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做特定領域裡的全才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7015

現在廣播尋人啟事:尋找一名既懂Oracle數據庫,又懂人才管理培訓,還熟悉供應鏈的人……


  服裝設計師並不只是想出一個好的創意,然後落實到圖紙上,最終做出一件樣衣就好了。比如對於+J品牌的設計師Jil Sander來說,她既懂得如何挑選面料,也知道產品的後期宣傳拍攝該怎麼做。
這個意思是說,原本我們以為的某一個專業領域,它並不只涉及到那些與專業緊密相關的東西,還會有一個比專業領域要大一些的範圍內的工作你可以去做—具備專業技能之外,你需要有在某個特定領域成為全才的潛能。
事實上,你的僱主們也這麼認為。根據人力資源服務公司萬寶盛華在7月發佈的《2011人才短缺調查報告》顯示,許多公司正在執行新的「標準」。過去幾 年的經濟壓力迫使他們力求事半功倍,同時也讓他們發現,儘管資源被削減了,但只要找到合適的人才,仍然能夠順利完成任務。
如果公司正處於行業競爭加劇或品牌革新之中,你的能力也有必要相應地更新。在過去,對產品或服務有全面的瞭解和完成任務的決心就可能幫助你成為一個好的銷售代表。而現在,評判一個銷售代表的標準已經升級為是否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利潤下降時推動收入增長。
除了來自外部環境變化的壓力,當職業平台發生變化時,你的技能組合也需要能夠隨之相應提高。這個組合中不僅包括通常意義上的知識和技能,還涉及心態、 價值觀以及個性等相對軟性的因素。凱捷諮詢跨國企業業務高級經理韋瑋認為,一個成熟的高級人才之所以可以用通才的標準去衡量,是因為他在自己所處的那個特 殊領域裡已達到了專精的程度,並且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一切取決於你對自己職業發展的期許。


01
什麼是你的特定領域?
相對於管理層而言,普通公司人在職場中可能有更多一些各司其職的感受。因為公司職能部門的劃分,決定了很多人的工作狀態是在一段時間內都承擔同一種工作,內容不會有太大變化。
但這並不妨礙公司人從自己的專業領域出發,拓展和自己工作相關的特定領域。
在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工作的蔣錚成之前在軟件測試部工作了將近四年,從普通的軟件開發及測試員升為部門主管後,他需要與產品組進行更多非技術層面的溝通,有時候還要作為部門的代表去參與一些直接的項目。
漸漸地,他感到吃力起來。「並不是工作量變大的問題,讓我很驚恐的其實是,一起開會的時候他們有時會蹦出一些我完全想不到的idea。」這些idea 可能與蔣錚成的工作並不相關,但卻觸動了他的神經,他想到公司的很多業務來自遊戲,自己最近參與的一些項目也和遊戲行業有關,而比起其它組的同事,自己竟 然對這個行業一點也不敏感。
之後,他開始主動關心起其它組正在開發和測試的產品,如果是關於遊戲項目的,就留意這個項目的進展程度和產品投入市場後的反饋,而非僅僅侷限在關心技術層面上的問題。
一段時間後,他甚至通過觀察公司在哪些項目上投入更多的資源來判斷那種產品的重要性。對他來說,軟件開發和測試都是自己的專業領域,而互聯網遊戲行業則成為了自己的特定領域。因為技術出身,對遊戲產品又有較多的瞭解,他後來被一家規模更小的公司招去做了業務經理。
IT程序員未必就只擅長編程和測試,工業設計師的工作也未必只和圖紙、機器打交道。
甚至於身處某一個行業中,也可能因為一些原因對另一個行業形成較多的認識。如果可以基於工作來拓寬自己的專業面,就相當於為自己找到了一個特定領域。 同樣地,這個特定領域也可以從縱向的職業發展上被圈定出來,它的範圍沒有既定的標準,而且也會隨著職業進階發生相應的改變。

02
為特定領域做規劃
找到自己的特定領域後,也需要有計劃地挑選這個領域內涉及的技能進行自我培訓。如果缺乏合適的步驟,就可能自亂陣腳。
張謙現在是機械公司投資部門的戰略計劃經理。前兩份工作都是在消費品公司做供應鏈方面的工作。按照他對自己的職業計劃,未來要從事管理工作,他把第一 份工作視為一個很好的平台,可以讓他一邊在供應鏈方面培養起專業知識,一邊對行業形成一定瞭解。由於大學時的第二外語是德語,他也計劃趁工作第一年壓力還 不太大的情況下,通過德語等級考試。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全面開張」的計劃,令他的工作和生活亂了方寸:工作時想利用休息的間隙翻翻德語複習資料;有跨部門合作的項目時,他又以幫忙的名義積極申請加入。這些額外的工作做多以後,導致他在自己的工作上沒辦法集中精力。
兩年後,他換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對新入員工有一套比較完善的培養方案,在與新上司的溝通中,他也瞭解了從供應鏈工作上升到相關的管理工作應該分為幾 個階段,每一次職責範圍的擴大都會對自己的專業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他在具體工作中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興趣並不在供應鏈領域,在其他行業可能有更大的發揮空 間,於是在MBA畢業後轉行找到了現在的工作。

03
為新技能尋找發揮空間
新技能必須運用在實際工作中才能為你帶來增值,因此如何讓別人快速認可你的新技能,並且獲得發揮的空間,也是一個問題。
李宇斌現在在一家汽車企業的混合技術部門擔任工程師,三年前從發動機支架設計師進入混合技術部門是一個小小的職業轉型,同樣也是一次升職。他的方法很 簡單,「我找到上司,直接提出能不能去混合技術部門試試,他也知道我在這方面不是沒有經驗,就在內部崗位招聘時幫忙推薦了我。」他之前被抽調去參與一個跨 國合作的技術轉移項目,接觸到了很多前沿的知識。由於本身對汽車設計有很大的興趣,所以對自己負責內容之外的其他組件和最新技術也加以關注和研究。
要形成對企業的認識、對行業的理解,拓寬自己專業面的來源不僅限於自己的工作,還可以來自客戶、供應商以及合作夥伴。與此相對應的,在為自己的新技能尋找發揮空間時,也可以向這幾個方面尋求機會。
其實,對類似於IT、財務、工程這樣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來說,職業發展的途徑未必一定建立在專業技能精湛的基礎上。曾經是信息系統工程師的張禹就因為自 己的專業技術無法追趕上同事的水平而主動放棄,提出轉到內部培訓部門,做起了一些面向工程師的培訓工作,在所有的培訓師中,他的技術背景為他加了分。

04
定期重新評估你的技能組合
對於清晰明確的職業發展路徑而言,專業領域可能始終不曾產生變化,職業發展和其所對應的特定領域則都是動態的。
在一家諮詢公司的姜林樺最近從高級諮詢顧問升級為了項目經理。對他而言,一個項目經理所需要的知識背景、經驗和專業技能等都具備—他一直在有意識地 「做得超前些」,讓自己承擔一些本該屬於項目經理的工作。但新職位的壓力讓他意識到自己最需要克服的其實是心態上的改變:他總是對交代給組員的那些工作不 放心,在收到資料和報告後都親自去核對和修改,但這樣就佔用了他自己工作的時間。最終上司向他指出,他的全局觀和任務分配能力都還有所欠缺。
隨著公司人上升到一個新的職業平台,適合自己能力發揮的特定領域也會發生相應改變,這時候就有必要重新評估技能組合。原本在專業領域之外通用的知識與 技能,在更高一層的職能級別時,就有可能自動轉變為專業能力。比如對一般的團隊成員來說,溝通能力和財務知識等是一種拓寬專業面的通用能力,上升到項目經 理後則是必備技能。而適應度、價值觀、心態以及個性特徵等很難在短期內就被改造和培養,需要在一開始就從長遠角度來衡量和評估。

 

許燕
萬寶盛華集團(中國)人才尋訪事業部經理

C=CBNweekly 
X=許燕


C 即使是同一崗位,在過去和現在對員工的能力要求也出現了很大變化,主要受哪些原因的影響?
X 一是來自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一些企業選擇將業務拓展到更大領域或更多地區,這就需要公司人的技能也有與之相對應的拓展。比如華為近幾年開展了很多國際業務,對工程師的語言要求就從附加條件轉變為了必須條件。
二是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增加,使得公司在想要保持同等盈利水平的情況下更傾向於壓縮成本,於是便對人才出現「一專多能」的要求。
三是初級人員的技能相對過去來說有了普遍的提高,在整個公司架構中,對其他層級人才技能的要求就出現水漲船高的情況。

C 公司人若想通過增加技能來拓寬自己的專業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X 做能力升級計劃時,首先要考慮三個基本因素:教育背景、個人職業發展興趣,以及包括性格、思維方式等在內的既有能力模型。
其次是要結合工作本身來考慮,至於是否能夠同時培養多種技能,應根據具體工作的不同區別對待。雖然沒有一種特定標準,但一般來說,如果是多種技能,最好劃分階段,循序漸進地去掌握。最好是在每選定一個方向後持之以恆地完成目標。
此外,要注意在上升到新平台之前就對下一個平台的技能要求有所規劃,比如有意識地為自己設置三年/五年計劃。對自己的規劃越長久,對技能的評估也越早開始。比如談吐這樣的技能需要很早就進行有意識地培養,另外例如個性、價值觀等軟性的方面,可培養程度就很低。
至於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有必要對它們同等重視,在平時就通過每一項具體的工作,為培養自己的一系列能力找到一個個切入口。

C 讓新的技能受到認可並為職業發展帶來幫助,有什麼好方法嗎?
X 技能只有在實際應用中才能體現出價值,因此它對職業發展的幫助體現在所完成工作的效果上。
公司人可以首先從公司內部尋求機會,比如主動向上司提出承擔更多工作職責;如果從事技術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尋求新項目或外派的機會;或者在條件成熟時通過內部招聘崗位轉換職能。
在尋找公司外部的機會時,不管是轉行還是延續原來工作所在的領域,都要注意挖掘工作本身和自己已經具備的技能的相關性,儘可能地重複利用已經成熟的技能。

 

聯繫編輯:[email protected]

 

文|CBN記者 趙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