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人生,可以不止這樣!


2011-11-14  TCW




我們每個人,都一定聽過「龜兔賽 跑」的故事。

那隻先天優越卻缺乏耐心的兔子,因為太過大意,而輸給了比較遲鈍但有恆心的烏龜。

好,故事結束。請捫心自問,你,會想當烏龜嗎?

沒有,我們多數人,只會想當一隻不這麼大意的兔子。

你可以再問自己,這個寓言,是不是也在暗示我們,遲鈍的人就需要更努力,而且,比較遲鈍者,只有當聰明的人偶爾失手時,才會有機可乘?

當真正的贏家!要有成長心態,而非定型心態

如果你的答案是:「好像是。」

你可能已經如多數人一樣,被「舊成功」的價值,給制約了數十年而不自知。

這個框架,可能就是讓你,對現狀不滿,而且讀完名人傳記如蘋果(Apple)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冒險故事後,會熱血沸騰個三天,卻還是不採取行動改變的真正原因!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德威克(Carol S. Dweck)在其著作《心態致勝》(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一書中,分析運動選手、企業領導者與教育等各層面的傑出者發現,真正的贏家,多具有「成長心態」的特質,而非「定型心態」。 某種程度上,「心態」(mindset),就像是一組解釋世界的框架,幫助我們認知周遭所發生的各種事情。

「定型心態」者,相信能力都是與生俱來。所以,聰明人不必太努力,就會有好表現;失敗者,即使努力也會徒勞無功。因此,很多常被說「好聰明」的小孩,更不 願意去嘗試,因為從小,父母就不自覺的給他套上一個框架,讓小孩認為,「我很努力,反而顯得我不夠聰明,」「我不該認真畫圖,否則他們會看出我不是畢卡 索。」

終生都要改變!即使失敗了,也是學習的契機

到了職場之後,「不冒險」、「不努力轉型」,成為大家最容易捍衛自尊的方式。

但「成長心態」的人,則認為終生都要改變,他們相信只要花功夫努力,一定會有收穫, 就算失敗,也是學習的契機。德威克曾經以國中生為實驗對象,經過八週的練習,讓一組學生相信大腦是可以像肌肉一樣被鍛鍊。根據老師評估,班上七六%參加過 此課程的學生,都成績較佳且有正面心態。結果說明:成長心態是可以學習的,而且可以改變人生。

我們都同意,這是個非變不可的時代,但往往「知道」,卻沒有行動。

太多內外在的規則制約著我們,而我們都不自知。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實驗發現,在電影院被分配到大桶爆米花者,比拿到中桶的觀眾多吃了五三%。當研究人員說明實驗結果,證明吃爆米花的量,其實是受到 容器大小的擺布,但大部分的人還是不以為然,並強調「我才不會上當。」

你因戀人要跟你分手而感到痛苦,其實是因為,你的大腦神經不願意再重新學習。因為,當人們墜入愛河,兩人從大腦情緒中心到性慾中心,都需要大量重組數以千 百萬計的神經迴路,甚至連嗅覺神經都要習慣對方的氣味。當要分手,你腦中已經固定的神經連結必須重新設定。所以你直覺式的拒絕改變。

解開腦內繩子!過往經驗,不該成為約束力量

曾經有人發現這樣的現象:牽一頭大象,用一條細繩就可以了,而牽一頭小象,卻需要較粗的繩子。理由是,大象已經被約束慣了,沒有想過自己的力量,其實完全 足以掙脫繩子的控制;小象則不同,他沒有形成被約束的慣性思維,儘管力量小,反而更需要繩子的控制。

每個人的腦袋裡,都有很多細繩子。

數千年前,佛經《圓覺經》就已經提醒了我們,「知見障」這條細繩的存在。意思是說:有時候,我們的知識、見識,或者過往的經驗,會成為我們了解真相的障 礙。

幸運的是,雖然有些繩子存在眾人的腦袋裡有數十年之久,但是,解開它,也可以在一念之間。

當所有人告訴張陳映美,這位超過七十歲,罹癌兩次,胃被割掉四分之三的平凡老人,年紀越大,離夢想就越遠時。她卻轉念想:「就因如此,改變才要趁早,」於 是完成了很多人一生都做不到的機車環島之旅。

「可以先從嘗試在可容許後悔的範圍內, 去做習慣以外的事情。」這是心靈工作室負責人王浩威建議我們,可以打破內在框架的方法。

如果,你此刻也在想,自己不敢轉換跑道,不敢追求夢想的真正原因,會不會只是「定型心態」又在作祟:「重新設定好難!」「失敗很丟臉!」當你願意開始去質 疑一些「理所當然」的事,你其實,也正為你腦袋裡的繩子悄悄鬆綁。

請相信,你的人生不止這樣!

【延伸閱讀】別教出定型小孩

小心,當你跟你的孩子說,「你學得好快!你真聰明!」時,你可能也正幫他們的腦袋繫上細繩,讓他成為一個怕冒險的定型小孩!

其實,只要改變鼓勵小孩的方式,就能夠培養他們的「成長心態」。

當小孩成功時,以「你好用功」、「你好努力」取代「你好聰明」、「你好能幹」。

小孩喜歡稱讚,但是如果只讚美天分,效果卻是稍縱即逝。一旦受到挫折,他們就馬上變得沮喪無助。因為孩子隱約接收到的訊息是:如果成功代表聰明,那失敗就 代表我很笨,這就是「定型心態」。

你的讚美應該是「你的作業好花時間,好有耐心」、「這幅畫好漂亮,是怎麼畫的?」給孩子讀名人傳記時,著重在他們的熱情投入,而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當小孩失敗時,別輕易說:「因為你很懶惰!」

當孩子打翻了桌上的一壺水,你會說「你真是笨手笨腳,」還是教他怎麼把地板擦乾?

當你越常評價孩子,無論是「神童」、「懶惰」或「搗蛋鬼」的標籤,都會讓他們覺得父母一直在評斷他表現的高低。

你可以表達失望不滿,然後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例如「我真的很氣你把功課丟在那裡,到底什麼時候要做完?」「我知道作業很無聊,那你說怎麼樣才會有趣?」你可以對子女設定高標準,但是同時要指導他們如 何達到。

你的訊息需要傳達的是 :失敗無損於他們的價值,不過如果希望自己表現得更好,就需要更多的付出。(文●吳中傑)

【延伸閱讀】你是自我設限的人嗎?

只要符合其中一項, 你可能就是「自我定型」的人, 也正教出「自我定型」、 難以打破框架的小孩(請見138頁〈別教出定型小孩〉)

如果你常這樣想:1.讀完蘋果賈伯斯的成功故事後,激起的熱情只有3天就沒了。2.我只是不想努力,要不然我什麼都做得到。3.每次覺得失敗,就代表我比 別人差。4.每當工作出現瓶頸時,第一個反應就是很沮喪。

如果你這麼教孩子:1.乖孫,你好厲害,根本沒讀書,成績就拿了A!2.女兒,你學得好快,你真聰明!3.老婆,看看那幅畫,我們的兒子是未來的畢卡索 吧!

資料來源:《心態致勝》整理:吳和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