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DG資本:突圍命中率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4870.html

多個合夥人帶隊,均衡持續的團隊戰鬥力讓IDG有更多的能力衝擊命中率。

作為進入中國的最老牌VC的代表,無論從敏銳度、判斷力、戰鬥力來看,這些年IDG資本始終保持著慣有的強悍。

在VC圈,有很多基金都是只有一兩個比較靈魂的人物,而現在的IDG卻是另一種打法,合夥人數量很多,團隊的作戰能力強大而且均衡,可能一下子能說出很多個知名的人。這些合夥人分別盤踞北上廣深等「創業集散地」,並活躍地輻射周邊。

讓很多VC都有同感的是,很多IDG看過或者投資的項目,大家一聽,都覺得很不錯,但遺憾的是自己竟然完全沒有接觸甚至聽說過。「他們的打法很獨特,又敢賭。」一位圈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比如IDG近期投資的一家手機軟件外包企業誠邁科技,創始人王繼平以前是南京移軟的創始人。這是一家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水平手機軟件外包服務的公 司,Andriod是它的殺手鐧。在風險投資這個行業,很多VC是不太願意投資外包公司的,因為這種「to Business」的生意很多VC天生就不太喜歡,即便是IDG也所投不多。「但是我們發現,很多軟件外包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時的市盈率都很高,在 20-30倍市盈率,而中國很多老牌的互聯網公司現在的市盈率都很低,再加上無線市場是個快速成長的新興領域,所以這次投資軟件外包也有我們的道理。」

回望2011年的前幾個月,IDG在TMT領域完成10多項投資,並不是投資最多的VC。「大家都覺得是IDG投了很多的項目,其實是我們命中率比較高,所以項目都出來了。」張震補充道。

其實投資這個行業,每家甚至到每個合夥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和打法,尤其在掃項目階段。比如從上而下的掃項目方式,即沿著大趨勢往下捋,看市場、再 看整條產業鏈上的節點,優秀的公司;再比如自下而上,就是廣撒網,看無數的項目,然後在眾多項目裡面發現優秀的投資方向和企業。

IDG的打法是兩種方式齊上陣,雙向夾擊,看重命中率。張震告訴記者,很多項目必須系統化去看,比如無線互聯網,首先就要看它的產業鏈和生態體系。這個生態體系會衍生出哪些商業模式,從硬件到軟件,到操作系統到應用,可能都需要去探討。

另一方面,一些朋友推薦或者是創業者主動找來,也許是從未關注的領域,這個時候張震的方法是反過來做,如果項目不錯,首先看這個領域是不是很好,第二點是這個公司是不是該領域裡面最優秀的或者最有潛力的公司,以及還有哪些更好的公司。

這種方式的形成也源於IDG團隊的優勢,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優勢,即使像張震這樣較年輕的合夥人做風投大概也已經有10年,「我交的學費肯定比很多剛 入行的人交的學費多,而且我們還有很多更有經驗的資深合夥人。」張震說,這種資源和人脈的聚焦,成為別家難以複製的競爭力,這也是為什麼有一些項目是別人 根本沒有接觸到的原因。

「比如說像季琦這樣連續創業的公司來找我們融資,因為他滿意於這些年和IDG的合作,這樣的人,還會把他背書的公司介紹給我們,最近我們投的五星匯就是季琦推薦的。」張震說。

外界對於張震的評價,大多是嚴謹並且邏輯性非常強,人們常常用的形容是:非常懂。不過張震坦言自己不是技術派,對技術的瞭解和很多創業者都無法比 擬。但是他強調自己對商業的未來趨勢把握,強化自己對未來商業的敏感性。「我經常看一些採訪,尤其是美國一些非常厲害的投資人,記者若問,你認為你的最大 投資能力在什麼地方?他會告訴你是直覺。」張震對此非常認同。

風險投資先看人,這個觀點似乎張震並不買賬。「一流的人才去創業,二流的人才做投資。創業者是最值得尊重的,我們不能輕易去評判人家。我認為一定是 先看市場,必須以面對一個巨大的市場為前提。」張震會這樣判斷,「如果這個人他選擇的本身就不是一個大市場,那他很難說是一流人才,因為他在方向性和大局 觀上可能有所缺失。只有根據大的市場,再來判斷潛在的大市場裡面是哪些優秀的人在做,這才是我對風險投資本身邏輯的理解。」

早在2006年左右,即IDG投資3G門戶的時候,張震認為手機上會重演互聯網的故事,只是當時的市場環境並不成熟。他當時的邏輯是,看傳統互聯網 的收入模式有幾個——廣告,遊戲和電子商務。其中廣告媒體模式要靠時間「養」,需要逐步去培養用戶的習慣,不會一下子爆發;而遊戲,會有爆發力。

在這樣的邏輯下,張震的選擇是在2008年佈局了現在位居蘋果軟件商店本土收入第一的數字頑石,2010年還投資了海湃科技,現在看來,是本土遊戲公司裡收入最高的兩家;而在近期投資了移動廣告收入最高的力美廣告。

具體問到看中數字頑石和海湃科技的原因,一方面,遊戲都是免費遊戲,如果用戶感興趣的話才會去買道具,這個真的是需要極好的用戶體驗;第二個很重要 的趨勢是國際化。海湃的收入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海外,你要參與全球競爭,跟憤怒的小鳥和植物大戰殭屍等去競爭。目前海湃的全球排名大概在二三十名之間。

張震佈局的「下一波」方向 —— 參與國際競爭的外向型企業。與那些天生國際化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有異曲同工之處。張震認為,今天中國的科技產業的基礎發展不錯,人才也儲備了很多,你會發現 今天的競爭,很多都是比如海外的企業其實是中國人運營的;以前是中國人在美國做的企業,今天是很多人在中國做的企業把產品銷售到海外去;或者說他的軟件賣 到國外去,而且盈利性很好。

張震總結髮現:在今天,一是中國的公司比美國同類型同階段的公司貴;二是非上市公司比上市公司貴,第三是沒有盈利的公司比盈利的公司貴。基於這三 點,張震決定反向行之。「如果我們找到海外優秀的團隊我們就進入,全球市場比中國本土市場大,盈利性又很好,而不像國內很多行業的惡性競爭。」 他說。

當然,這樣的企業並不侷限於無線或電子商務,據記者瞭解,近期IDG投資的萬興軟件,就是創始人看準了海外生意。還有在此之前,舊金山社交遊戲開發 商Funzio,它的產品叫犯罪城市,在APP Store全球排名前三位,月收入幾百萬美元,這些投資就是由IDG資本的中國團隊完成的。但仍舊有幾家利潤過千萬美元的外向型公司張震未予披露,據說在 投資圈裡,這些項目很多VC聞所未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