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理阿莫】《屍殺列車》五個政治隱喻

1 : GS(14)@2016-09-17 17:33:03

韓國電影《屍殺列車》在香港上映二十日,已錄得超過五千萬票房,氣勢銳不可擋。此片有別於一般粗製濫造的荷李活喪屍片,並不是一味靠特技化妝來嚇觀眾,而是探討人性的陰暗面,導人反思價值觀和生存意義的命題。除此之外,電影更隱藏了不少深層次的政治隱喻,為韓國的歷史、現在與未來,落下批判性的註腳。


隱喻一:功利主義

電影甫開始,西裝大叔在洗手間看見流浪漢,便以高人一等身份向身旁的小女孩說教,稱若不用功讀書,便找不到工作,擠不進上流,下場跟流浪漢一樣。當下社會,慣性將賺錢能力跟成功劃上等號,小孩被灌輸要讀好書、找份好工,將來才有出息,變相製造出很多麻木不仁的金錢機器。而這位西裝大叔,正是自私自利的混球,是全片終極反派,可謂相當諷刺。


隱喻二:無產階級

或許有人留意到,為何在通往釜山的列車裏出現?但如果說他象徵着無產階級,整個故事便變得合情合理。十九世紀共產主義運動的迅速崛起,便源於這些無產階級,通過暴力去反對資本主義的制度。至於誰代表共產階層,雖然電影沒有說明,但由此推斷,就是那群喪屍。而最先受影響的,便是那群熱血的學生。


隱喻三:資本主義

資本階級更是呼之欲出,就是跟西裝大叔困在同一車卡的一班人。他們被隔離在獨立車廂,享有片刻安寧(擁有資產),但對共產主義(喪屍)有着強烈的恐懼。因此,當孔劉飾演的主角,打算走進車卡時,西裝大叔極力阻止,死也不肯開門。由此可見,在資本主義的極端,也會演變成弊病。


隱喻四:政府隱瞞

電影去到中段,滿街都是喪屍,連新聞也播出喪屍肆虐的片段,但當地政府依然隱瞞真相,還對外宣稱一切受到控制。這裏明顯是諷刺南韓政府早前在處理世越號海難和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事件的態度,但套用在一些極權的國家一樣合適。還記得最初是哪個國家隱瞞沙士疫情,因而爆發出一發不可收拾的世紀疫症?


隱喻五:美好期盼

雖然全片屍橫遍野、頹垣敗瓦,又探討人性陰暗面,題材灰暗,但其實也蘊藏着一個對美好前景的期盼。車長這個角色,正是關鍵人物,他是絕對的盡忠職守,即使自己的生命受威脅,仍然將乘客安全放在首位,結尾更為了拯救西裝大叔而犧牲。也許亂世之中,更加需要一位值得信賴的車長,帶領這班迷失列車重返正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16/197720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3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