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騰訊五虎:不如相忘於江湖?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20/59687.html

(騰訊五位創始人從左至右:CAO陳一丹,CIO許晨曄,CEO馬化騰,CTO張志東,COO曾李青)

隨著張志東的離職,騰訊的5位創始人(5虎將)中已經有三位先後宣佈離開了騰訊,他們為何離去,他們現在和未來會幹什麼?

張揚曾李青:劉熾平上,他退!

最早離開的是現在正在專注於投資的曾李青。2007年,曾李青辭去騰訊COO一職,成為「終身榮譽顧問」。如果我們注意到曾離開的時間節點,其實能找到一些曾離開的部分真實原因。曾是2007年離開的,而劉熾平是在2006年被任命為總裁的。曾離開前的角色是首席運營官,而劉的總裁角色是負責騰訊公司的日常管理和運營。曾離開的節點有點「劉上他退」的意味。這並非無端猜測,曾的張揚有可能不利於小馬哥權威的樹立和劉對公司的管理。

據林軍《沸騰十五年》記載,根據多名騰訊員工的描述,曾李青是騰訊5個創始人中最好玩、最開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個。

2000年從湖南某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進入騰訊的李華是騰訊對外招聘的第一個外地大學生,內部編號18號。他第一次來騰訊見到馬化騰的時候,大吃一驚,在他看來,他要進的這家公司的老闆更像是他的一位學長,他當時甚至認為,騰訊的另一位創始人曾李青是老闆,當然,這只是李華的第一印象而已,真正的情況是馬化騰、張志東和曾李青都是老闆,馬化騰是最大的老闆。

從外表上看,曾李青的確比馬化騰更有老闆像,兩個人個子上相差無己,但曾李青要比馬化騰要富態很多,在穿著上也明顯更商務一些,在語言表達和人際溝通方面也要強上許多。因此,每次兩個人結伴出去談商務合作,曾李青總是會被人誤認為是大老闆,而外表清秀、給人大學男生印象的馬化騰總是會認為是公司的運營助理或秘書的角色。

而曾也是一個市場和運營的干將,他為當年騰訊市場的開拓給力,是騰訊最終能夠上市核心因素。

馬化騰和張志東創辦公司後的一個月後,騰訊的第三個創始人曾李青加入。他是深圳互聯網的開拓人物之一。曾李青是深圳乃至全國第一個寬帶小區的推動者,這個項目說白了也就是個系統集成項目,一方面去買設備,然後加價賣給地產商,這個項目差點夭折,原因是電信設備提供方要的錢和地產商能承擔的價格都是一樣,都是120萬,但曾李青很想把這個項目做成,最後還真做成了。為了這個項目能通過,曾李青把財務、行政和採購等相關部門的人都叫在一起,曾李青當時給大家算了一個帳,說,我們跟設備提供商簽定設備購買的協議,約定在實施工程的一年中,根據工程的進度和當時的設備時價來付款,他提醒大家,這個工程要做一年,一年的時間內統籌的好這 120萬的設備最多80萬就能拿下;而我們抓緊和地產商簽協議,讓他們先付款,我們先收入120萬再說,所以這個項目穩賺。那時是20世紀90年代中的時候,曾李青以類似做期貨的方式做系統集成的手法讓人不得不佩服。

給劉讓路,也許是曾李青最早離開騰訊的核心原因。大公司上市後,主要創始人功成名就,公司進入規範化運作階段,一個公司只能維護一個領導人的權威,要引入更職業的經理人,這個時候往往最強勢的聯合創始人會首先離開。

曾離開騰訊後,過了幾個月「清閒」生活,每天在家看電視、打遊戲。談及為何會成為天使投資人,他說的很簡單,「就是想給自己找一份輕鬆的工作。」

早期的德訊投資可謂「敗也騰訊,成也騰訊」。曾李青開始很想避開與老東家相似的業務,於是投了5、6個服裝、旅遊甚至房地產項目,結果鎩羽而歸。「投了差不多三四千萬,有的公司從投資到關門,連一片葉子都沒看到。」面對《環球企業家》記者,他回憶起起當年的失敗,似乎在講述別人的故事,「無所謂,就當交學費了。」

之後,豁達的他也不再「避嫌」,回到了熟悉的行業—互聯網。「沒有人比我們對這個行業(互聯網)更熟悉。」

2007年年底,曾李青投資了淘米網,這不是他投資的第一家互聯網公司,但是最成功的一家。淘米網創始人汪海兵,曾是曾李青的部下—騰訊「QQ寵物」項目總監,他當時想做中國最大的兒童社區,找到曾李青後二人一拍即合。

在外界看來,投資前騰訊員工創業的公司是曾李青的「獨家秘籍」。除了汪海兵,貝瓦網CEO楊威也是騰訊的員工。但他表示,並非一開始就有意為之,而是經過一年多的投資後,通過統計,忽然發現所投的大部分創業者都是騰訊離職員工,後來就把這個定為德訊投資的規則。他笑言,「當年這些人幫助老闆創業,現在我也要幫助他們創業。」

投資人和創業者,曾李青認為,兩者有一種很微妙的關係,需要互相信任和瞭解。「如果一個投資人只聽一個陌生創業者講故事就去投,風險太大。而對於前騰訊員工和我的熟人圈子,對他們的素質和水平比較瞭解,這樣的風險就大大降低了。」因此,曾李青投資基本奉行「一流團隊,二流項目」的標準。

「大總管」陳一丹出走,騰訊再無CAO

而在曾李青在投資領域風生水起的時候,騰訊的另一位創始人陳一丹在2013年3月,也是發完財報後,宣佈離開騰訊,成為第二位離開的騰訊五虎將成員。

陳一丹在騰訊扮演的是首席行政官的角色。廣東潮陽人,先後畢業於深圳大學、南京大學。陳一丹自1999年起全面負責公司騰訊的行政、法律、政策發展、人力資源以及公益慈善基金事宜,同時還負責管理機制、知識產權及政府關係。

陳一丹原名陳惠龍,是馬化騰在深圳中學的同學,陳惠龍也是在深圳大學讀的大學,專業是化學系。陳惠龍後來改名陳一舟,因與另一位互聯網名人,創辦ChinaRen、現千橡公司CEO陳一舟重名,因此,又改了一次名字,叫陳一丹。陳一丹有律師執照,非常嚴謹,同時又是一個非常張揚的人,他能在不同的時候激起大家激情的狀態。

對於更多人而言,騰訊的首席代表是馬化騰,其他的人都站在馬化騰背後。陳一丹更是低調中的低調,任職騰訊15年,幾乎沒有一次接受過媒體對他的個人專訪。

陳一丹是法律出身,持有律師資格證。一位曾在騰訊任職11年的資深員工提及陳一丹時評價,在騰訊從小到大,從小公司到大公司的規範發展、規範化管理方面,陳一丹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陳的管理特點是既能兼顧效率,又能兼顧人性化的管理,使公司內外符合相關的規定和政策,在一個穩定的道路上發展。

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汪湧是騰訊的法律顧問,和陳一丹有過接觸。汪湧稱,(陳一丹)給我感覺他是一位溫和和低調的智者,有和他年齡不相稱的長者之風和遠見卓識。他一手打造的法務團隊是我見到的國內最強團隊。

在騰訊內部,陳一丹和馬化騰被認為都是性格很穩的人,考慮事情非常清楚、長遠。此外,陳和馬也非常互補——馬化騰是產品和技術的佼佼者,會有很多新的點子、新的策略,而陳一丹很快就領會,並從專業角度提醒實踐中應該注意到哪些問題,會涉及哪些法律。

陳一丹還被認為是顧家的、有責任心的人。在騰訊的創始人中,陳是較早結婚生子的人。他從家人關懷的角度上,建立了騰訊公司對於家屬的各種福利制度。

騰訊的慈善公益線,是他主導去推行的。騰訊是國內較早建立慈善部門的互聯網公司,然後每年都有專人轉款去處理慈善的事情。

在陳一丹的個人慈善方面,他曾出資1000萬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設立獎學金,用來獎勵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品學兼優的學生。

他在卸任時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的採訪聊到,自己2011年已經決定交棒,而倒計時的這近兩年裡他已經為最終離開騰訊做了很多鋪墊。

從離職的歷程,也體現了陳一丹的「穩」。他在離職郵件中透露,兩年前已經有了離職的想法,並且與其他創始人進行了溝通,在徵得其他創始成員的同意後,才著手安排自己卸任的步驟。經過兩年的安排,業務穩定,團隊成型後,陳才達成離職。

i黑馬注意到,在陳離開後,騰訊並沒有再設立首席行政官(CAO)一職。原來陳的工作全面由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接了過去。郭2002年加入騰訊,自2007年9月起負責公司行政、法務、政府關係、公共關係、基金會、採購等職能系統工作以及北京、上海及成都等各分公司的職能管理工作。

技術大牛張志東的壯年退位

張志東此前一直相對低調,很少見之公眾場合。據公開資料,張志東是一個絕對的技術天才,在深圳大學,張志東和馬化騰都屬於計算機技術拔尖的一撥,但張志東是其中最拔尖的;即便放大到深圳整個計算機發燒友的圈子裡,張志東都是其中的翹楚性人物。

張志東是個工作狂人,基本沒什麼業務愛好,唯一的興趣是喜歡下象棋,工作空隙會抽空上網殺上一盤。張志東個子不高,比馬化騰和曾李青要矮上一個頭,圓臉,說話總帶微笑,但討論技術問題時會有些偏執,有時也會激動的臉紅脖子粗。熟悉張志東的人都把張志東叫冬瓜,取張志東的東字的諧音,也與其身材有一定的暗合。但隨著騰訊的長大,張志東也逐漸位高權重,旁人逐漸把稱呼改成瓜哥或喊他的英文名 Tony,以示尊敬。

張志東也很值得尊敬,一是其技術上的爐火純青,即便是他的對手,都對這點佩服的五體投地。QQ的架構設計源於1998年,十年過去了,用戶數從之前設計的百萬級到現在的數以億計,整個架構還在適用,真的難能可貴,甚至說不可思議。據騰訊內部人員介紹,tony除了在即時通訊基礎構架上做了巨大貢獻外,在微信,以及其他產品層面同樣貢獻巨大。張志東值得尊敬的另一個原因是其對物質上的追求極低,在騰訊創始人們紛紛在澳洲買別墅,開遊艇,高管集體團購寶馬的態勢下,張志東一直開著20多萬的中檔車。

對此,一位張志東的多年密友解釋說,瓜哥不靠這些來證明自己。張志東的確不需要靠這些來證明自己。張志東是騰訊第二大個人股東,他上市之初持有的股份超過6%,按照騰訊最高市值1200億港幣計算,張志東身價理論上接近70億港幣(實際不到,因為他不斷做著套現,但應該也是數以10億港幣計)。

根據騰訊官方描述,張身兼執行董事和首席技術官,全面負責本集團專有技術的開發工作,包括基本即時通信平台和大型網上應用系統的開發。顯然張作為騰訊主要的創始人和第二大個人股東,又有過去10年把QQ做成全球最大的的IM的驕傲,讓他正值壯年——40多歲的時候退休,其實說不過去。

但從騰訊現有情況看,微信的風頭早已蓋過QQ,整個騰訊現在瘋狂地以微信為基礎,整合大眾點評、京東等平台來搶奪O2O的機會,試圖顛覆阿里。這樣,張主管的「基礎即時通信平台」受到的重視程度下降,而微信其實外界都知道是張小龍的功勞。

而張志東主管的另外一塊——大型網上應用系統的開發,也有得力幹將可以HOLD住。199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的盧山,2000年加入騰訊,歷任即時通信產品部總經理、平台研發系統副總裁、運營平台系統高級副總裁,現在是騰訊公司技術工程事業群總裁,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負責公司技術及運營平台的搭建等管理工作。

張小龍和盧山的上位和發揮頂樑柱的作用,估計難免讓張產生「英雄遲暮」,現在的江湖是年輕人的感覺,以「休息」為藉口離開可能最舒服的。而據江湖傳言,小馬哥準備安排張志東去搜狗、京東、大眾點評等騰訊剛戰略投資的公司,享受他們新IPO的紅利。如果真是這樣,那小馬哥對張真沒得說,IT工程師之間還是有愛啊!

好人許晨曄還能留多久?

現在還留在騰訊的騰訊5個聯合創始人之一是騰訊首席信息官,許晨曄。他和馬化騰、張志東同為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的同學,與張志東一樣,許晨曄在深圳大學畢業後進修了南京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則進入深圳電信數據分局工作,與曾李青是同事。許晨曄是一個非常隨和而有自己的觀點,但不輕易表達的人,是有名的「好好先生」。他最大的愛好是與人聊天,興趣則多種多樣。

在許晨曄及少的發言之中留有一段珍貴的講話,許談起了他們是如何走到一起許晨曄在談起創業時候,臉上帶著習慣性的微笑,篤定地說:「雖然我們畢業之後接觸並不太多,但是我們知道各自的風格,我雖然不知道要做的事情能到怎樣的程度,但是我知道大家肯定是認認真真地去做,不會說是打打鬧鬧玩一會兒,做來做去沒有下文的那種人,所以這個事情我就值得參與。當時並沒有其它特別的想法,就是覺得這個事情做了不會浪費時間。所以當時大家都很爽快地答應了。」

現在騰訊官方對許晨曄的描述是:騰訊公司主要創辦人之一,首席信息官,全面負責網站財產和社區、客戶關係及公共關係的策略規劃和發展工作。I黑馬提請大家注意,許作為騰訊主要創辦人但不是公司的執行董事(張是)。許和陳一丹一樣,是騰訊5個創始人中股份最少的兩個,其負責的事情也多偏內部和後台。其他三個創始人都離開了,許會一直陪著小馬哥和劉熾平嗎?

劉熾平:成為馬化騰背後最重要的男人

如果說現在馬化騰心目中誰最重要,i黑馬認為是騰訊總裁劉熾平,而不是騰訊的其他4個聯合創始人。

2006年2月,劉熾平升任騰訊公司總裁,開始全面負責騰訊公司業務運營管理,管理公司業務團隊和運營團隊。在他的帶領下,騰訊公司在線生活戰略全面展開,逐步完成了面向即時通訊、網絡遊戲、門戶網站和電子商務的全業務佈局。2006年,騰訊公司推出了電子商務平台拍拍網和在線支付平台財付通,門戶網站QQ流量躍居中文門戶第一,網絡廣告收入大幅上漲150%以上,休閒遊戲也以創記錄的280萬同時在線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休閒遊戲平台。

在整個中國互聯網大公司裡,像劉這樣,既有戰略眼光,又有管理能力的人不多。劉近年幫助馬化騰提前佈局海外市場(據業內人士稱,在劉熾平主導下,騰訊把全球人口超過1億人口的國家排名前列的遊戲公司要麼買了要麼戰略投資了),戰略投資金山、搜狗、大眾點評、京東等,形成非常強的業務佈局,為騰訊成為中國市值最大互聯網公司立下赫赫戰功。

劉其實是個精英。劉25歲時已經擁有斯坦福大學和西北大學兩個碩士學位,曾任的麥肯錫的管理顧問,後又成為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電信、媒體與科技行業組的首席運營官——劉熾平在管理全球最大網絡社區、中國最賺錢的網絡公司騰訊之前,其履歷並不複雜。

在高盛期間,一次複雜的重組項目讓他真正學習到了東西。當時在國內投資界名噪一時的廣東粵海集團重組,高盛足足操作了兩年,中間涉及到100多家債權銀行,400多家公司,劉每天工作都到凌晨兩三點,兩年的年項目感覺做了四年。但最終完成後,劉也對企業的管理、經營、執行幾乎所有流程都都全面瞭解,「做完這個項目,基本上再做任何項目都覺得容易了。」

劉熾平的感受是,好企業20%是因為策略上的成功,80%的因素在於企業的執行能力。因此他萌生了投身企業,從一個給企業提供戰略意見的第三方身份,成為戰略執行者。

在2004年機會終於到來。高盛操作騰訊上市項目,劉熾平表現出的才華讓馬化騰極為欣賞,而劉熾平也在操刀騰訊IPO中感受到這家中國公司的優秀。劉熾平受邀出任騰訊首席戰略投資官,負責騰訊戰略、投資、併購和投資者關係,而更牛的是,只在1年後就升任騰訊總裁,放眼整個全球互聯網業界都很少有那麼快上位的職業經理人——阿里的曾明也只是做到參謀長的位置,遠不是總裁;百度壓根就沒有總裁這種角色。

而跟劉一樣是職業經理人出身的還有2006年加盟騰訊的網絡媒體事業群總裁,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劉勝義,他負責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包括旗下的騰訊網、騰訊視頻和騰訊微博。2011年加入騰訊的首席戰略官,高級執行副總裁James Mitchell,。他全面負責公司戰略規劃和實施,投資者關係管理工作,為公司提供業務規劃及業務模式等方面的戰略建議,以及加強公司與投資環境的雙向溝通。2005年加入騰訊的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自2008年10月起負責互聯網業務系統的產品平台與研發管理工作。自2012年5月起負責公司大社交平台的搭建及推動開放平台戰略的實現。2005年被併購後加入騰訊的張小龍其實也算外來戶,他們已佔去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一半左右的職位。

附文:騰訊五虎為何可以維持較久:良好的創始人機制與文化

對於一家大公司,尤其是2004年就已經完成上市的公司而言,其主要創始人離開的速度是較為緩慢的,這一切背後顯然是騰訊的核心機制在起作用,而在《商界》的一篇文章中就有較為深入的闡述:

騰訊創業5兄弟,堪稱難得,其理性堪稱標本。12年前的那個秋天,馬化騰與他的同學張志東「合資」註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之後又吸納了三位股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這5個創始人的QQ號,據說是從10001到10005。為避免彼此爭奪權力,馬化騰在創立騰訊之初就和四個夥伴約定清楚:各展所長、各管一攤。

從股份構成上來看。5個人一共湊了50萬元,其中馬化騰出了23.75萬元,佔了47.5%的股份;張志東出了10萬元,佔20%;曾李青出了6.25萬元,佔12.5%的股份;其他兩人各出5萬元,各佔10%的股份。

雖然主要資金都由馬所出,他卻自願把所佔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們的總和比我多一點點,不要形成一種壟斷、獨裁的局面。」而同時,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資金,佔大股。「如果沒有一個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時候也肯定會出問題,同樣完蛋」。

許晨曄和馬化騰、張志東同為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的同學,他是一個非常隨和而有自己的觀點,但不輕易表達的人,是有名的「好好先生」。而陳一丹是馬化騰在深圳中學時的同學,後來也就讀深圳大學,他十分嚴謹,同時又是一個非常張揚的人,他能在不同的狀態下激起大家的激情。

總而言之,i黑馬認為,騰訊五虎之所以能夠長時間維持其在於設計了合理的利益分配與權力制衡機制,同時又設計出了一條可行之路,更重要的在於創始人之間的良性的互補。但是在長久的創業之後,每個人都會遇到事業上升的鐵牆,而這個時候,選擇離開,尤其是事業最高點的時候離開,未嘗不是創始人之間保持良好關係的良策。


文章根據《商業價值》、《沸騰十五年》以及部分網絡公開資料整理改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05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港口完結篇 唐史主任司馬遷

來源: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3901726

相傳,凱撒曾經在33歲時拜謁亞歷山大陵冢,在墳前痛哭。大抵是因為亞歷山大在33歲時,已經是馬其頓之王、雅典之王、波斯之王、萬王之王。而且,在冠冕盛加之時,他的生命戛然而止。亞歷山大33歲帶著希臘式的榮耀死去,而凱撒還活著,從此再也無法超越,故而痛哭。
我也曾想,如果霍華德休斯是肯尼迪式的死亡,那麽其傳奇將無以複加。
大抵,死亡是生命最有尊嚴的事件,告別是人生最出彩的華章。所謂生離和死別。

帶著這樣的情緒,今晚,我將總結近一年的港口歷程。
我是坐著過山車一路追唐山港的,從植樹節當天大倉位入場,一路重倉吃過兩個跌停板。
期間港口股聯袂上漲,潮流洶湧。也曾輕倉參與營口、廈門、寧波,但始終重倉堅守唐山。成本曾經一度高出4.2元,但由於股性熟悉,最終降到3元以下。數數日子,待京津冀規劃出臺之時,恰好十月,有如懷胎。
知道持股艱辛者謂我心憂,不知者會笑看我的收益率謂我何求。
今年我最大的收獲是投資體系最終健全。有球內達人調侃:ID首字為“唐”,投資心法關鍵在“山”,又做港口。你不買唐山港買什麽?[大笑]

對港口股沒有基本概念的朋友可以先看《論港口》上篇再繼續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1546606

首先我們來聊聊唐山港
1、國父孫文曾規劃在唐山修深水港“與紐約等大”。唐山港為渤海難得的不凍港。而且得貼岸洋流沖刷,航路條件、岸線條件都很好。也因此後續有曹妃甸大規模吹沙填海。
在運輸優勢上,最為突出的是鐘擺運輸。卸了貨也有貨裝船。
2、從經營層面上看,這樣企業確實難得一見。連年雙數增長,比照前三年,今年是最差的,比照後三年,今年也是最差的。可今年還是在定增被駁回的情形下硬生生自籌經費挖出一個大泊位修了碼頭。
3、母公司是河北重點國資企業,算是河北此類企業中的長子。國資占比非常高。且旗下集裝箱公司是100%全資所有,按照混改的要求,是要改的。而為了與天津港競爭,集裝箱業務是發展重點也是今年暴增的亮點,那麽是不可能進行傷筋動骨的混改。最穩妥的方式莫過於註入到上市平臺。一來這樣不影響實際經營,二來還可以混點錢挖新港池。
4、來年的業績增長是有保證的,一來新港池已經可以用了。二來新增一條鐵路線,運量是可以看多的。
5、從京津冀一體化來看,唐山市作為臨港產業的核心地帶。也是作為鋼鐵產業重新布局的關鍵點。在上一次京津冀一體化會議上,列席的有國資委的高級官員和鋼鐵系統的專家就可略見一斑。
6、從估值角度看,最大的潛在價值是土地。按照之前的幾個文件看,唐山港除了保有現有灘塗外,還可以繼續圈地。之前有券商草率地使用海港開發區的征地標準進行土地估值。但現在唐山雙美的成立,明確了唐山港土地的市場價值和使用模式。這些土地的價值不會在財報的固定資產列表中出現,但會以經營收入的形式不斷增加。
7、從港口集群效應來看,京唐港和曹妃甸港是完全可以共生的,比如,一艘淡水河谷的大船可以靠泊曹妃甸港,首鋼該吃掉的正好是減載的部分,然後再靠泊京唐港,卸到堆場。此時唐山雙美一類的企業就可以登臺亮相,礦石堆那慢慢賣。
8、鐵礦石交易中心地位。雖然現在很多港口都在搶這個地位,比如青島、日照、連雲港。但中國的鋼鐵中心在河北,河北的鋼鐵中心在唐山。僅就鐵礦石的消費量,唐山港就完全具備礦石交易中心的地位。
總之,就A股上市的17家港口公司而言,沒有一個出唐山港之右。

其次,談談寧波港。
請大家先看603學研社@imlowry 這篇文章
http://xueqiu.com/3885781484/33785318a
1、寧波港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由於杭州灣的喇叭口導致潮汐影響非常大。北岸金山以內,南岸寧波以內都沒有大港。而寧波港又在浙江的東北角,得西向東、北向南的物流之便。且浙江腹地經濟發達,航運需求極大。
2、寧波港的集裝箱作業能力以及吞吐量首屈一指。在多個技術指標上超出其他港口一大截。尤其在新建鐵路線連接兩個港區後,集裝箱裝卸轉運能力將在上一臺階。
3、得內陸河運之便。杭甬運河可通達浙北多地市。但因市區內交通瓶頸,最後一段無法達到500噸通航。目前解決方式有按照河流特性設計船只以適航、市北新挖500噸河道、港區鐵路延伸到市西漕口三個方案,無論哪個方案得以實施,杭甬運河都將為寧波港的陸港建設與運量到來直接刺激。
4、海鐵聯運,這一點將在後面專門講到。寧波港是鮮少集鐵海聯運、河海聯運與一身的標的。
5、與上港的強強合作。由於上海染指舟山,浙江為不喪失優勢而全力建設寧波港,頭幾年出現了許多不必要的競爭。但隨著後續的自貿區建設以及區域經濟一體化,這種局面將得以改善。寧波港在諸多事物上將與上港強強聯合,譬如航運保險業務。
6、新港區建設將徹底消除航道限制。北侖港最大的瓶頸是航道,由於舟山群島與大陸之間的航道狹窄,水文條件複雜。在大型船只靠泊北侖港過程中,航路限制特別大。而新港區建設將跳開這一段航路,直接面向外海開挖泊位,再用鐵路線連接老港區。如此一來,可大船靠新港,小船靠老港,航道瓶頸不再。

再次,日照港
日照港其實底子還不錯,但最近比較悲催。上面的青島作為山東的重點發展地域,不斷挖挖挖,泊位優勢越來越明顯。下面的連雲港又作為海鐵聯運的急先鋒不斷蠶食集裝箱業務。而主營的礦石業務又因為需求疲軟而下滑。
搞個中韓自貿區吧,大連漲,沒它什麽事。
搞個一路一帶吧,到他那因為拐上去一段就變得不好看,也沒他什麽事。
晉東南通道可為其未來的發展提供生存空間。
至今為止,我還沒找到可以激發其內在價值的題材。所以,這是所有港口股中,我最哀其不幸的。

上港集團
1、港口股市值里最大的一個,也是中國港口業的頭把交椅。
2、上證50成分股,而且市盈率在中位數。所以以這個體量和地位,都決定了它長趨勢是跟著大盤走。
3、上海國企改革排頭兵。員工持股的全員模式開了國改先河。預計這種模式會刺激上港近三年的業績增長。
4、土地!寸土寸金的土地!
5、航運服務的領軍者。

以上四個,是我認為具備一定投資價值的標的。

營口港
莊股、港口股傳銷之王。
除了鮁魚圈還像樣以外,其它的港區泊位要麽是沒有航路、要麽是沒有規模。
作為年內少見的妖股。動輒振幅15%+,百萬手強勢封板。這兩天又在演這戲法。完全是擊鼓傳花。
科網股10送10,他來個10送20!
蒙古出海口明明錦州最近,他來白活有什麽什麽鐵路。
出了一專列的貨,就敢叫自己是草原絲路出海口,中俄貿易的拓荒牛[吐血]
雖然我也偷偷摸摸賺了營口的錢,但做傳銷的就是做傳銷的。

重慶港九
重慶港成也三峽,敗也三峽。
沒有三峽工程,則航道受限。有了三峽工程後,船閘通過能力受限。
重慶當政者和湖北當政者搞出了無數笑料百出的方案,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翻壩運輸。
作為概念股,在未來的成渝自貿或者長江經濟帶中應該還會被炒作,但毫無投資價值。

南京港
南京港是港口股里的小盤,也是市盈率最高的一個。熊市里小盤爆炒的典型。
從業務上來看,雖然美其名曰挖了12.5的長江航道。但實際上通行能力有限。而在其下遊的臨江港口航道比他好得多。
所以對它的定位如同重慶港九,炒炒概念而已。

廈門港務
我一再說,A股的廈門是港股的下腳料。卻總有不明就里的表示不服。
能不能先去比較一下兩個廈門之間的差異?
所以,不想多聊。真要買廈門港務的建議去買港股,港股的是好標的。
但炒炒概念還可以。

珠海港
從主營上來看,這就不是港口股。
從自然條件上來看,港口條件也很差。加上未來港珠澳大橋通車,運力還會重新調配。
業績上看也很差,市場現在更多是把它當成一個園區股來炒粵港澳自貿區概念。

以上五個,炒概念而已,別說買它是搞投資,自欺欺人。

鹽田港。
鹽田港是所有港口中,我最怒其不爭的。完全是端著金飯碗要飯吃。
1、地理條件上看,鹽田港有絕佳的岸線用來開挖新泊位。且相對於深赤灣和珠海來說,他不在珠江口上,航線、錨地都來得松寬。但鹽田這幾年東搞搞西搞搞,這里燒點錢,那里投點資。跟著去曹妃甸吹沙也就算了,買買長江的破碼頭充冤大頭也認了。沒事還跑江西去搞內陸集裝箱港。總之就是不務正業。如果經營方式和唐山港一樣,有錢就挖碼頭。那早發了。
2、國資改革。鹽田和唐山港一樣,也是國資委下轄的重點企業。國改預期比較大。
3、自貿區概念。不管是拆開報還是合成大的粵港澳批,都跑不了有鹽田的事。
談這貨有氣,就碼這點。總之,哪天它認認真真開始挖泊位了,就可以看好了。

北部灣港
這個貨其實和營口一樣,都是河港出身。
也在四處收購或者挖碼頭。但傳銷能力比營口差多了。
但好在是廣西手中僅有的港口,且是雲南貴州最快捷的出海通道,還能賺點錢。
概念也不少,凡屬東盟題材,必有此港。盤子小好拉,彈性也足。

深赤灣A
港口條件一般,但存在江海聯運的優勢。珠江水系上遊的運輸可以通過深赤灣轉海運。一吞一吐,承江連海。盈利比較穩定且有增長空間。
粵港澳自貿區確定受益標的。

錦州港
錦州港目前定位模糊。從區位來看,是蒙古出海最佳選擇,路程最近。
從功能來看,作為糧食儲運是不二之選。東北糧倉的糧食通過鐵路線匯集於錦州,可下海,可濟京津。但港口的經營一直都不給力。

大連港
自然條件不錯,尤其是在建港區。
大連港是中韓自貿最大的受益者。這種受益會隨著貿易的擴大化慢慢轉變為實質性的利潤支撐。
同時新港區可以做大型船舶的卸載轉運或者第一減載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天津港
天津港是華北大港毋庸置疑。但建立在海河淤積扇上的港口。自然條件受限。從錨地到港區只有一條狹長的航路。清淤費用很高。而最近批複的新港區建設都跟上市公司沒有太大關系。一般投資者會誤認為利好天津港。而其實利好的是其在香港上市的母公司(此邏輯類似廈門港務)。
從決策層面來看,如果發展天津的航運業,必是在一個條件略好的地方投資新建港口以彌補港口條件不足,所以發展南疆是未來的方向。老港區將專註於集裝箱運輸和遊輪業務發展。幹散和礦石等運輸將轉向其他港口。

連雲港
目前連雲港還在炒絲綢之路概念的階段,但隨著未來鐵海聯運的發展,連雲港可能迎來業務量的井噴期。從長遠來看,目前的港區建設投入還不足。
內陸港建設加上鐵海聯運是符合其未來發展的大戰略。且當前正在進行的海關體制改革也會支撐和加速這一發展路徑。

以上七個,有概念可炒,但也有業績可以預期。屬於投資價值偏弱,投機價值較高的標的。

草草分析完以上16個港口股(皖江物流是個騙子,不說了)
將他們分為三類:
具備投資價值的:唐山港、寧波港、日照港、上港集團
只有投機機會的:營口港、重慶港九、南京港、廈門港務、朱海港
投資價值略小但投機機會多的:鹽田港、北部灣港、深赤灣A、錦州港、大連港、天津港、連雲港

那麽問題來了,什麽價錢可以買?
我認為現在港口股都不在買點,因為已經趨近於賣點。
當三個自貿區文件批複,如果規劃不超預期,天津港、鹽田港、深赤灣A、朱海港、廈門港務就到頭了。
當一路一帶規劃批複,不超預期,多數港口股都到頭了。
相形之下,相對有投資價值的唐山和寧波,現在也在放量上攻的狀態。要等到下跌縮量企穩後才具備介入空間。
所以在當前條件下,未持有港口股的,不建議追高。

另一個問題又來了:我持有港口,什麽價錢可以賣?
按照炒地圖的基本邏輯——規劃未出,利好未兌現都可以炒。
亦即大盤沒有出現會危及港口股的風格轉換、港口的題材未盡時,都可以謹慎持倉並逐步獲利減倉。趁風停之前落地。

而對於想長期持有的球友,肯定會問港口投資的邏輯。那麽我也簡略回答:
1、港口股的ROE是滯後的,一個碼頭要兩三年才能做好,做好後要培育一段時間。等這些前置性的工作反應到ROE時,其實股價早已高位了。
2、港口的估值是清晰的。交運板塊在牛市是必然會上漲的一個板塊。港口、鐵路、公路。這些東西一來屬於命脈,二來值多少錢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只要估值沒有達到牛市普遍的25倍PE(上證50中位數),那麽都可以下手。
3、港口有定價權。BDI上漲、航運增加。航運增加只是港口的第一輪獲利,隨著運量增加,港口必定提高裝卸價格,從而吞吐量和作業收費標準雙重提高,典型的戴維斯雙擊。
4、江海聯運、鐵海聯運。港口為未來幾年國家重點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從民航局並入交通部後,鐵道部也隨之撤銷並入大交通部。在這一政府機構完成調整背景下,大交通的格局必然出現。江海聯運、鐵海聯運將成為未來幾年港口的建設重點。港區鐵路的無縫對接和無水港的建設,必然會使相對汽運更有價格有優勢的水運獲得長足發展。

歸納總結:
本文前四支可以下跌後縮量買
中間五支只賣不買
後七只,有就拿著一點點賣,想長期投資要等等有實質變化再買。
本文之後,不再進行港口股討論或是其它提示。個人精力也將轉入國企改革挖掘。港口股就此告一段落。
分離是為了更好的相聚,願港口股玩家能有機會再相遇於國企改革的牛股。

感謝大家在低潮時的互相鼓勵和一同堅守。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晚安!
2014.12.11淩晨於北京。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23

【銀行】北巖銀行覆滅記:興於同業,忘於同業!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691&summary=

【銀行】北巖銀行覆滅記:興於同業,忘於同業!

見他起高樓


1997年,北巖銀行由北巖住房互助協會改制而成。起因是1995年英國國內排名第二的住房互助協會Lloyds兼並了第六的Cheltenham&Gloucester後,國內開始一陣惡意收購的風潮,擁有百年歷史且排名全國第十的北巖銀行一度成為被並購的熱門標的,為了保持百年老店的傳統和盛譽,北巖銀行被迫改制上市。


之所以北巖選擇了改制成為銀行,一方面是能在當時的監管環境下獲得5年避免被收購的保護窗口;另一方面在上市改制為銀行後,北巖能在資本市場上更為容易地通過多種形式募集資本金擴大規模,提高自身實力。


在經過這次惡意並購事件後,北巖銀行深刻意識到“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發展壯大才能在詭譎波瀾的商場中保存自己,延續百年的傳統。


而此時有著強烈發展意願的北巖銀行面對的又是怎樣的外部環境呢?


作為一個以住房抵押貸款為主營業務的銀行,北巖主要面對房地產和金融兩個市場。


房地產市場:


20世紀八十年代,英國在經濟複蘇、嬰兒潮進入婚齡等因素的影響下,房地產市場逐漸走高,1988年達到頂峰。


同期,英國財政大臣尼格爾?勞森突然宣布從1988年8月開始取消夫妻雙重按揭的優惠利率,導致大量住房在優惠政策失效前被哄搶,將英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推向了極致,一年間房價增幅高達40%。


與此同時,英央行也將基準利率從7.38%大幅上升到14.88%。高利率加重了居民的還貸負擔。


在極致到一戳即破的高房價與高利率的共同刺激下,1989年英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


這場房地產泡沫直到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才開始觸底反彈,1997到2007年間英國房價指數平均增幅10.8%,最高甚至達到22.37%。誕生於這個時期的北巖銀行意識到即將進入快車道的房地產市場是一個機會。


因此,北巖抓住歷史時機,將自身的發展策略定位於深耕住房抵押貸款市場。



金融市場:


此時,英國政府在金融市場采取較寬松的監管政策,鼓勵自由發展和創新。1997年前,英國金融市場彌漫著“英倫貴族的紳士之風”,整體格局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機構之間分工明確,不同機構之間界限清晰,9個金融監管機構各司其職。這種行業格局是由商業傳統、反競爭機制和機構間的自律形成的,在這種低競爭、高自律的市場環境下,英國金融業發展緩慢。


1997年後,英國為鼓勵金融創新,以支持經濟發展,開始徹底打破分業經營的傳統,實行混業經營。同時鼓勵機構之間競爭,鼓勵采用兼並重組的方式,促進機構之間的融合,形成混業經營的多元化金融集團,上文提到的惡意收購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這種從分業到混業、從相安無事到兼容並蓄的金融格局改變,對北巖銀行來說意義重大,不僅給安逸中的北巖敲響了警鐘,也為他日後多樣化的融資手段奠定了基礎。也正是在這樣的房地產市場與金融監管氛圍下,北巖銀行開始了他輝煌燦爛的十年。


(一)1997-1999:北巖初成立——在歷史的隧道里蝸行摸索


初生的北巖銀行看準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契機,隨時準備大幹一場,然而,對比每年新增130億的房地產市場空間來說,每年僅個位數的居民存款(不會全部用來放貸給居民買房)擴張速度簡直杯水車薪。


想借助房地產市場的東風擴規模,北巖急需擴大負債端。怎麽辦呢?



鑒於北巖前身是住房互助協會,在英國東北部擁有廣闊的居民資源,同時也兼具豐富的居民零售端的發展經驗。因此,在居民零售端發力,繼續擴大吸儲能力,將資金用於住房抵押貸款是對北巖來說是最直接、有效的發展途徑。


一般而言,要擴張居民零售端的負債有三種方式。


一是提高存款利率,直接用存款收益取勝。但英國早在1981年就取消了存貸款利率限制,實現了存款利率市場化,競爭已經持續了十五年,到1997年,北巖銀行上調利率的空間已經不大。


同時作為一家不具有市場領導力的中小型抵押貸款銀行,北巖在利率定價方面處於市場追隨者而非領導者的地位,如果盲目提高利率,破壞市場規則,可能會引發惡性競爭,北巖將無立身之地。


所以,提高存款利率,用價格取勝攬儲這條路操作空間並不大。


二是發展多樣化的吸儲渠道,擴大攬儲範圍。包括郵政、電話、網絡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網絡電子銀行,不僅打破了地理局限,而且降低運營成本。而當時的英國在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也在積極往電子化網絡化方向轉型。


北巖順應著趨勢,在1997-1999年期間,關閉了近四分之一大約30家的分支機構。但是通過網絡化電子化的方式吸儲弱化了北巖泰恩河畔紐卡斯爾百年老店的地理優勢,加劇了競爭,反而失去部分當地的市場份額。


三是設計更有吸引力的零售產品。北巖銀行專門請了Legal&General公司參與設計多樣化的居民理財產品,涉足保險產品,


然而對於大部分的零售端產品而言,普遍面臨著同質化嚴重,創新點不足的問題。因為對於儲戶而言,零售產品的吸引力主要在於收益和風險。


在當時,銀行擠兌破產屬稀罕物,上一個因擠兌發生破產的銀行已經是19世紀的老古董了,在這個時期人們的心中,破產拿不到收益的風險幾乎為零。所以零售產品的競爭焦點最終還是落在了收益率上,也正是由此,北巖很難做出有足夠競爭力的產品。


因此,北巖在零售端擴張的策略幾乎是一條死路。而事實也確實如此。1997年到2000年間,北巖的居民存款增速僅為個位數,整體經營狀況較差,整體規模的擴張並未實現。反映在市場上,是股價大幅下降了近60%。



(二)1999-2003:北巖的第一個高峰期——搭上了歷史的快車道


在居民存款端擴張策略失敗後,北巖銀行開始轉變策略,將負債端的重心轉向同業批發市場。之所以做出這種經營策略的轉變,是因為北巖看中了當時英國金融同業的發展前景。


1998年英國國內經濟開始下行,英央行開始降低政策利率,同時日本等國也相繼進入貨幣政策寬松周期,全球金融機構流動性過剩,同業借貸利率開始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英國金融監管機構也通過鼓勵金融創新、放松監管力度等措施,給英國國內進金融機構營造了良好完善的同業市場,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同業拆借、大額存單轉讓等組成的平行市場,且給了較為寬松監管環境,英央行不進行過多幹預,讓機構自行決定市場利率。


同時彼時的英國也建造了鏈接全球的金融市場,先是在1986年通過《金融服務法》,放開外資金融機構進入的限制,隨後又采取了國際自動報價系統。一系列的措施使英國金融機構能享受到全球的流動性紅利。



因此,在流動性過剩又兼具良好的融資平臺等多重利好下,北巖銀行轉向同業批發市場來擴張負債端可謂神來之筆。


在具體的同業融資手段選擇上,北巖主要有兩大方式。


一是直接利用自身的信用,在金融市場上向全球金融機構(大部分來自美國、歐洲、亞洲和澳大利亞)批發融資,主要包括銀行同業存款、同業拆借等。


這一大塊模式下的融資額在當時迅速增長,截止2003年,同業批發融資與零售端的負債占比已經基本持平,達到了45.9%。這種擴張速度可謂驚人,一個數據對比是,在1997年北巖居民儲蓄存款占負債的比例是63%,相比2003年降低了17%。



這種直接利用自身信用做批發融資的手段固然能達到沖量的要求,但利用同業批發融資所得發放住房貸款後,在表內也積壓了大量的缺乏流動性的住房抵押貸款。這些抵押貸款一來要大量占用銀行表內的風險資本,抑制資產端的進一步擴張;二來缺乏流動性資產大量積壓也是某種程度上的資源浪費。


因此,北巖基於其自身資產端有大量住房抵押貸款的現實,在1999年開啟同業批發融資窗口的同時,也積極使用傳入英國國內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金融創新手段。


1999年,北巖銀行在避稅天堂英屬澤西,設立了一家名為花崗巖(Granite)的特殊目的載體(SpecialPorpuseEntity),將表內的住房抵押貸款打包賣給花崗巖,由花崗巖進行證券化籌資。


這種金融工具盤活了北巖銀行表內積壓的大部分住房抵押貸款,且由於做證券化處理後,風險資本計提減少,也清理出了足夠的風險資本空間來進一步擴張資產端。更為有利的是通過資產證券化處理,北巖新增了一項擴張負債端的渠道。


從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這類資產的買盤來看,主要是來自全球的金融機構。據當時的一份權威調研顯示,商業銀行持有住房抵押證券的50%,住宅建築工會持有20%,一般企業、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持有約10%。



由此,我們也能推測出當時北巖銀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中可能有大約70%的資金來自同業市場。所以,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在本質上基本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同業融資工具。


借著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與同業批發融資兩大負債端擴張的神器,北巖銀行在1999-2003年一路狂奔,迅速發展。


我們在此僅列舉幾項1999-2003年的北巖的成績供各位讀者做一個參閱。


1999年到2003年北巖銀行稅前利潤逐年增長,持續保持在15%以上,甚至高達18%,股價指數增長三倍,在後期跑贏了金融機構大盤指數,詳見圖表9。



2000年北巖股票入選富時100指數,這個指數所囊括的是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最大的100家公司。


2000-2003年,北巖凈增住房抵押貸款份額年均上漲7.1%,共增長了21.9%。



(三)2003-2006年,當命運問你叩問“生存還是毀滅”


在轉變負債端擴張策略後,北巖度過了甜蜜的5年(1999-2003),充分享受了“房地產紅利”與“流動性紅利”帶來的饋贈。


但是,當時間轉到2003年,過往所依靠的模式—利用廉價的同業資金擴張負債端來放貸,受到了挑戰。


這種挑戰來自於房地產與金融同業市場兩端的變化。


房地產市場。2003年後,快速增長的勢頭逐漸穩定,房價雖仍在上漲,但增速已經開始大幅下降。一個對比是2003年房價指數增長率是22.39%,到2005年下滑至5.71%。



房價指數增速放緩意味著,相同住房成交量的情況下,居民貸款總額、貸款利息收入增速也將放緩。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做個說明。假設銀行抵押貸款利息收入=(單位面積房價*住房市場成交量-總首付)*貸款利率。其中(單位面積房價*總成交量-總首付)表示居民貸款額。


在1997-2004年間英國房屋新開工保持平穩,住房需求沒有明顯變動,這意味著住房市場的成交量保持平穩。那麽在首付金額不變的情況下,房價增速放緩將直接導致銀行利息收入增速放緩。


所以,在房地產市場火熱時期逐漸逝去後,北巖銀行資產端與收入增長速度受到了影響。



金融同業市場端。在2003年後,全球經濟開始恢複回暖,美英日三國的通脹水平開始企穩回升,經濟出現過熱傾向,三國央行結束了為期多年的貨幣寬松周期,紛紛加息。


這使得英國同業市場的流動性開始大幅收緊,同業拆借利率上揚,給北巖銀行的同業批發融資模式帶來較大的沖擊。一個側面的例證是北巖銀行的同業存款增速逐年下降,04年從9%降為3.8%。



在以上兩大挑戰下,北巖的表現令人擔憂。此前遠遠領先於FTSE100指數的股東回報開始出現“死亡交點”(圖15),總資產增長率和凈資產收益率降到歷史低位13.8%和13.7%(圖16),股價從2003年後也開始逆市下降。(圖9)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默默忍受命運暴虐的毒劍還是挺身反抗無涯的苦難,在奮鬥中掃清那一切,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尚?”


北巖銀行選擇了挺身反抗,譜寫了一部恢弘大氣的“反抗三部曲”。


第一部,換董事會主席。由DrMWRidley取代SirJohnRiddell成為北巖銀行最新一任董事會主席,從以後的表現來看,這是個很具有創新意識和冒險精神的管理者,但或許也是北巖高風險業務模式下的“背鍋俠”。


第二部,變動財務數據統計口徑。在2005年的年報中將財務數據進行了優化,比如04年總資產由04年年報中的427.9億變為05年年報中的648.8億英鎊,凈利潤也從1.962億英鎊變為3.095億英鎊(年報數據未詳細解釋,文中涉及的2004年的數據我們取均值)。


第三部是繼續提高盈利能力。這是比更換主席、美化年報都更有效的方法。


怎麽提高盈利能力呢?還是得從資產與負債兩端去做文章。


負債端,北巖主要資金來源於同業市場,利率不受自身控制,只是單方面的節流基本不可行。


資產端,主要是住房抵押貸款。而根據上文所提到的公式:銀行抵押貸款利息收入=(單位面積房價*成交量-總首付)*貸款利率,這部分的收入主要取決於房價、成交量、首付與貸款利率與四項。


房價是北巖銀行不可控的外生變量,只能聽天由命。


降低貸款利率。英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產品豐富、業務多樣,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貿然增加貸款利率會減少總成交量,可能會適得其反,空間不大。


減少首付比例。英國的抵押貸款市場競爭激烈,已存在低首付產品甚至是零首付的產品,但是在經濟下行的時候,低首付會加大居民的違約風險,不宜大規模推廣。成交量。在房價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北巖銀行加快搶奪市場份額,擴大在住房抵押貸款領域的份額,獲得更高的成交規模,是可行的措施。


所以,這麽看下來,要想提高盈利能力,繼續擴張規模是增收提高盈利的最有效方式。要擴規模,得要繼續擴負債。


為此,除加快原本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融資與同業拆借外,北巖還盯上了當時同業融資的新銳——住房抵押貸款擔保債券。


發行住房抵押擔保債券的好處主要有兩個,一是能擴展融資渠道,擴大負債規模;二是相比多數是短期和中期的同業批發和抵押貸款證券化,擔保債券平均期限7年,能夠提供更長期穩定的資金,在當時的環境下減少流動性風險。


從數據來看,2004年以後抵押貸款擔保債券的規模持續增長,2006年達62.02億英鎊,占負債的6.1%,但一直保持在10%以下,並沒有像住房抵押貸款一樣井噴,我們猜測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來是監管,擔保債券的監管較證券化嚴格,發行和期限都受到嚴格監管;二來擔保債券期限偏長,融資成本偏高。



在以上三部曲的作用下,雖然股價沒有明顯起色,但是從報表上來看,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繼2003年的“死亡交點”之後,北巖再次逆市上揚,甚至在2006年大勢下跌的情況下,實現29%的股東回報增速。三大目標“總資產、凈利潤和凈資產收益率”,除凈資產收益率表現略顯疲軟,總資產和凈利潤均保持了超過20%的增速(圖16、圖18)。



2006年北巖銀行成為英國第五大抵押貸款銀行,第八大上市銀行,新增抵押貸款排名英國第二,2007年上半年北巖銀行新增抵押貸款排名英國第一。


眼見他樓塌了


北巖銀行在1997-2006年十年時間里迅速崛起,一時風頭無倆。但是輝煌的背後卻已是千瘡百孔,風險叢生。當2007年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襲來,波及英國,北巖暗藏的風險隱患瞬間爆發,在短短3個月內倒塌。


(一)輝煌下的暗流湧動


回顧北巖崛起的十年,可以很容易發現它主要的經營策略是:大力吸收同業資金,然後發放居民住房抵押貸款,以充分享受“房地產紅利”和“流動性紅利”。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畸形”的發展模式,無論是從負債端還是從資產端來看,北巖都已經嚴重“偏科”。


負債端,北巖嚴重依賴同業資金。據我們測算,2006年年底北巖負債端同業資金(同業資金=同業批發+抵押貸款證券化*70%+抵押貸款擔保債券)總額大約為586億英鎊,占負債比例的60%,是居民存款226.31億英鎊的2.5倍。



這是個什麽樣的水平呢?


我們以當時英國較具代表性的幾家銀行為對比標的。僅考慮居民零售存款與同業資金,計算出居民零售與同業資金分別占兩者之和的比重,然後相除得到居民存款/同業資金的比例。


從表2來看,北巖的值僅為0.39,遠低於其他銀行。可見當時的北巖對於同業資金的依賴度到了一個怎樣的地步。



資產端,北巖嚴重依賴住房市場。2006年年底,住房抵押貸款占總資產的比例已經達到了77%。而流動性資產的比重僅為13%。低點,但與高點相比僅減少了4.3%。



在房地產市場走俏與同業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下,這種“又紅又專”的發展模式並沒有過多的風險與問題。同業低融資成本、沖量的特征加上住房抵押貸款相對優質的高收益資產,一切看起來很美好。


但是,在2003年房地產市場繁榮已經顯現疲態,同業市場兼具收緊傾向時,北巖依然“不知悔改”地堅持這種模式就釀出了一堆風險隱患。


最明顯也最要命的一點是,持續加大的期限錯配釀造的流動性風險。


北巖的主營業務模式是:借同業資金,發放住房抵押貸款,然後抵押貸款證券化,借同業資金,再貸款,再證券化。從而形成“貸款——證券化——貸款”的循環。(我們建立了一個簡單的模型來詳細說明這個問題,詳情請參看附錄:對幾個細節問題的再探討。)


住房抵押貸款的期限一般是20-25年,每月只能收回些許資金,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平均期限在3.5年之內,看似長,但隨著存量的不斷累積,此前的證券化負債接連到期時,北巖將面臨一次性償還巨額資金的壓力。


如果是直接借的同業資金,那普遍是在1年以內,更短,在若幹個月後也將面臨著償付壓力。


屆時北巖銀行只能選擇再借同業資金或再發類似產品進行續接。


隨著多輪證券化的放貸循環持續,證券化負債與拆入的同業資金規模不斷擴大,北巖未來所面臨的續接壓力也在不斷提高,對於同業市場的依賴度也會進一步加劇。但是,同業市場是極不穩定的市場,金融機構的同業資金也是極不穩定的資金。如果未來出現較大的外部沖擊,金融機構都收緊流動性,那北巖續接可能就會出現問題,爆發流動性風險。這一點在次貸危機到來時,有著詳細的演變,此時不表。


而事實上,這種可能發生的流動性風險在2006年北巖最輝煌的那年,已經隱隱約約地有所顯現了。


2006年,北巖銀行的現金凈流入的增長率從171.1%銳降到-45.3%,現金流入的增長開始出現拐點。而此前的三年,北巖銀行現金凈流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增長率最低也達到了38.2%。



對於北巖這樣一個如此依賴現金周轉的銀行來說,現金凈流入出現了問題,風控部門應該予以重視,但現實卻沒有。


在流動性風險管理方面,北巖的標準是銀行在不借助同業市場的情況下,在5個工作日內能夠拿出足夠的資金,滿足零售業務取款、貸款和償還同業批發資金的要求,同時確保符合監管層要求的流動性規則。


以這個標準來看,2006年北巖銀行零售業務占比22%,同業批發24%,總共占銀行總負債(總資產)的46%。與此同時,銀行資產端的流動資產僅占總資產(總負債)的13%。


以13%的流動性資產來確保46%的負債償還要求,可以看出,北巖銀行對居民零售業務和同業批發市場的預期過於樂觀。這也是導致北巖銀行沒有及時進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直接原因。


這種風險在經濟平穩時尙不成問題,但當金融市場出現動蕩,流動性收緊使其面臨大規模現金流出時,這種風險可能會進一步發酵。


或許不是沒有人意識到。2007年初,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已開始著手完善銀行防範流動性風險的指引,英國監管層也開始將金融穩定列為重要的監管目標。


然而,沈迷於高增長光環的北巖銀行沒有及時反應,在發現冰山時,高速行駛的泰坦尼克已然無法掉頭。


(二)當危機來敲門:覆滅的北巖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襲來,一切都變了。


在次貸危機過程中,美國與英國房地產市場全面崩盤,房價大幅下跌,原本買房的投資者在看到房價大滑坡後,做出了理性選擇,直接將房子留給銀行了,而不繼續償還貸款。


畢竟對同一套房子,居民在看好它升值潛力的時候會有動力花100萬抵押貸款購入,但當房價下降到80萬的時候,居民再以100萬還貸,那就不劃算了。



而恰好,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背後所依賴的正是每月貸款人按時償還的現金流。所以,當住房抵押貸款違約浪潮襲來時,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背後的資產很多是一堆違約風險高的嚇人的貸款,一堆垃圾貸款。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都不願意再繼續購買這類資產。就算為數不多的具有良好貸款支持的證券化產品,也需要付出高昂的利率才能發行成功。




同時,由於連續的加息和接連爆出金融機構卷入次貸違約潮的消息,同業拆借市場的流動性也幾乎停滯。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迅速下滑,紛紛提高備付性需求,不願意往外借錢,畢竟在金融危機襲來時,你借給人家的錢能否及時償還,在各家都需要流動性的那時,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疑問號。




而此時我們的主角,處於風口浪尖的北巖銀行又是怎樣的一個狀態呢?作為一家依賴全球同業市場流動性的銀行,北巖在這場浪潮中步履蹣跚,在同業相對穩定時不成問題的風險隱患此時接連爆發。


一是在經過6年左右時間累積,有了龐大規模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負債,在危機爆發時有些開始逐漸到期,由於對應住房抵押貸款期限長,北巖面臨著續接的壓力,需要一筆錢來抵償,怎麽辦?


過去,我可以再做一個證券化,發一個補上,但現在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市場基本萎縮,新發要面臨著高價,甚至發不出來;或者過去我可以拆借,利用同業批發資金來補上,但同樣這時大家都在收緊錢袋子,要麽不願意給錢,要麽趁火打劫。


即使這時到期數額不大,但對這時的北巖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二是期限更短、更具彈性的同業拆借資金這時開始大幅撤退。在危機來臨前所借的大規模短期限同業資金接連到期,面臨著借新還舊壓力,怎麽辦?


同樣是發證券化產品與繼續拆借資金兩種手段。如果只是數額不大的到期的證券化產品,北巖還能支撐,但如果加上同業批發資金,那整個流動性缺口數額可能是超出想象的。


在以上兩種手段都沒法補上資金缺口的情況下,北巖如果有足夠的流動性資產,那還能通過變賣流動性資產來應急,但不巧的是,北巖超過70%的資產是沒有流動性可變賣價值的貸款,僅13%的資產是可流動性資產。



所以,無奈的北巖銀行只能選擇最後一條路。


2007年9月,北巖銀行因流動性危機向英格蘭銀行求救,申請資金援助。但瞬間,在2007年9月13日,北巖出現流動性危機向央行求救的消息被BBC曝光。緊接著第二天,北巖銀行宣布預計2007年稅前利潤將比預期低20%的消息。民眾的恐慌情緒被引爆。


在擔憂與恐慌中,北巖發生了擠兌,給原本就處於風雨飄搖中的北巖銀行添了致命的一刀。


2007年10月,北巖銀行宣告倒閉,尋求買家註資。輝煌的北巖在歷史舞臺上落幕。


尾記


北巖銀行的發展歷程完整地詮釋了什麽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1997年到2007年的十年正是英國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風起雲湧的十年,準確抓住機遇、站在風口浪尖的北巖銀行也正是臺風登陸後第一個被席卷的銀行,北巖銀行的經歷值得我們反思和借鑒。


簡單來說就三點:


一是,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負債端和資產端都需註意風險分散,即使負債端的產品多樣化,也需究其根本看其來源是否集中,做好風險防控


二是,在發展同業業務時,一定要把握好節奏,在存貸業務步入瓶頸時,我們仍然相信在金融市場業務上尋求轉型是銀行未來的出路。


三是,清晰地理解了監管層防風險的政策意圖。在這借一個簡單的模型來與大家分享。


假設市場上存在ABC三家銀行,A銀行買了B銀行的證券化產品,B銀行拿了錢之後去買了C銀行的證券化產品,然後C銀行拿到錢後,再去買了A銀行的證券化產品。如此,從A-B-C-A這樣一個流動性循環,如果是正向的擴張,那流動性會越來越充裕,但一旦有環節開始收縮,一家機構出現問題,循環戛然而止,那原本流動性擴張過程就將演變為慘烈的收縮過程,給金融系統帶來極大的系統性風險。


附錄


資產證券化


銀行將流動性差,並且能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出售給SPE(SpecialPorpuseEntity),SPE將這它們匯集成“資產池”,以產生的現金流為支撐在金融市場上發行有價證券。相比動輒二三十年的住房抵押貸款,期限幾年的資產證券化可以解決商業銀行資產和負債期限不匹配的問題,盤活銀行資產,緩解銀行資金緊張,北巖銀行的資產證券化主要是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


在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中,北巖銀行兼任兩個角色,發起人和服務機構,銀行用利率r1貸款給居民購買住房,再將貸款以利率r2出售給SPE,SPE再將抵押貸款的資產池證券化,以利率r3出售給投資者,利率之間存在如下關系:r1>r2>r3>銀行長期存款利率。


北巖銀行的收入包括服務費和與SPE分享剩余收益,銀行雖然減少了住房抵押貸款的利息收入,但是增加了證券化業務帶來的服務費,通常可以獲得約占平均收益三分之一的服務費收入。剩余收益是SPE保證其他費用和收益償還後,與北巖銀行分享的部分,為了保證這部分的收入,北巖銀行又增加了一步操作進行風險轉移,具體是用應得的剩余收益成立一個損失預備基金,與一家名為Whinstone的SPE就這個損失預備基金簽訂財務擔保合同,Whinstone同時在外幣市場發行等值的信用票據,相當於北巖銀行將應得的剩余收益賣給Whinstone,Whinstone又把它賣給外幣市場的投資者。綜合來看是以住房抵押貸款的部分收入為代價換取流動性,轉讓的這部分收入就是融資的成本。



資產擔保債券(Covered Bond)


資產擔保債券是一種以抵押貸款或其他可以產生現金流的債務為償付擔保的債務融資工具,發行債券的機構以抵押品池中的完全擔保物權做擔保,北巖銀行的資產擔保債券主要是住房抵押擔保債券。


住房抵押擔保債券是一種債券,銀行將優質的住房抵押組合作為抵押品,利用LLPs(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 ships)成立“抵押品池”,以其現金流支付投資人的利息,發行的債券。與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不同的是,住房抵押擔保債券是由發行人管理,抵押品仍在發行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上,發行機構必須維持超過資產擔保債券名義價值的“抵押品池”,當抵押品價值下降的時候,當資產到期或者不再符合擔保的時候,投資人可以就不足部分向發行人求償,發行人必須做出替換。從歐洲的監管上看,資產擔保債券的監管較證券化更嚴格,對銀行的要求也較高。


具體做法是北巖銀行用利率r1借錢給居民買房,將沒有證券化的住房抵押貸款分配給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成立“抵押品池”,以利率r2發放抵押貸款擔保債券給投資者,這時抵押貸款擔保債券中的利率關系是:r1>r2>銀行長期存款利率。

FSA: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


FSA作為獨立的非政府組織,是英國金融市場的監管機構,由證券投資委員會改組而成,直接向英國財政部負責。


同業市場發達會增加銀行的系統性風險問題


同業業務增加銀行系統之間的關聯性,降低銀行系統的存款準備金率,擴大貨幣乘數,加倍擴大“擠兌”壓力,增加了整個銀行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在銀行體系中,銀行的準備金由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決定,假設市場中的準備金率為20%(10%的法定準備金和10%的超額準備金),中央銀行發行1000元給第一個居民,他將所有現金存入第一家銀行,銀行留下法定準備金200(1000*20%),將剩余的800元(1000-200)現金貸款給第二個居民,第二個居民將800元存入第二家銀行,銀行留下法定準備金160元(800*20%),將剩余的640元(800-160)貸款給第三個居民,此時貨幣市場中的貨幣總量是2440元(1000+800+640),整個存款貸款過程不斷往複,經過銀行系統的1000元,最終會創造出5000元(1000/20%)的流通貨幣,貨幣乘數是5倍(1/20%)。


北巖銀行高杠桿的主營業務模式


北巖的主營業務模式是:將資金貸款給居民買房,將住房抵押貸款做成“資產池”或“抵押品池”發行證券或債券融資,將融到的資金再次發放給居民買房,形成“貸款——證券化——貸款”的循環,由此北巖銀行通過證券化實現了過度放貸的高風險資本運作。


比如銀行有初始資本金100萬,發放給第一批居民買房,雙方約定居民定期支付銀行本息,每年3萬,50年,到期共需償還銀行150(100*(1+0.5))萬,銀行每月收到3萬不能繼續放貸給其他居民,因此他將這筆150萬的居民住房抵押貸款的一半(150/2)作價60萬(150*0.8/2,包括服務費和剩余收益)賣給SPE,SPE將這價值75萬(150/2)的抵押貸款發行65萬的證券,由此本該有銀行全部獨享的25萬(150/2-100/2)貸款利息收入,分享5萬(65-60)給SPE,10萬(75-65)給投資者,銀行順利回血並且獲利20萬(120-100)。


然後銀行開始第二輪房貸,將60萬發放給第二批居民買房,獲得90萬(60*(1+0.5))住房抵押貸款,將一半以36萬(90*0.8/2)出售給SPE,銀行獲利6萬,再次將36萬發放給居民買房,開始第三輪貸款和證券化,到第三輪為止,銀行在100萬的基礎上發放了196萬(100+60+36)的貸款,資產負債表上總共存在196萬的資產,100萬資本金和96萬負債,此時資產端的住房抵押貸款包括證券化的96萬(60+36)和非證券化的100萬,在只有一次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時,抵押貸款占總負債的比重為60%,兩次證券化後變為96%((60+36)/100),循環證券化擴大了銀行的資產總額。


由上述過程可以發現,抵押貸款證券化的總額逐漸減小,可以測算出一個循環到極致的證券化總量數值:


極致的住房抵押貸款總額=原始資金(資本金)/1-(1+住房抵押貸款利率)*所有住房抵押貸款中去做證券化的比例*住房抵押貸款做證券化時的折價率。



實際情況中,北巖銀行的資產端不只有住房抵押貸款,負債端也不只有資本金和證券化的住房抵押貸款,北巖銀行將其他渠道籌集的資金也大多用於向居民發放住房抵押貸款。


因此,在考慮銀行存款和住房抵押貸款債券等所有最重要項目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北巖銀行的基本經營模式是將資本金和居民存款(除抵押貸款證券化外銀行最重要的負債端項目)發放給居民買房,將住房抵押貸款用證券化和擔保債券融資,再次發放給居民買房,再證券化或發債,如此形成“貸款——證券化或債券——貸款”的循環。根據數據測算,這個模型假設基本成立,有兩個數據可以支持我們的結論。


1)負債端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和資產端證券化的住房抵押貸款相一致根據上述分析,資產端所有住房抵押貸款中被證券化的數額應該和負債端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相等或相近,2006年北巖銀行負債端的抵押貸款證券化和擔保債券與資產端證券化的住房抵押貸款非常接近。


2006年北巖銀行負債端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和擔保債券總額是464.28億英鎊,資產端證券化的居民住房抵押墊款總額471.98億英鎊,分別占總負債(總資產)的45.96%和46.73%。



2)實際抵押貸款占測算出的極致抵押貸款總額的60%,2006年北巖銀行過度房貸程度更深


北巖銀行實際住房抵押貸款(資產)占測算出的循環到極致的抵押貸款總額的60%以上,進一步細化發現,2004、2005年北巖銀行經過3輪證券化,2006年北巖銀行經過4輪證券化,證券化和過度放貸程度更深。


根據公式:極致證券化的住房抵押貸款總額=原始資金(資本金)/1-(1+住房抵押貸款利率)*所有住房抵押貸款中做證券化的比例*住房抵押貸款做證券化時的折價率,根據英國皇家住房互助協會公布數據,我們取住0.5的住房抵押貸款總利率(總單利,即居民借款100萬,最終連本帶利償還150萬),根據北巖銀行年報數據,取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率60.53%和折價率84.3%(其他年份年報信息不完整,2004、2005年也用這兩個數據測算)。計算出的2004、2005和2006年北巖銀行實際住房抵押墊款占極致住房抵押墊款(測算值)的64.25%,62.60%和67.66%。



我們將測算細化,發現,2004年和2005年北巖銀行大概經過3輪證券化,2006年北巖銀行經過4輪證券化。2006年年北巖銀行實際證券化的住房抵押貸款總額是866.85億英鎊,處於第三輪和第四輪證券化累計值之間,可見2006年北巖銀行進行了4輪抵押貸款證券化。並將其籌集到的資金用來放貸。



此時,北巖銀行利用多輪證券化過度放貸,嚴重提高了銀行的杠桿率,采用我國商業銀行杠桿率進行測算。


杠桿率=(一級資本-扣除項)/調整後的表內外資產余額。


我國銀監會《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修訂)》的要求,商業銀行杠桿率不得低於4%。數據顯示,北巖銀行2004年開始杠桿率驟增,持續低於4%,2006年達到3.55%。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