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顯像館】尋找廢墟主人 唔住公屋住上山

1 : GS(14)@2014-10-15 13:27:04




雖然近十年沒有到訪,羅國興仍能在深山中找到當年的鄉公所。



廢墟除了是攝影發燒友獵奇探秘的地方,還是一個博物館,保存著一個時代、一族人的故事。油塘魔鬼山一條廢村,背後究竟有甚麼故事,我們找到從前的居民,原來他本是住在九龍東木屋的居民,究竟是甚麼令他們歸隱山區?現在又往哪裏去了?記者:蘇汝卿 攝影:王俊龍 江俊豪「現在連雀鳥都弄了個窩,永遠榮譽顧問的相片都跌在地上了。」穿過魔鬼山樹林,走進幾乎不見天的鄉公所,牌匾上書村名。60歲的羅國興看著牆壁、滿地碎相框,不免感嘆成長地竟變成廢墟。究竟當年為何會有人選擇這樣偏僻的地方居住?



鄉公所內的委員會有羅國興父親的名字,表揚他為村民建車路和碼頭;如今永遠榮譽的相片敵不過風雨侵襲,散落一地。

看著這幾張破爛鐵椅,會否聯想到這鄉公所是當年青年的聚腳點?

辦公的抽屜已長出一根嫩綠的幼苗。

六、七十年代,香港發展公屋高峰期,政府在九龍東一帶木屋區收地。當中一批務農為生的客家人,竟不要公屋;獲政府批准證,到偏遠山區人手開村建房。「這裏十分偏僻,步行也要一個小時多,整條村的所有壯丁開山劈石,才有一條可行車的山路。」羅先生說客家人刻苦,無論房屋、道路、碼頭都是人手建造。這條近墳場的村落分為三條坑(客家人「坑」是指溪澗)。羅國興指出當時村民有二百多人,梯田都在山上,小學時已幫忙挑水灌溉。雖然生活刻苦,他最懷念下海捕海產,爬上樹睡午覺,每逢節日,全村一起在鄉公所煮飯的情景。不過,九十年代開始,年輕一輩嫌不方便,已陸續搬走,不到十年成了廢村。「這些偏遠的地方、艱苦的生活不會一成不變。」從小與自然打成一片的羅國興說得淡然,他認為人和廢墟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據資料所見,魔鬼山的其他幾條客家村落早已被政府鏟走,羅生這條村因為偏僻而成為唯一一條保留得較完整的村落,令廢墟迷可以在此學歷史。羅國興希望:「如果香港不需要徵用這些地方,盡量保留它原貌,從它們可以看出,當年艱辛生活的環境。」


人去樓空,樹木開始裝飾牆壁。

羅國興希望政府若無需要用到這些偏僻土地,應予保留,因為這是香港從前艱辛生活的痕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015/189007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0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