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權衡」:創業板高管與PE的巧妙周旋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5NMDcxXzM2OTc5Ng.html?pc_hash=q9HiMW

創業板IPO之路充滿曲折而極富戲劇性,作為「雙刃劍」的PE與高管之間既相互謀利又相互制衡,對於權益互相博弈成為兩者在某一時間段內的「囚徒困境」。

WIND數據顯示,267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有超過160家背後呈現PE機構的身影。這些投資機構多在企業擴張期進入,形成了高效的回報。

「對 賭,或者回購,都是PE與創業板老總們博弈的結果,而我們的籌碼是能夠優化他們的股權結構,同時在IPO之路上提供更多的人脈、資金、經驗等方面的支 持。」上海一家創投公司負責人昨日告訴記者,PE與企業家之間就是一場博弈,「雙方各取所需,但是在利益最大化問題上,雙方都希望能夠博得更多一點。」

人人想吃「唐僧肉」

9月30日,東方日昇(300118)發佈公告: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深創投)減持115.3506萬股,減持數量佔公司總股本的 0.33%。深創投減持的時間段為9月21日至9月29日,減持均價為每股16.94元,合計套現1954萬元。

減持後,深創投尚持有1737.4094萬股。按照東方日昇昨日收盤價15.32元計算,深創投持有的股票市值尚價值2.66億元,相對於2008年8月5000多萬元的投入成本,三年之後的獲利達到了近5倍。

資料顯示,深創投是2002年10月正式成立,目前平均年投資回報率(IRR)為36%。

創 業板的高回報超出了當初PE的預期,上述創投負責人坦言,雖然之前曾投過中小板上,但創業板「輕資產、高成長」的特性使公司上市的整體規模相對中小板要求 降低,上市時間縮短,這大大加快了投資資金的回籠,「何況回報率很高,幾乎人人想吃這塊『唐僧肉』,所以PE如雨後春筍一般在今年突然增多。」

江蘇一家本土PE副總昨日向記者感嘆,創業板批准之前,PE僅有鼎暉資本、英聯資本、弘毅投資、新天域資本等幾家,「創業板一開,滿大街都是夾著皮包拉資金找項目的PE經理人,穿拖鞋的都有了。」

記者注意到,這僅僅是深創投諸多投資回報中的一個,如同上述創投負責人所說「如今創業板成了唐僧肉,誰都想來吃一口。」

在目前的創投機構當中,深創投以16家創業板的成績領跑;中科招商、同創偉業、創東方、達晨創投、東方富海、復星集團等緊隨其後。

同時,一些美元基金、券商直投等等都開始現身創業板,例如中比基金、紅杉資本、智基創投、英特爾、軟銀賽富、國信弘盛、平安財智、海通開元、金石投資等。

在上海一位基金經理眼中,PE泡沫依然存在,而這種泡沫又通過PE轉嫁到創業板公司上,「我一個朋友做了近10年的PE,他告訴我,以前去企業談都是5倍、6倍的,現在低於10倍你都不好意思開口,很多都搶到15倍、18倍。」

記者瞭解到,隨著緊縮政策愈加明顯,以及炒房、炒礦等投資形式日益受限之後,股權投資成為各方資本持有者日益關注的投資形式。

從上海、北京、天津出現的競爭性優惠政策,到各地巨型產業基金的興起;從銀行、證券業的高歌猛進,到草根PE的遍地開花,一度被視為PE發展障礙的審核、融資和退出難題,都在無形中被逐漸消解和淡化,顯示了這一新生行業極強的生命力和適應性。

從 創業板開閘至今,深創投依然是最大贏家,它投資的網宿科技、中科電氣、中青寶、鼎龍股份、三維絲、當升科技、數字政通、樂視網、東方日昇、新國都、信維通 信、晨光生物、滕邦國際、鐵漢生態、翰宇藥業、洲明科技16家均已上市,而擬上市公司則更多,這些投資給深創投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回購協議不能少

上 述的創投負責人告訴記者,PE與企業之間的博弈是資本融資領域永恆的話題,PE選擇企業需要權衡的因素很多,「包括成長性、盈利能力、團隊能力、風險控制 等等,而對企業來說,一定是希望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合適的PE。PE能否獲得更高的回報,更多取決於和公司高管的博弈,例如回購、對賭、補償的協議,深創 投更擅長此術。」

以東方日昇為例, 2008年8月10日,深創投、麥瑞投資、科生投資、匯金立方、中物創投、陳漫、楊增榮等共同向東方日昇注資1.5億元,佔增值完成後新公司15%的股份,其中深創投出資4500萬元,佔股比例為4.5%。

但 是由於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東方日昇未能完成《寧海縣日昇電器有限公司增資擴股投資補充合同書》中2008年度預測的淨利潤。2009年4月26 日,東方日昇按照前述合同書約定的補償標準,將公司創始人林海峰持有的8.753%公司股權以每股1元的價格按比例分別受讓與前述各股東。

這樣,深創投所持股份比例分別增加到7.126%,截至東方日昇上市發行前,深創投持有其926.38萬股。隨後,東方日昇在2010年年報中宣佈「10轉10派5元」的高送配方案,深創投持股數也增至1852.76萬股。

「這 都是博弈的結果,PE在投企業的時候也會考慮風險控制,一旦企業達不到盈利增長要求,就必須按照協議進行補償或回購。」上述PE副總坦言,這是行業內的規 矩,「有企業家曾反問我,如果我盈利達不到標準,你要求我補償。如果我盈利超出標準,是不是PE應該給予獎勵。我說這是不可能的,企業盈利是其應有的責 任,我們作為投資人是來追求回報的,不可能反向獎勵。」

貝恩投資(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竺稼說,企業在選擇PE的時候首先要瞭解PE的想法,比如PE對選擇的企業有哪些標準。

一般來說,PE投資企業的標準有三個方面:一是要有一個長期看法,看企業有沒有長期的發展潛力;二是非常看重企業的現金流;三是在所投資的企業內部, 需要跟其他股東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上 述PE副總炎炎,自己投資前會考慮能否與企業的管理層有一個長期的合作關係,如何找到一個有效的機制,實現利益的一致性是至關重要的,「這需要和管理層進 行博弈,有些企業不願意補償,很強勢,那麼我們看其是否近期有上會報材料的可能,如果半年內有這種可能,我們也就會放棄補償。」

在他看來,這是企業博弈得勝的一種結果,但是「對賭協議可以不簽,回購一定要簽,否則PE是不會同意的。即使再牛的PE也會要求企業簽署回購協議,畢竟萬一有風險,企業回購還是可以抵消一部分成本的。」

難改的「囚徒困境」

在記者採訪中瞭解到,部分強勢的PE甚至能夠影響企業管理層的發展路徑。

這 一點,上述基金經理深有體會:「一般有PE股東的創業板都會有高送配,這是PE進入時候就有的協議,否則他們不會注資進入企業。雖然現在PE如麻,但是關 係深厚能夠和會裡熟悉的PE還是不多,因此為了上市,很多企業還是願意接受PE的一些苛刻條件,諸如高送配、超募資金投向等等。」

對此,上述PE副總坦言,業內的確有這種現象,「主要是為減持做準備。超募資金投向,一般也是關聯利益方,這是企業必須承受的,因為你沒有和PE博弈的籌碼。」

在 企業與PE的博弈中,浙江一家擬上市公司董秘告訴記者,企業一定要先設法拿到一個合同條款。「拿到合同條款,企業的融資就有保證。一是可以要求PE表明他 們的態度。一般而言,優質的PE給了合同條款後,不會反悔,除非他們發現企業騙了他。二是,合同條款可以讓PE和企業盡快談判,避免浪費幾個月的時間做盡 職調查和最終簽約。那麼PE一般都藉機要求增加對賭籌碼,如加大回購或者補償條件,這時候企業就要學會博弈,例如可以表示自己在和幾家PE談,或者以企業 上市前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上述PE副總坦言,對於PE來說,即使影響企業發展路徑,最多也就是上市當年或上市之後一年,「這是PE博弈的底線,例如我們會要求上市第一年達到一個業績標準,這樣有利於PE的12個月解禁期後減持。」

對 短期利益的追求和缺乏信任是造成「囚徒困境」的兩個重要原因,創業板高回報雖然能改變博弈的結果,卻未能改變「囚徒困境」的成因。 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這種「囚徒困境」博弈在創業板IPO之路上還將繼續頻繁上演,PE與創業板高管在謀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卻並非能達到 最佳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