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題籽】唔做補習天王 半打學生夠晒數

1 : GS(14)@2015-11-02 00:09:48

Ryan高考3A,於科大主修計量金融學,曾在中學教DSE數學,所以熟悉考試範圍。



【專題籽:胚芽故事】香港教育唔得掂,loser成群。邊個贏?補習名師sure win!如果求學不是求分數,8,500萬年薪的公開招聘書根本不會出現。在大型補習社廣告前,chok得來帶兩分真誠的曾兆韜(Ryan)有狀元才,要成為廣告中的天王其實唔難,但他選擇開一家細過豆腐膶的補習社專攻數學,裝修、派傳單一腳踢,只為堅持半打學生夠晒數的教學模式。「想見到佢哋笑到好開心。」天價vs無價,數學尖子梗識揀。



香港學校一班有成40學生,同老師的距離怎會如此親近?


走進Ryan與拍檔Stanley在旺角的補習社,我的眼睛變得很廣角,因為一眼睇晒。然後我發現Ryan與學生都脫了鞋。他解釋,「我想大家舒服啲,好似返屋企咁。」這300呎的「家」,零廳兩房,可讓二人同時教學,每次最多一對六。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應有宗旨,他也把程度相若的學生安排在同一班。看他上課,發現教的多是應試技巧:如何最快用計數機得出答案、用口訣記公式等等,講真咪又係坊間的DSE雞精班。可是當他問問題,同學細聲到爆佢聽到,計數機按錯佢睇到,我就知less有時真係more。這的確不可能發生在大型補習社,更遑論看video的一群。「我唔會捨棄小班呢個方針,想直接在堂上幫佢哋『診症』。」



非純為賺錢 無視利誘挖角

「學生回家後也可WhatsApp問我問題。」有學生說Ryan會錄音、拍下寫在黑板的公式然後回傳。全天候服務,係吸引嘅,難怪一年多前在葵涌開業,月前能在補習社百家爭鳴兼出名貴租的旺角插旗。「為慳錢,自己裝修、砌傢俬。好多中型補習社都會豪使幾十萬裝修,我們整盤生意的本錢,只有五位數。」補習社剛起步,Ryan口輕輕說:「對大型補習社挖角冇興趣。」當然沒包袱。他日如闖出名氣,補習社利誘,誰能寫包單不動心?「我唔係生意佬,唔係純粹為賺錢。坦白講,我係一個典型的香港學生,我只識考試。我夢想係創業,所以我搞補習社。如果我喺其他補習社,所有嘢都要跟佢哋系統,我冇話事權,但呢度係我孕育,我只需同拍檔交代。」乍聽覺得香港學生好悲哀,好像窮得只剩考試技巧。考試主導人生,他的理念是,既然制度如此,就戰勝它吧。「幫佢哋考好公開試,他們手上起碼有多啲籌碼,人生選擇權會更多。」



放棄教中學 為帶給學生歡樂

Ryan大學畢業後曾任職中學老師,之後放棄教職流浪歐亞多個國家,踏足西班牙時曾跟寄住家庭到學校參觀,發現人家上課時笑聲笑聲滿載溫馨。「同香港真係好唔同,我都想帶畀學生呢種歡樂。」他會喊學生花名,學生又會笑他post上facebook的相太chok,好明顯沒有所謂的師生觀念。原來他們大部份都是他以前的日校學生。出去補習,你揀番以前的學校老師?一係儍咗,一係……佢真係幾好囉!



除鞋上堂,讓氣氛更輕鬆。

課堂一直有說有笑。Ryan說會一直留意學生的進度,看到他們「頹頹哋」,會適時幫一把。

補習社裝修絕不花巧,自己動手砌傢俬,慳好多。



學生講兩句




顏健聰:同我哋好close

「佢係個另類嘅人,同其他老師唔同,跟學生嘅關係好close、好friend,同佢相處好似朋友嘅關係。」




余嘉傑:唔使對住電視

「喺度補習唔似大型補習社只睇電視機咁疏離,對住電視機,感覺唔好受,而且佢哋教嘅針對唔到我嘅問題。」




譚海夆:WhatsApp即刻覆

「夜晚做數有靈感啲,做做吓有問題唔識,我WhatsApp佢,佢即覆。其實都冇諗過會唔會阻住佢,哈哈。」




楊梓煒:有教學理念

「佢好熱心關注每個學生的難題,我相信佢真心想實踐教學理念。」


問黎則奮如果有補習社高價請他出山,會否應承。他大笑說:「唉!我out啦,咁老,邊個會buy呀。」

第一代名師Q爺:李吳羅范係垃圾

「教育制度荒謬絕倫,那班『大帝』李國章、羅范椒芬、吳克儉全部垃圾,根本不知問題出喺邊。」教改,令人反枱,搞到時事評論員Q爺黎則奮忍不住數落。他看不過眼學校竟因怕公開試合格率低影響校譽,把學生送到補習社集體補習,完全本末倒置。「只有香港咁畸形。」



30年前教英文 年薪過百萬

教育制度的漏洞,造就補習行業變成上市生意。早在三十多年前已有人看到商機。原來Q爺在七十至九十年代曾是英文補習名師,他任職的「英訊」,是香港首家以英文會考不合格原銀奉還為噱頭的大型補習社,極有市場觸覺。「七十年代末,英文唔合格,畀你九優都冇用,沙紙變廢。由於當年作文佔最多分,我哋主攻作文,先教grammar再教expression,篇文攞唔到A,最少都唔會肥佬。」「當年好多學生冇心機讀,讀到一半走咗,根本唔使賠。」其餘堅持讀畢課程的,七成都能合格。1982年他跟舊同事一起開辦類似的補習社「新英訊」,一做就是10年。「第一個月已賺錢,從冇蝕過。」試過年賺過百萬,當年來說即係幾多先?「我記得1983年,康怡花園開售,當時一個590多呎的單位,只售30萬。」嘩,補習果然是一門生金蛋的生意,但他心底裏明白,這行業根本是教育失敗所形成的「毒瘤」。「加拿大、美國有冇補習學校呀?冇呀!」現在的制度就是不斷製造失敗者,而學校也普遍認為失敗者就要放棄,要差的學生退學。「只接受叻嗰啲,叻嗰啲你唔教佢都叻㗎啦。」文法中學唔係人人啱讀,想當年有很多實用中學、工業中學,讀不成書,也有辦法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他說:「而家或者就要等到考完DSE,衰咗讀IVE。」個個中學生都補習,當然有原因。



廣告片搶攻YouTube

相信「扮明星」是大眾對於補習社名師廣告的一致評語。ABCDE公司的廣告根本好似樣,特大招牌無法建立特色,所以都在社交平台針對性宣傳,包括上載到YouTube的宣傳短片。理工大學設計系助理教授曾錦程認為最近遵理學校似乎在賣理想、強調前途,例如有影片sell旗下老師,怎樣由屋邨仔變成哈佛都要用他文章作教材的成功例子。「短片製作認真,有度過,營造到較有深度的形象,應想吸納成績好嗰批學生。」現代教育則相反,短片感覺年輕但膚淺,製作參差。「主力係拉關係,想跟學生打成一片。影片把DSE比喻為喪屍病毒,搞到啲學生變喪屍,idea出位,但劇情毫不吸引。」



曾錦程認為現在的廣告都一定要「真心」,虛情假意易被年輕人拆穿。

當年的當代書院的電視廣告,名師穿古裝宣傳,實在前無古人,被笑稱「當代三儍」,希望後有來者派花生。



橋段有kai有肉麻

很多宣傳短片都採用「動之以情」的手法。例如遵理會在放榜前推出打氣片段,睇過覺得唔老套。曾錦程認為而家啲學生個個挑通眼眉,太造作他們會看出來。「在他們最脆弱的時候用這手法係高明的。照理他們不會再讀DSE,出這種片好像沒企圖,其實暗藏希望你製造口碑的動機。」其實每間補習社都會強調摘星數字,但網上短片千奇百趣,都會跟市場走向變來變去。有時你kai有時我肉麻,很難有「通殺」的廣告橋。



《從華富邨走到哈佛大學的故事》 遵理的Band5屋邨仔受哈佛賞識的短片賣成功例子,雖然真實、正面,但曾錦程認為年輕人也不一定受落。

《中文作文無難度》 活學教育一向sell理想、遠景,但近年強調摘星。近日生招牌Amanda竟走去扮學生妹,想點?

《俾DSE喪屍追點算好?》 現代教育算認真製作,不過太早穿橋,冇乜人想睇落去。



記者:葉青霞攝影:劉永發、許先煜編輯:謝慧珊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031/193538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