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90464&time=2011-08-12&cl=115&page=all
美國主權信用下降的面紗被標準普爾揭開,整個歐洲都亂套了。在美國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雙重壓力下,投資者積壓已久的恐慌情緒瞬間爆發。沒有人能預料到,降級會在全球復甦前景越發黯淡、歐債危機加劇的敏感時期來臨。投資者在恐慌之中度過了最難熬的週末。
![]() |
2011年1月14日,西班牙,馬德里,行人路過一家銀行。歐債危機正擴展到歐元區核心國家。Denis Doyle/Getty Images/CFP |
8月8日,繼中東、亞太股市之後,歐洲股市不可避免地暴跌。英國富時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和德國DAX指數的跌幅分別達到3.39%、4.68%和5.02%。市場哀鴻遍野,一片慘淡。
當被歐洲央行行長特裡謝稱為「二戰以來最糟糕的危機」逐漸面臨失控之際,歐洲央行終於出手。8月9日,特裡謝證實,歐洲央行已經開始在二級市場 上購入意大利和西班牙兩國國債,以求遏制危機蔓延。此舉使得金融市場恐慌性殺跌的氣氛暫時減弱,但效用難以持久。此後,是連日的大幅震盪下跌。
風險加劇
在歐洲央行宣佈購入債券之時,部分市場人士即批評,歐洲央行資金有限,如果將西班牙和意大利這兩個龐然大物囊括其中,其自身力量恐難長期維持。如果不能徹底解決問題,甚至可能面臨失敗,還不如不踏出這一步。
前車之鑑是,歐洲央行對愛爾蘭和葡萄牙國債的購買行動,並未能壓低其收益率,市場的風險在某一時點仍會爆發並脫離歐洲央行的控制。
針對指責,特裡謝稱,歐洲央行干預是保證央行貨幣和利率政策順利運行的必要之舉。支持者不在少數。他們認為,當此千鈞一髮之際,要將歐洲從懸崖 邊上拉回來,歐洲央行此舉勢在必行。「要擴大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絕非立刻能辦到的事情。短期內,穩定市場信心,惟有通過歐洲央行在市場上購入意大利和西班牙 國債來實現。」布魯塞爾智庫機構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格羅斯(Daniel Gros)對財新《新世紀》稱。
IG指數公司研究部主管格瑞克(Anthony Grech)則認為,僅靠歐洲央行的力量仍顯薄弱,「更能提振市場信心的選擇是讓德國也加入其中。」
不過,這一選擇難度頗大。歐元區債務問題之所以遲遲難以根治,其內部成員國利益交織衝突,各國自行其是恰是根本原因。對德國來說,無論是發行歐元債券或是擴大歐洲金融穩定基金規模,作為歐元區主權信用最好的國家,德國利益均將受到損害。
德國政府就曾提出,當前最好的政策選擇就是讓意大利「自掃門前雪」,節約開支並實施結構性改革提升其競爭力,以求逐步恢復財政平衡。而歐洲金融 穩定基金只應被用於救助中小規模的國家。此後,又有德國經濟學家指責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稱其在坦然接受歐盟和歐洲央行的援助前,至少應先將自己儲備的黃 金賣掉。
按照市場目前的判斷,如果將西班牙和意大利考慮在歐洲金融穩定機制內,現有的4400億歐元的規模需要擴大到2萬億歐元。像德國和法國這些需要 支付較多份額的國家,其牴觸心理可想而知。由於擴大歐洲金融穩定基金規模需要經歐元區所有成員國認可,且要經歷複雜繁瑣的審批程序,短期內推出無望,這些 因素使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仍隨時可能再度升級。
即使歐洲央行態度明確,通過積極的購債行動抑制風險擴散,歐元區主權信用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分析人士指出,即使市場情緒暫時得到安撫,美債降級的後續影響未來仍可能持續。德意志銀行全球利率研究部主管康斯塔姆(Dominic Konstam)認為,短期內,美國主權債務評級的影響更多在於影響投資者情緒,並導致金融市場的巨幅震盪,但更加深遠的影響尚未浮現。因為美國國債是整個市場評級的「天花板」,當「天花板」掉下來的時候,市場上很多金融機構的評級也會陸續被下調,這將在貨幣市場上引起軒然大波。近期,歐洲股市因法國評級被調降的謠言而恐慌下挫的情景,正是對這種擔心的最佳詮釋。
在這種情況下,原本因通脹壓力而展開的緊縮週期,或也將有所鬆動。在格瑞克看來,隨著市場風險的攀升,歐洲央行短期內進一步提高利率的可能性在降低。「現在德國經濟也開始顯現放緩跡象,所以加息的緊迫性也大打折扣。」格瑞克稱。
雪上加霜
比削減赤字更痛苦的事情,莫過於在經濟衰退、稅收驟減時大幅削減赤字。不幸的是,很多歐洲國家不得不直面這種痛苦。
近期市場避險情緒急劇攀升,標普調低美國信用僅僅是「導火索」。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不僅美國,歐元區經濟也在近期明顯放緩。這份經濟放緩的名單包括德國、法國這些「頂樑柱」。
歐盟統計局(Eurostat)的數據顯示,歐元區6月失業率為9.9%,與5月持平。近期公佈的採購經理人報告也顯示,包括德國、法國在內的 諸多核心國家,製造業普遍出現增長乏力的趨勢。對當前的市場來說,信心勝於黃金。當市場將懷疑的目光由邊緣國家向核心國家轉移時,信心隨時可能崩潰。
屋漏偏逢連夜雨。隨著美國主權信用評級被調低,歐元將承受更多的上行壓力。今年初以來,歐元兌美元已經持續升值超過10%,雖然歐洲主權債務危 機仍存在擴散可能性,可能會給歐元兌美元匯率帶來一定波動,但長期看,受制於評級調低和寬鬆貨幣政策預期,美元貶值仍是大概率事件。這對疲弱的歐洲經濟來 說並不是好消息。
「除非美國政界各方表現出充分的誠意,並通過實際行動證明其恢復AAA評級的打算,否則美元恐怕會保持其弱勢。」渣打銀行經濟學家塞蒙斯判斷。
對歐洲經濟來說,以高於潛在增長率的速度實現經濟增長,以更高的速度去削減開支,才能真正按照計劃逐步降低財政赤字和總體負債水平。但這種完美的設想,似已遭遇難以踰越的屏障。而重鑄市場信任,降低融資成本和壓力,卻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任務。
「悖論在於,經濟低迷抑制了激進財政緊縮政策的空間,但市場又要逼迫這些國家不得不去做出這種痛苦的選擇,特別對於意大利這樣的國家來說,僅僅 推進財政緊縮還不夠,更大程度的結構性改革也是必需的,但現在看來,這種決心和能力也在受到限制。」巴克萊資本首席南歐經濟學家帕斯庫亞爾 (Antonio Garcia Pascual)稱。
在很多經濟學家看來,歐洲深層次的矛盾並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統一的貨幣政策和分散的財政政策決定了政策失衡局面的產生。要解決這一困境,更大程度的協調和讓步是前提條件。
格瑞克認為,歐洲各國政府需要制定長期的減債計劃並無損經濟增長。其最難之處在於取信於市場。英國實施了較為可信的財政再平衡計劃,但歐洲大陸情況要複雜得多。「並沒有什麼統一標準的方法,歐洲諸國情況不一,所以,更大力度的協調是必需的。」
在具體的紓困方案上面,歐元區諸國間的利益衝突是不得不直面的一個問題。比如此前市場抱較大希望的歐元區統一債券構想阻礙重重。對於德國這種財 政狀況較好、融資成本較低的國家,歐元區統一債券無疑會損害其自身根本利益。對於部分財政狀況較好的小型經濟體來說,這種決定也十分艱難。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繆建民對前景並不悲觀。他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基本上所有市場人士都認為希臘必然是要違約的,但政府一定 要以避免違約為目標。」目前看來,希臘等國已經放棄了制定財政政策的主權,而從7月新的救助方案來看,私人部門也將做出讓步,債務將可獲得展期,債權人與 債務人已經達成妥協。
繆建民認為,未來歐元區諸國必然會在利益衝突上做出妥協,邊緣國家會更加積極地推行財政再平衡政策,而核心國家也將在利益衝突方面做出一定讓步。「歐洲領導人特別是德國最終將願意付出一定的救援代價維護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的存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