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我要回家了
1 :
GS(14)@2012-10-18 00:29:18繼續直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017/18042355
黎智英昨日在台灣壹傳媒辦公室與眾員工告別,並一一為他們簽名留念。他心情沉重、語帶感傷,更在便條紙上寫下「黯然」二字,還說「此地不留人,我不會回來了,失敗也是人生的過程」。他一度流下了男兒淚。有記者問他會不會再回來,他回答:
「I won't be back(我不會回來)。」他肯定台灣的民主及新聞自由,並指台灣的媒體環境會越來越好。
公司結構與名稱不變
據悉,中信金控、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以個人名義,邀請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及新加坡私募基金,以175億元收購台灣《蘋果日報》、《爽報》、《壹週刊》及壹電視等業務。但交易卻未包括內湖區價值達70億元的多棟物業。雙方將於11月17日之前簽正式交易合約,預計最快12月完成交易,未來公司結構與名稱不變。
對於這次交易,獨立股評人陳永陸表示,交易後壹傳媒將成為淨現金公司,加上集團出售台灣業務後可專注香港的業務,雖然未知道董事會會否派特別股息,但對公司肯定是好事,對股價更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根據壹集團年報顯示,集團至3月底止總負債為21.18億港元,當中長短債為10.14億港元,因此交易完成後壹傳媒將成為淨現金的公司。壹傳媒昨早停牌,以待刊發有關公司股價敏感資料,至昨晚11時仍未有公佈,停牌前股價為1.12港元。
2 :
greatsoup38(830)@2012-10-19 00:44:11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018/18042830
【本報訊】壹傳媒(282)正式宣佈,以175億新台幣(約46.41億港元)將台灣的媒體業務售予已故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後人、中信金控大股東辜仲諒;集團主席黎智英更承諾,三年不會涉足台灣媒體業務,交易預期12月中或之前完成。壹傳媒申請今日復牌,停牌前報1.12元。
本周二(16日)停牌的壹傳媒於昨日收市後公佈,於周一(15日)與辜仲諒簽訂意向書,出售《台灣蘋果日報》、《台灣爽報》、《台灣壹週刊》及其他雜誌,以及壹電視等業務,其中印刷媒體業務交易作價約42.43億元,壹電視的交易作價則約3.98億元,以此計算,整體交易作價約46.41億元。
根據意向書,是次交易並不包括現時由集團印刷及電視業務使用的辦公大樓及攝影棚,惟雙方同意,於交易完成後,集團將該辦公大樓繼續租予辜仲諒,租賃條款另議。
[黎智英前日與一眾台蘋員工道別,大家都一擁而上歡送老闆。台灣《蘋果日報》] 黎智英前日與一眾台蘋員工道別,大家都一擁而上歡送老闆。台灣《蘋果日報》
承諾三年不挖角
此外,壹傳媒初步同意三年不競爭及不挖角,並承諾集團及黎智英將不會擁有及控制任何在台灣從事印刷媒體及電視業務的公司,以及不會向當地印刷媒體及電視業務的僱員挖角。集團同時宣佈,終止於10月1日與台灣年代電視台董事長練台生就出售壹電視所簽訂的意向書。
集團公告披露,辜仲諒於簽訂意向書時(周一),已支付一成或約4.64億元定金,預期11月17日完成及簽訂有關的正式協議及全部所需法律文件,屆時辜氏將再支付約18.56億元(代價的四成);至於餘下的五成金額,將於交易完成時支付(預期12月17日或之前)。
集團同時表示,交易可使集團理順資源,並專注香港業務及其於數碼內容相關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從而提升長遠的整體業務表現。集團董事亦認為,交易符合集團及股東整體利益。
[《台灣蘋果日報》及《台灣壹週刊》等業務將售予中信金控大股東辜仲諒。] 《台灣蘋果日報》及《台灣壹週刊》等業務將售予中信金控大股東辜仲諒。
分析:股價料再升兩成
尚乘財務策劃證券業務部總經理鄧聲興表示,交易對壹傳媒來講絕對利好,因為電視媒體業務仍在虧損,出售後對集團的財務狀況會有很大幫助。
至於復牌後的表現,鄧聲興說,目前仍然未知到大股東將如何運用套現回來的資金,而且該股之前已累積相當升幅,但估計起碼仍有兩成上升空間。
據壹傳媒年報顯示,集團截至3月底止總負債21.18億元,當中長短債為10.14億元,因此交易完成後,壹傳媒料將成為淨現金公司。
3 :
greatsoup38(830)@2012-10-19 01:12:092012-10-18 NM
與黎智英2次關鍵談判曝光 辜仲諒重金搶壹傳媒內幕
壹傳媒賣了。壹傳媒主席黎智英與中信金大股東辜仲諒15日下午談了5個多小時,晚間9時40分簽下備忘錄,依聯合報10月16日報導,黎以175億元賣掉壹週刊、蘋果日報及壹電視(實際交易價格依香港壹傳媒公告為準),買方先付1成定金,1個半月內完成交易。
以辜仲諒為首的買方團隊,1個月前組隊與壹傳媒展開接觸,中途成員幾度換人,後來還納入台塑總裁王文淵等王家成員。15日晚在談判桌上,辜仲諒說接手壹傳媒後,「會維持原來的專業團隊、原有風格,不會layoff(裁員)任何一個人,也會尊重專業。」
壹傳媒主席黎智英要賣台灣壹傳媒事業,從今年四月間傳出「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一百五十億元)價碼後,傳言就沒斷過,一下澄清、一下否認,一下再傳新買家、新價碼,其間還傳出壹電視要關台。十五日晚間,一切塵埃落定。
挨餓談判 辜大少付定
中信金大股東辜仲諒十五日下午四時二十分,依黎智英開的條件,壹週刊、蘋果日報及壹電視打包總價約一百七十五億元(此數字依聯合報十月十六日報導,因截稿前香港壹傳媒尚未正式公告交易金額,金額是否確實,予以保留),但不含內湖的五棟辦公大樓,展開關鍵談判。
雙方接觸已一個多月,雖然二個大老闆九月間已談判過一回,但這次談判情勢依然緊繃。為簽約下定,辜仲諒離席調度資金,他的財務幕僚接著問:「(壹傳媒)帳上現金歸誰?」「債務誰來背?」買方表明不背債,還建議賣方另設公司管理不動產,問題越問越細,黎智英明顯不耐煩,一張圓臉也越來越難看,一度要站起來走人。
眼看談判陷入僵局,甚至可能破局之際,辜仲諒重返談判桌打圓場,付上一成定金,細節事後再談。
月後易主 二大新股東
原以為很快簽完約,沒人準備晚餐,雙方便餓著肚子繼續談判,直到晚間九時四十分,總算簽下MOU(備忘錄),買方分三次付款,協議一個半月內完成交易。
也就是說,十二月中台灣壹傳媒老闆將由香港人換成台灣人,辜仲諒與台塑王文淵為最大股東。王文淵告訴友人:「是單純投資,不會參與經營或管理,僅作辜仲諒partner(伙伴)。」
這筆交易,從無到有,過程可說是峰迴路轉。這得從壹電視說起。黎智英原是香港壹傳媒主席,十三年前從香江來台,一路創辦壹週刊、蘋果日報,每年獲利超過十億元,三年前進軍電視,豪邁投資六十億元,不料踢了個大鐵板,節目遲遲無法上架,每個月燒三億多元,成了拖垮集團財務的元凶,迫使黎智英要止血。
今年起,黎智英要賣電視台的消息開始傳出,包括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及辜仲諒等,都以為壹傳媒只打算賣燒錢的壹電視,八月間紛紛組成團隊,與壹傳媒接洽。有人想買下壹網樂的機上盒,有人不想買,但出價都不高,都低於二十億元,交易始終八字沒一撇。
港股公告 逼出新買家
九月四日,壹傳媒向香港聯交所披露,「獲第三者接觸,有興趣向集團洽購包括蘋果日報、壹週刊等台灣平面媒體業務,在未來數週將與有興趣的第三者進行洽商。」
「訊息中的第三者,就是富邦蔡明忠。黎老闆(黎智英)多少有意藉著這則公告,讓潛在買家知道,除了電視台,平面媒體也可以談。」 辜仲諒隨即派人探詢:「平面是否真的會賣?」
辜仲諒得到的答案是,「沒錯!壹傳媒的平面媒體確實是可以談的。」而且,已經投石探路的對手,就是辜仲諒的競爭宿敵-蔡明忠,但黎智英極不滿意蔡明忠出的價錢,認為根本沒有誠意,私下說:「出這個價錢,乾脆送給他算了!」
初回談判 黎智英變臉
九月上旬,辜仲諒先與集團總裁張嘉聲二次談判,張嘉聲覺得辜仲諒有誠意,力勸黎智英回台洽談,於是九月十七日,辜仲諒與黎智英敲定,雙方在二天後碰面。
十九日上午,黎智英飛抵台灣,到了中午,他帶著張嘉聲、壹電視總經理王子云與辜仲諒碰面、一起吃午飯。這是雙方第一場關鍵談判。其實,辜仲諒團隊當天的腹案是一百三十五億元,但談判總要從低價喊起。黎智英卻不這麼想,他認為,「我專程來見你,你還砍價,分明沒誠意。」他哪知辜仲諒有底線壓力,不敢往上加價。
因此,面對黎智英的不滿,辜仲諒當下,不做聲回應。黎智英因而把話題又轉到電視上。辜仲諒納悶,「怎麼又只講電視呢?我是來和你談三個都買的。黎是否只想賣電視?」雙方有點談不下去。
為了拉高價格,辜仲諒離席去打電話。不習慣等人講手機的黎智英,有些等得不耐煩。辜仲諒講完電話後,支開他人,與黎智英單獨談。黎老實說,「我不想賣平面、只想賣電視。」
「如果三個一起賣,你想賣多少錢?」辜仲諒問。「二百(億元)!」黎智英不悅地拉高聲音說,接著,站起身,就打算走了,最後 站在門邊,問辜仲諒,「那你想出多少?」辜回答,「一百五十!」黎快人快語、爽快丟下一句,「那你連平面都買不到。不過,你若單獨要買電視,週五再打電話給我,我們可以再約。」二天後的晚上,辜仲諒打電話給黎智英,決定隔週的週一(二十四日)再談。
電視獨賣 找上練台生
然而,這個週一會談,雙方主帥並未現身,而由大將代打,張嘉聲發現買方三個都要買,而且價格竟然還開在一百三十億元以下,結果傳回黎智英,讓他很傻眼。談判等於破局。
「由於電視虧損累累,黎智英已有最壞的打算,到了九月二十七日若都沒人買壹電視,就關門收掉壹電視。」知情人士說。由於王子云曾與年代電視練台生談過買賣事宜,因此,黎智英告知王子云可重新談。
這天,王子云與練台生達成共識,中秋節前夕,壹電視走過鬼門關,沒有關台。十月一日當天,壹傳媒內部發出聲明,指與練台生簽訂出售壹電視MOU,二天後正式公告,雙方交易金額為新台幣十四億元(三.七億港幣),二十一日前簽正式合約,否則備忘錄作廢。
辜仲諒團隊仔仔細細的看了這份MOU,覺得還有希望,趕緊找人向黎智英表達不放棄。
九日,雙方再度接上線。在電話上,張嘉聲問:「那天(九月十九日)你離開前喊出一百五(億元)。我們是否從一百五開始談?」辜謹慎回說:「當時沒錯,但現在,得和我的團隊重新談。」張銜了黎智英的命,直接開了一個價格(依聯合報報導此價格即為一百七十五億元,但實際交易價格以日後壹傳媒公告數字為準),不接受還價,若同意,就見面談。
辜仲諒口中的「團隊」,除了新加坡資金外,此時有了新成員,就是台塑王家。
由於王文淵的加入,十五日雙方第二次談判坦誠進行,儘管餓著肚子,五個鐘頭未進粒米,雙方總算達成共識。
六四餘震 灰心想撤台
心上大石頭落了地,黎智英賣掉台灣的媒體事業的這一夜卻無好眠。他早年失眠,原靠著安眠藥入眠,後來戒藥反而好入睡。十五日晚卻睡不好。「老闆看起來很疲倦!」十六日中午,壹傳媒的員工看到黎智英臉色不大好的進入公司。
下午三點,他召來平面媒體高層開會。「黎老闆說,離開台灣(指賣掉台灣壹傳媒)是逼不得已。他對台灣經營環境失望,熱情不再。儘管平面媒體賺錢,但他心已不在台灣,不適合再繼續經營,只好對大家說抱歉。」知情人士說。
黎智英撤出台灣媒體事業,「究其原因,是因為黎老闆的電視夢並不順利,台灣巿場與他的想像還是有一段距離,並非放寬管制的自由巿場。」這位人士說,「電視無法上架,就好像球員連上場打球的權利都沒有,這場球賽已無公平可言。」
而且,近來黎智英友人告訴他,「國內通路在大陸官方的壓力下,可能打壓蘋果日報與壹週刊的銷售。」讓他心生警惕。黎智英原在中國賣成衣,六四天安門事件時,他大罵當時下令鎮壓的中國總理李鵬,得罪北京,從此被打入黑名單。沒料到事隔二十多年,仍難逃打壓。
八卦揭弊 未來照舊刊
其實,十五日最後一場關鍵談判中,有人提出,「有傳言說富邦蔡家要砸五十億元,挖角蘋果日報、壹傳媒的人?」黎智英聽了很不高興,「五十億能辦好什麼媒體?不會有此事。現在這個團隊,不會輕易離開。」
辜仲諒也接口說:「我們從來沒有培養過媒體人才,因此接手後,會維持現有團隊,且尊重專業,不會輕易lay off任何一個人。就像中信金,完全尊重專業經理人,大股東不參與意見。」
「小辜(辜仲諒)對媒體一直很有興趣,他認為黎智英在台經營十多年,壹傳媒是很有影響力的媒體,帶領的現有團隊是強棒,他接手後,並不想做大幅改變,尤其揭弊報導,是別家媒體所沒有的。」但對外界質疑的膻色腥部分會少一些,「八卦部分,只要是事實就要報,八卦可賣錢。」親近辜仲諒人士說。
進軍媒體 版圖大洗牌
辜仲諒本該是中信金接班人,六年前因紅火案而陷入人生黑暗期,二○○八年,他回台面對司法。因官司在身,目前無法接任金融機構任何職務。
如今,辜仲諒一舉拿下壹傳媒在台事業,算是找到新的舞台。對台灣而言,也將開啟媒體版圖的大洗牌。
辜仲諒小檔案
★現職: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亞太商工總會(CACCI)副會長
★年齡:48歲
★家庭:與妻羅惠玲育2子,與祕書女友育1女
★學歷:東吳大學日文系、美國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
★經歷:2003年起掌中信銀;2004年任中信金總經理;2006年因捲入兆豐金弊案辭中信金副董、中信銀董座等職;2010年判刑9年,全案上訴中。
黎智英小檔案
★現職:壹傳媒主席
★年齡:64歲
★家庭:2段婚姻,共育4子2女
★學歷:小學
★經歷:1981年創辦休閒服飾佐丹奴;1990年創辦香港《壹週刊》,隔年「壹傳媒」掛牌上市,至1997年陸續創辦《蘋果日報》、《壹本便利》、《忽然一周》、《飲食男女》;1999年創辦網路零售業「蘋果速銷」虧損,結束營業;2001年進軍台灣媒體市場,創辦台灣《壹週刊》;2003年創辦台灣《蘋果日報》;2009年創辦《壹電視》;2012年10月出售在台所有業務。
黎智英來台12年事件簿
★2000.12.: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進軍台灣,「香港商壹傳媒出版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正式成立
★2001.02.:詹宏志等人創辦的網路電子報《明日報》宣布收攤,黎智英趁勢接收該報一半員工,創立台灣《壹週刊》
★2001.05.:《壹週刊》創刊號以趙建銘薄倖內幕及佼寶戀為封面故事
★2002.03.:《壹週刊》踢爆李登輝的國安密帳案,國安局要求高檢署搜索、查扣,引發軒然大波
★2003.05.:黎智英創辦台灣《蘋果日報》,請來香港藝人鍾麗緹全裸代言「一咬上癮」打響名號
★2006.10.:黎智英推出免費贈閱報《爽報》
★2007.01.:台灣壹傳媒的網路事業整合為「壹蘋果網絡」推出
★2009.08.:黎智英進軍電子媒體,成立《壹電視》,向NCC申請新聞台、綜合台、娛樂台等5個頻道
★2009.12.:NCC以「使用動畫表現犯罪行為」和「新聞動畫違反尺度」等理由,駁回新聞台和綜合台的申請
★2010.12.:黎智英廣撒「網樂通」數位機上盒,《壹電視》新聞台及綜合台透過網樂通正式開播
★2011.07.:黎智英親赴NCC說明並提出七大承諾,NCC有條件通過《壹電視》新聞台執照
★2012.03.:《壹電視》財經台無預警停播
★2012.09.:香港壹傳媒公告,獲獨立第三方洽購台灣的印刷媒體業務
★2012.10.01.:黎智英與年代電視董事長練台生,簽訂《壹電視》等事業經營權轉讓的合作備忘錄,壹電視、壹多媒體將裁員504人
★2012.10.15.:黎智英與中信金副董事長辜仲諒、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等簽約,以高價包裹出售台灣《蘋果日報》、《壹週刊》、《爽報》及《壹電視》等媒體,全面退出台灣媒體市場
和信 中信 集團媒體經營史
★1993:投入剛開放的有線電視系統市場,積極收購各地系統台,成為有線電視系統大戶。
★1995:旗下緯來傳播以3年15億多元,標得中華職棒電視轉播權。
★1997:入主傳訊電視(中天、大地頻道),擁有頻道數達11個;成立和信超媒體,進軍寬頻網路。
★2000:與象山集團結盟,取得象山旗下「木喬傳播」經營權;將中天、大地2頻道售予象山集團。
★2001:與衛視集團(Star TV)合資成立中嘉網路,繼承和信集團上百萬有線電視用戶。
★2003:辜振甫、辜濂松叔姪分家,成為和信集團和中信集團。
★2005:中信買下富躍購物台,改名Viva TV。
★2006:中嘉網路售予亞洲私募基金業者安博凱(MBK)。
★2009:出售Viva購物台。
★2012:中信少東辜仲諒與台塑總裁王文淵聯手買下香港壹傳媒在台所有媒體。
4 :
greatsoup38(830)@2012-10-19 01:13:542012-10-18 NM
堅哥不在場
敝集團斟盤出售台灣業務,打鑼都搵唔到印刷媒體最高領導人堅哥。初時佢班手下以為佢詐假意避席,實則直接參與談判,故此不便聯絡。點知星期二下晝,佢一身旅行裝束、孭住個背囊返公司,此時大家至知堅哥並非特登扮嘢避開佢哋。卻原來談判進入密鑼緊鼓階段,堅哥放假落鄉;雖然電話打得到,但網絡冇覆蓋。到卒之搵到佢之時,佢身在深山大嶺之雪壩,跟手兼程趕返台北,不在話下。成世人做新聞工作,自己鋪頭有咁大單嘢爆,佢竟然不在場。蝦碌成咁,唔知堅哥有何感想。
5 :
greatsoup38(830)@2012-10-20 11:52:1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1019/news/ec_ece1.htm
分析:現金不分派 會大搞事業
截至今年3月底的一年中,壹傳媒虧損1.8億元。若不計主席黎智英自掏腰包,回購蝕錢動畫業務的7.84億元一次過收益,整個集團全年實際大蝕近10億元。期內總負債21.18億元,當中長短債為10.14億元,因此交易完成後,壹傳媒料將成為淨現金公司。
黎智英套現數十億元,有市場人士分析,依他的性格,斷不會派錢了事,勢將利用資金大幹一番事業。有了解業內情的人士稱,黎氏或將動用資金加強現時本港免費報業務,亦有分析稱,黎氏亦有機會投資於網絡新媒體,將動新聞形式的創意發揚光大。傳言不斷,甚至有分析稱,黎智英有意再次打網上購物主意。黎氏在1999年創立蘋果速銷,以免費送貨的網上銷售形式,冀圖打破本地兩大超市百佳及惠康的壟斷,然而燒錢太多,一年後勁蝕10億結業收場。
6 :
greatsoup38(830)@2012-10-20 15:03:32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019/18043796
【本報訊】壹傳媒(282)擬以175億新台幣(約46.41億港元)將台灣的媒體業務售予中信金少東辜仲諒,該股昨日復牌高開逾57%,一度見1.76元,收報1.58元,升41%,成交金額1.4億元,公司市值增加逾11億元,至38.1億元。
另外,日前台灣《聯合報》報道,購買壹傳媒台灣業務的資金之中,除了辜仲諒,還有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和另一金主「新加坡私募基金」,後者資金則來自蔡衍明,報道更指黎智英得悉蔡衍明在其中,因此議價時加碼25億新台幣成交。對此黎智英回應稱:「這說法是污蔑我的人格,在與辜仲諒洽談過程中,我與在場同事再三問清楚不是蔡衍明才成交。」
台金管會依例了解
中信金表示,不清楚大股東辜仲諒收購壹傳媒在台業務的過程,至於新加坡私募基金是否為蔡衍明所有、或出資者是否有蔡衍明,中信集團內部則予以否認。根據壹傳媒日前的公告指,出售台灣媒體業經交易的買方只有辜仲諒,未有提及日前傳出的王文淵、新加坡私募基金等買家。
此外,銀行局副局長邱淑貞昨說,金管會將主動了解辜仲諒買壹傳媒的相關交易,包括資金來源和中信金是否有關係,及中信金需嚴守產業和金融的分離政策,這部份會透過審查中信金的大股東適格性來做了解。
所謂大股東適格性,依《金控法》是指同一人同一關係人握有金控股權超過10%,金管會就會審大股東適格性,邱淑貞說,這部份就包括產金分離的政策。
7 :
greatsoup38(830)@2012-11-15 23:51:5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1115/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黎智英旗下的壹傳媒(0282),以46.41億元出售台灣電視及印刷媒體業務,在買賣雙方即將達成最終協議時,台灣金管會突然殺出,要求潛在買方辜仲諒遵守金融業的「產金分離」(按:產業及金融業分離)政策,家族控制了中信金控的辜仲諒或因此不能夠在台灣壹傳媒擁有控制、主導甚至經營權。消息觸發壹傳媒昨天早上股價急跌12.98%,創兩年半最大跌幅後旋即停牌。有關交易更傳出變陣,改由台塑主導。
台塑集團透過電郵回覆本報記者查詢指出,針對是否投資壹傳媒,尚未作出決定。如果確定消息會正式對外發佈。事實上,壹傳媒自今年4月份,已傳出出售台灣業務,雖然被該集團否認,但是到9、10月份終見眉目。10月初落實意向書,壹傳媒向練台生為首的年代集團以約3.7億元,出售虧損嚴重的台灣壹電視業務。到10月15日交易又變陣,索性取消與練台生達成的交易意向書,改為與辜仲諒及台塑集團的王文淵等達成意向書,以總代價46.41億元,一併出售壹傳媒台灣所有印刷及電視業務。
不過在消息公佈後,便多次有傳台灣監管當局,對台灣壹傳媒交易的買方資金來源進行審查,更一度爆出旺旺(0151)主席蔡衍明為交易金主。壹傳媒出售台灣業務的交易頓時不確定性大增。到昨早,台灣的傳媒更廣泛報導,當地金管會銀行局長桂先農約見辜仲諒,表明不想出現「產金未分離」,明言不想由辜家控制的中信金控相關財團控制媒體。消息令人擔心交易隨時陰溝翻船。
前述金管會介入壹傳媒出售台灣業務消息一出,壹傳媒的股價即時大跌,並且在昨早10時零8分停牌,停牌前跌12.98%,報1.34元。公司稱要等待交代股價敏感消息。有消息傳出,壹傳媒與台塑急召開會議商討對策,或會修改交易結構,但是到本報截稿前,尚未見壹傳媒作出任何交代。本報曾經致電壹傳媒,亦未獲回覆。
台塑﹕未就收購台壹傳媒作決定
彭博昨天傍晚引述台塑發言人說,將在11月17日(即本週六)簽約,投資台灣壹傳媒。不過台塑發言人昨晚回覆本報查詢,表示尚未作出決定。辜仲諒為首一方透過旗下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方面回應指出,該公司不能夠回應有關壹傳媒的問題。
姑勿論有關交易成功與否,壹傳媒的股價在短短3個月內,由0.5元升至昨天停牌前收報1.34元,已經大升1.68倍(見圖)。
8 :
greatsoup38(830)@2012-11-17 13:45:5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1116/news/ec_ecb1.htm

台灣蘋果日報昨日大篇幅報導蔡衍明為台灣壹傳媒業務買家的幕後金主,網站上載新聞片中,中信慈善基金主席辜仲諒(左一)、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左二)、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右二)、以及其兒子旺中傳媒集團總經理蔡紹中(右一)四人與台蘋編輯高層會面時情。(台灣動新聞截圖)
【明報專訊】壹傳媒(0282)台灣業務賣盤出於戲劇性發展,除了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被台灣金管會勒令持股比例不可高過20%之外,昨日再爆出驚人消息,首次證實買方幕後金主還包括台灣蘋果日報「死敵」,持有《中國時報》的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由於蔡衍明被視為親共陣營,與壹傳媒立場明顯對立,加上壹傳媒主席黎智英上月曾高調回應「蔡衍名有分出資」說法是「污衊傳媒人格」,消息隨即引起台灣各方譁然。
早在10月17日台灣《聯合報》已報導交易資金包括蔡衍明,《蘋果日報》記者求證時,黎智英曾表示﹕「這說法是污衊我的人格,在交易時已問清楚,不是蔡衍明才成交。」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嘉聲也曾對《蘋果日報》主管、工會幹部否認有蔡衍明資金。
黎智英曾稱賣予蔡 污衊自己
直至前日,再傳出買方財團與《蘋果日報》以及《壹週刊》編輯部門高層會面,並赫然發現席中包括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昨日台灣《蘋果日報》大篇幅報導事件,並登出包括辜仲諒、王文淵、蔡衍明以及其兒子、旺中傳媒集團總經理蔡紹中4人會面時的合照,更指蔡紹中就是第3位買家,並將於明天正式簽約以175億台幣、即46.4億港元打包買下壹傳媒台灣業務。
台蘋工會昨日發出措詞強硬聲明,點名批評黎智英、張嘉聲及辜仲諒三人「公然對外界說謊、毫無誠信,表達最強烈譴責與抗議」,要求他們公開道歉,同時「敬告蔡衍明切勿重蹈覆轍,絕對不要試圖將黑手伸入《蘋果日報》編輯台。」
昨天有消息指,黎智英事前的確不知道蔡衍明父子有份出資。市傳三方目前各佔股權三分一,但說法將不符合金管會的要求。蘋果動新聞昨天找來辜仲諒回應,他指找來蔡衍明是為瞭解決壹電視的頻道審批,蔡衍明則強調投資的金錢沒有外間所傳的中資。除了《中國時報》之外,蔡衍明旗下的旺中集團並持有中天電視。
9 :
greatsoup38(830)@2012-11-29 23:20:5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1129/News/ec_ecb1.htm

台塑王文淵成最大股東
壹傳媒出售台灣媒體業務,不單止因為前述「產金分離」的原則,致不能夠全部由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及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兩人承購,並且因此需要變陣後再變陣,先引入旺旺(0151)董事長及台灣《中國時報》股東蔡衍明之子蔡紹中助陣,繼而於11月19日的聲明內,首度確認將台灣媒體業務分拆成兩個資產包出售。到近兩日,更傳出會引入新股東,包括由李世聰及李泰宏,分別承購平面媒體14%及壹電視32%。至於辜仲諒則在前述兩個項目,分別持股20%。蔡紹中則只在平面媒體持股32%。
台塑集團王文淵據此將會成為台灣壹傳媒的平面媒體及壹電視最大股東,持股達34%。包括台塑、台化、台塑石化及南亞塑膠所謂「台塑四寶」,發聲明指這為台塑關係企業(即台塑集團)的投資項目,它們並沒有直接參與投資台灣壹傳媒。同樣李世聰所屬的龍巖及李泰宏旗下的台灣產物保險亦指出,台灣壹傳媒的交易純為其董事長私人投資,與上市公司無關。
今起要過三關 才能正式售產
不過就算壹傳媒就出售台灣業務的交易,終於達成協議,還需要再過三關。首關為今天台灣的公平交易委員會將舉行媒體購併聽證會,另需要經過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參議,才能夠過關。NCC傳播營管處處長黃金益還對台灣媒體指出,壹電視用戶只有79萬名,有關購併案的關鍵在於平面媒體。
若連同壹傳媒在截至3月底止中期業績時手持逾7.25億元資金,若今次出售台灣業務成事,再套現超過46億元,壹傳媒手持現金將超過53億元,將成為全城最多資金的媒體,或在香港媒體市場再興風雨。AMTD證券業務部總經理鄧聲興認為,該集團有機會變成現金公司,因此不排除將部分所得派息。
至本報截稿前,仍未見壹傳媒發出公告交代交易細節,本報亦曾經致電壹傳媒,並未獲得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