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下的長三角全集
2008-10-23 to 2008-10-25 AppleDaily
金融海嘯下的長三角(一)絕望之路
金融海嘯震撼內地,在珠三角港資 廠湧現倒閉潮之際,長三角也未能置身事外,民營企業眾多的浙江受到的衝擊更大,今年以來至少有21位企業老闆因債務困擾自殺,為避債「走佬」者更是成風。 全省六萬中小企業命懸一線,溫州兩成企業出現危機。近日,本報記者深入浙江溫州等地採訪,深深感受到當地老闆在經濟急速下滑時的無助和徬徨。本報記者
溫 州雲光泵閥製造有限公司老闆朱吉光自殺,被認為是金融海嘯「致命」的典型事件。事情過去兩個月,但在當地仍震撼不已。溫州一位老闆告訴記者:「朱吉光是個 好人,自己生意做得好好的,就是因幫朋友擔保借錢,結果朋友生意因金融風暴出了問題,他揹上了一千多萬元債務,擔保公司天天上門追,沒有辦法,他只好喝農 藥自殺。」
「你們自己保重,爸走了」
在溫州永嘉東甌工業園,記者看到,雲光泵閥公司工廠空無一人;朱家位於鎮上的舊居亦是落 閘上鎖,追債者潑的紅油仍歷歷在目。鄰居稱,朱家人全都避債在外,不敢回來,因為只要一露頭,債主就會上門,沒好日子過。「那筆巨債,夠他們一家人揹的 囉,真可憐!」據稱,朱仰藥自殺前給兒女們寫下了遺書:「你們自己保重,對你們的媽媽好一點,爸走了,沒用了。」距溫州百多公里的蘭溪,一新製藥公司董事 長鄭亞津也選擇以死的方式為債務尋求解脫。鄭家留守廠房的一名遠房親戚對記者說,一新本來是明星企業、納稅大戶,鄭董事長還是人大代表,浙江「十佳青 年」,但「他就是貪大,不停擴張,借了很多錢,聽說還有高息的」。親戚更指,有些債本來沒到期,但銀行和債主擔心收不回錢,提前追逼,加上今年出口成問 題,產品賣不出去,終於釀成悲劇。
20%中小企業現生存危機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向記者坦承,溫州至少兩成中小企業 出現生存危機,「有報道說全省有21個老闆自殺,在我們溫州應該說還是很少,離家避債可能多一些,因為畢竟年底快到了。」據介紹,因為銀行對中小企放貸條 件很嚴,溫州大部份中小企都要通過民間借貸,解決企業的資金周轉問題。周德文說:「如果不是因為出口減少,以及信貸斷鏈等問題,溫州企業不會有現在這場危 機。」
個案一「能活下去才是本事」
「死很容易,能活下來才是本事!」在溫州鞋都,記者正好跟無所事事散步走出工廠大門的天力鞋業有限公司主管王維榮相遇,他也樂意跟記者「聊聊天」。被問到如何看待那些以死求解脫的老闆,他笑了:「要是一到絕境就想死,那我們都死好幾回了!」
鞋廠拓俄巿場損失數百萬
王 維榮說,因歐美定單急減,他們廠近年特別開拓了俄羅斯市場,眼看莫斯科的生意越做越大,「誰知今年初,老毛子(俄國人的俗稱)突然以清理灰色通關(即不是 正規納稅進口)為由,把在莫斯科所有的溫州鞋全部封了,連中國外交部交涉也沒用!」他稱,僅這次他們廠損失就幾百萬元,「我們急得紮紮跳,就差沒從樓上跳 下來!」性格詼諧的王維榮稱,溫州人其實很愛惜生命,稍微有點錢的人更是如此,「不是我說我們本地人的壞話,你要是看到街頭有人打架,躲得遠遠的,可能是 本地人;打架的,肯定是外省來的!」他認為,在這場危機中,溫州多數老闆都在找機會,「溫州人就是這樣,很會從逆境中找機會。你應該聽說過,溫州人又被稱 為中國的猶太人。」
個案二廠東慶幸「留得青山在」
「我也想到過死,好在有親戚幫忙,借錢讓我填上那些債洞,否則我真不知怎麼 辦了!」在溫州永嘉工業區一個已倒閉的五金廠內,35歲的東主謝明新對記者說。他的工廠生產出口餐具,生意好時請有幾十名工人,但今年初定單急減,加上原 料漲價,無法繼續經營,惟有把債還完關門了結工廠。
曾萌死念親戚借錢還債
「往年生產時,通常我拆借周轉的金額不會太多,每批 貨投料前,也就是七八十萬而已。順利的話,交貨後一個月連本帶利還清,還小有剩餘。」謝明新說:「近年不但借錢利息高了,最高月息要兩三分;材料也貴了, 工人的工資也加了,反正一切加起來,賺的越來越少,老闆不好做了。」這位開國產桑塔納的小老闆,對早年推銷時的艱苦經歷津津樂道,希望以此鼓勵陷入困境的 同行:「那時候我們甚麼都沒有,就是背着一大包,包裏裝滿產品樣辦,全國各地去找客戶,睡地下室,吃冷飯,也不覺得怎麼樣。現在條件好多了,不管它是金融 風暴還是銀融風暴,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沒柴燒,干嘛要尋死?你說對吧?」
今年內地部份自殺老闆
姓名:朱吉光職務:浙江溫州雲 光泵閥製造公司董事長原因:欠債姓名:鄭亞津職務:浙江一新製藥董事長原因:欠債姓名:段民乾職務:陝西華乾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原因:企業欠債姓名:魏東 職務:湖南湧金集團董事長原因:財務問題姓名:謝貴華職務:四川油江佳公司董事長原因:油價暴跌欠債姓名:余某職務:廣東東莞長安仲和眼鏡廠東主原因:股 市暴跌欠債資料來源:互聯網
金融海嘯下的長三角(二)怒海求存
金融海嘯下,浙江商界愁雲慘霧, 六萬中小企命懸一線。老闆們各諗路數怒海求生:或落閘裁員、或停產減產、或轉攻內銷、或售賣廠房、或將廠房部份轉租。有老闆降格,連一兩萬美元的定單也願 接,但仍無所獲;有老闆往年一兩個月就攜家眷來港一次,消費兼了解市場行情,但今年「一次還沒有,能省就省!」也有聰明老闆藉裁員潮「吸納人才」,進行 「人才升級」。本報記者
驅車入溫州鞋都,到處可見緊鎖的廠門、空曠的廠區;留守員工百無聊賴或遊逛或打撲克;園區林蔭道上,賣生果和賣 飲品的小販無精打采;的士司機表示,以前絕非此景,「一入到園區,機器聲吵得你煩死。現在,都快成公園了!」溫州鞋業行會秘書長謝榕芳坦承,協會至少有近 200間廠倒閉;而溫州外經委的資料顯示,全市1.5萬多家中小企,已有1,200多家停產或倒閉,接近一成。浙江省有關部門資料顯示,全省60,000 中小企業面臨危機。
花10萬元參展沒有一張單
「沒辦法,炒人是免不了的!」溫州好霸鞋材董事長林錦標表示,他的廠10條生產 線停了5條,100多名工人只剩40多個,「剛去了一趟廣交會,一份定單也沒拿回來,再養幾天,實在不行就全炒了。」溫州真情眼鏡公司總經理葉劍清也表 示,她幾天前剛參加當地一個展覽會,花10萬元參展費,但一張單也沒拿回來,「原來200多工人,沒事做,只好給他們六折支薪,有定單再回來。」
在 溫州當地媒體上,廠房轉讓、出租的廣告大行其道,「以前一幢千平方米四層廠房,叫價要上千萬元,現在,六、七百萬都有出價了。廠房租金也掉了近一半!」當 地一位傳媒人說。專做聖誕禮品的一位老闆稱,今年為找定單,他連起步數量要求都不提了,「以前沒有10萬美元以上的單我們都不接,今年根本不提數量,一萬 兩萬也行但還是接不到!」
先炒人後改聘平價熟手工
在鞋都,記者留意到有不少「廠內廠」,或大門是一個公司招牌,院內樓上卻掛 出好幾個不同公司的招牌。天力鞋業董事長王忠義笑稱:「這是跟你們香港學的,分租!」他不無自豪地表示,剛成功把自己四層廠房的三、四樓租給一家公司, 「每年收租金40萬,起碼,我這間廠的正常維持費用,已經找回來了!」雖然每個老闆都聲稱「裁員減產」,不過在鞋都,很多廠門口仍然貼出招聘啓示,表明要 招工多少多少人。一位打工仔跟記者揭穿這背後的「乾坤」:「以前老闆花一千多塊錢,根本請不到一名熟手工人,現在到處炒人,八、九百塊就可以請到熟練工 人,老闆們也借機對人才升級換代哩!」
浙江廠商應變求生招數
‧停產‧減產‧裁員‧產品減價‧轉攻內銷‧轉產其他有市場產品‧縮小定單落定規模‧售賣廠房‧將廠房部份轉租合用‧減少外遊‧重過平民生活
小資料溫州、義烏中國小商品之都
浙 江南部的溫州、義烏兩市,是中國小商品生產最集中和發達的地區,其中溫州出品了佔全國市場份額10%的服裝、20%的皮鞋、60%的剃鬚刀、65%的鎖 具、80%的眼鏡、90%的金屬外殼打火機,電器、泵閥、印刷也是成行成市。中國出口的鞋,六成產自溫州,出口的眼鏡五成也產自溫州。距離溫州僅百多公里 的義烏,則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集散地。當地每年10月都舉辦一屆國家級的國際小商品博覽會,產品門類滙集人類日常生活所需1,502個大類、32萬種 商品,與廣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海華東進出口交易會,被譽為中國三大國家級的經貿展覽會。
金融海嘯下的長三角(三)都市危情
金融海嘯衝擊中國,數十萬在內地 工作和生活的港人亦不能置身事外,他們的生意、生活均受到影響。在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有零售港商不得不縮短戰線,收縮業務。從事餐飲的港商則順應時勢, 放棄團體和高端市場,轉攻平民市場。做服裝進出口的港商,要轉攻內銷。受訪港人均表示,會收斂他們在內地的投資和消費行為,「靜觀局勢變化」。本報記者
「Sport100」是港商在內地創辦的運動休閒、時尚購物多品牌一站式大型零售概念店,目前在全國擁60多家分店。其行政總裁張國倫接受 本報訪問時坦承,金融海嘯對生意造成一定影響,「主要是消費者消費信心下降,不願消費,或小心消費。」他指,今年以來先是南方雪災,然後四川地震,這兩場 災難制約了民眾的消費,「單位天天叫捐款,誰還敢大方出來買嘢?」
港商收縮業務關蝕本舖
張國倫指,北京奧運更令社會消費蕭 條,「外國人少了,好多人攞唔到簽證;二來市民都縮在家中睇轉播,行街都少。」原本指望十.一黃金周谷消費市場,「點知又來金融海嘯,搞到市民冇晒信心, 雖然他們手中的錢未必減少,但呢個環境下,買嘢都少了。」張國倫又表示,近幾年他們的公司每年營業額增速都有50%以上,「今年至少降一半,甚至打算收 縮,關閉一些虧本店舖。」
酒樓專攻平民化市場
港資唐宮集團上海地區總經理林健雄表示,金融海嘯對內地餐飲影響主要是團體消費 和高端消費,「你知道內地企業和單位興請客,規格檔次越高,越受追捧。o依家好多企業唔掂,請客自然少咗。」他稱,以前上海高檔餐廳夜夜爆棚,「o依家你 再去睇,好多都烏燈黑火,冇啲人氣。」林表示,唐宮主要做中檔消費,大眾化,「o依家睇這條路對,你睇我幾旺!來遲啲仲要排隊先有位!」據介紹,唐宮在上 海已有四家分店,第五家正在裝修,「好快就會開業。」在上海從事服裝進出口的Joanna坦承,金融海嘯令生意大受影響,今年定單至少減五成,「冇辦法, 我哋正諗緊轉攻內地市場,大家都明白,內地市場有得做,但競爭激烈,捱啦!」所有受訪的港人都表示,因金融海嘯,他們的個人生活方式也要改變,「至少我會 減少投資行為。」張國倫稱,「例如買樓啦,換新車啦,這些暫時都唔會再有了。」而林健雄則笑稱,自己本來沒有特別愛好,反而內地經濟差,市場蕭條,相信物 價會平咗,「靜觀局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