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兩年十倍的大好機會來了!姜你軍!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unm.html

兩年十倍的機會擺在面前,你在這個膽量嗎?救救農民,賺賺暴利!有人瞭解相關的儲存工藝嗎?

姜價暴跌之後:誰吞噬了巨大差價?
作者:種昂2011-10-31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種昂 「今年生薑大豐收,可一上午就開了兩回秤。」亓延峰眯著眼看了一下快到晌午的日頭,伸了個懶腰。

一個油漆剝落、滿是斑駁的紅色舊課桌上,躺著一個被老亓壓得褶皺不堪的小本子。上面東倒西歪地記著兩行,「435斤,0.2元/斤」,「310斤,0.2元/斤」。

亓延峰是「中國生薑之鄉」萊蕪市萊城區所轄寨裡鎮生薑批發市場一個收姜點的老闆。瘋狂的「姜你軍」已從去年的歷史高位暴跌至近十年的最低點——0.2元/斤。姜農如按這一價格銷售,每畝將虧損兩三千元。與當年的人頭攢動相比,如今的姜市門可羅雀。

然而,產地生薑價格暴跌的行情並未傳導至市場末端。儘管產地收購價暴跌至歷史低點,可終端市場價格比起正常年份仍然居高不下。

眼下,生薑市場兩頭受損、中間斷裂,「滯脹」現象開始顯現。

十年最低價格

10月份正是一年中新姜上市的日子。25日這天上午,亓延峰7點半就早早地把大紅秤搬到了街口。「去年這幾天,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一天到晚連喝口水的 時間都沒有。」一方面,姜農會把家中存儲不下的鮮姜賣到像老亓這樣的收購點;另一方面,各地的客商也會紛紛前來找他們代購代銷。

老亓就記得,去年的10月,生薑的收購價已到每斤3元以上,前來賣薑的姜農排起了長隊,下單採購的客商也蜂擁而至,他一天就能在批發市場上收個四五千斤。可僅僅一年光景,生薑就暴跌至0.2元/斤,整個批發市場人跡罕至,這個月的收購量也只有去年的兩三成。

生薑本有「貴三年、賤三年」的說法。1996年生薑曾達到每斤12.5元的高價,2006年生薑價格曾跌到每斤四五毛錢。可從今年春節後,當地的姜價就一路狂瀉,4月到7月降速最快,直至0.2元/斤。在老亓印象中,這一價格可謂是近十年最低點、「跌到腳後跟了」。

正說著,鄰村的趙大爺開著三輪摩托前來打探行情。當他得知,每斤0.2元的市場收購價時,剛才興沖沖的神情蕩然全無。因為這一價格比半個月前更低了。

趙大爺家裡三畝多地,今年他家豐收了兩萬多斤大姜。2010年姜價奇高,趙大爺捨不得賣,至今家裡的姜井中還存有上萬斤。半個月前,他把家中無法儲藏的2000多斤鮮姜以0.35元/斤的價格賣給了老亓。他從老亓手裡拿到的錢也只是去年的一成。

他掰著裂紋縱橫、黑黝黝的手指盤算道,一畝地產8000多斤,去年姜種奇貴,可達4.5元/斤,每畝地需800斤姜種,加上化肥、農藥、人工,一畝地總成本就要5500元。如果按0.2元/斤的價格銷售,一畝地就要賠3000多元,「連買薑種的錢都不夠啊」。

萊蕪市萊城區是中國的「生薑之鄉」,有2000多年的生薑種植歷史,已成為全國生薑銷售的集散地。全區生薑種植面積18萬畝以上,年產生薑43.74萬噸,佔全國種植面積的20%以上,佔山東種植面積的37%。

「萊蕪種姜歷史悠遠,多年來種植面積相對穩定。但受2010年姜市價格暴漲誘惑,萊蕪周邊地區以及山東膠東一帶、河南、遼寧等地農戶在2011年春開始大面積種植。」萊蕪市農業局一位負責人分析道。

2010年,當地生薑收購價一度衝過6元/斤的大關,一批姜商在一夜間暴富,村裡小轎車、大別墅猛然間多了起來。主要研究農產品的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徐坤表 示,農民在漲價預期下盲目擴大種植,今年全國生薑種植面積增加30%至40%,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的山東省生薑種植面積增加50%。

萊蕪市農業局上述人士指出,去年姜價高漲到每斤6元以上,姜農惜售,現在還有一半以上存在姜井中。這使得今年鮮姜無法完全儲存,只能賣掉。而其他地區剛剛改種生薑的農戶沒有姜井可存,也只能倉促運至主產區進行拋售。供給過多,姜價自然暴跌不止。

斷裂的鏈條

按說產地收購價暴跌至0.2元/斤、不足往年的一成,終端零售價格本該相應大幅下調。可事實並非如此。

在濟南銀座超市,這裡「燎原」大姜的價簽赫然標著7元/斤,而陽光100菜市場生薑的價格在一番討價還價後仍要4.2元/斤。儘管這一價格比起去年同期七 八元一斤的畸高行情下降了不少,但與2008年、2009年等市場價格較為穩定的年份相比,卻處於同一水平。上游暴跌至歷史最低點的行情卻並未能有效地傳 導至終端市場。

一般來說,「菜賤傷農」與「菜貴傷民」現象只會出現一個。奇怪的是,如今兩種現象卻同時顯現了。更令人感到蹊蹺的是,上游與末端的環節都未能從中受益,巨大的利潤空間就應該在中間流通環節。可事實上,中間商們也是叫苦不迭。

在萊蕪市萊城區寨裡鎮生薑批發市場上,一位來自德州富鑫經貿有限公司的劉經理介紹,今年宏觀經濟通脹壓力較大,各種成本紛紛上漲。如,蔬菜搬運的人工費已 從去年每人每天的80元,上漲到100元,甚至120元;包裝費也增加了近乎一倍,從去年每斤八九分漲至一毛五;運費由於油價的上升,更是佔據了菜價上漲 的大半。

前些天,劉經理從萊蕪以0.4元/斤的價格收購了1000多斤,運至德州當地的批發市場,包裝費、運輸費等各種費用攤到每斤生薑中,成本約在0.9元至1 元,在批發市場銷售則要在每斤1.3元左右。總共算下來,來來回回兩三天,他們幾個從這趟生意中只賺取了400多元。「越是價格暴跌不止,越是不敢貿然出 手。即使收購,量也很小,否則就會跟著姜農一道血本無歸了。」近些天,劉經理一直在萊蕪生薑批發市場觀察,他表示,目前生薑市場大多有價無市,流通鏈條基 本處於斷裂狀態。

萊蕪市清利源農產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薑出口為主營業務的大型貿易公司,具有自由進出口權。總經理王利清告訴記者,由於生薑價格暴跌,原來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的客商已經停止了進口,他已有一個多月沒有收到生薑的出口訂單。

據《食品商務網》的統計,10月25日北京、山東、江蘇、河北各地批發市場價格大多在每斤1.2元至2元之間。

濟南市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副總經理劉福水介紹道,在蔬菜價格構成中,運費和終端菜商加價是兩個主要部分。其中,中間環節的運費成本可佔最終菜價的近一 半。在整個流通環節中,一二級批發商銷量最大、利潤率最低,終端小菜商利潤率最高,但銷量最少。有80%的蔬菜零售價是批發價的一倍左右。像生薑這樣的調 味品,小菜商每天銷量有限,利潤也很微薄。

「滯脹」之謎

眼下,生薑產業鏈兩頭受損、中間斷裂,陷入了僵局。表面上看,蔬菜哪個環節都沒有取得暴利,巨大利潤空間如何憑空蒸發,卻讓許多姜農和姜商不得其解。

採訪中,記者發現,從姜農到終端小菜商,每個環節都在對飛漲的成本抱怨連連。萊蕪一位蔬菜批發商告訴記者,表面上看他對二級批發商的售價較之前差價大了許多,但卻被飛漲的人力成本、包裝費用、運費把利潤抵消了。實際上,他所得的淨利與以往相比,非但未增反而少了。

山東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秦慶武指出,「菜賤傷農」與「菜貴傷民」之所以並存,其實並非中間商們攫取了巨額利潤,而是被無形的通貨膨脹在悄然間吞噬了。在通貨膨脹中,各種生產要素價格都在飆升,使得每個銷售環節都比以前要獲得更多的利潤來化解。

此輪生薑危機正是根源於去年市場的泡沫。2010年,我國通脹整體維持在較高的水平,社會大量過剩資金湧入農產品市場。一時間,生薑、大蒜、普洱茶,大 豆、辣椒、金銀花,紛紛遭到游資狙擊,價格飆升十倍,甚至百倍。受此影響,今年農戶對於去年價格暴漲的農產品格外青睞,紛紛改種,導致今年市場供給過剩, 價格暴跌。

有學者表示,要解決上述「滯脹」現象,應改變目前一家一戶分散式耕作、盲目跟風種植,流通環節過多等現實問題。但也有專家認為,前幾年極少發生這些現象,但近年來土豆、白菜、生薑市場卻接連出現,要解決部分農產品「滯脹」問題更在於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