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80後:愛折騰的美女風投人
1 :
GS(14)@2012-09-30 12:25:20http://finance.sina.com.cn/chuan ... /135413279418.shtml
北京 北京
北京、紐黑文、西雅圖、聖荷西、匹茲堡,這些城市對於1985年出生於大連的周為來說都不陌生,但在北京的大學四年意義非凡。
「那兒是我的家」,這是她對北京的定義。2001年,16歲高中畢業,周為以狀元的身份考入清華美術學院,專修多媒體動畫專業。比同班同學年齡小,加上成績優異,周為用「跋扈」這個詞來形容當時的自己。
「剛上大學的時候,什麼都不懂,比同齡人單純很多,等到我畢業的時候,我比同齡人知道更多。」這種質與量上的極速成長前所未有,讓北京在周為心裡紮了根。
清華讓周為「接受身邊的人都跟自己一樣聰明」,逐漸她將自己調整成「普通人」。成為普通人不是因為受挫,而是在清華期間,她接觸到了更優秀的人。
通過當時的男友介紹,周為在大三那年進入位於中關村(5.83,0.09,1.57%)西格瑪大廈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她至今仍感嘆,「那是我這輩子工作過的最魔幻現實主義的地方」。
當時她身旁坐著的「牛人」包括「深藍之父」許峰雄——擊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的超級電腦「深藍」(Deep Blue)的設計者;「Open GL之父」Kurt Akeley,發明Open GL繪圖規格,並因在此領域的貢獻獲得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在這個離清華只有兩站路的地方,周為呆了一年,經常熬夜加班,但她覺得很有意思。在那兒,她也交了人生中最好的一群朋友。
寂寞的耶魯
2005年,手握清華美院校長、中央美院院長和微軟亞洲研究院老闆的推薦信,周為拿了全獎來到常青藤盟校之一的耶魯攻讀平面設計。從清華到耶魯,周為週遭最明顯的變化有兩個:從一個國際大都市到了一個鳥不拉屎的村兒;從一個男孩佔多數的環境扎進了一個美女如雲的堆兒。
在耶魯的一年多,周為幾乎每週都從紐黑文跑到紐約來玩。「耐不住寂寞,當時快瘋了!(耶魯)那種條件對我的身心都是極大的傷害。」耶魯,周為呆不住。
進了耶魯,周為體會了什麼是「背井離鄉」,別了耶魯,她明白了什麼是「畢業等於失業」。不過周為天生不是一個慌張的人,況且當時身邊的人也都找不到工作,覺得自己也沒差到哪兒去。
向比爾-蓋茨抱怨微軟
從學生簽證(F-1)身份轉為工作簽證(H1B)身份,在美國留過學的學生都清楚這事兒的難度係數。不過,經過當年北京微軟亞洲研究院老闆的推薦,周為畢業後還是順利到西雅圖,微軟總部報到,利用一年OPT(美國移民局授予F-1 學生簽證身份人士的校外工作許可)時間,成為了一名簽約用戶體驗設計師,做3D桌面UI。也是在那兒,她跟比爾-蓋有了一次近距離接觸。
當時正值Vista要上線發佈,比爾-蓋茨隨機抽取200名員工到他的豪宅做客,周為榮幸被邀。
在蓋茨家中東瞧西看的時候,正好碰到蓋茨迎面走來。當時只有20歲的周為操著尚不流利的英文,硬著頭皮跟蓋茨聊了起來。蓋茨問了她名字、籍貫、在哪個組工作、未來有何打算,周為也禮貌作答,就像長輩跟晚輩間最基本的寒暄。但當蓋茨問周為是否喜歡微軟時,周為老老實實地說,「我痛恨微軟,每天工作望著窗外,似乎看見自己的墳墓,經常獨自哭泣,外加西雅圖終年灰暗不見天日,自殺的心都有了。」
周為心底不願意為別人打工的種子估計那時已經埋好了。沒想到比爾-蓋茨卻為周為不叫思索的誠實心情大好,就這樣周為成了當天晚上唯一一個有幸跟比爾蓋茨單獨合照的人。
與微軟合同工到期前,周為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第二個碩士的所有手續已辦妥。聊到卡內基-梅隆,周為不自覺地興奮起來:「那是一個極好的學校!」
她把耶魯跟卡內基-梅隆比作中國和美國。前者托著沉重的思想包袱,後者則沒有,又輕又快。周為的卡內基-梅隆印象:一個極度務實、推崇創業的學校。
「追求金錢極其正確」
「本姑娘擅長工作。記得當時在美國找工作的時候,被考官質疑是否可以勝任諮詢業的快節奏。答曰,大學雙學位,每個學期8門課,每週去三次夜店,然後三年畢業了,然後頓了頓,說,大學四年還有個花心男朋友。考官抬起頭,憐憫和嘉許地看了我一眼,堅定地蓋章通過。」
這是周為的一則新浪微博,也是她的求職「殺手鐧」。在選擇美國的第一份全職工作時,周為首先剔除掉了所謂的行業巨頭。因為她在美國微軟和谷歌的體驗然讓她覺得學不到東西。她認為,「這就是在浪費我的時間和精力。」
而選擇單位的第二個標準則是薪水高低。最後周為選擇了AroundArch(後被安吉斯收購的美國頂尖數字營銷公司),成為了他們的紐約地區美術/用戶體驗總監,年薪12萬美元起。
「人要有賺錢的能力,不要去恨這個東西。」 在周為看來,追求金錢是一件極其正確的事情,而她列出的首要原因簡單而又直接:它可以幫你更好的照顧家人和朋友。
但是為別人幹活讓周為非常不舒服。借助公司擔保,利用公司律師幫助,申請移民的事辦妥的當天,周為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辭職。或許有人會覺得有點過河拆橋的味道。「我幫他們完成的跟Healthways公司的一個項目價值一個億」 她笑道,「他們給我的錢還是要比我賺得錢少很多的。」 就這樣,周為2年左右的打工生涯正式結束。
人脈帶來機遇
身在紐約,周為拓展人際關係的「特長」得以施展。她斬釘截鐵地說,「這個世界的規則跟你的技術沒什麼關係,跟你認識的人息息相關,因為人帶來機遇。」
對人文藝術的喜愛讓周為在紐約知名的中國畫廊Eli Klein認識了David Klein。 通過David介紹的機會周為很是接觸到了一些所謂美國上層圈子的人,他們或出身名門貴族或富甲一方。周為用了
「基本是白人男性」 來形容這個圈子的「特徵」。最開始,周為出入在這群人的場合感到有些恐慌,也害怕跟別人用英文交談,慢慢也就習慣了。這樣的人脈拓展對周為來說像是開了一扇又一扇的未知的門,周為感到開了眼界而又獲益良多。
也是通過David的引薦,周為結識了現在一起做風投的合夥人:兩個20多歲出頭、各自父親都是億萬富翁的猶太年輕人。起初,周為與他們接觸是希望他們能夠投資她手上正在進行的一個IT項目,最後項目因為各種原因擱淺,但周為性格中志在必得,主動積極的一面贏得了他們的賞識和信任。
「既然你喜歡創業,不如跟我們一起創業吧」,這是對方對周為的邀約,於是一個基金資產過億的風投基金誕生,Conceptual Venture Capital/Incubator (Conceptual風險投資/孵化器)。
周為的公司專注投資早期科技類公司或個人(IT Start-ups),,基金對創業團隊股份佔有比例最低為11%。目前為止,基金手裡有三個項目。被她管得最緊的垃圾郵件處理工具Unroll.me已經上線,並已接到其他VC和公司的信件。雖然不方便透露具體數據,但是周為表示,三個項目都已經開始盈利。
基金的的風格跟周為很像,或者應該說,周為把基金的投資策略制定地很符合她的性格:雷厲風行、積極主動:基金一年投入項目在四個以內。要求所投產品快速孵化、快速迭代。
這意味著周為在某項目上投入精力和資金的前三到四個月就要做出前景判斷。看好則繼續投入,不行就果斷捨棄掉。
在讲到同龄人代表韩寒时,周为把自己归到了“我们”:“我喜欢韩寒,因为他代表了我们80后这种能折腾的风范。” 在講到同齡人代表韓寒時,周為把自己歸到了「我們」:「我喜歡韓寒,因為他代表了我們80後這種能折騰的風範。」
「做風投,我還是太急。」 周為坦承。她在談到跟創業團隊共患難、共打拚時臉上從來都是帶著不知疲倦的笑,最後總是會說,「我們還需要幫助他們成長,要共同成長。」對於風險和失敗,周為穩重且不假思索回答,「風險投資失敗很正常。」
能折騰的「80後」
周為說現在的「80後」特別能折騰時,一副看破紅塵的老練模樣。仔細想想,她就是一個折騰的典範,不安於高薪、好發展的打工生涯,轉而隻身扎入風險投資。「坐擁」巨額基金任她慢慢挑選投資對象,嘗試失敗成功,卻對現狀仍不滿足。她已經開始北京紐約兩頭飛,策劃自己的公司和項目。
終於,在講到同齡人代表韓寒時,周為把自己歸到了「我們」:「我喜歡韓寒,因為他代表了我們80後這種能折騰的風範。」
在她看來,身為獨身子女的「80後」沒有退路。來自贍養父母的壓力和為生存尋找出路的現實給了「我們」一種有時甚至「孤注一擲」的膽量和野心。
不管從大連到北京,從耶魯到卡內基-梅隆,從紐約再到北京,周為都在折騰中保持真實。「投資的商業項目是可以改來改去的,人不能改,人品很重要,活得真實很重要。」
以下是新浪財經對話周為實錄
新浪財經:在你生活過那麼多的城市中,對哪一座城市感情比較深些,或最喜歡呢?
周為:我對北京的感情非常深,會覺得北京是我的家,對其他城市我都不會有這樣的感情。所以,無論在世界各地,每當我想到家的時候,我都會看一下北京。但北京是個很差的城市,所以我對北京的感情還挺複雜的。這就好像你喜歡一個人,你喜歡的是這個人的缺點和優點的綜合,即使他的缺點比他的優點多很多。
新浪財經:這是不是跟你在北京讀書有關?
周為:對,會吧。我覺得一個人在大學的生活基本會定義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是由在大學四年裡你讀書的環境,你接觸的人和你所習慣的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新浪財經:能不能簡單的介紹一下你的成長經歷?你之前說過,你是出生在遼寧大連,之後去了清華。
周為:我在大連出生,在那裡一直呆到高中。我讀的是大連十五中學,然後到北京讀了清華大學。我在大學的時候沒好好學習,後來也只能勉強畢業。
新浪財經:你指的只是本科?
周為:對,本科。我讀的是清華美術學院,當時我學的是多媒體和動畫專業。
新浪財經:所以你當時是需要參加專業考試進入的?
周為:對。我屬於特長生,在大連十五中學的時候我就是學美術專業的。我們那很多人都上了建築系、導演系、化妝專業啊。
新浪財經:都是需要一些美術基礎的
周為:對。
新浪財經:那你當時為什麼沒有選擇這些專業呢?還是當時也沒有想清楚,懵懵懂懂的?
周為:這是個好問題。我覺得我還是很清楚我自己要做什麼的。因為我高考的分數其實非常高。我是第一名考進清華美院的。我比第二名高了將近90分。
新浪財經:你指的這個分數是文化分數還是專業分數?
周為:我是指兩個分數加到一起。我的總分之所以能高出那麼多,就是因為我文化課分數非常高。其實我當時的文化課分數也可以進清華或北大,我當時很喜歡寫作。所以我當時還想我或者能進北大中文系之類的一些專業,但是最後還是沒有。我現在覺得我選擇跟美術相關的專業非常好,人在自己還有時間去培養自己愛好的時候應該學一個很炫(fancy)的專業。
新浪財經:在人們印象中(當然這也跟興趣有關),如果你是讀像美術學院這種,好像意味著你的文化課不怎麼好。但是就你來說,即便是單獨看文化課,你也很有競爭力,只憑高考分數也可以走上人們眼中比較熱門的系,比如金融之類的。
周為:不光是我,我當時高中的幾個同學的成績也是非常好的。他們後來上了比如說中央美術學院,或清華建築系這些專業和學校。現在我認識的哈佛耶魯的同學中也有很多都是我的高中同學。我覺得人是有偏見的,他們沒有見到我們這些人,他們見到的是大多數人。
新浪財經:所以你當時的選擇是非常主動的。
周為:對,非常主動的。
新浪財經:在清華的四年,是怎樣的經歷讓你至今覺得北京有家的感覺?
周為: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我覺得北京這個城市非常神奇。北京是一個衝突特別大的城市。北京一方面有5000年的歷史,也有很現代、很現代的東西。比起上海、紐約、香港來說,北京這個城市是一個非常文藝范兒的城市。在這個城市裡生活的時候,你受到的文化的熏陶是非常強烈的。很多人在這兒拚命地賺錢,但同時他們也被這個城市改變很多。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北京,你隨便跟一個出租車司機聊天就會發現,哇,原來他們知道的比我還多。北京就是一個兼容并包、特別有張力的城市。你在世界的任何的地方你都看不到這種力量,包括在紐約。
新浪財經:你從大連到北京是一個地理位置轉移和心智的變化,當時覺得困難嗎?
周為:非常困難,我很難適應大學第一年的生活。因為我平均比我的同學小大概兩歲左右,加上成績又好,所以當時性格比較跋扈。入學之後,我接受不了身邊的人跟我一樣聰明,當時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才把自己調整過來,發現原來我可以當一個蠻普通的人。
新浪財經:這個調適在從國內到美國的過程中也有嗎?
周為:沒有,沒有。後來長大了,就慢慢調整過來了。但小的時候,我的性格其實是蠻囂張的。
新浪財經:所以這跟當時的年齡是非常有關係的?
周為:有,實際上我在大學是一年一個樣子,成長的很快。剛上大學的時候我什麼都不懂,比同齡人單純很多,而等到我畢業的時候,我比同齡人懂得的甚至更多。當時的我就像圖表,在那段時間人急劇地成長。
新浪財經:就是質和量同時拔高。
周為:對,所以那段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定義你的人生觀。我在那之前和之後的生活都比較平穩。在那段時間,對身邊的人,對這個城市,和對自己的認知都有一個極大的轉變。人的生命總是會在哪裡扎一個根。你不會走到其他地方。
新浪財經:當時你也跟很多外地去北京讀書的學生一樣,想辦法呆下來嗎?還是你出國這個打算已經在計劃中?
周為:我當時高中畢業其實就有點想出國,但是我當時想,讀清華好酷哦!當時清華美院被併入已經兩年了。哇,在這個學校讀一下,蠻酷的。
新浪財經:所以入清華是哪一年?
周為:01年,我是一字班的。
新浪財經:01年進清華,所以你04年畢業。然後離開.。.
周為:04年的時候我已經工作一年了。我在3年的時間裡就已經完成了學業,最後一年相當於在做畢業之後的工作。從03年到04年一年的時間,我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
新浪財經:在中關村?
周為:對,微軟中關村西格瑪大廈。離清華兩站路的距離,騎自行車10分鐘。
新浪財經:進微軟是機緣巧合還是「有心插柳」呢?
周為:我的第一個男朋友在微軟亞洲研究所工作,我當時挺崇拜他的,對那兒的人都很崇拜,對那兒很嚮往。那是我這輩子工作過的地方中最魔幻現實主義的地方。我當時實習的時候,左邊坐的是Deep Blue(深藍)的研發者(深藍是由IBM開發,專門用以分析國際象棋的超級電腦),右邊坐的是Open GL之父。在當時的那種環境下,you are like nobody。(你就是一個無名小卒)。你只是一個學生。在那種情況下,你看到科技成就最高的一群人在你身邊,成天在討論一些很世俗的東西。你會覺得自己成天生活在一個非凡的世界裡。這是很有意思的。當時我每天熬夜加班,交下了我人生中最好的一群朋友。
新浪財經:到微軟後又是怎麼到出國的呢
周為:我當時拿了中央美院院長的推薦信,微軟的推薦信和我們本學校院長的推薦信,考了GRE,後來就到了耶魯,讀了平面設計系。
新浪財經:是碩士學位?
周為:對,是碩士學位,但是到了後來,我覺得這個專業跟我本來的專業基本完全不相關了。平面設計是一個非常藝術性的東西,這跟我一直跟科技學的相關的東西不太相關。包括我大學都在學計算機圖形等。
新浪財經:所以你懂得如何用很多軟件
周為:對,包括這麼做遊戲。把遊戲做得更逼真。或者說是做計算機軟件。跟這種東西有關。實際上我們是在用很高科技的算法來製造出最美麗的圖形。
新浪財經:耶魯所在地也不是一個大都會,環境也有改變,跟北京完全不同,耐得住寂寞嗎?
周為:耐不住寂寞。當時快瘋了!你想,從一個北京這種國際化大都市跑到一個村裡。那種條件對我的身心都是極大的傷害。我建議大家不要去讀耶魯。讀USC啊、讀NYU啊,哪怕你讀哈佛,但是不要讀耶魯。
新浪財經:所以如果再給你一個機會,你不會選擇耶魯
周為:我會讀NYU
新浪財經:當時怎麼會選擇讀平面設計的?因為確實跟你之前的專業不太相同?
周為:其實還好,這是史蒂芬-喬布斯最崇尚的一個系,在那裡會學到字體啊、書籍的排版啊,包括美學歷史啊這些東西。當時我在耶魯讀了很多人文的課程,像是哲學、歷史、電影。我的老師們都很了不起,像是全美電影協會的主席等等,我在那兒受到了極大的文化熏陶。
新浪財經:其實如果說在清華、在微軟為你帶來很多技術上的收益,在耶魯是給你補了很多人文理念的東西
周為:對。如果要讀人文學科,上耶魯再好不過。如果喜歡美女的話,去耶魯也再好不過。我記得當時電影課上,是6個人小班。除了我之外,其他都是頂級美女,而且是一個國籍種族一個代表。黑人一個、拉丁美洲的一個、棕色膚色的一個,而且質量非常高。所以如果你喜歡美女,那一定要去耶魯。
新浪財經:所以屬於「三高」型的:高智商、高學歷、高長相。
周為:對,耶魯出美女,出才女。
新浪財經:你在國內不管是在清華還是微軟大多數都是男孩居多的環境
周為:都是男孩。
新浪財經:耶魯反而女兒多數了
周為:是,現在想想,在微軟的時候我可能是唯一的女孩子。
新浪財經:方圓幾里都是男的
周為:對,方圓幾里都是男孩,包括在清華。
新浪財經:相當於從一個男孩堆裡扎到了女孩兒堆。
周為:對從男孩堆扎到了女人堆裡面,沒錯。
新浪財經:那在耶魯肯定也經常坐車到紐約來玩。
周為:那是每週都來啊。
新浪財經:在耶魯是否也交到了像在清華時候交到的朋友呢?
周為:比較少,因為一般學生們的眼界還是比較淺的。我因為在北京包括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呆過,結識的朋友圈已經很高了。在耶魯的一年半過的很寂寞,耶魯沒有讓我得到突飛猛進的成長。雖然別人認為很好,但我覺得還挺浪費時間的。
新浪財經:你覺得養料不夠
周為:不夠,不夠,人脈很重要。你身在的環境要比你書本上學到的東西重要很多。
新浪財經:但你為什麼說,如果再選,你會想選NYU?
周為:在紐約啊,還是嚮往大城市。
新浪財經:但是你後來也沒有直接到紐約,你去了卡內基梅隆。這又是怎麼樣的一個機遇呢?
周為:我在耶魯學得東西太過人文,我還是喜歡科技和商科。所以我去卡內基梅隆一半是上科技有關的,一半是商科的課程。個人覺得,卡內基梅隆比耶魯好很多。
新浪財經:等於一半一半,你又回到了技術相關的領域。
周為:對,等於我一半是在設計學院,一半是學商科,但我主要專注在科技方面的。我之前所學的跟我現在所做的算是門當戶對。
新浪財經:就像我們說的專業很對口,但學位只拿了一個?
周為:兩個,一個是交互設計,另外我還拿了商學院的管理學位。
新浪財經:為什麼在耶魯讀了一個碩士又想再去讀兩個碩士呢?
周為:因為從耶魯讀了書出來找不到工作。
新浪財經:所以也是受限於當時的狀況的,在耶魯畢業是06年?
周為:對,一年半,將近兩年。我中途還在微軟工作過一段時間。
新浪財經:那你還跑到西海岸去了?
周為:對,從耶魯一畢業我就跑到微軟當時亞洲研究院老闆工作的西雅圖辦公室工作了一段時間。
新浪財經:來來回回都是跟微軟有交集的?
周為:有,在北京是實習,在西雅圖我是簽約僱員。我在那兒見到了比爾蓋茨。
新浪財經:所以在西雅圖的經歷還是比較短暫的?
周為:比較短,只有幾個月的時間。但是西雅圖給了我很深的印象。那邊的樹都長得毛毛茸茸的,雨水很多,樹都長得很跋扈,但也不是大城市。
新浪財經:別人看到你的履歷感覺很光鮮,但是其實你也面臨過找不到工作的情況?
周為:對,因為我們那個專業出來,沒有人能找到工作。其實耶魯大多人文專業出來都找不到工作。
新浪財經:沒有因為你是耶魯的而覺得好找工作?
周為:完全不是。
新浪財經:而且大多數人文專業也是希望你再往上繼續讀的,比如讀博士之類的。
周為:對,沒錯,像我的師兄讀的歷史系,出來也去了諮詢業或者銀行業。耶魯的背景並沒有多少幫助,最終還是要你自己去學習。其實你也能拿到一些工作,但可能跟你的專業沒有什麼關係。
新浪財經:所以你當時的境遇是有工作但是不對口,還是根本沒有工作?
周為:就沒有工作。
新浪財經:當時的境遇會讓你有一定的心理落差嗎?會慌張嗎?
周為:要說慌張,我還真沒慌張過。我不是一個慌張的人,天性不是如此。我當時就覺得走一步算一步,況且當時身邊的人也都找不到工作。所以對比之下,自己也沒覺得自己那麼差。加上,其實當時我自己也沒有努力找過工作。你想,我當時從耶魯畢業直接就去了微軟做了合約僱員。我當時找不到立即給我H1B(在美工作簽證)的工作。很難,很難!
新浪財經:所以微軟的工作時你用OPT(美國移民局授予F-1 學生簽證身份人士的校外工作許可)的時間做的?
周為:對,我們的OPT當時有一年。
新浪財經:當時微軟也沒有留你?
周為:微軟沒有留我,不過在這之前我已經在申請卡內基梅隆,一方面也在想其他移民辦法。因為耶魯跟卡內基梅隆我都是拿的全額獎學金,所以我的心理壓力沒有那麼大。
新浪財經:所以當你也會更大多數留學生一樣,有對身在異國獨自打拚經歷的共鳴?
周為:會有共鳴。一方面我覺得我足夠幸運,另一方面我覺得來美國留學的學生們確實蠻慘的,即使是像我這樣的也是一樣。我也經常在微博上感嘆,我們這些學生真的是背井離鄉啊。我是一個很重情義的人,我身邊的朋友如果出了什麼事情我都會大驚小怪一下。遠離父母這種(親情)情感上的東西,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尤其因為我申請綠卡身份不能離境。在耶魯第一年,其實我的語言也不是那麼好,我聽不懂別人說話。課堂上講的什麼我也聽不明白。我覺得對每個人來講(留學適應)都有一段過程吧。
新浪財經:但從你當時的選擇來看,你還是希望留在美國的
周為:對我和我的家人來說,我能夠留下來是一個全方位的考慮。我一定要留在這邊。
新浪財經:那卡內基梅隆的體驗又是怎樣呢?
周為:卡內基梅隆就很好了。這個學校就比耶魯好得多了。
新浪財經:這個學校估計也是一群「怪人」、「奇葩」?
周為:絕對是奇葩。但是非常practical(務實)。耶魯可以說出了很多打工仔。
新浪財經:你的意思是出來的都是管理者
周為:對,企業高管啊,就是那種高級打工仔。但是我在卡內基梅隆的朋友幾乎全部都是entrepreneur(創業者)。那個學校給我的感覺就像中國和美國給我的感覺。中國托著一個很大的包袱在那兒走,然後美國是又輕又快,沒有任何思想包袱。在那兒,我受到非常practical(務實)的教育。卡內基梅隆跟斯坦福大學在這一點上這點非常像。對你沒用的課程它是肯定不會教你的,它馬上會教給你在現實中可以用到的東西,與此同時這兩所學校又有很好的人文歷史背景。
新浪財經:但是卡內基梅隆所在的地方也不是一個大城市
周為:匹茲堡還行,可算是一個大城市了。
新浪財經:比耶魯好
周為:比耶魯好多了,耶魯就是一個town(鎮),一個鬼城。
新浪財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耶魯的校車,感覺無處不在。
周為:對,校車是很好。當時一個星期都在趕作業,睡覺就在校車上睡的。
新浪財經:你在描述兩個學校的時候神情已經不一樣了。說起耶魯,你感覺是已經等不及要離開這兒了,說道卡內基梅隆,你感覺是我終於來了。
周為:對對對,我覺得卡內基梅隆是一個極好的學校。
新浪財經:所以還是在調整,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東西。
周為:對,這跟每個人的風格也不一樣。其實卡內基梅隆也不是都是書呆子之類的。不是那樣子的。商學院、設計學院、美術學院、心理學院的人都不是。它這種務實的本質也讓我跟很多社會名流接觸。幾乎每個月都有公司到我們學校來要人(如校園招聘會)。所以我在畢業前一年就已經找到工作了,所以我進去基本沒有什麼心理壓力了。你想,我進去半年就已經拿到聘書了。那相當於我安安靜靜地在用一年時間把學讀完。之後,直接工作。而且我身邊的同學都是這樣的。
新浪財經:所以在那邊也是用了一年半。
周為:相近兩年左右。在耶魯是一年半,07年到09年。
新浪財經: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什麼呢
周為:第一份工作我做了諮詢業。叫RoundArch(編者註:美國領先的數字營銷代理商,它在芝加哥、丹佛、波士頓、和紐約均設有辦事處)。其實中間有段時間,我在加州的Google(谷歌)、Firefox(火狐)短暫地工作過。我這個人比較喜歡折騰。來來回回各個城市try out(嘗試)。紐約的RoundArch它給非常高的薪水。我當時選擇它說白了就是看著別人給的錢來的。
新浪財經:特別直接的目的
周為:非常直接的目的。不是每個人畢業後年薪就可以拿到12到16萬美元左右。所以當時別的offer(聘用合約)我一概不看。我直接就拿了(AroundArch)。
新浪財經:所以你當時的唯一衡量標準就是工資高低。
周為:也不完全是。我先排除了所有大公司。
新浪財經:所以你故意不去大公司。
周為:絕對不能去大公司。我當時在美國微軟和谷歌的體驗已經讓我把他們排除在外了。因為你做的就是繁雜瑣碎的事,你學不到任何東西。這就是在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而不是說我們這種外國人很容易就被升值啊什麼的,很困難。所以我選擇小公司,應該說是稍微小一點的公司,因為AroundArch也不小。
新浪財經:但在諮詢業也是偏科技類的工作
周為:完全是科技類的。我們的客戶包括HBO,美國銀行等還有其他大型的醫療保險公司。我們裡面有包括藝術人文媒體的,但我不管這一塊。我主要還是專注IT。
新浪財經:進去以後的職稱是junior(初級)的
周為:我進去以後就已經是Senior(高級)了,高級設計師和用戶體驗總監。很Senior level(高層)的了。AroundArch有好幾個辦公室,最開始的職位就是紐約辦事處下面的IT的。
新浪財經:但是你又扎進了男人堆?
周為:基本上都是男性。
新浪財經:而且你又比他們大多數人年輕。
周為:我比絕大多數人年齡小很多。
新浪財經:這會是一個問題嗎?
周為:會是問題。
新浪財經:這應該也算是你整個職業生涯第一份全職的工作
周為:沒錯,應該是第一份正式的工作。
新浪財經:繞了一圈,你也終於來到紐約了
周為:對
新浪財經:當時也又考慮想來紐約嗎?
周為:沒有。誰給我錢多,我就去那裡。正好這個工作又在紐約。全國各個地方都繞了,到了紐約。
新浪財經:但那個時候有感覺會在紐約呆很久嗎?
周為:不會,我是那種喜歡自由自在生活的人。哪怕在一個地方只有幾個星期,我也想「逃離」到另外一個地方一下。我沒有辦法紮根在一個地方。
新浪財經:這個不像水瓶座啊
周為:對,不像,水瓶座會可以在一個地方呆久些的。
新浪財經:在紐約的這份工作覺得是好的嗎,還是有想自己出來打拚?
周為:還是不好的。雖然當時年紀小,工作也有跟不上的時候。但是還是感覺身邊同事比自己笨。因為你仔細想想看,像我們的經歷算是比較精英的。像我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時候,我真的是跟一群極其聰明的人在一起。所以當我在做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還是覺得下了個檔次的感覺。我身邊的人也不是說都是名校畢業的,或者全是世界頂級科學家這類的。
新浪財經:尤其可能大公司都把出類拔萃的選走了,你在的公司可能是能力比較折中的一群人。
周為:對,比較折中的。對別人來說,我的工作已經是一份很完美的工作了。薪水很高、有很好的發展空間。但我覺得還好。尤其自己還是在給別人打工,實在受不了。
新浪財經:所以接下來你是怎麼走的呢?
周為:之後,我在紐約不同的領域拓展我的人際關係圈。這一點我非常擅長,到處認識人。這個世界的規則就是這樣,跟你的技術沒什麼關係,跟你認識的人息息相關,人才能帶來機遇。
新浪財經:能舉一個例子嗎?比如像你現在的合夥人你是怎麼認識的
周為:我在紐約的一個中國畫廊認識了一個朋友叫David。然後他給了我一些機會接觸了一些美國這些高等圈子裡的人。
新浪財經:所謂高階級的(highclass)
周為:對,基本是白人、男性。對我來說,剛開始進入這個圈子是非常intimidating(恐慌)。我也很害怕跟別人講英文,慢慢就習慣了。後來這些人提供了很多機會。後來通過David的關係認識了現在這個合夥人公司的老闆。然後這個老闆告訴我既然我喜歡創業,不如跟著我一起創業吧。我們是一起做的一家創業型公司。但是我們的錢很多。我的兩個合夥人的的父親都是億萬富翁。
新浪財經:所以你們沒有像其他創業者面臨的「第一桶金」從哪兒來的問題
周為:對,非常地有保障。不過後來我覺得這樣也不是很有意思。因為VC(風險投資)應該是你人生的最後一份工作,而不是第一份工作。因為你給別人投錢,這個回報期很長,我這個人還是急。我要等5到10年,才能看到錢回來
新浪財經:你希望看到立竿見影的回報?
周為:我要立竿見影的。
新浪財經:那你應該搞金融業
周為:金融業也見得不立竿見影。我覺得還是創業比較適合我的性格。
新浪財經:所以在你上一份工作結束之後你就選擇自己創業?
周為:我不是,拿到綠卡的那天,我辭職了。從那天起開始創業。用了公司的擔保,公司的律師。但是我也給公司賺了很多錢。
新浪財經:完全不虧心了
周為:完全不。我給他們其中的一個項目就賺了1個億。我一點都不虧心。他們給我的錢還是要比我賺得錢少很多的。
新浪財經:不管從你自己的家境還是其他經歷來看,錢的多少對你來說其實不是問題。但是為什麼當時第一份工作會那麼看重薪水多少?
周為:因為我覺得這樣是對的。追求金錢是一件非常非常正確的事情。他可以給你身邊的朋友和家人得來保護。這跟我受的教育也有關係。人要有賺錢的能力,不要去恨這個金錢。有了錢,你真的是可以很好的照顧到你的家人和你的朋友。
新浪財經:錢在你的生命中扮演了很多角色。你在用錢投資、你當初也想賺更多的錢,那錢對現在的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周為:這個說起來就很複雜了。我覺得人是一種精神性的生物,我自己是個唯心主義的人,但我覺得物質是在唯心主義之上的。要把物質生活跟精神生活缺一不可,但是你讓我捨棄,我會去捨棄錢這個物質的東西,保存自己精神的東西比較重要。我這些奇怪的觀點,也不見得是對的。
新浪財經:那你的公司現在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
周為:我們是佔11%的股份,這個錢我們可以商談。但是所佔股份是11%到80%。
新浪財經:你所投的是可以只是在一個想法狀態的公司?
周為:它可以是一個團隊的。我們現在已經有自己的團隊,我們會幫公司去把這個團隊一點點養大。我們甚至會幫公司招人。公司做產品的時候,我們也會全程跟進,協助做出重要決定。再在這個過程中尋找他們需要的人。這就是個孵化過程,好像養一個小孩一樣,他身邊的事,我們都會幫他去做。
新浪財經:如果我是一個有很好想法的人,第一步應該是怎麼接觸到你們呢
周為:主要是通過網絡。在我們身邊,在紐約地區,有很多很多這樣有想法的人了。所以我們現在是不缺項目的,我們計劃一年只投三到四個。所以我現在可以看到100、200,甚至上千個計劃書遞交到我們手裡,但是到最後都沒有可看性了。
新浪財經:大多數還是發郵件的
周為:對,郵件。我們會在大型會議上找。
新浪財經:所以像什麼TechCrunch這種大會你們一定會去。
周為:我們一定會去,像紐約這邊相關的start-ups(剛創立的公司)的會議我們都去參加,去找人,跟他們談、聊天。VC是一個我們去接近別人的工程,不一定是他們來接近我們。當然別人可以來找我們。找錢的人當然比要錢的人更急迫了。我們寧願主動跟對方談,因為有時候對方已經有一定的媒體曝光率了。
新浪財經:如果假設雙方談了,那你們有一個最低估值投入嗎?
周為:我們只投早期、天使的,我們只投M&A(企業兼併)。我們不投上市啊之類的項目。
新浪財經:所以就是最初階段的?
周為:對,我們是「天使」,但是我們要求佔很多股份,11%到80%。這跟一般孵化器不一樣,一般孵化器只佔3%到6%,而我們佔的比例很高。像最近的這個unroll.me,我們相當於把整個團隊買下來了,我們佔了89%的比例。
新浪財經:這個案子估值是多少
周為:這個東西很微妙的。首先,我們不做傳統的估值,估值都是胡扯。你跟這些人談的時候,你是要做他們的戰略合作夥伴。這個價值怎麼估?例如我跟一家電商合作,讓他把把每個月流量的15%給我,然後允許他在我的公司打廣告。這個時候,我的估值跟他的估值都同時升高了。對「天使」來講,估值就更難了。我們相當於是大股東,往裡投錢。市場已經有這樣那樣的估值,有很多用戶已經開始賺錢了。我們往裡面投錢,錢是我們自己的,跟別的VC沒有關係。我們就相當於創業者,我們投了多少錢,公司的估值也就跟著在變。
新浪財經:所以你這兒沒有所謂的傳統估值
周為:傳統估值都是說給別人聽的。
新浪財經:跟你合作的人和團隊在過程中肯定也有反覆,也存在討價還價
周為:我們的議價能力是非常強的。對於其他的VC公司,他需要不停的去籌錢,不停把自己的資金量擴大。而我們現在已經掌控half billion(5億美元),就是說我們用我們的下半生去投資,錢都投不完。所以很多情況下,這是一個done deal(板上釘釘的事兒)。對方跟我們談的時候,我們會給他一個必須說是的回答。因為對他來說,擁有最終的資金來源保障是很重要的。
新浪財經:如果我的理解正確的話,你的意思是說其他的風投面臨著同樣去找錢.。.
周為:風險投資人的工作有兩個。找到他想投的創業者,把錢給他們。另外,需要自己籌錢,利用其他的資金源把自己的資金容量擴大。
新浪財經:所以你的公司是沒有籌錢的這個顧慮,而只是專注於發現好的對象、公司。
周為:對,完全沒有。在跟創業者的合作上,倒不是說去磨嘴皮子讓我們投他。而是我們需要幫他們成長,共同成長。他們犯了很多很多的錯誤,我們要去幫他們善後。他們不停地犯錯誤,我們就會看到我們的錢一直在浪費。有時這段時間應該花的錢,他們卻花了三倍、四倍,這對我們來說,肯定會造成心理壓力。
新浪財經:所以這方面的壓力是有的
周為:對,這方面的壓力挺大的。
新浪財經:那你覺得你現在的工作狀態已經達到比較理想的工作狀態了嗎
周為:沒有,我同時在做一家我自己的公司。等過段時間公司成長起來,我就回國自己做了。
新浪財經:想到國內有一個辦公室
周為:對,我們在國內已經有辦公室了。人都已經招了,但是根本沒有時間做。相當於晚上就在做那邊的事情。
新浪財經:這是跟你現在公司區別開的。
周為:對,是單獨的,個人的。
新浪財經:所以你還是想回到「家」
周為:我想回到那兒。我想盡心盡力地往家裡走。
新浪財經:所以你還是想回到北京。
周為:對,回到北京,定居在那裡。
新浪財經:所以那個是你想要的狀態
周為:對,風險很大。
新浪財經:因為相當於你就會放棄現在得天獨厚的條件
周為:那些還好,只是你失去了優越感。但這樣的優越感對職業生涯來說有多少價值呢?佔有50%以上的股份,有一家公司的滿足感是我想要的。我非常追求成就感,這種成就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這是心理上的滿足,告訴了我「原來我是可以做到這樣」。
新浪財經:所以還是想經歷創業的過程
周為:對
新浪財經:覺得自己現在成功嗎
周為:不覺得,我覺得我離成功遠著呢,太不成功了。可能更同齡人相比,我還不錯。但是,我身邊的同齡人很多都是千萬富翁,這方面也沒法跟別人比。
新浪財經:是不是有那種往下比綽綽有餘,往上比,有又很多不足。
周為:對,人都是往上看的嘛。往上比,你就覺得自己還是挺失敗的。
新浪財經:有些時候,還是有挫敗感
周為:會有。絕大部分時候都有挫敗感,應該還會有進步。
新浪財經:現在有沒有比較得意或者失意的投資經歷呢
周為:像我們投的unroll.me,剛剛上線了一兩個月左右(從7月份算起),現在用戶也在增多。因為我做孵化器的時候是非常精細地看著他們走的每一步,然後我知道他們經歷的每一個很痛苦的過程,還是挺有意思的。
新浪財經:這是項目是你比較得意的
周為:這個項目是我在全權管的。當然還有其他兩三個項目。但是其他幾個我就不怎麼管,讓他們放手做,但這個的話,我就一直在管他。
新浪財經:但是我記得你跟我講過,你們投的項目都是一年的。
周為:對,我們就是在一年到兩年的時候,就讓他出去了。
新浪財經:那你如何定義這個投資是否成功,終極目標會是什麼
周為:每個孵化器都有自己的風格,像YC(Y Combinator)什麼的。我們是非常精英的、低調的。像YC就是佔3%到5%,他們就是以他們的網絡人際(networking)為特色的。而我們的孵化器是要快速孵化、快速迭代。其實這個是非常聰明的。這樣,一旦一兩個月我們就能判斷這個東西會不會失敗,一旦發現會失敗,我麼就立刻摒棄,投下一個。
新浪財經:所以別人打的是「持久戰」,你打的是「閃電戰」
周為:對,我們就是閃電戰。
新浪財經:所以也是非常殘酷的
周為:對,其實看到情況是很快的。也不能說一兩個月吧,三四個月應該基本看出苗頭了。這種模式也不是說適用於所有行當。比如像電商我們就不投了。你想電商的話,磨合期要多久啊。我們也不投SNS(Social Network Sites)。我們投了好多工具類的東西,就是說,立刻投入市場,你馬上就能看到人使用。
新浪財經:所有重點就在於你必須要有一個非常好的想法思路,以及正好是你們想投的這種類別裡面。
周為:對
新浪財經:對80後有沒有什麼建議?
周為:80後很能折騰啊。
新浪財經:你這個折騰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周為:既是褒義也是貶義。
新浪財經:所以要是貼上一個標籤就是能折騰的.。.
周為:能折騰的一群人。要不我怎麼喜歡韓寒呢。韓寒很能折騰的。你要說這個人多有本事,可能也沒有那麼有本事。賽車,賽得一般。寫字,寫的一般,但是我喜歡他,因為他代表了我們80後這種能折騰的風範。我身邊的朋友們大部分都是在做PE、做金融、投行、創業。80後骨子裡的這種精神都不像中國人,像希臘精神、美國精神。
新浪財經:這跟我們是獨身子女有關係
周為:肯定是有關係的。說白了,我們別無選擇。有(贍養)父母的負擔。這種情況下,你不能自己很自私地去做一份很安全的工作。你也想去看看、闖一闖。給自己的老人有這種選擇的餘地。有時候我們會把一切都放開,孤注一擲。要不別人怎麼說「70後靠存款、80後靠負債、90後靠老爸」呢。我覺得特別有意思。
新浪財經:80後需要成功需要哪些品質
周為:一定要人品好。
新浪財經:人品好這個特別廣。具體哪方面呢
周為:要靠譜。
新浪財經:又怎麼定義靠譜?
周為:靠譜是當然的。
新浪財經:對於自己的感情呢。我看到你微博上寫的「本姑娘擅長工作。記得當時在美國找工作的時候,被考官質疑是否可以勝任諮詢業的快節奏。答曰,大學雙學位,每個學期8門課,每週去三次夜店,然後三年畢業了,然後頓了頓,說,大學四年還有個花心男朋友(bf who cheats all the time)。考官抬起頭,憐憫和嘉許地看了我一眼,堅定地蓋章通過。」這讓我覺得很佩服,望塵莫及。
周為:這是個極好的找工作的陳述(job pitch),我每次找工作的時候,基本上說了這段都能拿到工作offer(聘書)。其實那個時候學業那些都無所謂,但是有一個無理取鬧的男友是非常難搞的。你要每天滿足他的需要,而且他每天也在不停地給你製造麻煩。所以在那種情況下能存活,那這個人真的不容易了。
新浪財經:所以你的性格磨練是通過職場、感情等所有綜合到了一起的。
周為:對,肯定是
新浪財經:20年後,你覺得你會是什麼樣子的
周為:20年後,我覺得我會成為一個很成功的人。至少別人眼裡的成功,擁有權力和財富。不一定擁有很好的家庭,這一點我有一點放棄了。但是我應該會站在世界頂端,別人做不到的。這一點我深信不疑。雖然說我現在才開始。
新浪財經:20年後,在北京?
周為:應該在紐約有一套房子,在北京有一個房子,在巴黎也有個房子。然後就在這幾個城市不停的旅行。
新浪財經:會有這個畫面,你覺得這是你20年後想要的生活。
周為:我想要有成就,我必須對自己誠實。有些女孩子會說希望自己有一個完美的家庭。我也想要家庭,但是我的性格決定了在家庭和事業之間我會選擇事業。當你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只能嘆息說『明白了,我只能這樣接受我自己』。
新浪財經:希望別人怎麼形容你
周為:至少跟我的性格相符吧。我是水瓶座,我的性格就是古靈精怪。我確實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所以我希望別人喜歡我這個人,而不是我創造出來的形象。那是虛假的,要真實。如果真實的自我會把我身邊的朋友嚇跑,那麼他們不值得擁有我,我也不屬於他們。就像亦舒說的「能夠說出來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夠搶走的愛人便不算愛人」所以,能被嚇跑的朋友便不是朋友。一定要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