定向增發融資獲得中國證監會核准公告,擬非公開增發不超過5.25億股,增發價格為13.22元,募集資金合計不超過70億元,其中大股東中國建銀投資有限公司認購15億-30億元,募集資金主要投向融資融券和直接投資等創新業務。
目前,宏源證券直投子公司註冊資本為5億元,與中投證券直投子公司註冊資本規模完全同等,但增發融資後,宏源證券直投子公司的註冊資本必然會得到大規模擴充。
券商研究員對宏源證券定向增發獲批的評價非常積極,認為增發完成後,公司淨資產規模將進入行業第一集團軍,而募集資金主要投向融資融券和直接投資等創新業務,隨著新政推動下新業務業績兌現提速,公司整體業績增長有望持續超預期。
除了宏源證券增資旗下直投子公司外,東吳證券今年年初公告稱,將對全資直投子公司東吳創業投資增資3億元;國海證券在其再融資計劃中,明確表示將以募集資金中的一部分用以加大對直投子公司資本投入,而國元、興業證券早在去年就已完成了對直投子公司的增資。
為什麼與中投證券整體裁撤直投業務相反,眾多證券公司依然要重金砸向直投業務?有關券商直投回報統計數據或許可以為我們揭開答案。
投中集團數據顯示,2011年共有22家券商直投投資企業實現IPO,涉及7家券商直投公司,共發生賬面退出23起;總賬面回報金額達39.75億元,平均賬面回報率達4.21倍。
在 2009-2011年三年間的42起IPO退出共涉及券商直投公司9家,中信證券旗下金石投資受益最大,9起IPO退出獲得19.17億元回報,平均賬面 投資回報率為3.63倍;平安財智,賬面退出11.86億元,賬面回報率4.62倍,而中金佳成名列退出金額第三位,賬面退出9.87億元,賬面回報率達 11.34倍,在所有券商直投公司中平均賬面回報率最高。
上述深圳某券商直投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已經有多個直投項目成功從二級市場退出,公司資本金充盈,我們非常需要優秀的團隊、人才」,言語間,頗有覬覦中投證券被裁人才之意。
他認為,雖然監管政策的轉變對保薦+直投的盈利模式構成限制,券商的直投業務在未來也必須轉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直投業務真的已到山窮水盡之時。一旦券商直投基金設立政策放開,相信各個券商對直投子公司的投資一定會出現新一輪資本金大規模擴充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