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都是壟斷惹的禍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13/100348411.html

謝文
 

  陽曆年才過,陰曆年未到,鐵道部隆重推出了網絡購票服務網站12306。但自全面推出的那一刻起,該網站就始終處於癱瘓或半癱瘓狀態,速度奇 慢,引發網上罵聲不斷。一些官媒立刻出來護航,說大家不要把春運搞得太悲情,要「以苦為樂,不苦不樂」。過年回家團聚本是人生一大樂事,卻年復一年地上演 著「悲情」磨難,農民工們花錢花力氣都不一定買得到一張回家的票。

  現在值得認真討論的是:悲從何來,以及如何變悲為喜。從鐵道部購票服務網站製造的悲劇看,至少有三個不合情理、不合常識、不合產業規律的問題需要探究。

  首先,互聯網產業發展到今天的水平,大規模集中購票的服務早已不是什麼高精尖的技術難關,有眾多成熟的技術方案、軟件系統和運營體系可資借鑑和 使用,也有許多知名的專業公司與技術隊伍可以合作。但是,12306網站的後台體系據報導是由鐵道部信息中心和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共同開發,鐵道科學研究 院電子所負責開發和維護。這幾家看上去名頭很大、實力雄厚的單位,其實並沒有什麼在網絡業廣為人知的產品和業績,也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網絡服務運營經驗, 惟一的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是鐵道系統的嫡系部隊。鐵道部為什麼不採取公開招標的方式,聘請最合適的公司,利用外部合作來開發運營這一涉及億萬百姓生活、事關 社會穩定大局的重大項目呢?

  12306網站從2011年6月1日上線試運行,開始只是針對高鐵、動車的網上售票。而7月的動車事故把鐵道部送上了風口浪尖,即使從公關角度 看,網站運營團隊也應抓緊時間,多做壓力測試,不斷升級系統,以免再次出醜,成為公眾輿論話題。但在這長達半年的時間裡,運營團隊在幹什麼呢?從媒體和有 關部門的調查看,鐵道部在購票網站項目上仍堅持「不買貴的,不買對的,只買自己人的東西」。但從結果看,這樣做真為鐵道部省錢了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 結果,卻是變成了「廢水流進自家田」。

  其次,售票網站在首頁鮮明標註:「12306.cn是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的惟一網站。截至目前,沒有授權其他網站開展類似服務內容,敬請廣大 用戶注意。」這也許是吸取了飛機票網絡銷售代理體系的經驗教訓,通過車票惟一發售網站的定位,從源頭上防止了任何欺詐釣魚網站的出現。但是,這也排除了建 立分級合作售票服務體系的機會,加大了網站的負擔和風險,一旦網站崩潰,百姓就失去了網絡購票這一渠道。

  鐵道部為什麼不找一些資質好、信用高、規模大的互聯網公司合作推出購票服務呢?這樣做既分散了風險,又方便了用戶。更何況,如果公開招標,沒準 會有實力雄厚的網絡公司,願意減價甚至免費幫助開發售票系統呢。但鐵道部放著這種一舉數得的好事不做,仍抱著壟斷的慣性思維方式。

  再者,和動車事故發生後的反應如出一轍,12306網站頻頻崩潰後,看不到鐵路系統主動出來道歉和承擔責任,也看不到反思與改革的動作。媒體和 網絡上倒有一批人出面為其辯護,例如經驗少、用戶亂悲情、輿論不寬容等等。這倒應了最近流行的一句俏皮話:「亂摸石頭不過河。」鐵路系統年年巨額投資,但 在這最關鍵的春運環節,仍年年不見效。跟老百姓回家的重重難關相比,這一點牢騷和抱怨,這片刻的悲情,怎麼就承受不了?更何況,政企不分的鐵路系統,既像 「吃財政」的公務員,又像壟斷市場的國企,生產經營的是公益性突出的公共產品,理當接受社會輿論的監督批評。

  說到底,由鐵路網絡購票引起的是非風波,都是壟斷惹的禍。看看十年前的民航系統,百姓怨氣也很大,買票也不容易。但隨著多家航空公司並立,供需 在市場競爭的調節中基本趨於平衡,服務水平也多少有所提高。十年前銀行系統的IT水平也很差,網絡服務幾乎為零。隨著引入國際領先公司的合作,今天的網銀 服務基本已和國際接軌。要想解決春運困局,鐵路系統的根本辦法還是改革,釐清政企邊界,引入市場競爭,徹底破除壟斷魔咒。

  作者為互聯網資深評論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