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關於風險 投資融於生活

http://xueqiu.com/2769593080/25519399
覺得投資,最主要的影響力量是人性。依我淺活幾年對人的認識,一般地,人的意念是個極不穩定的東西。所以人的投資行為,也多半是很不穩定的。不穩定的話,未來怎樣也就不得而知,不確定性就在這了,我想這是所謂的風險的所在了。

當然,基於投資收益來說,風險更偏向於虧錢的可能性(不確定當然有好壞之分,壞的導致虧錢,這應該就是人們不喜歡的風險了;好的當然OK,試想一下,有一件突如其來的喜訊不是大家所預料的,但是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所以這樣情況的不確定性大概就沒有什麼好讓人厭惡的了。這樣說來,風險就只是不確定性的一個方面了)。就像彼得林奇說過的,好的公司總會不斷給驚喜 。自己對於風險的具體做法,就是把預期降低的樸素樸素再樸素,儘量往壞的考慮,好的儘量打折,如果這樣,還能有比較好的收益率可能,那就值得投資。在操作方面,很多人都會把價格考慮進去,本來是應該考慮,但是方式有差,性質就不一樣了。先考慮公司,然後考慮價格(所謂的安全邊際哈哈,我的解釋是給自己一個死的不那麼難看的機會),然後在留足足夠的現金的情況下(給自己留足撿便宜的機會哈哈),在那個考慮過很多壞情況後還能接受的價格買進後,接下來,要是價格跌了,有的買更便宜豈的不更開心,若是漲上去了,不是也賺錢了哈哈,又有啥不開心(當然要貪心的認為自己少賺了,那只能是自討苦吃),這麼一來,單純的價格漲跌對於我們來說都不是壞事啦(有點阿Q精神哈哈)。然後直至發現自己其實看岔了公司沒那麼好(那也沒辦法,這就是風險,最大的風險偏偏來自於自己的認知不夠),或者實在漲到貴的離譜那就賣了吧。

對於風險的評判,是最頭疼的事情了。因為風險太容易被自己的無知、或者恐懼貪婪之心、或者過於自信給扭曲掉了。我們從事後去看,事情都已經確定下來了,此時也就無所謂風險了(木已成舟,擔憂的事要不成現實,要不沒顯現哈)。在一次賺錢的投資上,風險被成功的掩蓋掉了,所以這次投資除了壯大腰包,對自己的參考意義不大(當然這也有利於提升信心,而且可以作為自己向他人解說的案例,或許對別人有賺錢方法上的教育意義,但是理性的投資者應該認識到賺錢的投資,不一定是成功的,一定要考慮從進去事先的預期,這只有自己能知道,自欺欺人的事不要去做就好)。失敗的投資才是風險的有效載體(當然也不一定是虧錢的,不過絕不是虧大錢的。不多說,相信失敗的經歷是有經驗的人難忘的)。所以我更相信那些經歷過很多失敗的人,而不是從生涯開始就不斷賺錢的天才(當然不排除有這類能在不斷賺錢中總結經驗的超理性人,呵呵)

價格的市場,那是人與人用金錢表達的地方,不是人與自然。不是人與自然,所以一些邏輯就得拐個彎,比如風險和收益,若是單純評判一個經營性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無可厚非(要不打水漂,要不暴富,比如說投資科技);但是直接引入人性的東西,也就是反映在市場的價格及其對未來的預期,事情就顛倒了(常常是低風險反而伴隨著高收益,卻總是被視而不見哈哈)。錢錢對話,所以人性最直接的弱點就暴露在市場了,所以得去克服(克服貪婪恐懼從眾立場不堅定自負虛榮),然而克服掉這些人性的弱點之後,反而就自覺遠離交易市場了(自己還沒完全遠離,但是已經疏遠了哈哈)。人的認知和預期反映出價格,而價格最直接的反映出風險狀況。

說了這麼多,最後還是強調一下,控制風險。其實就是控制人(包括投資一家公司,最始源還是看經營者,即使是百年公司再大的優勢也是長期的經營者積累下來的。財報,市場調查研究得再多還不是為了驗證公司管理的不錯,然後推測以後可能繼續不錯。哈哈,假想的極端一點——當然是不可能的呵呵,如果能一開始百分之百確定管理者可靠,那麼什麼事情管理者去處理就好啦,其他不就多此一舉了)。控制風險,在認知範圍內,在合理的預期下做事情。知行合一,不貪不懼,還是濃縮成這句話,嘿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39

關於風險 投資融於生活

http://xueqiu.com/2769593080/25519399
覺得投資,最主要的影響力量是人性。依我淺活幾年對人的認識,一般地,人的意念是個極不穩定的東西。所以人的投資行為,也多半是很不穩定的。不穩定的話,未來怎樣也就不得而知,不確定性就在這了,我想這是所謂的風險的所在了。

當然,基於投資收益來說,風險更偏向於虧錢的可能性(不確定當然有好壞之分,壞的導致虧錢,這應該就是人們不喜歡的風險了;好的當然OK,試想一下,有一件突如其來的喜訊不是大家所預料的,但是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所以這樣情況的不確定性大概就沒有什麼好讓人厭惡的了。這樣說來,風險就只是不確定性的一個方面了)。就像彼得林奇說過的,好的公司總會不斷給驚喜 。自己對於風險的具體做法,就是把預期降低的樸素樸素再樸素,儘量往壞的考慮,好的儘量打折,如果這樣,還能有比較好的收益率可能,那就值得投資。在操作方面,很多人都會把價格考慮進去,本來是應該考慮,但是方式有差,性質就不一樣了。先考慮公司,然後考慮價格(所謂的安全邊際哈哈,我的解釋是給自己一個死的不那麼難看的機會),然後在留足足夠的現金的情況下(給自己留足撿便宜的機會哈哈),在那個考慮過很多壞情況後還能接受的價格買進後,接下來,要是價格跌了,有的買更便宜豈的不更開心,若是漲上去了,不是也賺錢了哈哈,又有啥不開心(當然要貪心的認為自己少賺了,那只能是自討苦吃),這麼一來,單純的價格漲跌對於我們來說都不是壞事啦(有點阿Q精神哈哈)。然後直至發現自己其實看岔了公司沒那麼好(那也沒辦法,這就是風險,最大的風險偏偏來自於自己的認知不夠),或者實在漲到貴的離譜那就賣了吧。

對於風險的評判,是最頭疼的事情了。因為風險太容易被自己的無知、或者恐懼貪婪之心、或者過於自信給扭曲掉了。我們從事後去看,事情都已經確定下來了,此時也就無所謂風險了(木已成舟,擔憂的事要不成現實,要不沒顯現哈)。在一次賺錢的投資上,風險被成功的掩蓋掉了,所以這次投資除了壯大腰包,對自己的參考意義不大(當然這也有利於提升信心,而且可以作為自己向他人解說的案例,或許對別人有賺錢方法上的教育意義,但是理性的投資者應該認識到賺錢的投資,不一定是成功的,一定要考慮從進去事先的預期,這只有自己能知道,自欺欺人的事不要去做就好)。失敗的投資才是風險的有效載體(當然也不一定是虧錢的,不過絕不是虧大錢的。不多說,相信失敗的經歷是有經驗的人難忘的)。所以我更相信那些經歷過很多失敗的人,而不是從生涯開始就不斷賺錢的天才(當然不排除有這類能在不斷賺錢中總結經驗的超理性人,呵呵)

價格的市場,那是人與人用金錢表達的地方,不是人與自然。不是人與自然,所以一些邏輯就得拐個彎,比如風險和收益,若是單純評判一個經營性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無可厚非(要不打水漂,要不暴富,比如說投資科技);但是直接引入人性的東西,也就是反映在市場的價格及其對未來的預期,事情就顛倒了(常常是低風險反而伴隨著高收益,卻總是被視而不見哈哈)。錢錢對話,所以人性最直接的弱點就暴露在市場了,所以得去克服(克服貪婪恐懼從眾立場不堅定自負虛榮),然而克服掉這些人性的弱點之後,反而就自覺遠離交易市場了(自己還沒完全遠離,但是已經疏遠了哈哈)。人的認知和預期反映出價格,而價格最直接的反映出風險狀況。

說了這麼多,最後還是強調一下,控制風險。其實就是控制人(包括投資一家公司,最始源還是看經營者,即使是百年公司再大的優勢也是長期的經營者積累下來的。財報,市場調查研究得再多還不是為了驗證公司管理的不錯,然後推測以後可能繼續不錯。哈哈,假想的極端一點——當然是不可能的呵呵,如果能一開始百分之百確定管理者可靠,那麼什麼事情管理者去處理就好啦,其他不就多此一舉了)。控制風險,在認知範圍內,在合理的預期下做事情。知行合一,不貪不懼,還是濃縮成這句話,嘿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22

“窮人銀行”創始人尤努斯:將普惠性融於金融體系中

“即便是全球最富裕國家的金融體系,也缺乏普惠性,這正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2月26日,國際普惠金融之父、“窮人的銀行”——格萊瑉銀行的創辦者、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在中國人民大學尤努斯中心成立儀式上如是說。

1983年,尤努斯創辦孟加拉國鄉村銀行,將二三十美元的小額資金借給沒有信用記錄,也無法提供擔保物底層人民,使其擺脫高利貸的盤剝。有超過900萬人向鄉村銀行借過錢,其中絕大多數是女性。全球有100多個國家效仿該銀行模式建立農村信貸體系。除了相對貧窮的孟加拉、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也包括頭號發達國家美國。

尤努斯介紹,從2008年建立了紐約第一家格萊瑉分行起,其他城市也主動找上門來,格萊瑉銀行先後在洛杉磯、舊金山,北卡羅來納、印地安納等州開辦了8家分行。“在美國,我們的最小貸款額是1千美金。事實上,5萬美元以下的貸款者大部分都是女性,而且有99.5%的還款率。”尤努斯認為,要避免普惠金融與金融的排斥性,把最底層的人包括進來,而不是排除出去——在貧窮地區,格萊瑉銀行至今仍保持著最小27美金的貸款額度。他多次強調,小額貸款應該是一項社會事業,並不是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

格萊瑉銀行的利率有4種:創收目的的貸款利率為20%,住房貸款的利率為8%,學生貸款利率為5%,極度困難成員(如乞丐)貸款免息。“考慮資金成本(大約5%)後,最多就是10%的利潤,這還是非常好的項目。如果增加到15%,就已經在黃色區域,需要警惕。如果超過15%,可能就不能稱為小額貸款,已經接近高利貸了。”尤努斯說。

盡管格萊瑉銀行為解決農民貧困提供了學習樣本,但其在中國複制過程卻遭遇“水土不服”。茅於軾、杜曉山早年的嘗試都宣告失敗,只有陸口合作社運營良好。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格萊瑉又開始了與P2P企業的合作。2014年底,京東宣布與格萊瑉銀行進行戰略合作,至今未有實質性開展。格萊瑉方面稱京東CEO劉強東曾承諾出資100萬美元幫助格萊瑉項目在中國農村落地,但一直沒有兌現;而京東則回複稱,捐款無法落實是由於格萊瑉銀行的相關金融資質尚未解決。更早的2009年,阿里巴巴和壹基金也曾與格萊瑉合作小貸項目,最終因為運營和環境變化等問題而終止。

業內人士分析,歸根結底,雖然格萊瑉自稱其社會企業模式是可盈利的,但不代表他是純正的商業性企業。這類企業對基礎盈利的要求,遠低於其對社會效益、社會目標的追求。這從格萊瑉銀行本身的極低資本回報率上也充分反映出來。因此,純粹的商業性資本嘗試格萊瑉模式基本不會長久,因為這種模式對比其它的同類型金融企業,盈利肯定是相對較低的。即使度過初創期,其成熟期的盈利也難以滿足商業性資本逐利性要求。將普惠性融於金融體系中,真正下沈到“金字塔”底層,也正是中國發展農村金融的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2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