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What we are reading:百歲人生:長壽時代的生活與工作

1 : GS(14)@2016-10-10 04:26:03

「這雙眼睛曾親見皇帝。」在《明室》開卷首頁,拿破崙幼弟的照片讓羅蘭巴特得到頓悟,從此攝影世界不再一樣。優秀的作品往往出其不意地改變讀者的視野。當兩位作者在《The100-Year Life: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開宗明義,千禧以後的年輕人半數有過百歲的壽命,下世紀的未來世界於我不再遙不可及。從拿破崙幼弟在生的19世紀中至今的180年間,人類的預期壽命一直每年延長三個月。這位法蘭西元帥終年75歲,在大半人活不過45歲的工業革命前期絕無僅有。百歲壽辰在我輩兒時更是頭版新聞,大英帝國子民會收到女皇親贈的祝賀。兩位教授作者Lynda Gratton及Andrew Scott引用大型同齡人口統計及預測指出,人類壽命仍在直線上升。今年出生的日本嬰兒預期有一半活過109歲,至2050年時,退休與工作人口比例將從60年代的1:10激增至7:10,其它發達國家亦不遑多讓。在作者心目中,今天仍不多見的百歲人瑞們一生經歷過兩次大戰和冷戰,從騎兵廝殺升級到核子武器,共產主義和中國的興衰;民航以至登月等科技飛躍;家中添置了洗衣機、沖水馬桶和吸塵機,還有拉鏈和胸圍等日常方便……教授們怎麼不提避孕藥和安全套?人瑞慣見天翻地覆,唯是想起大都先走一步的同輩才不勝欷歔。當長命百歲快將成為常態,人們本應如提琴家Nachmanovitch所言,更有遠見地「建造偉大的教堂,而非短視的醜陋商場」。可是,現代人首先要面對殘酷的現實。今年剛進大學的Jane假如要追隨父親和爺爺的人生安排,需要在44年的工作期間每月儲蓄25%,才可提取半薪支持百歲前的35年漫長退休生活。這種安排不但對香港年輕人來說是天方夜譚,對任何國家背負巨額學債或樓債的成年人亦不可能。現代人視為天經地義的「教育+工作+65歲退休」的三階段人生模式,即使對Jane的70後父輩來說,已開始行不通。將需要工作至70甚至80歲的未來世代必須未雨綢繆,除了儲蓄和買樓,更要「投資」在包括戰鬥力、活力及轉型力的「無形資產」,才能在未來四、五個階段的人生中得到理想「回報」。支撐長壽人生的無形資產建基於家庭與友人、技能與知識、健康與活力,全部需要大量時間。唯有將休閒和消費的recreation投資在創造無形資產的re-creation,才能不斷更新和變身。在不久的將來,任何年紀都要準備回到「大唔透」的少年期、重新出發的探索期、分散投資的多元期,以至韜光養晦的過渡期。其實,已有很多人為家庭或前程暫離職場,退休人仕做intern不是電影情節,更多Yahoo(Young Adult Holding OptiOns)年輕人寧願先創業後打工……未來已在眼前。上周消息傳來新研究認為人類壽命不超過115歲。換句話說,現代人已逼近生物極限。百歲長壽未知是禍是福,終究是人類偉大成就,但願是「偉大教堂」的基石。
TC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09/197951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2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