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電信業風起反壟斷

http://www.eeo.com.cn/2011/1112/215612.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於華鵬 沈建緣 張向東 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這回是真的有些慌了。

11月10日,這兩家電信巨頭的相關負責人電話相關部委官員,詢問「我們要怎麼辦?」「事情被央視報導後,聯通和電信企業的人電話我們,表示股價下 跌嚴重,發改委還表示要罰款數億到數十億,國資委那邊也在問。」一位官員表示,「對此,我們的態度是,材料如實上報,包括企業自查的情況以及具體的情況進 展和公司受到的影響、股價下跌造成的影響等等。」

這位官員所說的事情是指此前一天由中央電視台播出的一條新聞:國家發改委已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展開價格反壟斷調查,如果事實成立,兩家公司將被處 以巨額罰款。這是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實施以來第一次針對中國國企的調查,也是發改委價格監督檢察與反壟斷局今年7月成立以來處理的第一 起反壟斷調查。

本報獲知,此次調查始於今年5月,緣於部分企業機構的舉報。

過去的6個月中,即便多次配合了發改委的調查,現在,這個「第一」或許還是讓兩大電信巨頭和他們的監管者感到意外。

11月11日,《人民郵電報》在頭版發表署名文章駁斥央視報導與事實嚴重不符,同日,《通信產業報》也發表了類似的文章。《人民郵電報》和《通信產業報》均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報紙。

按照職能分工,對電信與信息服務實行監管是工信部的職責之一。

意外之餘,更多電信業內人士注意到,按照發改委價格監督檢察與反壟斷局副局長李青的說法,發改委這次對電信和聯通涉嫌價格壟斷案調查的主要內容是兩 者在寬帶接入及網間結算領域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場支配地位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市場等行為。事實上,調查所涉及的方向一直都是三網融合中廣電和電信博 弈的焦點。如果上述業務的壟斷事實認定,廣電的有線和中移動的鐵通都將是最大受益者。

壟斷誰說了算?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和海角,而是電信和聯通。這是網友此前對於聯通和電信難以互聯互通,互相設置門檻的反諷。

不過,現在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面前是一個共同的門檻——壟斷。

目前,國家反壟斷機構主要下設在商務部、發改委和工商總局三個部委。其中,涉及併購的案例歸商務部管轄,涉及價格的歸發改委負責,不涉及價格的歸屬工商總局。「當前國內對於壟斷的分類主要有壟斷協議、市場支配地位和經營者集中三種。」商務部一位官員告訴本報。

李青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在互聯網接入這個市場上,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合在一起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場份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正是利用這種市場 支配地位,兩家企業對於跟自己有競爭關係的競爭對手,給予高價,而對於沒有競爭關係的企業,則給出優惠一些的價格,這個在反壟斷法上叫做價格歧視。同時, 發改委界定兩家企業對與企業有競爭關係的競爭對手,在互聯網接入方面給予高價,而對於沒有競爭關係的企業,則給予優惠,這形成壟斷協議。

李青稱,如果調查事實認定,兩家公司將被處以上一年度營業額的1%-10%的罰款。

針對可能遭受罰款一事,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資產監管者國資委並未發表公開看法。不過,國資委在2008年第四次電信改革重組後曾針對電信企業是否 「壟斷」進行過相關界定。國資委認為,這些帶有自然壟斷或行政壟斷性質的行業不可能完全放開,即使在這些行業中,國有企業也不存在通過壟斷地位獲取利潤的 壟斷行為。電信行業的基礎運營業務就屬於自然壟斷,這些行業存在網絡性、規模經濟和存在大量沉澱成本等特點,壟斷性經營效率更高,而競爭往往是不穩定的和 破壞性的。

按照2003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所附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本次發改委調查涉及的電信業務位列基礎電信業務類別中。

與國資委一樣,負責監管電信運營商的工信部也未公開發表看法。相關官員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只是表示,他是通過看央視新聞知道此事。

都是斷網惹的禍?

據本報瞭解,對於聯通和電信的調查早在上半年就已經開始,發改委價格監督檢察與反壟斷局當時接到了部分企業機構對2010年下半年「斷網事件」的大量舉報。

一位業內人士對本報表示,「斷網事件」緣於中國電信當時下達的一份內部文件,要求公司內部各省公司對高帶寬和專線接入進行清理,除骨幹核心正常互聯互通點外,清理所有其他運營商和互聯單位等的穿透流量接入。

所謂穿透流量接入,就是其他運營商不通過電信和聯通交易購買互聯網接入的流量,而是通過向第三方購買。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中國電信和聯通的「歧視性」規定。按照工信部規定,網絡運營商的用戶只要上網產生網間流量,都要向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進行單向結算,即鐵通、長城寬帶、歌華有線等其他寬帶接入商在與電信、聯通的網絡發生互聯互通時,都需要向電信、聯通付費。

有數據顯示,中國電信對不同客戶的待遇差異巨大,以45M以上的互聯網專線接入為例,中國電信劃分了兩類用戶,一類是聯通、鐵通、移動3家基礎運營 商,以及教育網、長城寬帶兩家全國性單位,必須由中國電信集團直接受理業務,同時中信網絡和廣電機構所屬單位這兩家地域性單位,也必須由中國電信集團審批 後才可受理協議。除了上述用戶外的其他用戶屬於第二類,中國電信省級公司可直接受理業務,但也要進行價格管控,避免為第一類用戶提供轉接。

具體地,第一類用戶的結算價格為100萬元/G/月以上,第二類用戶的結算價格則只有25萬-42萬元/G/月。而中國聯通的分類結算也同樣差距明顯。

「這是工信部為補償在第四次電信業改革時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骨幹網投資而給予的優惠。」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由於這種價格差異,導致很多寬帶接入運 營商避過電信和聯通而直接和第二類用戶直接進行交易,二次倒手後的價格比直接從電信和聯通處購買的價格還要便宜,而這就是導致電信全面清理第三方「穿透流 量」並大面積斷網的原因。

至於南北網絡不能互聯互通,三網融合研究專家吳純勇稱,「電信的盤子較大,互聯互通後對聯通能更有利,所以電信對此熱情並不大。更重要的是,兩者互聯互通後二級運營商將直接受益,而這又會撼動兩者的壟斷,所以南北互聯互通一直沒有進展,而且演變到了互相斷網的局面。」

據工信部統計,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之間直連寬帶為261.5G,僅佔兩公司擁有國際出口寬帶1078G的24.3%,而且,兩公司2011年1至9 月骨幹網互聯時延為87.7至131.3毫秒,丟包率為0.2至1.9%,均不符合十年前原信息產業部《互聯網骨幹網兼互聯網服務暫行規定》時延不得高於 85毫秒、丟包率不超過1%的要求,也就是說,十年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不僅沒有實現充分互聯互通,而且十年前的標準都未達到。

聯通信息化部總經理柳博亮曾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今年年底前,中國聯通將籌劃推出新的服務模式。」並將在2012年上半年有所展現。據本報瞭 解,聯通有可能設立一個統轄移動和固話業務的網絡公司,負責所有網絡的建設和運維工作,同時進行機構改革,但該消息並未得到聯通官方證實。

第三方

黃亮是某地方廣電網絡公司的總經理,在他看來,聯通和電信在寬帶領域的體系性壟斷帶動整個產業鏈都處於壟斷狀態,「這種體系性壟斷不破除,所有用現 有寬帶體制機制經營和運營的寬帶業務的價格都不會降低下來,即使廣電、移動和其他想用市場價格機制的運營商們要降價也做不到,因為聯通和電信兩家企業牢牢 把控著互聯網的接入和網間結算,所有運營商都要掏錢買他們的寬帶出口。」

他舉了個例子,「像華南地區,無論是廣電還是電信,寬帶平均的價格都在45-50元之間,但對廣電而言,其中30-40元要作為互聯網接入的費用直 接繳給電信,如此一來,我們的利潤空間就只有10-20元,但這些錢還不是純利潤,還要包括寬帶網絡改造的成本、運營成本和維護成本,一扣除我們基本就沒 利潤了,所以很多企業一進入,都是虧損的。」

事實上,在本次反壟斷的調查事件中,業務關鍵詞主要有三個,分別為網間結算、寬帶接入和互聯網數據中心(IDC),這些涉嫌壟斷的業務,其實也是三網融合廣電和電信博弈的焦點。

廣電一直在三網融合雙向進入推進過程中釋放出強烈的介入慾望,並推出打造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的設想。

多位地方有線公司負責人和廣電系人士都對本報表示,其已開始陸續推出IDC建設方案,建立以廣電為主的互聯網數據中心,避開電信的網絡接口和網間結算。

與此同時,此次調查內容包括:主要調查聯通和電信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場支配地位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市場等行為。

而其他經營者,能具備和聯通、電信構成競爭的,不外乎廣電和中國移動。目前,廣電系正抓緊成立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該公司一旦建立,將無疑躋身四大電信運營商之列。根據三網融合雙向進入的要求,將可開展部分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

2008年併入中國移動的鐵通也在上述「其他經營者」之列,目前鐵通雖然具有全國範圍內的固網業務,但網間結算和互聯網接入也必須通過聯通和電信購買。

不僅如此,有分析人士還對本報表示,上述「斷網事件」發生的時間恰為三網融合試點城市上報方案階段,「那時正是多方博弈和拉攏用戶的階段,大規模的斷網和丟包,將直接打擊對手的市場份額。」

一位不願具名的地方有線公司負責人對本報表示,去年8月份的斷網後,其所轄寬帶用戶銳減三分之二以上,「此外,電信方經常會進行寬帶帶寬設限並延遲,最終導致用戶上網的速率變慢。」

「這些地方電信公司礙於電信總部KPI(關鍵績效指標)的對客戶數量的考核,才沒有出現斷網,而只是延遲和設限。」該負責人同時表示。

不僅如此,「據我所知,廣電目前還沒有一家拿到固定電話的經營執照。

根據CNNIC公佈的最新數據,我國有線固網用戶中寬帶普及率高達98.3%,但全國平均互聯網平均連接速度僅為100.9 KB/s,遠低於全球平均230.4 KB/s的連接速度。

「解決方案之一是必須真正引進非電信系的運營商,使這個非電信系的運營商能夠真正發揮作用並產生鯰魚效應,也許這條鯰魚很小,但可以起到起碼的牽製 作用。」吳純勇表示,打破壟斷應將中國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互聯網、中國科技網等通訊網絡運營商全部納入進去,才能起到真正的牽製作用,骨幹網絡 國際出口格局和市場才有望被打破,固網寬帶用戶才能在諸如資費、速率、服務等方面從中受益。

而黃亮也認為,要解決目前的壟斷,只有將出口統一,有一家國家級的機構或者公共部門來統一來管理這個互聯網端口,聯通和電信的壟斷優勢上收到國家控 制,就不會出現因互相對立而阻礙南北互聯互通的問題,同時也避免了各運營商電信設施重複建設的問題,「把源頭卡住,第三大、第四大甚至艾普寬帶、長城寬帶 等更多的電信運營商進入市場,就會形成良性的競爭。競爭,真的還未開始。」

(本報記者康怡、張斌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