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成家庭未來廿載難買樓 理大研究 港夾心階層首當其衝

1 : GS(14)@2011-02-01 21:53:36



【明報專訊】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RICS)委託理工大學進行研究,評估香港樓價負擔及中長期住屋需求,發現本港樓價除了是亞洲地區中最貴,嚴重超出可負擔水平外,更有高達三成香港家庭屬於買不起私樓的夾心階層家庭,若然未來供應無大變化、息口持續偏低,樓價將繼續上升,預計未來20年都改變不了此現象!

香港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及首席研究員許智文指出,本港未來5至10年私人住宅市場每年平均需求2.2萬伙,至2031年(未來20年)需求約1.95萬伙。但以目前來看,未來兩年每年的實際供應僅約1.12萬伙,遠差政府每年2萬個目標。

樓價負擔亞洲之首

許氏認為,供應嚴峻,今年樓價在低息環境下,料最少有10%升幅。事實上,本港住宅愈來愈難以負擔,據研究引述Numbeo物業數據顯示,本港基本住房的樓價負擔是亞洲區之首,本港樓價與收入比率達到22.72(比率愈高愈難負擔),即一般中價住宅與家庭年收入中位數比率最高,比上海之20.68、新加坡14.35及東京11.64 有明顯差距。

本港樓價過熱,有達30%夾心階層家庭(收入不足以購買私樓但高於公屋入息水平上限)負擔不起昂貴私樓。如政府無制定長遠而穩定的房屋及土地供應政策,市場缺乏廉價私樓,該批夾心階層會依舊負擔不起私樓,情或持續未來20年。

除樓價高企,住宅單位亦出現供應不均,甚至錯配現象。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整體住宅空置量4.3%,其中大單位10.8%,中小型單位僅 3.8%。RICS國際理事會理事及香港分會房屋政策工作小組主席謝建華認為,大小單位供應不均,主要源於2003年停建居屋,採取勾地表制度及鐵路沿線物業招標所致。

地皮多建大戶 細單位渴市

「豪宅地皮及發展商勾地後主要興建大單位,令小型單位供求不衡。」他促請政府正視有關問題,如恢復定期拍賣官地、限制地皮大小單位的供應量、考慮復建居屋、加快土地用途轉換成住宅的程序、參考內地公租房(流轉公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先租後買等。

雖然2010年至11年施政報告中公布了「置安心」資助計劃,每年提供1000個住宅單位予夾心階層,但根本不足以應付市場所需。民主黨議員李永達認為,政府必須立即增加供應,不計公營房屋,每年至少有2萬至3萬伙私樓供應,另外每年增加5000個居屋單位,才能真正紓緩供應嚴重不足問題。

(明報記者郭楣報道)
2 : abbychau(1)@2011-02-01 23:54:38

原來東京只係11.64
3 : GS(14)@2011-02-02 23:38:49

東京人工都唔低g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