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3182242802/
回顧從元旦開始,元旦巨獻的目標是30%
最後是+28.4%
貌似太過精準。當然第二季的成績遠沒第一季來的漂亮,第一季的3828.HK一年134%+接近8%的分紅輕鬆150%。
150%是可遇不可求。年度30%已經勉為其難。作為總結我對元旦巨獻第二季的成績還是滿意。詳情見文章最後附錄。
去年2010的總結洋洋灑灑寫了很長篇。
也寫了若干天。今年從簡。
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總結寫些思考性的東西和規律性的東西。這樣會提高。
我幾乎很少總結收益率。那個沒必要也從來不值得在公共場合公開。這是我一貫的態度。
差不多一個多月前我就開始思考這一年來的收穫和教訓。對2012年的展望思考的不多。
其實收穫和教訓差不多是一個東西。
我回顧這些年我做的不少項目。從IMAX,SIMG,OVTI,AMCN。甚至早年的2000.hk
現在的股價都低於當時買入價。這是很恐怖的。當然絕大部分我是中間翻倍或者一定漲幅後退出,幾乎所有公司中間至少都翻倍的漲幅。
這個事實讓我開始反思我的方法是否正確。幾乎全部淪陷。這讓我非常痛苦。雖然單就投資而言幾乎每一個都完美收場,但是到今天集體淪陷這情何以堪。
我 相信一定是系統性的問題,系統有瑕疵。或者退一步說就是這個篩選系統問題,篩選出來的股票可能都是脈衝型的,而非持久型的。05年介入2000.hk我依 稀記得半年最多3個季度。150%漲幅左右走人。當時覺得很漂亮。但是回頭看當時是三選一,騰訊,富士康,晨訊。我的選擇是最差的。時間證明我第一個放棄 的騰訊是最大牛股。第二個富士康是第二牛(當然現在也掛掉)第三才是晨訊。非常短的脈衝,從此一蹶不振。現在都變仙股。情何以堪。放棄騰訊因為我05年開 始不用QQ了。我應該算最早的OICQ用戶。轉投MSN。放棄富士康,是因為當時IPO漲幅太大。半年翻倍。早年我就知道富士康,知道郭台銘的NB。後來 是一年三倍。怎麼也比2000.hk的3Q 150%好。
本質上我還是信奉價值投資。價值投資幾乎是變成哲學系統。或者說近似形而上的宗教。
在認定價值的系統中我更傾向於Peter Lynch的發掘手段,從身邊從real market.
相對而言比較少Buffett的成分。
這幾年特別是2010-2011.我開始偏向Soros的反身性。希望用這個解釋經濟活動的運作。
如果說系統性的問題,那麼或許是Peter Lynch式的發掘手段更多人在運用。或者說信息傳遞的效率提高導致的脈衝,即可以用馬太效應形容也可以用反身性解釋。
對我個人來說這會是一個重大挑戰。改變觀念改變思路永遠是巨大挑戰。
思維方式的或許需要修正。-這或許是我2011年最大的收穫。我早前的整個系統需要修正。我知道一定是有瑕疵或者說是錯誤。但是我還不知道正確方向在哪裡。這會是我2012重點思考的。
在沒有改變整個思想方前,對用這個方式篩選出來的股票更需要------1.嚴格的止贏 2.嚴格時間限定。
在絕對的時間到來錢等待絕對的價格。或許是最好的詮釋。
上週台灣的某雜誌刊登了這段話我摘錄下來:
#一句鼎一萬句系列#8#2012全球景氣將進入「六分之一」的新年代。 一、訂單能見度從六個月變一個月,只剩下過去的六分之一 二、沒有過去所謂的「急單」、只有「常態性的短單」 三、企業大砍存貨,形成前所未見的低庫存
如果股票做6個月週期,那是非常恐怖的。這或許是信息傳遞速度加快導致整個社會節奏加快的一個表現。證券市場上特別是硬件廠家的股價週期或許也就是6個月。
換句話用巴菲特護城河理論分析硬件廠家,本質上硬件商都沒有護城河。沒有辦法保持毛利。台灣代工廠商都是「茅山道士」毛利3-4%。這行業太殘酷。除非特殊情況,不然不應該過多介入。
2011年初,我寫過「Tablet 之殤」也談過這個問題,硬件廠家的壓力非常大。全球在變軟,變成服務。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變化。可能是未來十年的方向。
這是在生產過剩大背景下的產物。一切都過剩。
以上這些是投資思考上2011年的總結和回顧。
繼續說點宏觀經濟。
今年世界上最大的事情莫過於兩個1.中東的變化2.歐洲的債務危機。
中國也是兩個變化,1.增長率下滑 2.資源向國企傾斜。特別是資金。同時矛盾焦點在市場經濟和管制的交接點上。也是RS的焦點。
先說世界
歐 洲的危機短期看已經解決。年末歐洲央行放水主要是為了銀行系統Q4做帳。2012年新年伊始,必定要打壓市場,下跌不可避免,要知道只有市場大跌,各國才 會被迫同意放棄部分財政主權。如果市場平衡和上漲,那麼永遠不會簽署所謂協議。政治就是扯皮,門口沒有黨衛軍一萬年不會有協議。
從長期看,無論危機的結果如何,各國財政緊縮看來是大的方向。這裡的各國包括了歐洲,美國,中國和國內的地方債,甚至日本都會開始對債務開炮。
如果把這次債務危機當作是對選票政治的反思,那麼事情的影響會非常深遠,這裡涉及代際競爭問題,涉及選票是自私的問題。
反思到民主制度那麼問題會更大影響會更深刻。
如果整個世界平衡赤字,那麼這世界上債券就會減少,所以Bill Gross前幾天還在說貨幣市場基金要完蛋。他意思是利率低。我的意思是沒國債的世界會如何?那不就是沒流動性了?
這 兩天兩篇分別來自希臘和西班牙的報導,訴說這樣一個場景,緊縮開始,但是非常痛苦。同時緊縮的效果並不理想。赤字佔GDP的比例遠超過預想。因為經濟負增 長,GPD下降。等於是蛋糕效率。你增加稅負比例。在蛋糕小的前提下切不到東西。單純的削減開支非常痛苦。這是怎麼樣的場景?既得利益者會如何反應? 如果搞不定,會如何?。凱恩斯主義用擴大政府開支抵抗經濟週期,現在等於是逆凱恩斯主義,政府收縮開支,也就是說如果凱恩斯主義多麼有效,現在是逆向的力 量發揮作用。
假設緊縮開支無法達到效果世界會如何?現在希臘和西班牙都是緊縮幅度大國稅收增加幅度。(增稅+提高實征率)西班牙好像是減少8B開支增加6B稅收。
回顧歷史,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經濟緊縮越痛苦(既得利益者受損失越大),越容易導致極端主義上台。最極端的就是NAZI.這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回顧我個人對歐洲危機的看法。起碼到今天為止我個人認為還是看的非常準。唯一可惜的是沒用賺到錢。做空歐元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可惜我發誓不用槓桿。所以只能過過嘴癮。
中 東的變化是長期的這比歐債危機影響要深遠要更長期。用decade尺度看中東的繁榮是顯而易見的。和改革開放30年可以相提並論。回首90年東歐鐵幕打破 到現在20年東歐的變化,可以想像中東未來的潛力。何況他們有資源且基數低。所以可以給的P/E還要高。問題是如何介入?代碼是什麼?
越 南07年我去看過。覺得有活力。雖然當時看空到250.但是到現在也基本找不到好代碼。當時看中的vnmilk據說漲的不錯。我依然想念VNmilk的酸 奶。算上貶值估計4年50%增長。指數跌50% 07年我去看是800多現在400多。好公司還是能漲。VNmilk類似中國的茅台。越南這句話說來已經5-10年,看上去所謂改革在繼續。問題還是老話 題如何介入,代碼是什麼?具體到可執行度還是有問題。
早期思考這類問題的答案是買指數ETF。不介意個股。香港有幾個。但是一直沒有結論和行動。未來中東估計也是這個形勢。有思考沒實際行動多數,原始的推動力很重要。這是價值觀投資。視野和尺度的要求高。或許年齡還不夠吧。
過嘴癮永遠是最容易的。涉及到實際錢的問題都是艱難的抉擇。
回顧寫中東問題。主要是提醒自己,關注中東的未來。2012年每季度檢討一次。看看形勢發展。有必要可以去逛一圈。
回到國內。
我預計2012年GDP增幅會下降。但是8%沒任何問題。這只要跑路上看看不能跑圍脖上看。
普 遍來說增長的下滑是這樣的過程。增長的加速度下滑,--增長速度下滑,-負增長。現在應該是在增長加速度已經為負。應該是增長速度下滑過程中。基數大了加 速度下滑是必然的。人類歷史上持續的8-10%增長非常罕見。何況中國那麼大體量。增長下滑社會問題會同步增長,包括各種社會矛盾會激化,我相信2012 GDP 增長8%是沒任何問題的。以我周圍的切身觀察來看,雖然大家喊生意難做,但是很少見虧本,同時A生意難做B又崛起。我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指標就是我觀察人群 的換車率,我覺得非常高。50%換高檔車這兩年。無論嘴上如何說難做,我看他們實際都換新車好車。而且家庭第二輛車的比例開始增加。這消費能力舉世罕見。
放眼世界2012最牛的一定是中國消費,中國高檔消費。毋庸置疑。
至於這裡面的機會在那裡,具體到代碼又是一個艱難的問題。
國內的地方債,我其實一直不覺得是大問題,叫也沒用。地方債=人民幣信用。除非人民幣國家信用垮台,不然地方債叫的凶最後都會平穩過渡平穩解決。地方債問題就是人民幣問題。大驚小怪沒用。
從這角度說我以為中國的大型銀行股如果股息合適的話真是不錯的選擇。
05年我買過上海汽車,當時思路最簡單。2點1.5%股息2.30%送股(股權分置)不買是傻瓜。
現在的銀行股雖然沒有30%送股(股權分置)但是5%分紅應該差不多有。所以我覺得銀行股應該有投資價值。如果不考慮地方債問題,現在銀行朝南坐,其他金融機構都有求於銀行。所以很難想像銀行股會下跌。當然作為反面來說銀行股也比較難上漲。20%是極限。
以上是宏觀四問題。歐債,中東。GDP增長,地方債。
宏觀說完說微觀的。
洋洋灑灑寫了不少宏觀的東西,當我是話癆和口水。
微觀行業
我看錯很多。
Apple 的iphone4S出來我是無論如何向不到會熱賣,Siri會是那麼受歡迎也讓我吃驚。我回溯過我對apple新產品一貫的看法。好像從來沒對過。從 iphone出來開始到ipad。沒一次看對過也不容易。每次我都覺得這鬼東西誰會要,到最後錯的都是我。看來年齡大了無法理解消費者偏好。從這點上說我 已經不適合創造需求。
還好作為投資者,不太需要預判,需要更多的是觀察,觀察一直是我的強項。我能比較早確定是否暢銷。包括MOTO的ATRIX銷售情況。Apple熱銷不是新聞,Atrix熱銷一定是新聞。所以當沒有新聞的時候可以直接判斷,Apple熱賣Atrix無人問津。哈
這套屢試不爽。應用常識判斷。
再恭維兩句Jobs,最偉大的電影導演斯皮爾伯格都有不賣座的電影。重返Apple的Jobs沒有失敗的發表過任何產品。偉大!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
微觀的行業還有很多可以說的。比如太陽能,太陽能2012肯定完蛋。注意現在任何行業第一條是看需求。永遠不要看供應。供應都不是問題。太陽能是需求沒了。歐洲債務危機那樣嚴重怎麼可能有錢補貼你。他們命都要沒了。
這個過剩時代,需求為王。有小朋友說倒閉幾家大太陽能就好了。我看還是沒用。傳統行業的週期性也是供應和需求的矛盾。當供應過剩倒閉幾家就平衡。問題是傳統行業的需求永遠在那裡且波動比較小,比如去年的算你狠到豆你玩到棉花。一年就搞定。
但是太陽能比較麻煩需求在補貼。補貼又和經濟形勢直接關聯。稅收不到補貼個毛!
微觀行業還可以有很多可以寫。都是平時表達過看法的。一時也想不到有更多的新鮮東西。這裡就暫告段落。
作為今年總結的結束。我要感謝幾個人
@一直風行漿糊 linan。我非常享受和他談談IT的發展趨勢和未來。他是我認識的所有人中對IT新產品最狂熱的試用者。我非常多的行業趨勢的看法的思考是在日復一日和他談談中誕生的。非常多的火花,包括AKAM的很多思考。思考的感覺真棒
@何明科 第一次關注他,談起農業股的作假,他說「種菜的毛利率超過偷菜的(電子遊戲) 」這句話就可以否定幾乎所有福建農業股。甚至不需要去實地考察。用常識打破神話。 他對優酷一連串策略的解釋也讓我眼界大開。說實話在那個以前。從沒關注過競爭可以這玩法,非常感謝。
還有一些老朋友和新朋友名字或許不方便提起,謝謝你們在這一年中有時間和我分享你們對經濟的觀點,和對投資的看法,對公司的判斷。我從無數次聊天中收穫非常多無論是行業知識還是行業趨勢的看法和信息。
以上是我2010年的回顧和總結。
附錄是2010年元旦巨獻第二季Auth的圖標和原文。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