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文化籽】舊街市復興 聯和墟手作天堂

1 : GS(14)@2015-09-24 01:50:45

Benny在大澳設計環保山系時裝,獲邀與「午後市集」、「在地生活」等團體合作,將這裏翻新成聯和手作村。



【文化籽:舖仔小店】得悉有80年歷史的三級歷史建築、碩果僅存的單棟式騎樓大押同德要被拆走時,心裏好難過,屬於我們的香港,正一點一滴被鏟去。在香港,有要求淘汰電車的儍仔,亦有很多「儍仔」努力救亡自己的社區。粉嶺聯和墟舊街市早於2002年停用,向街坊問路,他們說:「現在是廢墟嚟!」這座荒廢已久的三級歷史建築,原來一直有人在裏面做環保工作,更邀來遠自大澳、從事環保時裝的Benny策劃「聯和手作村」,找來20位手作人陪佢癲,拿起鏟子油漆,將一格格檔口翻新成個人工作室。這裏做的,與數十年前的本地行業一樣是香港製造,雖然不再售賣熟食,街坊進來,彷彿仍嗅到四眼仔的腸粉、廣記的油條。


帶我們參觀舊街市,Benny恍如生於斯,長於斯。他邊走邊說:「從前這邊是賣菜,那邊是賣肉類。中央位置是出口,街坊買完菜後就從這裏走,外面是一個很大的半露天墟市。」這些都是從舊照片得知。抬頭看看天花,鋪上一層麻布,他說:「這是我鋪的。因為聯和墟從前出名做麻繩,還有種蘑菇等行業。」因此,他以手作村復興聯和墟「香港製造」的傳統精神,「設計師、藝術家是一個行業,新興的手作人卻沒有一個被認同的身份,才要每周在不同市集擺檔。」「我心底裏默默堅持一個信念,要死守這個地方。」以為Benny在聯和墟長大?錯了。他成長於大埔,卻因喜愛「買嘢可以後數」這種人情味濃厚的社區而搬往大澳居住。他原本對聯和墟了無認識,初來粉嶺,更要街坊帶路。接手這個爛攤子,他卻當成珍貴的「熱煎堆」,騎着單車遊走聯和墟,就突然想到手作村除了搞市集外,還可來一個單車導賞團,順道讓大眾認識附近圍村的歷史文化。「我們向附近小店介紹手作村,同時訪問了他們和聯和墟的故事。」收集後印成小冊子,於市集當天派發,手作村內亦有一幅聯和墟的小店地圖。「我們訪問過差不多20間小店,其中一間隱世鞋店,原來曾風光一時,這裏原是軍營所在地,手造軍靴是店主的拿手好戲;有次肚餓在附近找吃,才知有一對日本夫婦一直堅持製作地道的北海道拉麵。」



聯和市場於1951年啟用,2002年停用,其後古物古蹟辦事處對墟市的牌坊有興趣,令這座建築獲暫時保留。該歷史建築更獲專家評為香港獨一無二的設計。

手作人落手落腳翻新舊街市,成為自己的工作室。

在聯和墟舊街市的另一邊,還能看出舊日的痕迹。



由下而上的平民創作基地

聯和墟於五十年代落成,由一眾粉嶺鄉紳組織而成,是第一個由基層群眾主動發展、「由下而上」的市場。當時亦有不少避難到港的國民黨人聚居此處,演變成國民黨的基地,每逢中華民國國慶日,就會揚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今天,一群手作人沒有資金,落手落腳鏟灰髹牆建立自己的工作檔攤,地面更建起一層地台,以防漏水,「這正是活生生由下而上的社區計劃。我們會每周定期開放,讓街坊進來參觀。我們不希望借用他人地方後閉門造車,這亦是由政府等上層組織推動、『由上而下』計劃的壞處。」別以為這裏風涼水冷,雖說設計通風,炎炎夏日難頂至極,“Soapstone”的Stella,主要製作石雕,她隻身從港島的家抬着電風扇來到這裏,汗水沒有打消她在這裏工作的念頭,「往日在家裏磨得全屋是灰。」但石灰反而與這裏的環境不謀而合;訪問期間,我、攝影師與另一攤檔「紅腮子」的手作人因一隻癡纏的「巨蜂」而腰斬訪問。在舊街市的另一邊,還能看出原來的痕迹,牆壁剝落,到處都是雜草,外面的樹根延伸至窗內,幸好陽光仍盡它的本份,從小小的縫隙中竄進來。Stella說:「當初的環境很惡劣,我從未拿過一個鏟子,只是跟着別人學做。」



Stella在台灣讀書時,同窗好友教她石雕,因而愛上。平日在家磨得全屋是灰,寧願老遠搬來這裏工作。

五金和晶石所做的頭飾、羊毛縫製的飾品,都是非常獨特的手作。





土生土長設計師辭職進駐

大部份手作人都是進駐後才認識聯和墟,惟獨“Untitled”首飾設計師Gaile,她住在舊街市對面。她的爸爸在聯和墟開五金店,原本辭去設計工作回五金店幫手,卻難捨老本行,認識聯和手作村後,決心於此開設自家品牌,設計更以五金和母親所愛的晶石為主,製作高貴的首飾。她說:「雖然對這裏的印象模糊,但畢竟有感情。知道有人要在我的社區做保育,對自己、對社區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剛進來時看見空空如也,心情有點失落。」Gaile憶述舊市場的外面,就像一個左搭右搭、很熱閙的地方,小販盡情地攤開乾貨濕貨,她那時還小,覺得眼前就像滿地含香的珠寶;建築物內檔與檔之間很親密,「重回此地,還記起從前討厭市場的濕漉漉,卻最愛那檔廣記粥店。嗱!就在那個檔位。」最難忘某天放學回到爸爸的五金店,爸爸說:「今天陳奕迅在舊街市拍戲,他坐在屋頂上吃西瓜。」那種興奮,猶如今天有人要復興舊街市一樣,「有人要在我的地方做一些事情,有種難以言喻的興奮。」她說。臨近中秋,倍感思念,「從前中秋節這裏都掛滿五彩燈籠。」今年的中秋,便可以參與聯和墟市集「秋月小聚」,相信不少街坊必會送上大大小小的聯和墟故事。



首飾設計師Gaile是眾手作人之中唯一在聯和墟長大。

"Upsidedown"的Karen和Clara覺得在這裏工作很舒適。

「紅腮子」手作人害怕昆蟲,卻欣賞手作村的保育理念而留守。



「聯和小墟——秋月小聚」日期:2015年9月26至27日時間:中午12時至黃昏6時地點:聯和手作村(粉嶺和豐街46-48號聯和市場)內容:手作攤位、單車導賞、髮型義剪、講故仔導賞、民間美食、音樂導賞
Facebook查詢:聯和手作村



單車導賞內容:導賞龍躍頭文物徑,途經松嶺鄧公祠等傳統建築及圍村。日期:2015年9月26至27日時間:下午1時至3時;4時至6時



講故仔導賞導賞講師:區偉熊(木棉教育)日期:2015年9月26至27日內容:述說聯和墟自立墟以來一直走過的足迹,走訪今日尚存的小店,感覺在急促改變步伐下的社區,訴說當中的人、物故事。費用:每人$30(包一份民間美食)



記者:陳芷慧攝影:鄧鴻欣編輯:李寶筠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923/193052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5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