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電器回春 拒做垃圾富戶
1 :
GS(14)@2015-04-21 02:01:50陳榮禮 香港電器及電子設備回收協會主席;平日九成時間花在天台修理舊電器
【專題籽:胚芽故事】二○一二年,全球製造四千八百萬噸電子廢棄物,平均每人每年丟棄七公斤電子產品;香港一年的電子廢物達七萬噸,平均每人丟十公斤,高於世界平均值,是垃圾「富戶」。然後八成處理不了的電子垃圾會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非法燃燒拆解,釋出的毒物就送給他們污染與各類癌症。今年二月,環保署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撥款,在屯門興建廢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及回收設施,預計於二○一七年落成,目標減少三成電子垃圾。想深一層,我們真的每年用壞這麼多電子產品、丟得滿山垃圾嗎?看陳榮禮的滿室回春電器,你會明白如何避免做電子垃圾富戶。我放下屠刀,即是銀包,甚麼都不想買了。
自細愛上士巴拿 冷氣用足廿二年
香港電器及電子設備回收協會主席陳榮禮(Eddie)的家夠多「垃圾」,維修中的電腦、音響、收音機叠得高高,收藏相機的凍櫃有三個,到處置放着機械零件,螺絲批士巴拿大中細鉗電線鉸剪掛滿牆,他說:「活動過後別人遺下的,都撿回來變成這樣。」他把自家小花園變成小型收集站,幫街坊分類回收垃圾,收到大件廢物就搬回三樓天台慢慢拆解,送禮自用兩相宜,又或拆下零件,待有日派上用場。他家有七八成電子產品來自垃圾場、回收場及親朋戚友的廢棄物,「其實自我懂性已經是這樣囉!」童年住石硤尾徙置區,很窮,鄰居垃圾婆撿到好東西會與他分享,習慣上街撿廢棄物回家,看能否修復之。小學未畢業已常常跑去鴨寮街,買二手零件維修舊物,或替收音機修理升級,「我從小就有鋪士巴拿癮。」他家有好多古靈精怪產品,朋友用了十年的spa濾水器,他改裝成收集雨水過漏器,用來抹地沖廁所。客廳的音響器材皆來自垃圾站或朋友丟棄,一對被老鼠咬了一半的喇叭從半淹水的垃圾站撿回來,音色最好的那部唱機有十年歷史,「不是次次開得着,要看彩數。」冷氣機用了廿二年,年紀大過女兒,幾年前家裏有大中小三部回收電視機,為省電,他規定人少看小電視機,人多看大電視機,後來換了LCD大電視,用電量比小電視少五分四,才肯放棄三部回收電視機。最新出品有用汽車電池改裝而成的氣球泵,花了兩星期慢慢製作,備時間掣,每次都可泵出一樣大小的氣球,方便老婆扭波波之用。朋友常笑他的音響組合豆泥,管他的,他沒追求幾十萬完美音色,裝裝砌砌間令廢物起死回生才是享受。
舊零件重組 自創奇怪電器
Eddie還自製過一架發電單車,奮力狂踩半小時,電量足夠點亮一個電燈泡。一股雄心,數年前曾斥資二十萬,在家天台裝置風力發電及大量太陽能發電板,清風送爽是一滴電都生產不到的,打十號八號風球才能提供到十來元的電力,陽光普照時一小時可儲存約一元電費的太陽能。以每日生產五元的電計算,夠推動房裏四分三匹冷氣睡一晚,但二十萬元成本均除每日五元,撇開損耗維修費,要一百年才可回本。搞來搞去,結論是與其勞師動眾自製那一丁點電,不如大家用少滴電,既方便又快捷。其實年輕時Eddie也是個購物狂,貪別緻貪新鮮,每兩三年換車,每三兩個月萬元音響整套換,三分鐘熱度退熱,隨手送人,給藉口自己買新的,這樣的日子維持了三四年。年紀大了,洗盡鉛華了,他覺得:「反正怎麼追都還有更好的,有時多花一倍錢,可能只追買到十分一的科技升級,你能追多少?漸漸地覺得追下去也沒多少價值。我希望物件不用那麼快就拆解回收,希望能修理一下,延續它的生命。」有研究說購物衝動來自腦裏讓人興奮的多巴胺,所以一有購物衝動時不妨冷靜轉身離開,隔一會兒,你就會認真想想是否真的有需要購買這東西。
Eddie的家連天台,塞滿了回收的待修電器,各式維修工具掛滿牆。
放相機的凍櫃風扇壞了發出蓬蓬聲,Eddie本想修理,一拖三年,習慣了,那蓬蓬聲成了家的一部份。
除了大電視,大廳一套音響組合,都從回收維修而來,幾乎免費。
可樂CD收音機,朋友壓箱底十多年全發霉,他細心清理後睇得又唱得。
朋友要棄置的酒櫃顯示器溫度計失靈,他貼個真溫度計入去,一樣用得。
廢棄家電好歸宿
若沒有Eddie的癡情毅力與包容空間,決意分手者請做個好心,幫電器找個好歸宿吧。香港最少有二百個合格回收商回收電器,聖雅閣福群會在港九已有十六個回收站,環保署流動舊電腦及電器收集中心每周會輪流停泊不同地點收廢,加上全港五百多個合作的屋苑和屋邨,甚至如Eddie般自設站點的散戶有心人,全港就有超過一千個電器回收站。有心做,其實不難。位於屯門的綠色家電環保園(Weee Go Green),專門回收來自十九區屋邨屋苑的廢棄家電。今日藍天白雲,幾百袋未分類的回收電器包括電視、電腦、夾餅機、電飯煲、電子琴、按摩器……有些還連着簇新的紙盒紮在一起,反射着刺眼的陽光。這裏有條「雪廠街」,緊接街尾「洗衣街」,幾十部修好的雪櫃,大中細單雙門齊備;還有矮身大眼雞洗衣機,維修後齊齊隆隆聲試機,通過測試後可透過社工送到有需要的獨居長者、基層家庭或特殊病患者的家去。修理不了的就拆解成不同物料,送到合格的化學處理中心處理,化整為零,再度輪迴。單是屯門這個回收站,每年約回收二百四十噸舊電器,佔全港電子廢物中約百分之零點三,並約只有六十二噸可修理重用。如果逛街市可以看到民生風光,逛回收場一樣可以看到香港獨有怪現象。聖雅各福群會高級服務經理張穎雪說,現在家家換上Plasma電視配合精巧蝸居,價錢越見普及,二○一二年回收站裏曾出現大遷徙般的「大牛龜潮」。每年聖誕新年過後是舊電器「豐收期」,大量冷門家電如電動按摩器、facial機、夾餅機等新簇簇來報到,顯然是唔多等使的派對禮物,再來應該有超市及百貨店儲印花換領的家電禮品及早陣子流行的自家製健康麵包機。預言者言,第一代麵包機、多用途榨汁機將隨新型號的推出,成為下一批電子廢物潮的主角。
短命電器潮 陸續有來
綠色家電環保園有個基層wish list,多年來慣性搶手家電排名依次為電視、雪櫃、風扇、洗衣機及電飯煲。酷暑與嚴寒,風扇跟暖爐會突然爆seed搶頭位,至於那些按摩機、facial機、捲髮器等基層市民無閒消受,就會送去義賣。師傅們每月自發更新wish list,排名高位者將得到優先處理。其實講來講去三幅被,從簇新垃圾看潮流未免折墮,勞師動眾回收重整的速度,又追不上人們的一買一丟。買物前三思,才是正道。
近年Plasma電視價錢大跌,綠色家電環保園的回收量就暴升。
這是綠色家電環保園的「雪廠街」,幾十部簇新的雪櫃修好待領中,場面壯觀。
每月,綠色家電環保園的師傅們自設電器wish list,按需求優先修理不同的電器。
維修中心的強師傅用廢棄物重組單車,日日騎它上下班。
香港二○一二年平均每人每年丟棄十公斤電子廢物,高於世界平均值,是垃圾富戶。
屯門綠色家電環保園
http://weeegogreen.sjs.org.hk/環保署流動舊電腦及電器收集中心(28383111)逢周六日輪流停泊十九個地點,時間與位置可上網查詢:
http://www.wastereduction.gov.hk香港明愛(27166875)
http://www.ccw.org.hk救世軍(23324433)
http://www.salvation.org.hk記者:陳慧敏攝影:許先煜、楊錦文編輯:陳漢榮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420/1911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