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圓桌討論IP那些事兒:概念很火,變現還需用戶認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26/154910.shtml

導讀 : IP就像一個姑娘一樣,有的時候姑娘像一個花瓶,有的人到60歲70歲了是青花瓷,越老越有感覺。

i黑馬(麻策) 3月26日消息,由創業黑馬舉辦的第三屆黑馬運動會今日在京舉行,下午文創分論壇,數位嘉賓就IP那些事兒展開了圓桌討論。

以下為圓桌節選:(經i黑馬編輯)

圓桌嘉賓:

互象動畫皮三先生

張小盒創始人陳格雷

十月文化副總裁、《大聖歸來》制片人金大勇

章魚TV張旋

主持人:下面開始聊聊IP那些事兒。各位怎麽看待泛娛樂化IP?

皮三:我們一直在做手機遊戲的研發,現在開始切到運營的階段,對我們來講,我們從手遊領域理解IP。2014年對於手遊來講開始有IP的苗頭,到2015年達到非常高的點。2015年手遊的業績,當時影遊聯動最紅的是《花千骨》,制造了現象級的產品。我覺得我們手遊行業目前階段對IP的認可更多的還是在於利用IP本身的粉絲群體給遊戲進行一個導量的階段。過去兩年包括2016年上半年,都還處於這樣的階段。接下來我們是從消耗IP這個角度慢慢地走到培育IP的過程。遊戲也屬於泛娛樂產業的一環,動漫、小說、遊戲,我們消費IP的同時也可以成為IP的源頭。目前業內更多的是覺得遊戲承擔了一個變現的工具,其實我們會參與到IP的過程中來。

主持人:傳統的想法是上下遊的關系,把內容培養成一個品牌、IP、影視、遊戲這是一個傳統的思維。您的想法是遊戲從源頭開始培養IP,遊戲不再是下遊變現的操作模式,而是直接就是一個IP。

皮三:IP是一個立體的東西,前幾天的一篇文章我覺得特別好,小說對IP來講,小說有小說的特點,小說會對人物情節的刻劃、對人物的完整性有很好的表達,電影對人物形象的刻劃使大家對人物形象有更好的了解,對遊戲來講遊戲可以跟玩家更緊密的互動,使玩家對這個遊戲的參與感更強。多方面來講大家是一起在豐滿這個IP,各種IP的表現形式都來提供一個支撐,最好是為玩家、粉絲提供一個對IP整體的更好的體驗。

主持人:多維度理解這個產品。今年是體育創業比較熱的一年,藝體不分家,章魚TV怎麽看待IP的事情?

張旋:章魚是做讓每個人都成為體育比賽的講解員,以前大家請黃健翔來解說,我們作為屌絲也希望來解說一些遊戲,開始做的時候並沒有想這是不是個IP,今年因為UGC很火,不光是體育領域,其他領域都有主播經濟。從我的角度來說,它可能是小的IP,不像大電視劇、微信的表情,不是這種級別的,大家都在用的IP。對於章魚來說,很多小IP在一起價值也非常大,每個小IP會深刻地影響一小搓人。我的感覺是這種情況下IP的概念不能局限於電影電視劇或者大的卡通形象,任何一種有用戶真正喜歡它並且願意去跟隨的東西,這是我看到的東西,IP不是要全國人民都很喜歡才叫IP,只要一小部分非常喜歡它就可以,這是IP的本質。

主持人:怎麽樣把產品人格化,既有你人格的符號,也有你節目的持續性,更多的是調動一些用戶不僅從節目形式上還要人格上都有貫穿性,這是很重要的。兩位是動畫方面的中國領軍人物,不知道從動畫層面上您是怎麽理解IP的?

陳格雷:我先說一個簡單看法,互聯網時代是特別毀名詞的時代,一直在毀各種各樣的名詞,去年剛毀了匠人精神,被小米和錘子徹底毀掉了。IP這個詞太火了,把原來很多打擦邊球的概念,有沒有關系的概念全都塞進來了。IP本身什麽都不是,第一國外從來不說IP這個詞,IP本來的詞就是知識產權,這個東西就是這麽簡單。我的看法不複雜,我認為如果一定要把IP分幾個層次,可以理解為網紅級、品牌級、偉大文化價值級。IP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會過時。現在大家炒的是現象級的IP,會過時。回過頭我想說IP的幾個看法,IP一定要有經歷過偉大的磨難和故事,一定要有個偉大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故事,這是需要時間去打磨的,真正的好的IP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真正好的IP必須是能創造價值的,有足夠強的文化價值。

主持人:IP就像一個姑娘一樣,有的時候姑娘像一個花瓶,有的人到60歲70歲了是青花瓷,越老越有感覺。

皮三:IP要更新,前幾天放的超人明顯就改變了,得隨著時代更新,那是幾十年前的東西了,要跟當代的審美觀要一致。最主要還是背後那個核心價值,創作者要隨著階段性調整,調整自己,適應時代的要求。IP還是掙長期的錢,不是掙快錢。

主持人:現在一些作品稱不上IP,只是做品牌的過程。同是做動畫的,從IP價值鏈上,可能有自己的鏈條,立足自身怎麽去布局?

皮三:對於遊戲來講,IP在我們看來分兩塊,首先是IP本身的制造,最上遊我們首先提供足夠好的優質的內容,它可能形成IP。我們提供足夠好的內容,然後才是比較高端的賦予這個內容的路或者世界觀,使玩家真的能認同。

第二塊,運營。遊戲行業會不一樣,我花了一年時間很辛苦地打造了一個很好的遊戲內容出來,對我們來說才剛剛開始,後面可能是漫長的運營過程。IP知識產權,它的價值到底在哪里?核心在於它的粉絲,如果這個IP沒有粉絲,我相信這個IP沒有任何商業價值。我們怎麽形成更多的粉絲群,中間可能是運營這一環要考慮。運營是IP這個鏈條里很核心的一點,是變現。遊戲本身好一點,在運營粉絲的同時天然具備了變現能力。

金大勇:中國唯一能變現的就是遊戲。

張旋:在我看來我們給用戶提供快樂還是很重要的。我們最火的是男主播,我們80%的主播都是男生,我們是做體育的,不一定非要是美女。需要的是強交互性。

皮三:市場本身是公平的,玩家也好粉絲也好用戶也好,願意為你這個產品這個服務去買單,他們心里是有感受的,我們關鍵是找到玩家的點在哪里,他願意為什麽去買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494

VR電影很火? 短時間內難成一門好生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25/155396.shtml

導讀 : VR電影是目前熱度僅次於VR遊戲的VR內容,但目前更多地用在了營銷推廣上。

也許你很難想象得到,就在上周,筆者在長沙某地方電臺竟然聽到了關於VR的新聞。是的,在這樣一座二線城市里,如果VR日報這類垂直新媒體全力關註VR,這是理所應當,但大眾類媒體開始傳播關於VR的信息,這不得不令人好奇:全國對VR已經擁有基本認知的國人究竟有多少?

為何要好奇這個?因為,如果說VR已經成功普及到大部分的普通大眾身上,基於VR而開展遊戲、影視等大眾化娛樂需求也會迅速激增,整個產業生態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善起來。事實上,在最近的1年內,在資本、媒體、創業者的共同努力下,大量VR內容商開始出現,VR影視在熱度僅次於VR遊戲。在這種情況下,VR影視究竟是不是虛火?VR+電影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呢?

明星大廠紛紛入局VR電影電影VR化備受關註

正是因為VR在最近一年內備受從業者和投資人的高度認可,從此前張藝謀宣布要拍攝VR視頻,到後來郭敬明要將《幻城》也拍攝VR版本,明星不提提VR似乎都趕不上時髦了。伴隨著越來越多成型的VR電影短片出現,越來越多的明星也開始將自己與VR電影扯上關系,明星們在電影VR化的過程長可謂是一群相當盡職的普及者。

與此同時,大型電影發行商和電影制作公司也大力進軍VR。近日,萬達院線將迪斯尼旗下電影《奇幻森林》的VR片花帶到全國40多家萬達影城,試圖通過VR片花這等嘗鮮體驗更好地吸引影迷關註VR。而在此前,《火星救援》在宣傳推廣中,曾發布了15-20分鐘的VR短片供用戶體驗;NBA球星詹姆斯在聖誕期間,曾聯手Oculus發布了12分鐘的VR小電影《追求偉大》。

當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大廠和明星入局VR,整個電影內容的VR化不受到行業人和觀眾們的關註,似乎都有些匪夷所思。但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VR電影的營銷價值大於實際觀影價值,無論是擺在臺前的商業變現模式,還是放在臺後的軟硬件技術及人才儲備,VR電影在短期之內都難以成為一門好生意,要真正帶來人類電影變革,VR未來或許有這個實力,但不是現在。

為什麽說VR電影短時間內難成一門好生意呢?

為什麽小謙會這樣覺得呢?生意的本質離不開尋找目標消費者,離不開變現。關註VR電影的人或許是多了,但真正因為VR電影而買單的人有多少?為什麽他們不願意為現在的VR電影買單?VR電影在制作究竟是不是個高門檻的活?究竟什麽樣的VR電影才能深受消費者喜愛,甚至願意為他單獨買單?要真正能夠解決這些難題,VR電影或許才能成為一門好生意。

1.什麽是觀眾最喜愛的VR電影體驗?摸索期不短!

如同遊戲產業一般,究竟怎麽把VR和電影結合在一起給觀眾帶來最合適的VR電影體驗,這是個難題。變革從來不是一天兩天就會突然發生,沒有標桿的VR影視案例,現有的電影制作方式會否會讓當下的VR電影大有制作局限,形式而高於內容本質呢?

從大方向來說,擁有更多維度和更多感覺來表達電影故事的情節,的確能夠更為細致得表達故事,讓廣大觀影人士可以更大程度地實現身臨其境,大大增強電影的代入感。

但在現在來說,一方面是在VR制作領域,制作人員習慣了單個維度的電影拍攝,當前的制作思路要讓電影制作人員毫無違和感地在消費者後方、左側、右側也做出場景出來,需要一段摸索期;另一方面,無論是用手機電腦觀影,還是走進電影院帶上3D眼鏡,消費者目前早已習慣以接近靜止的狀態觀看電影,如果VR電影需要讓觀眾們一改此前的觀影習慣,站立起來觀影,時常將身體往左側/右側轉動觀影,甚至還要回過頭去看看身後是否有更為精彩的電影內容,且不說制作方怎麽解決這類體驗的消費難題,要讓消費者改變此前的觀影習慣,這不會是一個短期工程。

2.VR電影怎麽賺錢?商業模式比VR遊戲都不清晰

除卻在體驗上會令制作人員和觀影人群都帶來不便以外,VR電影要怎麽賺錢?在上述的那些VR電影案例中,大家把VR電影更多地應用在常規電影的營銷宣傳上,VR電影並沒有完完全全成為一個獨立的消費產品。

按理來說,在當前VR的發展狀態中,商業模式是所有VR從業者共有的心病。但就拿遊戲來舉例,目前在steam上已經出現單款賣出20萬套的VR遊戲,專業的遊戲平臺和本身就已經成型的消費群體,讓消費者能夠獨立地為VR遊戲而買單,但VR電影顯然還不行。

在市場中,VR電影以一次性消費為主,VR遊戲則以深度運營後的多次消費為主。坦誠地說,當前VR遊戲主要依靠玩家以購買單機碟片一般的方式獲取收入,遊戲內購模式暫時沒能走通,手遊和端遊領域既有的商業模式還未能在VR遊戲領域完全移植過去,新的商業模式也未衍生出來,但這也比電影強呀!VR電影是目前熱度僅次於VR遊戲的VR內容,但目前更多地用在了營銷推廣上,他目前如果都只是一個輔助內容,又怎麽尋找一個可持續性的多元化商業模式呢?

3.技術困境低端硬件體驗差,高端硬件消費沒條件

一方面,在VR電影拍攝方面,由於當前產業過猛發展,優質的專業級拍攝工具需求緊缺,且價格居高不下,這就直接導致VR電影的制作成本居高不下。不少時常僅為10余分鐘的電影都有可能耗資數百萬。

而另一方面,電影是一種大眾類需求,而觀看VR電影,暫時必須要佩戴VR設備。在當前的市場中,筆者個人認為低端硬件體驗差,高端硬件消費沒條件。

為何這麽說?市場上數十元的VR設備比比皆是,但其給人帶來的體驗卻有點像偽3D,高成本的VR電影用低端電影觀看的效果,有可能都會因為設備的問題而砸了VR電影的招牌。

當你戴上數千元的高端頭盔後,沒有低端設備那麽明顯的眩暈感,整體的視覺或許會讓你眼前一亮,感覺這才是真正的VR電影體驗。但加上高端電腦主機的價格,獲得一套高端消費級VR設備你或許會需要1-3萬人民幣,如果你是體驗HTC VIVE,你甚至需要擁有一間單獨的體驗房間,這個價格和房間要求,讓高端VR設備暫時缺乏普及的條件。這無論是對電影院的VR電影專場進行專場改造,還是要讓消費者能夠在家消費VR電影,都帶來了巨大的阻礙。

4.人才困境人才生態完全跟不上產業發展速度

每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VR目前被行業炒作得太火,VR影視作為第二大VR內容領域,盡管關註者很多。但由於VR電影整個產業此前底蘊不足,哪怕是此前專業的動漫制作或者電影拍攝人員,面對全新的軟件和硬件,也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進行學習。

VR產業突然在中國爆火,缺乏大批量能夠培訓新人的精英人才,人才生態難以為整個產業生態做出巨大貢獻,沒有大量優質的人才,怎麽按時推出VR電影?怎麽縮減VR電影的拍攝制作成本?

總體來說,VR電影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不少。在未來,當技術問題和產業生態問題都隨著時間推移而解決後,VR電影會成為大眾需求內容,但在最近幾年來說,技術問題和產業問題都解決不了,沒有一個清晰的商業模式,整個VR內容產業的資源也會往其他商業模式更為清晰的VR內容領域傾斜,這樣一來,VR電影要解決產業生態的問題,便是遙遙無期了。

作者:小謙,千軍遊戲創始人,互聯網觀察員,微博@小莫謙,微信聯系net19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705

九合創投王嘯:VR看上去很火,但用戶發展還需3年 | 黑馬學吧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7/157680.shtml

九合創投王嘯:VR看上去很火,但用戶發展還需3年 | 黑馬學吧
黑馬學吧 黑馬學吧

九合創投王嘯:VR看上去很火,但用戶發展還需3年  | 黑馬學吧

所以如果是創業者的話,可以盡量多拿點錢過冬,因為至少還需要2-3年才能真正賺到錢。

7月25日晚8:00,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將在黑馬學院線上垂直平臺黑馬學吧app聯合一直播發起大佬招徒第二季,尋找有改變世界的初心和原動力的創始人。

王嘯人稱“百度七劍客”,在百度11年間做了無數個明星項目。

2010年正式從百度離職,2011年創辦了九合創投,五年時間,基金投了150個左右的項目。讓資本與資源繼續開枝散葉,做天使投資是王嘯的選擇,也是國內越來越多遊走在實業與資本金字塔上層人們的選擇。

5年間,他看了5000多個項目,投資了100多個。王嘯見創始人時不說廢話,直奔主題的王嘯,投不投你,他在起身告別時已經有決定了。

作為創始人、投資人,這些不僅看看就可以的,還得親身付諸實踐☟☟☟

創業相關

關於定義

創業是內部想法或者精神的內部動能,轉換成外部產品和服務的過程,某種意義上是內心一種動力和內心一些想法外化的過程。這樣對創始人的要求就挺簡單的,你這個人精神動能要強,如果一個精神動能不強的人,我估計做不下來。

關於方向

黑暗中有只貓,你踩到了它的尾巴,它一定會叫。市場也是一樣,做對了,一定會有反饋給你,至少有一波人會告訴你這個事是有價值的。而這個需求點能夠判斷清楚,後面的路其實好走。

關於市場

快速的嘗試一定是最重要的,有些人說我要做一個產品,要六個月做出來,這種團隊我就不投,六個月之後市場可能已經變了,哪怕兩三個月先把產品出來,你小公司想六個月之後拿出一個產品出來,市場還一定會認,我覺得基本沒戲。快速的嘗試是大家要做的。

關於心態

創業者的心態,要求創業者自身學習和心態。

第一、平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很重要,怒火沖天的時候做出的判斷都是不理性的,都是錯的。

第二、情緒可能是最重要的能力,在逆境的時候能不能保持平和的心態,你在數據很好的時候,能不能保持平和的心態,別要一個天價,因為你的數據不可能持續那麽好,好的時候不驕傲,壞的時候不氣餒,這個事還挺難的。

關於VR

現在大家都在布局VR,但在這種相對看上去很紅火,投資也很多,關註度也很高的市場當中,其實背後隱藏的還是非理性的繁榮。真正的用戶的發展還需要2-3年時間,所以如果是創業者的話,可以盡量多拿點錢過冬,因為至少還需要2-3年才能真正賺到錢。

團隊相關

對於資本市場的周期性調整,創業團隊應該註意的包括以下幾點:

1、融資節奏的把握,給自己留足夠長的跑道。

2、控制預算,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3、做真正有創新的事情,註重數字和業務模式的增長。

4、周期調整時,也是廣積糧、捂人才的好時機。

團隊的調整,這里有三點:

第一,不合適的人堅決換掉,時間越長。問題越大。

第二,人才不可能一步到位,找合適的人先進來頂一下,等你做到B輪C輪,這些人肯定還會進來。

第三,團隊要相對完整,不能缺一塊。團隊核心要突出,三個人同時說了算的,特別是早期創業項目,這個也沒什麽戲。

投資相關

做天使投資人 除了錢之外還需要具備什麽?

1.耐心,作為一個項目最早期的投資方,首先必須有充分的耐心等待其成長。

2.對人和事的判斷能力,雖然聽起來比較主觀,但結果是可以通過事實驗證出來的。

3.熱情,但熱情並不等於“公益”,否則不會有那麽多人進到這個領域里。任何事情想做在,都是有利益鏈條驅動的,只不過有時不是資本元素,比如有可能是個人價值、成就、名氣、別人的認可,甚或內心的平靜滿足等等。總之皆有訴求。

4.信任,做天使投資,需要在無數次“受傷”(如項目失敗,創始人跑路等等)之後仍然相信別人。既然把幾百萬給了一個“陌生人”,你就要相信他。信任別人是一項難度很高的能力。

5.性格並不重要,關鍵是對人和事物的判斷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早期做天使投資容易犯哪些錯誤?

1.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強加於創業者,角色的錯位,這種情況尤其在有過創業經歷然後轉型做天使投資的人身上容易發生。

2.隨波逐流,這個世界真正能創造大價值的東西是占少數的,有時擁太多共識的東西是不夠價值的,所以做天使更需要有獨立判斷的能力。

3.管太多或管太少。

“管太多”表現在上來就自己把人家創始人不一定願意而且也不一定對的事情“幫忙”做了;

“管太少”,人家創業者本來就是希望尋求你包括資金在內的各方面幫助,所以最好也不要太“放養”。

4.決策的過度猶豫或輕率,與其過度猶豫或輕率不如不投。

未來什麽樣的人群會構成天使投資人群?

一定是創業者,成功之後出來做投資。因為早期的天使投資人都需要一個 Partner,需要和創業者通命運,不僅僅是找錢,還要幫他找人,所以如果你沒有參與過整個創業環境的話是不可能的。有創業成功經驗的投資人,肯定能為創業者帶來更多的幫助。他們知道在什麽節點,創業者很可能會遇到什麽問題,需要什麽幫助。

融資相關

融資九大誤區

創始人股權分配平均,股權過於分散

關註錢而忽視了資金背後的投資人

兼職創業希望融到錢後再全職

團隊沒有磨合就融資

沒有測算自己成本就開始融資

在資金流快斷掉時才開始融資

同時向所有認識的投資人融資

外部股東控股

盲目樂觀估值過高

v4.webp

王嘯——一個有人文情懷的理工男投過的公司:

下廚房、51社保、91金融、36氪、黃油相機、極客學院、星空琴行、ZEPP、青雲QingCloud、日食記、數信互融、筷來財、快批網、車滿滿、藍犀牛、ES文件瀏覽器、美餐網、哇噻網、愛唱和堆糖等優秀創業公司的投資。

王嘯說希望和有改變世界的魄力、有好奇心、足夠敏感、善於聚攏資源、能夠創造價值的優秀創始人開啟一段完美的師徒之旅,你的項目優秀,我們還會投你,並邀請你一同參與矽谷行,體驗最前沿的科技和創業方向。 

創業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10

微信要推的公眾號付費訂閱會很火嗎?不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6/161246.shtml

微信要推的公眾號付費訂閱會很火嗎?不會
小馬宋 小馬宋

微信要推的公眾號付費訂閱會很火嗎?不會

即使微信付費訂閱開通,其他內容平臺也不會有太大沖擊。

本文由小馬宋(微信 ID: zhongguowenlian)授權i黑馬發布。

知名互聯網觀察者keso老師宣布去36氪做付費專欄的同時,引出了馬化騰在其微信朋友圈下留言說:應該等微信公號付費訂閱啊。並指出付費訂閱會盡快反饋,因此有人推測,微信公號付費訂閱會很快推出。

進而有人覺得,以羅輯思維的“得到”為首的內容收費可能會遭微信截胡,開始為羅胖們的創業前途擔心起來。其實,我個人的觀點是,不會,這個肯定系數達到99%。

我在去年8月份就寫過一篇文章,那個時候微信的付費訂閱據說就已經內測一年有余了,至今還沒有推出,而得到它們已經奔跑一年多了。

在森林中,大象固然有巨大的優勢,但螞蟻卻比大象的種族要堅強得多。鑒於小程序推出後的三天熱度,我對微信付費訂閱持懷疑態度。

半年過去了,我的觀點依然沒有變,我當時的觀點依然適用,如下是去年8月份寫的文章,我略作了一些修改。

微信“付費訂閱”悄悄內測,內容平臺會遭截胡嗎?

這幾天討論微信“付費訂閱”功能的突然多了起來,其實微信這個功能據說已經內測(或者說猶豫吧)快一年了。

有人會聯想到,當年騰訊推出微信,直接幹掉了微信的前輩“米聊”,微信“付費訂閱”會不會截胡了其他內容平臺呢?

我個人覺得不會,因為付費內容的本質與社交應用是兩回事。社交應用是一種商業模式,它遵循的規律是冪次定律,也就是說你的價值與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你用戶越多越有價值。

微信截胡米聊,其實就是靠它快速獲得用戶的能力,這一方面得益於QQ多年的用戶積累,另一方面也是微信在互動上推出了新玩法。

付費內容則不是這樣的。內容就像是一部電影,理論上來說,電影是不屬於任何平臺的,優酷買了版權,大家就在優酷看,奇藝買了版權,大家就在奇藝看。所以微信付費訂閱的推出,只會讓優質內容的生產者獲得更多變現的渠道,但不會對現有內容平臺有多大沖擊。

而且,微信付費訂閱的內容交付,還是有其形式的限制。比如喜馬拉雅的內容是聲音,我可以連續收聽,對內容的訂閱、搜索和使用都會比微信方便。微信公號的內容交付,到目前看,依然是圖文形式為主流,這個形態如果不變,那優勢不會太明顯。

所以,即使微信付費訂閱開通,其他內容平臺也不會有太大沖擊。

首先是內容形式的不同,讓各個平臺產生了天然的壁壘。比如得到的內容是以聲音為主,知乎、分答是問答,優酷奇藝是視頻,社群其實也可以算是付費內容,但形式更加複雜,kindle和多看是電子圖書。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在線教育內容,這些傳統上就一直收費,而且使用的工具更加複雜,微信不可能一夜之間做到如此大的改變。

其次,各家的對內容的定位也不同。優酷奇藝、喜馬拉雅,原則只是內容的分發平臺,自己生產的內容占很小一部分,而且以娛樂節目為主。

知乎和分答,則是問答形式的UGC,更強調回答問題人的身份和專業性。研習社、插座學院的在線課程,則是聚焦在主題學習上。

得到的內容,主要由內容由專業編輯和聲優組織生產,其付費訂閱則是通過專業編輯和行業專家共同打造,不僅是一種日更的產品,還是一個逐漸成型的社群運營。相信各位也可以想見,微信的付費訂閱內容會是什麽樣的產品。

第三,微信的付費訂閱僅僅是一種內容的交付形式而不是創造了一種新內容。之前微信的公號大V很多通過寫書變現,其實就是一種交付形式的不同,如果我把書里的內容連載,那就是一本每日一更的訂閱書。

如果不用微信交付,那我就用別的形式去交付。所以,應該擔心的人,是現在他的內容形式可以用微信訂閱的方式交付的那些內容,因為那才是真的搶了別人的生意。

比如文學的連載,會不會日後被微信蠶食?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用戶的遷移還是有一定成本的。

那麽,微信的付費訂閱難道沒有那麽大威力?

其實可能看起來威力很大。我只是說,可能不會對其他平臺產生影響,但是公號的付費訂閱這種習慣,一旦被發掘出來,就像微信紅包讓中國人的移動支付活躍起來一樣,成為一個巨大的機會。

這將是優質內容生產者的春天。

但不要激動,這個機會並不屬於絕大多數人,不要開心地以為,微信開放了付費訂閱,你就要趕緊去做內容創業了。內容付費的機會是給那些常年堅持學習和寫作,具備內容創作能力的人準備的。既然我們老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你在這方面又沒有任何準備,湊啥熱鬧呢?

付費訂閱有問題嗎?

還是有些問題需要解決。

比如,很多內容生產者,是很在意自己的內容影響力的。付費訂閱之後,閱讀量是一定會成級數下降的,這是內容生產者直接用內容收割利益要付出的代價。

你看和菜頭在“得到”開付費訂閱專欄後,還是會隔三差五在自己公號里更新文章,因為他還是放不下自己的影響力。所以這里面臨一個選擇,究竟是直接用內容變現,還是通過內容擴大影響力,然後找別的途徑變現?

比如,盜版的問題,按照我國創業者的習慣,付費內容一出,由於其盜版的難度極低,內容生產者又不具備系統的反盜版能力,即使你內心知道這是內容收費必須要接受的事實,絕大多數內容生產者還是內心很憤怒的。

微信的原創保護無法完成這個使命,畢竟盜版者可以通過郵件、群組、圖片等各種手段出售。不要低估我國盜版者的智商,他們在如何耍小聰明這件事上還是很有水平的。

比如,在用戶的時間和註意力極度稀缺的情況下,付費訂閱會帶來一些別的後果。付費訂閱如果火了,將會是一個流量殺手,每篇文章的閱讀會給用戶帶來極大壓力。

以前的免費訂閱,可以一目十行讀一篇文章,但這也算是一個閱讀量,現在付費訂閱後,免費訂閱的閱讀只能排在後面,那麽微信的流量會不會大幅降低?這會考驗微信的產品設計智慧。當然這個也不用太擔心,使用免費的自然比付費的要多很多。

再比如,以目前微信公號的內容來說,還都遠未達到收費內容的標準。這不僅僅是原創與否,因為搜集和精選資訊本身也是有價值的。也不在於,這個內容的精彩與否,精彩的內容未必就適合付費。四六級補課其實一定不精彩,但是依然有人付費聽課,天才小熊貓的廣告很精彩,但未必有人樂意付費觀看。

這個問題的本質在於,一個可以收費的內容,看起來不是現在公號文章的樣子。收費內容需要很多另外的條件,為什麽一本書可以收費呢?為什麽一個四六級試題匯編也能收費?但是公號文章卻不能收費?這個需要仔細研究,我不展開講了。

所以說如果目前的公號作者想要去做收費內容,那一定是另起爐竈再去設計自己的付費訂閱內容。

文章的最後,表達我對內容付費的幾個觀點:

1、為內容付費其實從來就是存在的,比如雜誌、書籍、有線電視月費、電影、培訓等等各種內容就一直是收費的。如果你要為別人生產付費內容,那就要借鑒此前這些收費內容的一些形式和方法。

2、微信的付費訂閱短期內不太可能有很大進展。畢竟讀者和作者都需要一個適應,而且很明顯,大部分作者是無法靠目前的文章形態收費的,內容產品的打磨和設計都是一個問題。但如果有人能夠提前做準備,就會收獲紅利。本人曾經試著開過一個公號叫“小馬宋的創意課”,日更,只講案例。看起來是有收費的可能的,這種。但是因精力所限,目前停更。

3、付費訂閱絕對不會一統天下。這就像360免費之前的收費殺毒軟件一樣,早就明白過這些商業邏輯的人們,也會明白免費也有它的邏輯和道理。而且有些公號作者,靠廣告可能比靠收費還要舒服,他就會更關註做流量,而不是關註付費訂閱。

4、微信付費訂閱,只是一種內容的交付方式,就像是我買一個蘋果手機,你是在天貓賣還是在專賣店賣,這個方式不是最重要的,蘋果手機其實是最重要的。所以好內容不會被渠道綁架。

5、公號文章的打賞功能,跟付費訂閱是兩個邏輯。打賞是閱後付費,基於個人的欣賞和啟發感,文章要想獲得打賞,更在乎單篇的精彩程度和啟發感;付費訂閱是提前付費,基於消費者對未來交付產品的預期,更在乎整體產品的設計和規劃。

微信付費閱讀 內容平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559

無印良品在中國很火,但請不要神化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3/161440.shtml

無印良品在中國很火,但請不要神化它
王治全 王治全

無印良品在中國很火,但請不要神化它

節制、讓步以及超然的理性,從而形成‘這就行’,這就是無印良品的願景。

我最早對無印良品的產品產生深刻印象是它的電飯煲,蓋子上有一個嵌入的擱勺架,一個小小的設計解決了一個大大的痛點。

從此,我開始關註和研究無印良品。它是一個富二代和幾個創意人打造出的品牌。這個富二代是西武百貨的社長堤清二。78年日本經歷了二次石油危機後,通貨膨脹,老百姓的錢袋子捂得更緊了。當時,包括西武百貨在內的各大商超都在爭相開發物廉價美的自主品牌產品。

timg (4)

西武百貨社長、無印良品創始人 堤清二

堤清二不是動作最快的,但他做了一件很文藝的事,就是找來了一幫創意人來做品牌,這個小團隊的leader是日本知名的平面設計師田中一光(藝術總監),創始成員還有小池一子(文案創意)、杉本貴誌(建築設計師)、麯谷宏(平面設計師)和天野勝(服裝設計師),另外大家比較熟悉的原研哉是02年田中一光去世後接任藝術總監的,他也是優秀的平面設計師,另外還有後來為無印良品設計了壁掛式CD機的產品設計師深澤直人。

640.webp

左圖為田中一光,右圖為原研哉

堤清二大膽地啟用了一支廣告人和設計師的團隊,從品牌的名字開始就深深地註入了感性和文化的基因,架構了一個偉大的品牌世界觀,時至今日依然充滿生命力,足以載入品牌的史冊。

“節制、讓步以及超然的理性,從而形成‘這就行’,這就是無印良品的願景”(原研哉)。

這種價值觀通過統一的平面視覺、簡潔的產品外觀和店鋪空間設計不斷被輸出和強化。從無印良品發布的第一張海報開始,到著名的地平線系列,無印良品的視覺表達始終沒有越界,當我們把它三十年來制作的海報並排放在一起的時候,沒有一張是不協調的,這種自我約束很了不起。

640.webp (1)

第一張海報

640.webp (2)

愛無華飾

640.webp (3)

整條鮭魚

640.webp (4)

640.webp (6)

地平線系列(2003)

在品牌理念輸出的層面,無印良品無疑是卓越的,它的理念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被證明有持久的生命力。而它的視覺表達不誇張地說,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可與蘋果並駕齊驅。但無印良品為什麽沒有在商業上達到蘋果的高度,規模只有優衣庫的六分之一?我想還是要回歸到買賣的核心上來,那就是產品。

04年,無印良品還沒有進入大陸,我專門跑到它在香港的旗艦店,去的時候是帶著朝聖的心態的,仔細看了店里所有的產品之後,我有一點失望,一些產品做工粗糙,邊緣甚至有毛刺。

無印良品曾經有很多好的產品創意,比如電飯煲(2002)、壁掛式CD機(2004)、直角襪(2006)、可標記雨傘(2006)。

640.webp (8)

640.webp (10)

640.webp (9)

但你發現了嗎?這些堪稱經典的創意都是十幾年前的,近十年無印良品幾乎沒有什麽讓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壁掛式CD機在當時確實是一個很有創意的產品,但是當CD被MP3取代後,無印良品並沒有跟隨用戶的使用習慣變化,推出相應的產品,依然在店里的醒目位置擺放著十幾年前的產品,即便很少人再聽CD了。

2005年,無印良品進入中國,2012年後開始快速增長,截至2016年底已有202家店鋪。

640.webp (11)

因為定價和購買力的差異,在日本主要面向主婦的平價的無印良品到了中國,搖身一變成了面向中產階級的輕奢品牌。強大的理念加上跨國品牌的標簽是否足以支撐起它在中國的輕奢定位呢?我覺得是不夠的,因為說到底產品本身不足以支撐它的定位,無論是從創意還是從完成度上來考量,無印良品的產品都達不到輕奢的標準,倒是養活了不少淘寶上賣無印良品同款、價格只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賣家。

數據也體現了用戶的選擇,無印良品的同店銷售增長遲緩,也就是說它的規模增長全靠開店來拉動。2016年6月,無印良品第五次降價,但並未帶來增長,Q3同店銷售增幅跌至0.8%。

無印良品是我非常尊重的品牌,我12年創立大樸,對它的學習與借鑒之處非常多。它的成功有其時代必然性,它在品牌理念和視覺傳達上的高度是其他品牌望其項背的,但走近看它的產品,會發現外觀是簡潔統一的,但完成度並不高,曾經有過很恰到好處的創意,但現在幾乎看不到巧心的設計,與理念有者明顯的差距。如果蘋果不能持續創造令人驚嘆的好產品,那麽它的極致精神和極簡設計也就無處承載,失去了份量。

走過這四年多,我越發堅定好產品是核心競爭力,中國消費者的眼光只會越來越好,只靠講故事是走不遠的,要用好產品來說話。

無印良品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885

看上去很火的短視頻,其實有這些坑等著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5/163426.shtml

看上去很火的短視頻,其實有這些坑等著你
南七道 南七道

看上去很火的短視頻,其實有這些坑等著你

在視頻領域創業兩年多後,這個領域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卻有無數的坑等著自己去趟。從策劃定位到如何推廣?從零流量到如何獲取穩定用戶?從廣告變現到如何得到長期收益?

來源 | 南七道(ID:nanqidao)

文  |  南七道

美國雜誌《名利場》曾經針對“青少年喜愛的明星”做過一次調查,前20名中有一半都是Youtube網紅,網紅的商業價值和影響力正在趕超明星。

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的統計,2016年,中國網紅經濟產值預估接近580億人民幣。同樣在2016年迎來爆發的,還有短視頻和直播平臺,以短視頻達人為代表網紅群體也變得越來越龐大。

81.webp

但是在視頻領域創業兩年多後,這個領域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卻有無數的坑等著自己去趟。從策劃定位到如何推廣?從零流量到如何獲取穩定用戶?從廣告變現到如何得到長期收益?

什麽樣的人可以成為網紅?

自從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似乎成了一個流行詞,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人人都是創業者,人人都是短視頻達人……但是,這種熱鬧和流行背後,其實是對專業的不尊重和對殘酷競爭的漠視。要成為短視頻達人和網紅,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容易。

1.年輕人為短視頻行業的主流

5月31日美拍聯合艾瑞咨詢發布的《短視頻達人發展趨勢報告》顯示,短視頻達人平均年齡在23歲,其中女性創作者占了66%。

82.webp

快手與美拍推薦截圖,玩轉短視頻的多為年輕人

盡管年老的人也能拍視頻,但是事實告訴我們,年輕、有趣、高顏值的人更受用戶喜歡。夢想很美好,但事實就是這麽殘酷。不管你是娛樂、搞笑、美食、還是工具、美妝等,大體皆如此。比如,在我們做嘿老外短視頻項目的過程中,每次出現類似俄羅斯溫碧寒這樣可愛有顏值的老外妹子時,在彈幕和評論里都會引發熱議。

83.webp

2.有特色的才能做短視頻達人

除了顏值,還要有特色,個人和節目皆如此。我們的嘿老外之所以做老外在中國的趣味性短視頻,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國內搞笑娛樂節目同質化很嚴重。於是想讓一些有趣有顏值的老外,用輕松的形式來表現他們在中國的經歷,和中外的文化真實差異性,從外表、定位拉開差異性。在目前走紅的這批視頻達人里,都有著鮮明的個性和標簽,比如美拍5月播放量TOP10的達人中,Papi醬的特色是變音和吐槽,大胃王密子君則是食量驚人的美食達人。

但是,即使你有顏值和個人特色,也不一定走紅。現在紅遍各大平臺的papi醬,在此之前做的視頻就無疾而終。類似的還有現在的內容達人羅振宇老師傅。之前的脫口秀也是不溫不火,直到做了羅輯思維。

3.垂直領域達人更受歡迎

在如此多的內容和制作者里,網紅基本上都是出現在有差異性的細分領域。《短視頻達人發展趨勢報告》中顯示,2016年,搞笑、明星等娛樂化內容占了大塊流量,緊隨其後的是受眾廣泛的垂直內容,比如美食和美妝。2017年,更小眾更專業的垂直細分內容,比如遊戲、穿搭、舞蹈等,獲取了更多流量和關註度。以舞蹈為例,在女性用戶聚集的美拍,2017年舞蹈視頻整體產量和播放量提升明顯,拉丁舞、Kpop、爵士舞等細分類型進入短視頻領域,以舞蹈曲目聚合的話題也越來越多。

84.webp

同時,垂直細分也體現在了短視頻時長分布上,1分鐘以內和4分鐘以上的視頻占比最多,兩極分化明顯。這是因為美食教程、舞蹈展示、搞笑段子等內容對時間要求較高,通常需要4-5分鐘才可以完整展示。而萌寵、自拍等日常片段對時長的要求更低,通常在1分鐘以內。

嘿老外,在今年初轉型,從科普類變成了生活趣味體驗類,從原來單集1分鐘變成現在6-8分,因為節目的內容和性質變了,內容更豐富有趣,需要相對更長的時間來展示。目前單集最高超過2000多萬。

紅了就能賺錢?你想多了

1.短視頻行業變現:平臺分成、廣告植入、粉絲變現

拍個吃飯睡覺的視頻都能賺錢,是很多吃瓜群眾對網紅這個新興職業的第一印象。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事實往往比想象的殘酷很多。盡管短視頻行業風生水起,但要想紅,必須有平臺支持,從平臺上來說,一種是流量扶持,一種是資金扶持。同時要想長期發展,必須要變現。而短視頻整個行業變現的基本方式依然沒有太大變化。無非是三種:平臺分成、廣告植入、粉絲變現。但是這三種情況,在短視頻發達的今天,又有了新變化。

首先是流量,在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純機器算法成為主流的今天,不管是流量還是分成,絕大部分要麽被吸睛的剪輯和搬運內容分走,要麽被金字塔頂部的頭部內容分走。在百家號的科技頻道里,如何淘米的內容秒殺一些專業媒體出品的內容。這已經成了飽受行業詬病的現狀。

有了流量,最關鍵的還是變現,這和持續性發展相輔相成。對大部分中長尾UGC來說,持續性發展其實很困難。一部分是沒流量沒資金,中小UGC靠著平臺分成很難維持。大部分平臺都在扶持已經成型的大IP,平臺也在不斷給這樣的大IP導流量給補貼,這就造成了內容生產領域的馬太效應,強的更強,弱的更弱。新生的原創內容團隊既拼不過垃圾號的流量,拿不到好的分成收入,也拼不過大IP,拿不到好的推薦資源。看看新榜聯合今日頭條,企鵝號,UC等發布的榜單就知道同質化有多嚴重。連騰訊企鵝號某負責人都說,這個行業越來越沒趣,連榜單都不動下腦筋了。

有了流量,變現卻並不一定順利,現在如日中天的短視頻《陳翔六點半》,單集全網破億已是常態。但從廣告公司拿到的刊例顯示,單集視頻的廣告報價不過20萬的區間,但實際交易價格有時會遠低於此。我熟知的某社交APP采購了他們一期節目進行植入,當期節目在QQ空間是5000萬播放,連全網的數據應該破億了。但廣告費僅為5萬。這和主創團隊所在地域、出身背景,缺乏必需的商業拓展談判能力等都有密切關系。

2.網紅UGC如何賺錢?平臺分成、廣告合作、眾籌

目前國外網紅UGC的收入來源主要分為三類,平臺分成、廣告合作和眾籌。以Youtube為例,最基本的平臺分成,只要Up主同意Youtube在你的視頻前面插播廣告,Youtube會將55%的廣告費用分給Youtuber(Youtube上內容方)。廣告是UGC變現最快速而直接的方式,Youtube在這方面也提供了相應的通道,廣告可以通過夥伴項目和MCN公司,分配給UGC。同時平臺對UGC也會進行長期的挖掘和孵化。

在國內,偏向於UGC原創的美拍采取了類似策略,推出“M計劃”,內容平臺變成橋梁,將有流量變現需求的短視頻達人和有推廣需求的品牌方連接,進行精準匹配。

對達人和廣告主來說,他們贏得了商業利益,對平臺來說,這有利於對於打造良性的內容生態,服務範圍不斷拓展,從而逐步建立平臺的門檻和護城河。

廣告是網紅的重點,但內容電商是未來

在國外,隨著視頻事業的發展,一些相當優異的Youtuber逐漸由個人開始團隊化和公司化,拓展更多的收入模式和合作,賺取更多利潤。

被稱為美妝博主第一人的Michelle Phan,利用Youtube走紅之後,不僅成為了蘭蔻和歐萊雅的彩妝代言人,還推出了個人的電商網站,通過視頻將粉絲導流到自己的電商品牌,提供個人美妝定制服務,將Michelle Phan的品牌內涵不斷延伸。

從代言廣告到個人品牌,這是網紅在商業變現的一個重要跨越,而變現是短視頻生態非常重要的一環,這少不了平臺的參與。美拍推出的邊看邊買功能,通過在短視頻和直播里嵌入導購鏈接的方式,將內容變成商品或導流進行銷售。

一方面,提高了達人和品牌的轉化率,在內容生產和輸出的過程中就可以實現變現,另一方面,視頻可以更直觀地向粉絲展現商品細節,銷量全部依靠視頻和產品的質量,這反過來倒推達人生產更高質量的視頻,粉絲也間接獲得了更好的觀看體驗。

短視頻雖然很熱,但是遠遠未到爆發的時刻。不管是對內容創業者,平臺,廣告主都是一個新的挑戰和機遇。但是要想成為下一個視頻達人,等著你的路還有很長。

內容商品化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內容電商才是網紅發展的未來。

短視頻 網紅 內容電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39

語音直播很火? 來看看海外的語音直播平臺到底怎麽樣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20/1149322.html

熱鬧喧囂的直播行業似乎從未平靜過,既有帥哥美女主播號稱月入數萬,又有各類“事件門”頻發以及小平臺倒閉。其實,相對於視頻直播,一種門檻更低,還不用“靠臉吃飯”的直播正在悄然流行——語音直播。

視頻直播行業的老大哥陌陌此前宣布推出語音直播,並公開招募公會主播,引發行業關註;隨後微博旗下的紅豆Live宣布推出微信語音直播工具“紅豆微課”;而荔枝FM、蜻蜓FM、喜馬拉雅FM等傳統音頻電臺也相繼布局了語音直播功能,各大平臺紛紛加入戰局。

在此之前,語音直播的業態就已經開始顯現,比如蜂擁而起的微信分享群、開通直播的網絡電臺、各種在線直播課堂,等等。一時間,語音直播市場似乎生機無限。

在以上這些語音直播類產品中,以紅豆Live、荔枝FM、陌陌三款產品最為突出,並分別代表了語音直播的三種內容模式——紅豆Live是首個語音直播APP主攻95後文化娛樂,荔枝FM是從FM類錄播產品切入,陌陌是從社交及視頻直播產品切入。

正在乘風起勢的語音直播,有人認為語音直播能夠與視頻直播形成差異化,將形成一股新生力量。總體來講,至少看上去很美。

其實,目前國內的語音直播領域並沒有太多成功的案例,其商業模式仍在探索過程中。

那麽,國外市場呢?

目前,國外真正屬於語音直播且做的時間相對較長的產品,包括有Mixlr和SoundCloud。只是,現在的日子似乎也並不好過。

市場資料顯示,SoundCloud擁有逾1.75億用戶,提供超過1.6億軌音頻,成為發現未來之星的理想之地。不過,該公司從未將其口碑轉化為強大的商業模式,更一度深陷財務困境。據海外媒體報道,SoundCloud終於在今年8月迎來一線生機 ,新投資方已同意向其註資1.7億美元。這筆資金能讓SoundCloud存活下來,但也有附加條件:網絡視頻服務商Vimeo前首席執行官特雷納將成為SoundCloud的新掌門人。同時,SoundCloud也將改變其商業戰略,專註於向藝術家、播客以及其他內容創造者銷售更多工具,方便其在網上分享素材。

據悉,投資銀行雷恩集團和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已同意註資,但SoundCloud必須接受其估值大幅縮水的現實。這一輪融資後,SoundCloud的估值為1.5億美元,大大低於其去年獲得的7億美元估值。作為交易的一部分,SoundCloud的早期投資者也必須接受其價值減記的事實。

從長遠來看,國內各大平臺能否駛入語音直播經濟的大潮,還是得看他們選擇的模式能否讓用戶創造出這款產品的使用樂趣以及如何變現。語音直播到底是下一個風口,還是僅僅是噱頭?

(來源:證券時報 記者:吳家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597

孫楊出演“穿錯衣”連續劇?掏了近10億元的贊助商很火大

到8月22日,雅加達亞運會已開賽四天了。意外的是,連續奪金的“中國飛魚”孫楊穿什麽領獎,倒成為了人們關註的焦點。

這出連續劇的背後,是品牌間的無形暗戰。

第一幕發生在8月19日,雅加達亞運會的遊泳首日比賽中,中國代表團遊泳選手孫楊在200米自由泳決賽中獲得冠軍。領獎時,他並未身穿中國代表團官方贊助商安踏提供的領獎服,而是穿了其個人代言的品牌361°運動服;而他的隊友季新傑獲得銅牌,兩人同為中國選手同時登臺領獎,服裝卻沒有統一——令外界和觀眾訝異。

第二幕在20日,孫楊在男子800米自由泳決賽中再次奪金,登上領獎臺的孫楊這次換上了安踏,但他做出了某種妥協:巧妙地用披在身上的國旗擋住了領獎服的品牌標識,全程都沒有拿開,而胸前的安踏Logo則用五星紅旗的貼紙粘住。

“穿衣門”繼續發酵。8月21日晚,孫楊斬獲400米自由泳金牌後接受采訪時,對這一事件淡然回應:“這種事情對我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小事情,真的,不會影響我。”

孫楊的小事,對品牌和商戰來說可能是大事。

爭奪超級巨星孫楊

從2009年開始,安踏便是包括奧運會和亞運會在內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官方合作夥伴,為中國隊提供統一服裝。

得益於其多品牌攻勢和良好的市場策略,安踏已趕超李寧成為國產運動品牌“老大”。2012年及2013年,安踏業績也呈現下滑態勢,但很快在2014年就恢複了增長,並在2015年實現營業額首次突破百億元關口,自此力壓李寧“一飛沖天”了。

“穿衣門”發生的當晚,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02020.HK)就發布聲明表達了不滿。在多少帶著火藥味的官方聲明中,安踏表示:“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官方合作夥伴和中國奧委會的官方合作夥伴,安踏為中國運動員打造了登上領獎臺的領獎服”。隨後聲明還指出,同一國家的運動員身著不同的領獎服登臺,在世界體育史上史無前例……

“我們相信中國代表團對於違紀違規事件,將會有公正的處理決議。”安踏稱。

這讓人想起26年前,喬丹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帶領夢之隊集體披上美國國旗,遮蓋住官方贊助商銳步提供的領獎服。當時包括喬丹在內的夢之隊的一半球員都與耐克簽約。

“喬丹是在奧運會上做過同樣的事情。但是籃球和遊泳比賽有著天壤之別。”一位熟悉體育行業的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籃球是商業化很強的運動項目,遊泳不是,平時也不打什麽聯賽,很多遊泳運動員的工資甚至都是依靠贊助。像孫楊這樣的超級明星的確不愁贊助者,可是孫楊遊泳隊的兄弟們呢?”言下之意是,遊泳隊很多選手的培養和未來,可能就指望著國家隊代表團的官方贊助商。

安踏廣告和宣傳費用大漲

安踏自2009年以來就與中國奧委會保持了長期的合作關系,並於去年和國際奧委會以及中國奧委會簽署了到2024年的續約協議。

因此,印著安踏Logo的領獎服是最為核心的贊助資源之一。根據相關協議,在領獎臺上,所有運動員都應身穿安踏提供的專門服裝。但在運動場上,各運動隊可以身著自己贊助商的比賽服。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安踏在2012年拿下2013~2016中國奧委會體育服裝贊助商權益的價格至少為6億元人民幣。安踏方面未披露新周期的權益價格,不過就在上周的安踏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安踏首席財務官賴世賢表示,2018年上半年,安踏的廣告及宣傳費用達到了12.35億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僅為6.81億元。在業績發布會上談及原因時,賴世賢表示:“宣傳費用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去年第四季度與中國奧委會續約。”

更加微妙的是,風暴中心的另一個品牌、孫楊代言的361°始終未發一言。值得一提的是,安踏和361°都誕生於福建晉江,同為香港上市公司,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不錯的發展,同時積極布局國際化戰略。與此同時,昔日“老大哥”李寧今年上半年實現收入47.13億元,不到安踏的一半。

有網友將孫楊“穿衣門”比作兩家福建“晉江系”之間的“延禧宮鬥”。兩家公司的沖突最早要追溯到2010年,當時就有運動員在賽後發布會上穿著比賽服裝而不是領獎服裝參加。安踏就曾表示,這是違規行為,運動員應該知道什麽場合穿什麽衣服。

體育是否應該容忍“特權思維”

在體壇,因贊助商問題引發的矛盾並不少見,頂級明星和團隊整體利益沖突的案例很多。唯一能夠規範運動員準則的,就是大家都按照契約精神來辦事。

商業規則在全球也是一樣的。過去,勒布朗·詹姆斯簽了耐克品牌後,出場服還是必須穿NBA的贊助商阿迪達斯。現在,耐克是NBA贊助商,庫里出場服就得是耐克,雖然安德瑪(Under Armour)是庫里個人的贊助商。

孫楊“致敬”喬丹的事件,去年在中國遊泳運動員寧澤濤身上也發生過。當時,寧澤濤的個人贊助商和國家隊贊助商沖突,結果寧澤濤的下場是被驅逐。隨之而來的是,其個人商業價值直線下滑。

一位央視體育數字化部門前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運動員需要配合國家奧委會和所在的職業體育聯盟,完成最高商業夥伴的權益,這在任何一個國家和職業聯盟都是共識。”他認為,如果有商業贊助條款,就應該根據條款,確保贊助商利益,這也是體育組織持久發展的基礎之一。

不過,站在巨星的位置,想法可能因時因地而不同。籃球巨星姚明曾在自傳《我的世界我的夢》中表示,一個球員在比賽中如果想穿和其他球員不同的鞋子,這種權利應當被尊重。姚明回憶稱:“2003年亞洲錦標賽上,我還是穿上了銳步鞋,雖然耐克是官方贊助商。我的隊友巴特爾和另一位球員與阿迪達斯簽了約,但他們仍然遵守規矩穿的耐克鞋。我希望成為第一個破例的人,不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我之後的隊員們。”

易建聯也曾在2016年的CBA聯賽中因腳部不適,換下了聯賽贊助商李寧提供的比賽鞋,穿上個人簽約的、非贊助品牌的耐克球鞋上場。

這次易建聯“扔鞋風波”後來廣為流傳,籃協也對易建聯做出了停賽一場及通報批評的處罰,並對廣東隊罰款5萬元人民幣。

球星、品牌、籃協、聯盟全都受到了影響,幾乎可以說沒有一方是贏家。

不過,易建聯扔出的鞋子還是砸開了體育仲裁的大門。CBA在新賽季根據運動員以及其個人贊助商的訴求調整了規則,最終耐克旗下的易建聯及Jordan Brand旗下的郭艾倫,通過繳納一定費用的方式取得了穿著自己代言品牌球鞋參加CBA比賽的權利。

以本次亞運會的中國代表團參賽選手為例,有和官方贊助商不同的品牌簽約的運動員遠不止孫楊一個——男籃隊員丁彥雨航與耐克簽約、女子網球球員張帥和亞瑟士也有合作,但他們也都得身穿安踏的領獎服登臺。

截至目前,國家體育總局尚未公開就此事發聲。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小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5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