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ball:成功靠僥倖 幸福非必然
1 :
GS(14)@2012-09-04 12:41:51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904/18007365
今日,不談體育,講講正版Moneyball作者Michael Lewis的故事。
Lewis是非常成功的作家,1989年憑華爾街揭秘式半自傳《Liar's Poker》成名,後來寫過關於體育和政治人物題材,也一紙風行。他早前回母校普林斯頓大學,當畢業禮演講嘉賓,以下是演講的簡化版:
「30年前,我畢業。我主修藝術史,非常肯定自己的市場價值是零,但誤打誤撞,現在有了點名和利,所以想在各位同學出社會打滾前,和你們分享,事業是一件怎樣神奇的事。
在學校時,我從沒寫作經驗,不過有次得到一位我非常敬重的教授指導,寫了篇藝術史論文,這是我首次覺得自己有興趣以寫作為生。我對論文十分滿意,但教授的評語是:『唔好諗住靠寫嘢搵食。』結果我也沒有,而是繼續讀碩士,閒時自己嘗試寫作也寫不出一個所以然,因為根本找不到有趣題材。
凡事非老奉 要學會感恩
某晚出席飯局,鄰座是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一位高層的太太,結果由她半強迫丈夫為我在所羅門找了個差事。我對投資銀行一竅不通亦沒有興趣,但糊裡糊塗,一年半間賺了幾十萬(美元)。當時投資銀行市場火熱,不少人像我無端端變成衍生工具『專家』;而我,則終於找到寫作題目!我告訴父親準備辭職寫這個華爾街故事,他說:『留低做10年,儲夠錢,到時寫乜都得。』我沒有等;我知道如果等10年,這團火早已消失。結果寫成了"Liar's Poker",大賣了100萬本。
突然間人人說,我天生是作家材料。我當然明白這有多荒謬:整件事的關鍵,是運氣,是一連串的巧合,包括那頓晚飯、感染我的論文導師、包容我的父母、還有在最火紅年代加入最搏的投行,親身經歷這故事等等。
我這可不是裝謙虛。
可是,世人—尤其是成功人士—總是喜歡理性解釋成功的前因後果。體壇如是,商業社會也如是:我賺錢賺得多是應得,『成功非僥倖,勤儉與才能』嘛!但我的故事足以說明,幸福非必然,成功應該感恩,不但是對社會,更是對沒有像你一般幸運的人。這一點希望各位同學記住,因為這是很易忘記的。
幾年前,加州大學研究員找來一些學生做心理學實驗。學生們三個人一組,討論複雜道德問題(例如怎樣處理學術作弊、管制校園內喝酒等),其中一個被研究員隨便挑選封為『組長』。30分鐘過後,研究員拿來四塊曲奇餅給三個學生。當然每人拿了一塊,但餘下一塊怎樣分配?原以為會發生的尷尬,完全沒出現:那些30分鐘前被隨便欽點、沒有任何過人之處的組長,全部「當仁不讓」地吃了第四塊餅。組長身份完全來自幸運,但那種『應得』、『老奉』的想法,竟是那麼自然。
各位同學,在你的生命裡,你就是那組長,儘管你大可能有過人之處,但你生在這自由和充滿機會的國度、栽培你的父母、讀了精英大學、認識了其他「組長」而進一步提高日後成功機會,都是上天特別眷顧。你的人生將會遇到無數的第四塊曲奇,漸漸你會開始感覺這是你應得的。不過,假如你能至少假裝這不是應得之物,你會更快樂,世界也會更美好。」
這是很適宜開學周分享的演說。
週日神聖一票 改寫歷史
我也聯想到,很多香港人也有這種「老奉」心態(Sense of Entitlement),深信香港成功,源於香港仔聰明、勤奮(每次聽到「獅子山下精神」我都有少許作悶),但忘記了:葡萄牙人霸了澳門而不是香港、鴉片戰爭、四五十年代大陸的動盪、英國統治留下的好與壞,這些歷史的偶然都構成了這香港故事。否則何以一河之隔,和我們同文同種的人,際遇完全不同?
明白到香港成功的偶然,就應該醒悟:破壞這成功,也可以是表面上不會致命的問題加起來的連鎖反應。香港資訊自由,不需擔心洗腦教育?未洗腦,星期日都會有四成選民票投保皇黨,有仲得了?香港勝在有法治?外傭明明依法可申請居港權,港珠澳大橋明明是政府環評漏招,尋求司法救濟的竟被打為政棍。誠信和廉潔?唔好逼我再講梁振英陳茂波曾蔭權許仕仁麥齊光了。言論自由?那份報紙不偏頗?DBC是商業糾紛?陳克勤都敢答的問題就是不能問胡錦濤?買唔起樓?抽置安心、青年宿舍。舖租唔夠貴?增加自由行。政制民主化?靠那班搞了20年的人慢慢傾、慢慢砌、慢慢溝淡,鬥長命吧。
我只希望,下週日9月9日你和我的一票,也可成為改寫歷史的小事。
姚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