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致勝之道 悶股發大財 黃國英
1 :
GS(14)@2012-10-16 23:54:51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2526
「再沒有人光顧那家餐廳了,因為那裏太逼人了!」——洋基傳奇捕手Yogi Berra。
張化橋先生在新作「避開股市的地雷」中,分享了一些多年來走失的投資機會:「2005年,我買過領匯(0823)的IPO。後來,我覺得它『沒有增長空間』,『會跑得很慢』,就把它賣掉了,買了國內的百貨公司。但是,四五六年下來,結果表明,投資欲速則不達。」書中列出領匯上市以來,股東總回報達200%;2007、2008年來港上市的銀泰(1833)、茂業(0848),則分別為55%、負32%。書中又謂:「絕大多數股民(當然包括我)都太急躁,看不上中華煤氣(0003)這種公司的股票。但是,年復一年,這家公司(以及這類公司)給投資者的回報率是最可靠和最高的之一。」
中華煤氣年年派高息,是回報率最可靠和最高的公司之一。
悶股叫好不叫座
股票這回事,有人不肯揸,總另有他人揸住。據學者研究,長期持有這類「叫好不叫座」的穩陣大股,可以帶來更好的「風險調整後回報」。何謂「風險調整後回報」?假設有兩隻股票甲、乙,當市升1%,甲升3%、乙升0.75%;市跌1%,甲跌3%、乙跌0.5%。如果有天眼通,知道個市邊日升,自應瞓身甲股,賺取最大回報(三倍於大市)。但世事豈有咁筍,睇錯市時,甲股輸多過個市三倍,經風險調整後,回報其實只和大市一樣,即如用三倍槓桿買大市(如指數基金),便可複製其表現,還不用孭個股風險。相反乙股跌起來少大市一半,升時僅少0.25%。幅度似細,但用一倍槓桿,回報(1.5%)便高於大市,風險調整後回報自然較高。
穩陣大股經風險調整後的回報較高,原因一如文初Yogi Berra一句看似矛盾的戲言。餐廳好吃而聞名,原是好處,但因而變得人多,插針不入,成為人們不去的原因。當長期偏見形成,反變:「咁好食,實多人排,費事去。」穩陣大股亦然:回報可靠、股價波幅低,原本應受歡迎;但當牛氣沖天,百花齊放,昔日優點便變成「可靠地唔郁、悶,穩定的低回報、跑輸大市。」人們改為追逐高爆炸力「雙向」的甲類股,穩陣大股相對上卻轉成冷門、稍有折讓。
耐心等位好過食快餐
這種情況最適合誰?就是大把水,兼可用槓桿;可看極長線,又無短線跑數壓力的投資者。講到咁,係人都知條件fit晒股神。歷年來長期駐紥的可樂(KO)、寶潔(PG)、Wal-Mart(WMT),講出嚟無人會柴台,但如只准你買呢幾隻悶嘢,可能你情願以後唔炒股。佢老人家則唔怕慢同悶,只係怕輸。穩陣悶股無人搶貴晒,可以買到大一大;輸面較低,還可用埋保險浮存金,作為槓桿。巴菲特霸業的其中一個源頭,也是來自於此。
如沒強勁的測市技能,就算不能長期動用槓桿,也不應嫌棄這類旺市時不起眼的大悶股。市好時係股都大升,但要在潮起潮落後,圍埋尚有正回報,才真正有用。排隊等位食好嘢,是很痛苦,可是耐心等,最終會比吃快餐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