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_10.html
有參予多個市場的投資者應會感到,港股近期為波幅巨大之首,當之無愧。裂口沽落殺上,短線難於操作。
12月8日我看晚間財經新聞,港股十大成交股票之中,有五隻是牛熊證,大市成交五百億不到。這證明了什麼?一、衍生工具對賭主導市場;二、正股成交薄弱。前者沒什麼大不了,大戶對賭期指、期權、牛熊之類的每日都有,但現貨、正股成交太薄弱便能輕易令波幅大增。
基金經理們提早蛇王放假,大盤成交低迷是事實,罵大戶操縱市場無濟於事,應調整自己的策略去適應市場的步伐節奏。
以技術分析而論,若大盤在高位成交低迷(買力衰竭),是見頂之象;而大盤在低位之時成交極低,則可能是見底之兆(沽家力盡)。在相對的低位,例如 17000-19000點,成交縮至300-400億,還要有大半是輪證成交,基金普遍現金比例極高,投資者參予股市意欲低迷,反而是買股票值搏率較高的 時機。
另外,當所謂「價值投資」之徒在近三至四年一敗塗地之後,技術分析大行其道。連不少價值型的基金也加入技術分析、研究牛熊證殺倉位置等等,作買賣決策,這會令常常使用的技術指標出現異變或者是失效的現象。
舉個例,像型態突破,近期多次在衝頂或者破底後,價格不會在破位後猛衝,反而是在突破位之間來回做一段短時間的 range trading ,令人在突破和假突破之間懷疑混亂,然後才行走單邊;又例如,在關鍵位置常常出現多個裂口,裂口上完以為突破,過幾天又裂口回落,令持貨過夜的人十分頭 痕。
這是否表示技術分析無用武之地?我們只會說,技術分析應該與時並進,而每個市場有不同的特式,不斷修正和調整自己應用和觀察的指標。一成不變的話,輸錢就是報應。
然而,基礎分析甚至價值投資是否一無是處呢?我亦只會說,市場上公開發言的真正價值投資者稀,流於哄騙、吹水、半桶水的偽價值投資者、數據投資者或者我稱 之為「假值投資者」,則通街都係。當假值投資者敗到連人影都不見,又或者見到報章上的假值財演也不敢再講價值之時,我們理應反思價值投資這個原本十分有效 的投資方法,在坊間的應用上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如我之前經常講,假值投資者的問題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