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人港事:股市冬天裡的香港券商

1 : GS(14)@2012-09-07 10:13:47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 ... /185512657216.shtml
 文/ 新浪財經香港站站長 彭琳
  全球金融市場陷入寒冬,不少生意冷清的香港本地券商經營緊張,業界有人拉親友下水來完成工作配額,有人夜更兼職開的士,有人一邊上班一邊開網店…… 在此情況下精明的券商開展業務多元化以求生存,同時積極將眼光投向內地,並與內地同行展開合作。業界人士估計,本地券商若不能迅速轉型,三五年後或難逃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近来香港证券业界盛传不少人“白天是金融精英,下班去开夜更的士”,有业内人士透露,的确听说有些人这么做。  近來香港證券業界盛傳不少人「白天是金融精英,下班去開夜更的士」,有業內人士透露,的確聽說有些人這麼做。
  本地券商經營慘淡
  全球金融市場持續慘淡,以金融業為支柱的香港,上半年日平均成交僅四五百億港元,原本就在與外資券商競爭中處於弱勢的香港本地券商,步履更加艱難。
  「每個月quota(工作配額)怎麼都做不到,」在一家大型港資券商中任港股經紀兩年的阿勘說,原本股市淡靜中願意買賣股票的客人已經不多,而公司還每個月都增加工作配額,計算工作量的方式則不斷下調,「每個人的計算方式還不一樣,總之就讓你佣金拿不足。」他苦笑著說:「你以為做金融的是剝削別人肥自己?你才是被剝削的那個!」
  不過儘管憤怒,阿勘也同時表示,公司這樣也是無奈之舉,「業績越來越差,但中環寫字樓租金卻不斷升高,現在政府定了最低工資,行政、IT這些支持部門工資都要加,公司有什麼辦法呢?」
  相比之下,阿勘所在的這家大型本地券商情況還不算太壞。剛剛離開一家小型券商的肖先生透露,前東家的情況已經惡化到要靠從新聘員工身上「吸血」的地步。「用低門檻把新人招進來,然後就由資深員工誘導他們自己開戶,以及說服家人、親戚、朋友投錢開戶,利用得差不多被『榨乾』了,就考慮把他們炒掉,」他說,「親眼看到不少小朋友進來以後夢想『發財』,結果是自己和家人積蓄都賠進去,還欠一身卡債。」
  開的士開網店另謀生路
  與此前成交旺盛時相比,經紀普遍反映做交易的客人少了兩三成至一半以上,有人坦承,「高峰期一天100多個電話,現在一天都沒有一個!」香港券商底薪普遍較低,甚至有些小券商沒有底薪制度,工資全靠交易佣金,在這種情況下,另謀生計的人越來越多。
  近來業界盛傳不少人「白天是金融精英,下班去開夜更的士」,有業內人士透露,的確聽說有些人這麼做。由於白天業務冷清,不少人可以蒙頭大睡甚至不來上班,兼職一份夜班工作完全可以應付。而部分「80後」的業界人士則流行開網店,用電話或電郵聯絡客戶。「買些小電子產品,每月收入三五千,差不多是正職收入的一半,還不錯啦,」年輕的陳先生表示。
  裁員大潮來襲
  已裁員兩成的美銀美林近日發佈調查報告稱,今年以來,不論以月、季度或半年計,港股成交額均創2009年2月以來低位,預料香港的本地券商甚至是港交所的前景都面臨挑戰。
  業界消息透露,從今年初開始,本地已有不少券商在逐步裁減人手,部分券商已裁減10%至20%的員工,並且不計劃在短期內填補人手。
  小型券商眾利股票主席董偉坦言,自己的公司近來數月都僅僅維持收支平衡,全年能否盈利有很大疑問,他相信如果情況沒有改善,今年底將有20至30間的小型券商破產。新任特首梁振英將在10月宣佈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證券業界預期金融業新政策將是重點,眾多業界組織都在爭取在施政報告前,向政府遞交改善券商生存環境的建議。
  券商積極自救業務多元化
  然而,精明的香港金融精英,絕不都是伸長脖子等待政府搭救,坐以待斃的一群。
  為在激烈競爭中求存,許多券商都開始業務多元化。例如本地龍頭券商之一輝立證券在提供證券買賣交易之外,還開展了期權、外國期貨、外匯、基金及債券等業務。該行董事黃瑋傑指出,如果單純從事證券交易,券商在目前市況下的確較難生存,因此應當將業務範圍拓展開,嘗試業務多元化至今公司一直沒有裁員,反而還有空缺。
  另一上市券商民豐企業今年也新增設了多種業務,包括企業融資、財務顧問、保險中介人服務等,甚至還拓展到投資移民業務。
  抓住內地救命稻草
  與此同時,有越來越多香港券商開始接觸財力更為雄厚的內地同行。上週末,中信證券宣佈斥資12.5億美元收購創立於香港,後來由法資控股的里昂證券,被業界視為要價滿意的一例。此前更著名的一次賣盤,則是本地最大型券商大福證券(2.45,0.04,1.66%,实时行情)與內地海通證券「聯姻」,前者搖身一變成為「海通國際」。
  有人認為,大福、里昂這種模式並不具有普遍性,因為他們都是以客戶群體龐大,分行眾多來獲得收購對象的青睞,大福在出售前市值達34億港元,港澳客戶高達15萬,里昂證券更是業務遍及全球。業內消息稱,目前市場上一直在與內地接觸、「待價而沽」的大型港資券商還有新鴻基公司(3.65,0.04,1.11%,实时行情),但其與農銀國際的談判卻很久都未有結果。
  然而小型券商方面,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稱也有不少賣盤情況,潛在買家同樣主要來自內地。該會副會長梁崇讓估計,目前收購一間小型券商成本已低至一千多至二千萬元港幣,用這樣低的價格來獲取一個境外金融平台,對很多內地企業來說都不難負擔。
  香港券商與內地的合作中,被普遍視為成功範例的則有耀才證券。該行2010年引入交銀國際作策略性股東,並擔任其保薦人將其運作上市。這種模式下香港券商一方面保留了自身的資源和大股東地位,同時又提高了知名度並擴大了客源,被外界稱為「耀才模式」,上市半年後耀才客戶群就增加了一倍,市場佔有率也提升了一成。該行總經理陳啟峰稱,這樣的合作產生了1加1大於2的效應。
  對於這次合作,策略股東交銀國際首席執行官譚岳衡也認為,這說明本地券商並非昨日黃花。他認為香港券商擁有長期客戶關係,如果與中資券商合作,讓中資入股,既可保留自身的歷史價值,又有新資金擴大地盤,可以將影響力延伸至內地。
  事實上,由於本地券商在IPO等承銷業務中的競爭力較弱,而且全球投行業也已風光不再,探索多方面業務潛能已成為必然的求存之道。其中,中國內地客戶的理財、資產管理服務需求越來越大,而當地機構能提供的服務種類有限。香港券商無論是與內地券商合作,為客戶提供海外服務,還是在CEPA的支持下直接在內地拓展客戶,都將成為其生存發展的新「藍海」。
  只是,在這個新的領域,券商自身的海外網絡和平台無疑將成為其核心競爭力。目前的本地券商中,傳統型經紀業務仍然佔據主流,擁有海外網絡和平台的券商數目並不太多。資深業界人士預計,留給本地券商轉型的時間最長不超過3、5年,在此之後,僅依賴傳統經紀業務和本地客戶群的中小型券商,或許難逃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4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