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英﹕小心削自由行「願望成真」
1 :
GS(14)@2014-06-01 12:10:3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01/news/ea_eau1.htm
【明報專訊】2003年SARS後香港百業蕭條,失業率高企,其後中國推出自由行政策,帶動香港經濟復甦,而香港零售業也享受了逾10年的高增長。不過,近數月香港零售數據已轉弱,五一黃金週更出現內地來港旅客十年來首度減少。特首梁振英本週吹風說要研究若將訪港自由行的旅客人數削減兩成會有何影響,香港的零售股價即出現急跌,那如何看梁振英言論的深遠影響?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我覺得梁振英發表研究削減自由行的言論,是愚蠢的行為,這即是政府正式表態香港不歡迎自由行旅客。每每為官者都自以為有能力去控制大局,可平衡社會上的一切事情,但這只會在烏托邦才會存在。」
他指出,有人說內地來港旅客已超越香港的承受能力,「其實就如我的一個律師朋友所言,做生意永遠不會say no,有job一定儘量接,只會在人手和時間儘量安排,永遠不會知道能力的盡頭,也永遠不知道客人何時不再來。」
黃國英表示,在歐洲以至全世界,多少人都渴求做這些生意,香港得天獨厚,受惠自由行這麼多年,卻少有投資去提升接待能力,其實對於內地的旅客,新鮮感已漸漸失去,現在還擺出拒人千里態度,真的要小心「願望成真」了(指自由行旅客急跌)。
客另覓他途 或一去不返
「雖然現在香港有很多人不想自遊行旅客前來,但應想想自己的薪金會否可能接受回到從前的水平?現在香港已有最低工資,當社會上經濟表現不佳時,就會令失業率推升。即生意額下跌,繼而導致人手削減,商人就會減少投資開店;但另一方面業主亦未必肯願意減租,因為如此會推低店舖物業的價值,就會不利香港整體經濟。」
他說,社會上的經濟水平做大了就很難回頭,如果現在削減自由行旅客兩成,即回覆2010年 的旅客水平,表面上香港仍可承受,但現在表達的信號是不歡迎內地客,那就另當別論,「一間公司若減少接受定單,客戶定會另覓他途,還極可能一去不返」。
不提升競爭力 只有死路一條
「有些香港的中產階層並不希望香港的經濟變成單一化,但我覺得市場應會自行調節,市場自己衍生的問題和轉型,應該在自由的社會中自行解決,若給予市場空間,市場就會自行發展。」
他又認為,中國人做生意的模式,較適宜為工廠型和炒賣型,主因是缺乏市場的推廣,即沒有做公關的工作,奢言倚靠本土特色,是十分難帶動消費的,本身沒提高水平,是很難吸引外來消費者的。
「自由行帶動租金大幅上升就會產生民怨,其實我亦不知如何處理。若什麼都不懂,又不去學東西,租金一旦脫軌飛昇,就只有死路一條」。
「經梁振英的一說,我相信香港會願望成真,估計明年自由行旅客真的會跌兩成或以上,開始會見到就業市場不景,剛剛有朋友在過去的五一黃金週來港,發覺不單比以往容易找酒店,而且價格還有明顯下降,這就是發出了明確的信號,當日削減自由行旅客的消息一出,一些收租和零售股應聲下挫,但我覺得跌幅仍未完全反映,相信仍續有下跌空間」。
黃國英指出,香港人沒有危機意識,習慣了以為明天總有晴天,所有世界上發生的事都當作沒事,實質是反應遲鈍,「如越南和烏克蘭等等,可以以為和香港無關,但削減自由行旅客確是影響了香港的基本因素,當股票業績表現不佳時,股價就會下跌,個人看法如營業額能繼續維持現在的九成就已經很好了,因此這次的第一浪跌幅仍然未足夠,應該會繼續下跌,因此投資者應避開收租及零售類股票。」
宜避收租及零售股
他稱,
六福(0590)股價由今年初迄今己下挫逾四成(圖),但是去年有搶金熱潮而做大營業基數,因此以去年的生意額來比較是不太理智;現在出了這樣的實在信息,股價雖跌幅已大,但六福的生意仍沒有可期待地可以做得更大更好時,還是建議找一些更有朝氣的股票投資可能更佳,有能力的,更可以考慮「資金移民」,加強投資如美股的比重。
羅家聰﹕歐債危機未過存隱憂
美股再在歷史高位徘徊,經濟也見改善,是否代表全球金融市場無憂?如果將焦點移向歐洲,發覺除了英國和德國股市破頂,歐洲其他國家的股市距離高位仍遠,而美國雖已啟動退市,但歐洲國家債項佔GDP比卻愈來愈高,是否要小心歐洲經濟仍存隱憂,會不時對全球金融市場構成波動?
交通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指出,近期美國10年期債息回落,有分析指趨勢會持續,他就認為只是一個調整,美國長線息口仍會傾向上調。
估計美股大漲小回格局
他估計,股市大漲小回居多,息口亦會跟隨,「市場的最壞的日子已過,除非如《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指美元會崩盤,美國經濟會比金融海嘯時更壞,則美息長線還是向上居多,操作應是以沽空美債為主。」
羅指出,早已有人說美債價見頂,但仍有人最近不斷買美債,而今年買美債回報至今仍比美股好,「短期市是有很多隨機因素的,若放眼在長線,美國經濟的最壞時間已過,失業率5年最低(圖),雖然薪金升幅不明顯,但看得出美國的經濟現在已出現擴張。美國復甦已有5年時間,不會一條氣好落去,經濟總是有週期性的,美國經濟擴張已比正常的週期長了。」
歐洲各國的債息近期也由高位回落不少,但羅家聰認為這不代表他們的經濟情變好,因歐洲的金融市場較奇怪,他們的債息回落,往往代表股市也可能見頂,所以要小心。「很多人分析市場,單看資金流入某個項目,其價格升便認為基本因素向好,其實不然,更重要是看資金流入的原因。現歐洲的垃圾債和歐豬債也在上升(債息下跌),可能反映出歐洲RISK ON快要出現調整。」
歐洲諸國樓市 排隊見底
「樓價會是一個領先指標,歐洲諸國樓市好像排了隊見了底,但喘定後會否仍再挫,出現雙底或三底?現在還真的不敢說。另外,歐洲如日本一樣,出現人口老化,這不利樓價,而早年日本樓價下跌時,日圓匯價卻上升,對畄了跌幅,令樓價的下跌速度變得慢和漫長,而歐元現在沒有大跌,當地樓價跌了,仍未恢復競爭力,或許不會如當年日本那麼差,但若樓價出現第二底或第三底式下挫,就可能是歐豬債再出問題的時間。」
羅家聰作了一個比喻,歐債情如一個人身患癌症,但政府不理會其惡化,而去選擇隱藏,情始終會有一天暴露出來。「歐洲債息回落,只是歐洲央行包底式借錢給銀行去買債,而不是經濟出現改善,結果呢,歐債金額不單沒減少,反而債務佔GDP比例愈來愈高,變得更不合理,情況如以前日本。到某一天市場不相信歐洲央行時,歐元也會貶值,屆時就算歐央行如何寬鬆信貸,也可能會抵擋不住。」羅強調,歐債息回落只是央行提供近零息資金予銀行去買債,反而令歐債危機這個癌腫瘤愈來愈大。「歐債危機仍是揮之不去,現在歐洲政府只把這些經濟問題攬上身上,問題本身並沒有消失,債項不斷滾存,這樣只會將問題發生的時間推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