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收費報加價有理
1 :
GS(14)@2012-08-30 13:24:13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30/18003679
《信報》加價至8元。有人覺得物有所值。也有人覺得,舊媒體夕陽行業,加價就是加速完成歷史任務。
定價這玩意,向來都不是精密科學。這句話出自一個經濟人的口,一般行外人可能覺得奇怪。但是真正通明經濟學原理的朋友,就知道市場是發現的過程;價格的決定,跟其他生產決定一樣,從來都是由人的主觀願望所主宰,從不斷的反饋中前進。所以,加價除了是簡單的成本效益計算,更重要是生意模式的演進。
我第一個想到,就是廣告收入模式的改變。傳媒和廣告業,本來就是銅板的兩面;兩個行業,同樣受互聯網的衝擊。傳媒業的對手,是免費,有一定質素的資訊。廣告業,競爭除了互聯網廣告,更重要是消費會繞過廣告資訊,直接去搜尋所需的產品資訊。
資訊氾濫,令到傳訊行業要更加快狠準,亦未嘗不是一次機會。以前銷量大觀眾多,對傳媒來說是祝福,對投放廣告的商戶,是大包圍的策略。今天,再大包圍,也會被湮沒在秒秒更新的資訊海。反而,到題地影響需要影響的人更加實際。從這個角度看,《信報》只加兩元,直覺是未夠大膽,要是10元不用找,態度更鮮明。
也有人問,內容真的值這個價錢嗎?主觀問題,人人答案不同。不過,外國的報業,早有客觀對應策略:訂閱,一天6元,網上訂戶,再行折扣。在免費資訊的世界,願意付費的訂戶,是高消費群吧,廣告定價也高一點。所以,加價可以並非純粹為增加賣紙收入,這就是做生意的趣味。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