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銀行拒港人買高息產品
1 :
GS(14)@2012-10-27 22:17:5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1026/news/ec_gaa1.htm

平安銀行發言人表示,該行並無硬性規定不接受境外人士購買理財產品,但確實是收緊了條件,要求境外人士必須出示身分證,以及在當地的工作證明與收入證明等一系列文件,核實後才會酌情批售。這意味覑香港居民不能再以「螞蟻搬家」方式,抬錢北上購買理財產品。本報昨日未能取得人民銀行的回應。
影響「螞蟻搬家」北調資金
內地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主要是投資期短但回報率高的投資組合,由銀行自行設計發行,集資所得,會根據產品類型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例如債券型產品一般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信託型產品則為地產基金。至於掛鹇型產品,會將最終收益率與匯率、利率或黃金價格和國際原油價格掛鹇。
回報率除了視乎產品種類,亦要看投資金額及期限長短,像工商銀行35天期及58天期的理財產品,入場費5萬元的投資,年回報率分別為3厘及3.8厘。但對港人而言,如果計入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回報可望大於此數。
光大亦拒收 未知何時解禁
除了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深圳分行亦同樣拒絕向沒有當地收入證明的港人提供理財產品。本報記者昨日到深圳羅湖的平安銀行查詢,該行理財經理趙小姐知道記者是港人後,表示不能辦理理財業務,「10月1日收到人行通知,所有銀行目前不可以向港、澳、台灣及境外人士出售理財產品」。趙小姐稱,這段時間已婉拒了很多港人顧客,生意受到影響。她指,「上面沒說什麼原因,也沒說何時可解禁,可能最近人民幣升得厲害,怕熱錢流入吧」。
她向記者建議,可考慮改為做一年定期存款或購買保險產品作為變相投資,甚至「找個內地親戚開戶,就可以買理財產品了」。
深圳其他銀行暫未見拒絕港人購買類似理財產品,招行、農行和工行現仍未對港人開戶買理財產品設限。
學者﹕更應防地下渠道
對於有指中央有意限制境外人士購買理財產品,以防熱錢湧入,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認為不大可能,「如果人行真這樣做,那真是荒謬了。原因有三,第一,中央最應該防範是從地下非法渠道流入的熱錢,而不是個人投資;第二,怎可能說境外人士的就是熱錢,難道熱錢不會從內地人手上流入?第三,如果只有小型銀行受限制,大型銀行沒有,那不單起不到防堵作用,更不合市場公平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