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9月流動性面臨四大考驗,資金價格或小幅回升

為了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8月30日在公開市場零投放零回籠,這是央行連續第7天不開展逆回購操作。盡管如此,8月整體來看,銀行間市場流動性還是保持了較寬松的局面,資金價格較7月明顯下行。

恰逢季末繳稅、MPA考核時點、在地方債發行放量、9月美聯儲大概率加息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市場流動性是否還能保持較為充裕的格局?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影響9月資金面最大的因素是地方債發行,不過預計央行會及時出手,進行流動性支持,對沖市場摩擦和政策利率調整可能引發的市場波動。整體看,9月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預計不會出現大幅度縮水,但資金價格有可能小幅回升。

流動性寬松持續

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在過去兩周經歷了趨緊又轉松的過程。盡管連續7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但8月至今央行已經實現2455億元流動性凈投放。

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數據,在央行“鎖短放長”的流動性投放下,8月資金利率一度與政策利率發生倒掛持續超一周,截至8月28日,DR007(存款類金融機構7天期質押式回購利率)均值為2.51%,較7月2.62%的超低資金利率水平繼續下行11bp。中信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指出,在到期壓力較小的情況下,央行仍然開展流動性凈投放,尤其對中長期流動性的補充,導致8月流動性環境呈現較為寬松的局面。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李奇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期央行連續不投放,一方面是因為前期的流動性過於寬松了,現在希望對此進行修正,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匯率的穩定性,短期利率太低,境外利差壓縮太快的話,匯率壓力就會比較大。

“財政的支出力度正在增加,整個銀行間市場的資金價格並沒有明顯上行,央行可能認為目前的一系列操作已經為市場提供了充分的流動性,更重要的任務是將合理充裕的流動性有效疏導到實體經濟領域去。”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從公開市場自然到期的資金規模來看,9月份資金規模較低,全月僅有1765億元1年期MLF和1000億元3個月國庫現金定存到期。“續作壓力不大,”明明認為,在當前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要求下,MLF和國庫現金定存續作有剛性需要,這一流動性特征也將繼續保持,大概率將續作。

其次,繳稅時點也是影響流動性波動的一大季節性因素。明明指出,央行通常會針對繳稅因素在月中時點開展流動性投放予以對沖,從稅收收入看,9月份稅收收入雖然較8月稍有回升,但仍然是年內稅收收入低點;從企業繳稅看,1月、4月、7月、10月是傳統的企業繳稅大月,9月非集中繳稅大月,對流動性擾動不會很大。

與此同時,今年9月同業存單面臨大規模到期,季末MPA考核也將至。明明認為,9月同業存單集中在上半月到期,上半月資金面可能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壓力,相對而言月末到期壓力較低。MPA結構性參數的相對調整在一定程度給銀行季末考核減壓,銀行體系季末資金緊張局面將得到一定緩解。

地方債發行提速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看來,9月流動性影響最大的壓力主要來自於地方政府債將延續大量的供給。

“地方債上半年發的比較少,今年主要集中在三季度發行,因為四季度就要用錢,三季度中8月份下旬開始放量,但量也不太大,所以9月份的量會比較大。”李奇霖對記者稱。

根據財政部《關於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工作的意見》部署,今年9月底,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累計完成新增專項債券發行比例原則上不得低於80%,剩余的發行量應當在10月份發行。根據研報測算,8月份和9月份需要發行新增專項債9231億元。

明明認為,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提速,將造成一定的流動性回籠壓力。政府存款不會長期滯留在國庫,加速發債之後可能加快支出,對政府債券發行有對沖作用。但不可否認,財政加快支出與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之間存在滯後關系,可能引發流動性的波動,央行可能通過短期或中期工具進行對沖。

李奇霖則認為,地方債一般期限是7年,這種情況下需要央行投放一些長期的流動性,包括MLF、降準這些來匹配。

“預計央行會適時加大流動性投放來進行支持。”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在近期的報告中指出。另一方面,從釋放流動性的財政支出角度來看,高挺認為,考慮到近期政策對基建投資的支持,9~10月再逢開工旺季,三季度末的財政放款可能加快,估算過去兩年9月份的財政放款規模都接近4000億元,今年規模可能還要高於往年。

他預計,9月的流動性將整體保持平穩,但資金價格可能不會重回前期低點,在季度末還有可能小幅回升。

是否跟隨美聯儲加息?

從外部因素來看,9月份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是美聯儲是否加息。上一次美聯儲加息是在6月,當時央行處於對內部環境穩增長和防風險的考慮,並沒有跟隨美聯儲加息。9月27日,美聯儲將公布利率決議。

邵宇認為,考慮到人民幣匯率承受一定壓力,鑒於目前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相對比較寬松,這一次中國央行有一定的概率會跟隨美聯儲加息的步伐,提高銀行間市場利率。

明明也表示,一旦跟隨美聯儲加息,央行采取的數量操作很大概率是中長期流動性投放,通過數量工具投放維持較小範圍內的市場利率與政策利率利差,一方面對沖加息後資金利率過快上行,另一方面平抑月末利率波動。

李奇霖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央行近期一直沒有進行公開市場投放,“投放太多流動性,再加息,利差壓力就很大,另外國內主要是增長的信用風險壓力,實體經濟比較脆弱,貿然跟隨加息會導致經營壓力的風險進一步加劇。”他說。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