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金融市場的變化之三 李順威
1 :
GS(14)@2013-07-17 22:30:1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olumnist/ed3_03.htm
3)政府加深界入經濟,管制法案及重稅威脅高懸企業頭上。金融海嘯之後,民粹主義、反商心態抬頭,特別是針對金融界,監管條例及要求銀行增資(以免海嘯重臨)的聲音呼天蓋地,財務股面對很大的不可知性,財務股股價受到很大的壓力。本來以往經濟衰退之後,中央銀行減息,銀行股帶頭反彈,跟著經濟復蘇,轉炒周期股,是典型的界別輪轉投資方法,可是這次銀行股不能持續彈起來,整個投資結構和以往大相逕庭,界別之間的相關系數乃大為改變。
4)世界經濟/財經市場一體化。現今世界在資訊科技發展的推動下,美國樓市、緬因州的龍蝦業、挪威白領的退休金和中國工人的飯碗已連為一體。以往分散地域投資於不同資產類別是分散風險的方法,現在世界市場內不同資產類別的相關系數已使分散投資的概念有了新的考驗。
5)脆弱的美國房屋市場。自1930年代以來,美國房市從未試過全國市下調,直至2008年金融海嘯。美國房市倒塌影響深遠,嚴重打擊經濟,做成龐大的銀行壞帳,造成極為負面的財富效應,失業率高企。美國國內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0%,樓市崩潰引發的問題直接間接影響消費,而消費則影響絕大部分的經濟活動,這是造成很多市場界別相關系數提高的原因。
6) 通縮威脅。現代中央銀行對通脹有習慣的板斧,加息是最簡單的方法,但面對通縮,央行卻沒有確切的方法,利率已跌至象徵性水本,銀行水浸但仍然不肯放貸,通脹低企,失業高企,這正是聯儲局商議第二輪量化寬鬆的原因。於投資方面,通縮亦是一個問題,因為除了政府債券之外,沒有甚麼資產是會受惠於價格下跌的,資產類別的可能回報既一視同仁,相關系數也自然拉近拉高。
7) 美國結構性失業數字高企。以往多次經濟衰退(1973/4, 1979/80, 1982, 1990, 2001/2002)後,就業數字很快回復正常,這次失業人數居高不下,工人轉業困難,尤其是教育程度低的工人;一個貼切的情況就是建築工人過剩,軟件工程師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