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內地力推綠色金融 能走多遠?

1 : GS(14)@2016-09-04 09:56:01

【明報專訊】「綠色金融」這一金融術語,近期在內地正逐漸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特別是隨着綠色金融被納入G20杭州峰會議題。有迹象顯示,內地正在全國範圍、乃至向國際社會力推綠色金融,然而種種制約因素的存在也對綠色金融能走多遠形成挑戰。

綠色金融打下「中國印記」

本周,中國央行等7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這一檔此前一天剛剛由中央深改組第27次會議審議通過,次日迅速印發,顯示了內地高層對發展綠色金融體系的高度重視。

在即將舉行的2016中國杭州G20峰會上,綠色金融也首次被納入會議議程,這其實亦得益於中國政府的呼籲。2015年底,中國就已向G20提出了把綠色金融納入G20議題的建議,隨後被在三亞舉行的G20財政和央行副手會議採納。

所謂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綠色金融,其實並非新鮮事物,早在1991年就被首次提出。2003年6月,「赤道原則」把對綠色金融的實踐上升到新高度。赤道原則即商業銀行以自願為原則、在項目融資上全面考慮環境因素和社會問題的國際金融行業基準,這意味着銀行在經營中將企業社會責任提升到公司治理的戰略層面。至此,綠色金融制度開始在世界範圍內推廣開來。

然而,發端於發達國家的「綠色金融」在一段時間被高度關注和快速發展後遇到瓶頸。以美國為首的一些發達國家拒絕履行自己節能減排義務,國際合作陷入僵局。

內地成全球最大綠色債券市場

儘管內地的綠色金融實踐起步較國外落後,但在逐步探索的漸進過程中,政策推動決心和意志非常強。1995年,中國央行發布《關於貫徹信貸政策與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綠色金融開始萌芽。

在國家強力推動下,綠色金融在中國發展迅速。中國是全球3個建立了「綠色信貸指標體系」的國家之一,是第一個由政府支持的機構發布本國綠色債券界定標準的國家。「綠色金融」愈來愈受到國內眾多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的認同。

內地的綠色信貸項目從2007年的2700個,增加到2013年的1.4萬個;綠色信貸的貸款餘額也從2007年的3400億元人民幣,上升到2014年的7.59萬億元。

此外,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2016年上半年國內綠色債券發行量獨佔鰲頭,佔到全球三分之一;離岸綠色債券發行量名列全球第三。2017年一旦統一碳市場建成,預計規模為全球最大。經過國內七大區域碳市場的試點,預計將在2017年啟動全國統一碳市場,屆時將趕超EU-ETS成為全球最大碳市場,目前相關準備工作正在加緊推進。

須有成熟市場 否則難落地

當前,內地有關綠色金融的工作亦取得一定成就,但必須看到,綠色金融的風險並不比傳統金融低。一是綠色項目存在盈利風險。例如環保產品的成本高,市民購買意願並不強;二是綠色項目存在技術風險,例如一些綠色項目的產業標準和技術更新過快;三是綠色項目也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四是綠色項目的市場在全球範圍內波動較大,包括匯率、交易價格等。

綠色金融能否健康發展,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適當的利潤率,二是可以承受的風險。要想實現以上兩點,必須有成熟的「綠色市場」;否則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難以真正落地。就像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內地政府出台了無數鼓勵政策,依然頑疾難癒。

資本具有天然的趨利避害,綠色金融也不例外。因而,發展綠色金融不僅要靠行政手段,還要用好市場配置資源的力量。包括完善綠色市場的產權制度,創造一個穩健的「綠色市場」。對森林等生態資源通過制度設計實現「產品化」,通過轉移支付、生態補償、協力廠商購買服務等,創造市場的「賣方」和「買方」等。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70&issue=201609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3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