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雲端:是方展博,不是丁蟹

1 : GS(14)@2012-05-11 00:23: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510/16322988


早前有報章總結了秋官隊冧股市的經典例子,遠有2000年亞視播放的《世紀之戰》,港股期間最多跌15%,大家自然入秋官數,卻忘了同劇還有劉青雲。

青雲效應更勝秋官效應

近例有07年12月,秋官出現在電視節目《一擲千金》,適逢美國次按危機惡化,恒指最多跌25%,大家又怪罪秋官,忽略了當時戲院正上映劉青雲的《神探》。況且,劉青雲最近兩齣與股票有關的賣座電影都不利股市,去年10月《奪命金》上映前一周,港股就跌了超過4%。去年8月中,劉青雲演資深經紀的《竊聽風雲2》上映,撞正美國被降信貸評級、全球市場信心又再動搖,電影上映前兩周,恒指跌近8%。
今次亦然,以為本周跌市是秋官新劇《心戰》預告片出街,觸發丁蟹效應,其實是劉青雲的新片《追凶》今日上映。一直以來,大家將秋官新劇前前後後、大大小小的跌幅入晒佢數,實質並唔公平。我為了比較劉青雲及秋官效應,統計了99年中至今恒指表現,但凡有劉青雲新戲上映之前20個交易日內(電影宣傳及預告片都已出街),恒指平均錄得回報為負1.9%,超過56%新戲上畫前有出現負回報,如果用上映之前10個交易日計,更有七成機會錄得負回報。至於秋官新劇首播之前20個交易日表現,恒指平均回報錄得正2%,當中只有兩成的新劇播出前出現負回報!
這是否證實「方展博效應」更可信?非也,我並未儍到要用劉青雲去解釋股市。「方展博效應」純粹是基於「丁蟹效應」的二次創作。我只想說明,任何人只要花點心思,隨手拈來一堆數字,也可拼湊成似是而非的理論。

拼湊數據 似是而非

縱橫股場多年的你,相信聽過不少股市規律,較著名的有「五窮六絕七翻身」、「一月效應」等等,有的根據十足,有些卻相當無謂。美國股場曾經充斥各式各樣類似的離奇規律,例如有人指美國9歲兒童人口變化可預示美股走勢,甚至有人「發現」股市與天氣有關──霧氣越稀薄,股市越好。柏克萊加州大學金融系學者 David Leinweber,看不過眼這類無料扮有料的研究報告,1995年就發表研究大踢爆。
他挖掘了一大堆數據與標普500指數做比較,發現孟加拉在81至93年的牛油供應,走勢竟與當時的標普指數不謀而合,決定系數( R平方)達0.75(如 R平方等於1,代表牛油供應變化可完成解釋標普指數走勢),更驚嚇的是,如果把孟加拉牛油產量再加上美國牛油及芝士產量,走勢竟然超級貼近股市, R平方高達0.95!
Correlation南柯一夢

Leinweber認為,此例證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資訊爆炸的年代,隨時可以找到「九唔搭八」的數據同股市走勢一致。只要稍作潤飾,便可寫研究搵食。不過,投資者押注這類型投資,滿以為可以增加勝算,就大錯特錯,因為即使過去10年數據 Fit到漏油,第11年同股市的關連也隨時180度反轉,所謂相關性( Correlation)可以是南柯一夢。
傳媒近日再把丁蟹效應炒作,甚至有人言之鑿鑿丁蟹效應,已成為投資者自我實現預言,證明是但噏,的確有市場。現實中,大家買賣股票,固然不屑一顧甚麼「丁蟹效應」、「方展博效應」。但市面上,仍有大把人推銷表面堂皇、內涵實質是丁蟹效應之類的投資秘訣(例如某股公佈業績後必沽,××概念股),聽落似層層,實質無厘頭。太過認真,就有如堅信「丁蟹效應」一樣,落得「認真你就輸鳥」的下場。

丘亦生
2 : 鱷不群(1248)@2012-05-11 01:27:49

唔好爭,兩個合作再演新劇
3 : GS(14)@2012-05-11 22:54:45

大時代2015
4 : 亞力士(1473)@2012-05-11 23:04:32

上次講索羅斯 今次講乜好
5 : GS(14)@2012-05-11 23:05:43

好多啦,劉央、債神、沽神...
6 : GS(14)@2012-05-11 23:06:20

或者中央美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2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