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投資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1035715.html

近熱播的新版《水滸傳》裡經常出現一個情節,一幫好漢PK後拿出一錠閃閃發光的金元寶說:「老闆,你的店我們不小心砸了,這錠金子夠你再開一間酒店了,好好過日子吧。」

在信用資產尚不發達的宋代,人們都知道金銀才是唯一的硬通貨,而在信用貨幣盛行的今天,一錠金子開個小店的日子似乎又回來了。一切都緣於主要經濟體 的投資市場亂象:投資股票吧,全球股市九死一生;投資房產吧,外有次貸、內有限購;買歐元、美元吧,又怕「被歐債」、被「量化寬鬆」;買商品吧,期貨交易 風險大,實物交易的沒處放,何況全球打壓通脹之風日盛。評級機構還繼續添亂,把堪稱安全係數一等一的美債給降了級。

曾經很難

到處是「此路不通」,人造的資產紛紛搖搖欲墜,大自然賦予的貴金屬才重新引起人們的注意。不經意間,國際金價今年的漲幅竟已超過30%,最高超過1900美元/盎司,國內的黃金價格也一路上行至目前的每克380多元,在此期間幾乎沒有其他任何單一資產創下同等收益率。

然而我國的黃金市場長期以來曾一度投資無門,上至黃金儲備,下至普通老百姓的投資。儘管目前我國的黃金儲備達到1054.1噸,排名全球第六位,但 這只佔到我國龐大的3萬多億外匯儲備的1.6%,西方發達經濟體的這一指標卻高達60%~70%。在世界各國央行轉為黃金淨買入、金價飆升之後,從國際渠 道囤入黃金更加困難,而中國大量增加黃金儲備無疑又將引起投機資金和西方國家的注意,引起市場連鎖反應。

百姓投資黃金也不過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2001年4月,央行前行長戴相龍宣佈取消黃金「統購統配」的計劃管理體制,在上海組建黃金交易所。直到 2003年11月18日,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推出「黃金寶」業務,個人投資黃金的大門才被撞開。中國的黃金期貨更是在2008年1月才遲遲到來,且無夜盤交 易。而黃金迷你合約、黃金ETF等產品則始終不見蹤影。

任重道遠

當然10年過去,國內金市還是有一些「發育」,投資的門檻也開始照顧到很多資金量小的投資者。如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交通銀 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紛紛開辦了「紙黃金」業務,很多投資的門檻低至10克黃金。而在加入槓桿之後,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 交易也允許投資者投入較少的資金。

配合國內樓市疲軟、股市受牽連對資金的「擠出」,「無家可歸」的投資者顯示出對黃金的空前熱情。如中國工商銀行和世界黃金協會在2010年12月聯 合推出的「黃金積存計劃」(GAP)就採取了長期分批小額定投黃金的方式,產品成立以來保持強勁增長,截至今年6月,已開立賬戶達171萬個,黃金持有量 約為22噸。理論上假設投資者十年前開始投資「積存金」,每個月投入2000元,那麼十年後的今天,你的年化收益率則高達14%左右。

威爾鑫黃金分析師楊易君說:「紙黃金的起點很低,一些金商推出的小金幣、金條門檻也不是很高,還有投資者早已定期操作黃金定投產品,不存在技術壁壘。黃金確實已漸漸成為股市、樓市之後新的關注領域,且有進一步壯大可能。」

不過,和動輒以萬億元計的股市、樓市存量資金相比,黃金市場的容量依然很低,短時間難以成為投資理財的第三極。中國2010年的黃金需求高達約 571噸,但是被13億人口「攤薄」之後,人均不到0.5克,還不到印度消費的一半,與西方國家,甚至港、澳、台地區都有較大差距。真正「藏金於民」或利 用黃金來跑贏CPI還是相當遙遠的事情。

楊易君指出:「中國由於投資品種相對較少,一旦發現明顯的市場機會,會引發投資者蜂擁入市。過多的湧入市場又容易引發金價的暴漲暴跌,當黃金體現出很強投機性時,又可能限制投資者的進入。故黃金可能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或難以取代股市和樓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