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經濟增長」 中環人
1 :
GS(14)@2013-07-17 01:04:37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B7%E3%80%8D/100927
市場動盪,投資銀行業務受到極深影響,充裕的資金本是業界發展基本條件,筆者認為投行業短期發展勢必再次受挫。
針對近期內地銀行業資金緊張問題,筆者估計短期內政策轉為寬鬆幾乎沒有機會。諷刺的是,「加息」看似反而排上議程。內地資金緊絀已令內銀股明顯下挫,若內地經濟最終冷卻放緩,對環球資本市場絕非好事。經濟向好帶動資本市場上揚的美好時光或許己逝。未來數月,美國和內地經濟數據以及退市問題將持續困擾市場。
而內地正面臨一系列經濟改革,由外向出口型經濟,轉為內需主導的過程,需時已經較預期為長。因內地經濟增長未如預期理想、監管問題又未明朗化,加上地方融資平台過度借貸問題始終需要解決,市場依然在等待答案。
金融海嘯後,全球流動性擴張導致資本大舉流入新興市場,與97年亞太金融風暴前的局勢類似。不過,環球貨幣寬鬆環境卻更極端。第一、環球利率水平更低,接近下限,第二、量寬的規模與方式可謂史無前例。
新興市場內部經濟面臨大風險
在2012年下半年,流入新興市場熱錢的速度更加快。這與美日央行先後推出無限量的量寬政策有一定關係。此外,歐洲央行的政策也導致問題惡化。日圓貶值再火上加油,投資者的預期空前高漲,大幅刺激新興市場的套利交易。
不過,對大多數的亞太區國家或地區而言,目前風險遠低於97年亞太金融風暴時的情況。觀察不同亞太區國家地區的客觀環境,當中外債佔外匯儲備的比率下降、相關市場的匯率靈活性改善、同時也加強資本管制、外匯儲備也明顯較豐厚。
若熱錢持續流出,在流動性持續減少的情況下,新興市場內部經濟也將面對更大的風險。當中信貸過度擴張、資產價格過高,以及外需萎縮將導致另外一場危機。資產價格有可能會崩潰,信貸風險將引爆銀行危機失控,投資增長也將重挫。在最為極端的情況下,大家或許已經開始慢慢告別經濟增長的年代。
(轉載自etnet財經•生活網etnet.com.hk)
(本欄逢週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