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國經濟以我為主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90463&time=2011-08-12&cl=115&page=all

金融危機後出口占中國GDP的比重顯著下降,因此中國經濟受外部衝擊的影響將低於2008年,政策從緊的基調不至於因為國際金融市場動盪而轉向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於海榮

 

  在全球陷入經濟二次探底的恐慌當中,中國保持著相對的冷靜。

2011年6月11日深夜12點多,廣州城中村鷺江,村中的服裝加工廠裡, 來自潮州的女工們正在給衣服穿珠。CFP


  標準普爾下調美國主權債務評級引發次日A股大跌,當天上證指數報收時下跌近百點,跌幅接近4%,但此後一天便從恐慌中恢復過來。並且與歐美股市過山車般的跌宕起伏不同,A股連日來走勢頗為穩健,均以小幅上漲報收。

  這個走勢反映了市場比較一致地認為當前A股的估值已近底部,更反映中國經濟不同於外部經濟的走勢與前景。

  與國際經濟的萎靡不振相反,中國經濟需要的是一定程度的降溫。剛剛公佈的7月經濟數據延續了上半年以來的走勢,但也各有驚喜:通脹壓力依然高漲,經濟增速持續放緩,而超出預期的出口表現,在陰云密佈的國際經濟環境下更加顯得頗為令人振奮。

  7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再次刷新三年來的新高,同比增速達到6.5%,顯示通脹壓力居高不下。隨後公佈的各增長性指標中,工業增加值和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均小幅回落,出口數據則再度刷新當月峰值,達到1751.3億美元,同比增速亦反彈至20.4%。

  在這種背景下,儘管突發外部衝擊,決策者還沒有理由放鬆此前的緊縮政策。8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出現急劇動盪,世 界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上升,要冷靜觀察,沉著應對,做好防範風險的準備。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 性,切實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力度、節奏和重點。

  突如其來的外部衝擊,讓本就在反通脹與保增長中糾結的中國政策,面臨更為微妙的權衡。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多次提及的「要繼續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並未出現。美銀美林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認為,這說明中國政府正在處於觀望階段,貨幣政策不會放鬆,但似乎已經做好準備,在美歐形勢持續惡化的情況下,利用積極的財政政策來支持經濟增長。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張平則對財新《新世紀》表示,考慮到通脹仍然高企,如果現在開始放鬆貨幣政策,通過預期的信用擴張來維持增長,無異於「飲鴆止渴」,從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上來講,也不太可能。

通脹不止

  7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6.5%,達到三年來的最高峰,超出此前市場多數人的預期。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測算,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3.3個百分點,今年新漲價因素約為3.2個百分點。

一名工人站在上海洋山深水港的集裝箱區。Carlos Barria/REUTERS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分析,食品價格反季節上升是通脹上升的主要因素。7月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4.8%,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4.38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56.7%,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46個百分點。

  環比來看,價格全面上漲的趨勢並未改變。7月CPI環比上漲0.5%,漲幅較6月有所拉大,其中,食品價格環比上漲1.2%,非食品價格環比漲幅為0.1%。八大類商品中,除衣著類價格下降0.6%,交通和通信類價格持平,其餘六大類商品和服務環比均呈上漲態勢。

  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許多分析人士預計,物價上漲壓力有所降低,未來數月CPI漲幅將逐漸回落。

  張平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近期外圍環境動盪引發了資產價格大跌,發達國家增長低於預期,新興市場國家普遍處於緊縮狀態,這些會使得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減輕中國輸入性通脹的壓力。

  受美國國債評級下調影響,國際油價持續跌勢不止,8月9日紐約商品交易所9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79.30美元,跌幅達到2.47%,創2010年9月以來的最低收盤價,較5月初的高點下跌已超過30%。

  國內因素也發生變化:持續緊縮的貨幣政策減少了貨幣供給;近期的投資和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表明,國內需求已經降溫;中國政府鼓勵豬肉和食品生產從而穩定價格的措施已經初見成效。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認為,這些因素都將導致7月CPI見頂。

  不過,指望物價迅速下降並不現實。張平提醒,中國的物價上漲與國際上有所不同,由於農產品佔比較高,其生產週期比較長,價格變動的滯後性也較長,「物價上漲是不能短期內能解決的。」他預計,到明年一季度,CPI將會一直維持在5%以上。

  8月第一週(8月1日至7日),肉蛋類價格穩中略漲,其中,豬肉價格與前一週持平,但羊肉、白條雞、牛肉分別上漲0.4%、0.3%和0.2%;雞蛋零售價格上漲0.7%。此外,糧油零售價格小幅波動,大米、花生油和豆油分別上漲0.4%、0.3%和0.1%。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食品、非食品的環比增幅均超過歷史同期正常值,顯示通脹壓力仍大,本輪通脹可能要到9月或10月才能見頂。

內需為王

  在通脹攀升的同時,經濟增速出現意料之中的放緩。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消費均告回落。1月至7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5.4%,較上半年累計回落0.2個百分點。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2%,增幅較6月下降0.5個百分點。受此影響,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0%,較6月回落1.1個百分點。

  諸建芳認為,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需求進一步放緩,顯示國內需求動力減弱導致工業增速回落。受夏季限電、傳統檢修季節性因素和節能減排政策調控等因素影響,7月至9月用電量增速會有所放緩,也是導致工業增速回落的原因。

  安信證券高級宏觀分析師高偉棟則稱,考慮到6月工業增速的意外上升,7月工業增速的調整是相對正常的。將最近兩個月的增長數據合併觀察,可以大致判斷經濟增長的動量已經初步企穩,「目前的主要動力可能來自較強的地產投資和企業的自主投資。」

  細項數據顯示,儘管房地產市場面臨著政策調控,但7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和新開工面積加速增長,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6.5%和34%,明顯高於上半年累計的32.9%和23.6%。與此相關的水泥、鋼鐵等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也有明顯上升。

  比之尚稱穩健的內需,出口的表現則明顯超出預期。7月中國出口再度刷新月度紀錄,達到1751.3億美元,同比增長20.4%,高出此前財新傳媒調查的均值3.6個百分點,當月貿易順差314.84億美元,為2009年2月以來的最高值。

  國際研究機構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王秦偉認為,儘管發達經濟體復甦疲弱顯示未來數月出口不會強力反彈,但這一數據應該可以減少全球經濟放緩影響中國出口的擔憂。

  從出口國別看,中國雖然對美國出口連續三個月只保持個位數增長,但7月對歐盟和日本的出口增速均有10個百分點左右的提高,分別達到22.3%和27.2%,且高出總體增速。

  但未來的出口無論如何會受國際形勢的影響。目前美國主權債務評級下調帶來的影響尚待觀察,如果其帶來發達經濟體增速顯著放緩甚至二次探底,中國出口將首當其衝。

  國泰君安報告稱,如果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增速放緩,甚至美國二次探底,將對中國出口造成嚴重的打擊。根據其悲觀假設,美國在三四季度陷入衰退,那麼中國出口增速將下降至15%以下。

  瑞銀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更為悲觀。她認為,如果發達經濟體增速顯著放緩,中國的出口可能比目前預計的要更弱,出口增速將在下半年降至個位 數。而出口的下滑還會影響就業和企業盈利,進而影響到消費和投資,而包括出口行業在內的製造業投資一直是今年固定資產投資的亮點。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則相對樂觀。根據其測算,美國經濟增長下降1個百分點,帶來的直接效應是中國貿易順差佔GDP 的比重下降0.18個百分點,相當於GDP增長降低0.18個百分點。

  從間接效應來看,金融危機後出口占中國GDP 比重顯著下降,因此中國GDP增長率受出口部門就業和收入波動的影響將低於2008年。同時,由於保障房的大量開工以及製造業從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轉 移,固定資產投資仍然保持較旺盛的增長。「即使考慮歐洲經濟增長的放緩,對中國經濟的總體影響也不大。」彭文生稱。

政策觀望

  通脹高企、經濟放緩之時,正值美債評級調降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中國的調控政策面臨更大挑戰。

  諸建芳認為,未來貨幣政策將由從緊趨向穩定,不排除政策有所微調。他的理由是,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外需下降的風險,國內經濟增長回落趨勢持續,而通脹壓力即將減緩,如果政策繼續從緊,調控效應和外部衝擊可能造成中國經濟出現較大波動。

  不過,多位分析人士對貨幣政策即將放鬆表示懷疑。

  「控通脹本身就需要經濟減速,對中國來講,速度並不值得擔憂,現在應該做的是改變多年來經濟增長依賴於信貸擴張的模式。」社科院張平認為,美債危機和歐債危機都已經證明,政府信用激勵的模式不可持續。他強調,在通脹高企、依然負利率的情況下,適當加息是合理的。

  魯政委稱,未來的政策操作應「以我為主」,外圍環境的變化可能令中國的政策調整時點延遲,但並不是取消,只是在看清金融市場的反應後再採取行 動。他維持年內加息一至兩次的預期,「如果美國主權評級風波能夠在一週內平復,那麼仍然無法排除宏觀當局在8月後半月繼續出台政策的可能。」

  屈宏斌也認為政策未到放鬆時,考慮到7月CPI居高,他甚至維持未來幾個月兩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測。

  在貿易順差持續走高、資本流入增加的背景下,多位人士建議,貨幣政策工具組合中,匯率可以發揮更大作用。

  彭文生認為,針對資本流入增加,央行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實行對沖,以維持適當的國內貨幣條件。同時,央行可以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人民幣升值速度可能因此加快,以緩解資本流入的壓力和輸入型通脹壓力。

  進入8月,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加速,8月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6.44關口,8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直升168個基點,至6.4167。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認為,中國決策者將通過人民幣升值的方式來保持一定的緊縮力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中國政策當局對於美元貶值的擔憂。

  他維持人民幣兌美元在年內升值5%-6%的基本預測,並稱如果美聯儲持續向市場提供美元流動性,而美國的財政緊縮不能有效實施,經濟增長仍然乏力,人民幣將面臨更快升值的可能。

  也有觀點認為,中國政府應該適當放鬆貨幣政策。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總監王志浩稱,中國政府應該吸取2008年上半年的教訓,他認為9月底是合 適的時機,可以通過放鬆信貸額度、增加基礎設施和保障房等方面預算支出等形式來操作,「如果中國政府希望高調行動增強市場信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相對成本 較低。」

  市場預期如果發達經濟體發生又一次衰退,中國將會像2008年那樣出台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不過,汪濤認為,這樣的預期過於樂觀,中國不需要、也並不具備2008年時那麼大的政策空間。

  最近三年,中國信貸佔GDP比率增長30個百分點以上,投資佔GDP的比重也在上升。中國政府至今仍在處理上一輪刺激政策帶來的地方政府債務增加、房價大幅上漲等問題。

  汪濤認為,保障房建設將成為刺激政策的首選領域,其次城市公共交通、水利/灌溉工程、節能和環保相關的項目也很可能會得到進一步推進。另外,這也是推進公共和商業服務(包括醫療衛生、教育、物流和配送)投資並進一步向民營企業開放服務業的好時機。

  事實上,財政收支方面,已為此留出充分的空間。今年前七個月,全國財政支出51385.06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51.3%,延續了「前低後 高」的慣例,而同期,全國財政收入66739.92億元,同比增長30.5%,也使得積極的財政政策能在下半年保持經濟增速上發揮作用。

  張平提醒,這些項目的推進需要一定的融資創新,按目前的城投債和企業債的利率水平,保障房項目很難推進,需要在稅收減免上做一些安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