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蔡東豪專欄:中國不需創新

1 : GS(14)@2012-02-21 23:05:3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088671
國情有別 抄襲出彩虹

抄襲有甚麼問題,特別是在中國?在中國,抄襲可以發達,可以出人頭地。既然抄襲可以成功,為何要創新?這非反話,是事實,因為中國市場太大,增長速度驚人,簡單地把一些在外國行得通的創新概念搬到中國,加入一些中國元素,特別是符合國情的調整,已是一條可靠「錢」途。
互聯網業是好例子。讀者可想到一項由中國企業創造,帶動全球的互聯網新意念嗎?中國互聯網龍頭企業全是美國企業的翻版:中國的 Google、 Facebook、 Amazon…… 5億網民的市場規模就是賣點,有效地向 5億顧客推銷產品,商機已經夠大,中國科網業不需創新。
另一個不需創新的原因,是中國有很多獨特之處,例如言論自由。中國企業抄襲後加入符合國情的元素,可以青出於藍,做得好過原創者,百度做得好過 Google便是例子。在中國,稍有一點頭腦,再加上聽話,可以抄出彩虹。
許多人認為專制政權不利創新,早前蘋果創辦人喬布斯去世,便牽起中國能否出產喬布斯的討論,多數人認為不容易,因為中國體制注重從上而下的計劃。以近幾年的「國進民退」國策為例,當一個社會的獎罰制度不是建基於能者居之,主要是靠關係,中國人自然致力耕耘關係。當地方政府借錢建一條多餘的公路,國企借錢建一間多餘的工廠,輕而易舉,創新者要拿到貸款去實現夢想卻難如登天,這不是鼓勵創新者的環境。

下有對策 催生自主精神

由政府主導創新,並不是中國首創,二戰後日本政府的工業政策,以政府手段規劃行業發展,指導私營企業運作,甚至設立貿易限制。 80年代,日本經濟如日中天,當時大家關心的問題是,日本國力幾時──而不是能否──超越美國,這種政府牽頭式創新,曾被視為國家取勝之道。
日本經濟沒落的原因複雜,不能完全歸咎政府的工業政策,但過去十多年,已沒有人談論日本的超卓創新能力。日本工業在幾方面,如汽車和消費品製造仍領先全球,其他行業的創新乏善可陳,一些全靠創意的行業,如軟件開發,落後於美國。很多人認為經濟停滯不前,毀滅了新一代日本人的創新激情。
中國靠蠻力推動創新,會否步日本後塵,非但不能帶動創新文化,還窒礙一代中國人的創新發展,是不少人的憂慮。客觀環境確是如此,但我對中國的創新前景卻不悲觀,但要解釋清楚,我心目中創新的定義。另一種創新模式不靠蠻力,不崇拜數據,而是環繞中國人的獨立個性。中國創新成功,不是 Because of國家指導,而是 In Spite of國家指導,源自中國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自主精神。
要證明中國人個性獨立,留意中國人排隊便可知道。中國不會重蹈日本覆轍,因為中國人欠缺日本人的服從性,根本不會依從政府指令。阿爺叫做一件事,有着數中國人會跟着做;無着數則敷衍了事。中國人不跟大隊,靈活肯變,做事利落,這都是創新的重要條件,不過是另一類型的創新。
我認為「中國式創新」應該是針對流程和步驟( Process)的創新,這種創新着重 R&D中的 Development。做產品和提供服務,重點不單是產品和服務本身,還包括供應鏈整個流程,當中包含許多人忽略的步驟。以製造業為例,所有人都知道供應鏈的重要性,由原材料到製成品送到客戶手上,環環緊扣,每個環節都要做到最好。
我試舉製造業的實戰經驗:一件製成品出現品質問題,客戶響起警號,廠商立即研究問題所在,除了動員自己工廠的專家,還動員供應鏈找出問題根源,找到後,立即改變生產過程,並處理已出廠的製成品。一切可以在幾十小時之內發生。
經歷產品風波後,客戶收到的是已改良產品,這改變過程在不停交貨中出現,廠商能夠邊做邊創新,有賴一條高效率的供應鏈。沒有合拍的供應鏈,客戶的品質問題會演變成一場互相卸責的罵戰。越南、柬埔寨等生產成本比中國更低的國家,在可見將來不能取代中國,因為欠缺高效率的供應鏈。

流程創新 同樣重要

專制環境的確不利創新,從無到有靠想像力的創新意念,不容易或不需要在中國萌芽。但專制卻製造自主精神,有利針對流程的創新,這類創新不是石破天驚,但影響力可能同樣重要。富士康( 2038)的成功不單靠幾十萬中國工人的廉價勞動力,我打賭,富士康如在柬埔寨聘請幾十萬工人,也不可能複製在中國的成功。
富士康的成功是,能夠融滙大規模生產和物流管理,然後不停在流程中改良,靠的是高效率的供應鏈及中國人的自主精神。許多人難以想像電子代工廠會跟創新扯上關係,但富士康的成功正是因為善於發揮「中國式創新」。
「中國式創新」能夠改變世界,其實是利用中國人擅長的中間人角色:中國對外來事物開放,一面吸收最新最好的事物,一面融滙成一套適用於中國市場的技術。成功在中國市場立足的創新者,強項是知己知彼。中國申請專利權數目全球稱冠,是讓國家領導人認威。在中國,真正的創新,在工廠車間、貨車上落貨區、會議室談判桌等地方出現。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8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