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市公司調查出現問題多因狙擊
1 :
GS(14)@2016-10-13 07:42:11【明報專訊】近年沽空機構轉趨活躍,被狙擊的股份往往都停牌收場。致同會計師樓諮詢服務合伙人湯飈表示,為了維護股東利益,若上市公司受到沽空機構狙擊應即時停牌,「否則股價跌八九成,對股東並不公平。」
致同﹕40公司涉嫌造數
不過,即使有上市公司選擇停牌,復牌後股價照樣大跌,他則笑言:「復到牌都當贏,很多企業還在停牌。」事實上,根據致同昨發表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研究報告,結果顯示今年有40間上市公司涉嫌財務造假,數字與去年相若。值得留意的是,約八成涉事公司出現問題,往往是因為遭受沽空機構的狙擊,或源於核數師於審計過程中發現問題並請辭所致;另截至今年8月底止,有三分一個案於停牌後成功復牌。
湯飈表示,今年涉嫌欺詐個案中,上市後超過5至10年的公司佔比達六成,較過去兩年均高出20個百分點,或因為港交所及證監會的監管較過往嚴密所致,以及經濟環境轉差而令公司出現資金鏈斷裂等問題,致使造假問題被揭發。但他補充指,上市後1至2年的公司造假風險仍然較高,因為這些公司往往為求上市,不惜冒險「谷大條數」;亦指出有公司於上市後不久便涉嫌造假,惟數年後才被證監會揭發。
此外,調查結果顯示,接近四成個案為建築公司;另逾六成涉事公司的財務總監於該公司的服務年期少於3年。
譚紹興﹕建築業容易造假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由於建築行業在本港發展較為一枝獨秀,加上容易符合上市門檻較低的創板要求,每宗工程動輒逾億元,較容易造假。他又指出,公司為求上市,往往會高價聘請大型會計師樓及對上市條例熟悉的財務總監助其通過上市要求;惟由於費用高昂,故當公司成功上市後,往往會將其撤換以減省支出,更稱行內這種做法已存在5至6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45&issue=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