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柬埔寨的亂與治

柬埔寨的大選已經結束了,一切塵埃落定。和馬來西亞大選相比,柬埔寨的執政黨毫無懸念地取得了勝利。不過,沒有懸念不代表沒有思考價值。雖然同為東南亞國家,柬埔寨的地緣、歷史和社會與馬來西亞差別很大,塑造了不同的政治過程和選舉結果。這種特殊的國情探究起來很有意思,對發展中柬關系也很重要。

去年夏天,我第一次去柬埔寨,這是東盟十國中我最後一個去到的國家。今天想來,去年的一些見聞也許可以幫讀者更好地理解今年柬埔寨大選的結果。

先過了老撾和柬埔寨的陸路關口,我奔金邊而去。一路上,我好奇地打量著這個散發著農業氣息的國家——路邊是綠色的農田,偶爾會路過市鎮,嘈雜但有生氣。快到金邊的時候,忽然看到一輛輛的軍車向北開去,上面是荷槍實彈的軍人,路邊的老百姓揮舞著國旗。晚上到了金邊,我看到廣場上有群眾集會,有人在慷慨激昂地演講。後來才知道是柬埔寨和老撾在邊界上有些領土糾紛。這是我在東盟國家碰到的少有的緊急狀況。

柬埔寨的近代歷史可以說是外患不絕,雖然雄偉神秘的吳哥窟吸引著世界各國遊客,但古代高棉帝國的光榮已經不再,疆土急劇縮小。背負著這樣的歷史,柬埔寨人對領土也就特別敏感,與鄰國的領土糾紛和爭端一直不斷。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和泰國對柏威夏寺及其周圍土地的爭奪。雙方訴諸了武力,所幸最終通過國際法院和平地解決了這一爭端。

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下,柬埔寨的邊界基本固定了下來,即使還有領土爭端,也保持在可控範圍之內。與安全問題相比,發展對柬埔寨來說是更大的問題。柬埔寨一直以來是聯合國認定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直到2016年才成為收入中低水平的國家。除了外來的侵略,內亂也是經濟發展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上世紀70年代,紅色高棉的統治讓柬埔寨,社會生產力急劇下降。在金邊郊外的大屠殺紀念公園里,有堆積如小山的人頭和人骨。我看到里面遊客很多,但是聽不到什麽聲音。遊人都是靜靜地走,靜靜地看,半是哀悼,半是震撼。

如今的柬埔寨首相洪森,最初是紅色高棉的一名士兵。後來,他逃離了紅色高棉陣營到了越南,又在領導推翻紅色高棉的鬥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0多年來,他一直有力主導著柬埔寨的政局。在這次選舉前,他強硬解散了最大的反對黨——救國黨,因此這次大選普遍被認為是一場沒有懸念的選舉。

柬埔寨選舉沒有出現馬來西亞式的“變天”,洪森之所以能使出強硬手段,其實也是有歷史和社會的邏輯可循的。

第一,柬埔寨歷史悠久,有輝煌的高棉帝國時代,也有近代動蕩的歷史,這種悲情的歷史比較容易激發民族主義情緒。洪森作為一個政治強人,政治生涯充滿傳奇色彩,打造了自己作為國家主權捍衛者和社會穩定者的形象。而馬來西亞歷史較短,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形成的國家。

第二,洪森是槍桿子里出政權的典型代表,在軍方有著深厚的背景。而馬來西亞是一個在英國的撮合之下談出來的國家,議會政治是主流,軍隊很少參與政治。馬來西亞政治深受英國政治傳統的影響,盡管也有壓制和迫害,但反對黨仍享有制度上的保障。而柬埔寨以前是法國的殖民地,政治受法國影響比較多,行政機關權力很大。

第三,東南亞國家的政治史上不乏政治強人,強人政治在東南亞國家並不少見,可以說是東南亞國家政治發展史的一個重要方面。東南亞國家的選舉表現出複雜性。有的選舉是強人政治的延續,有的是從強人政治向民主的轉型。客觀來說,強人政治在一些國家的發展中也不乏積極的意義。新加坡領導人強有力的領導風格保障了在危險的地緣政治環境中的發展和民族融合,完成了一個自由民主式的政府難以完成的任務。在洪森的領導下,柬埔寨的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從低收入國家變成了中低收入國家,經濟增長給其提供了選舉之外的更多的合法性。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能感受到其他國家的國內政治變化給中國帶來的影響。一些國家的選舉結果給中國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或機遇,比如特朗普勝選和其外交政策就讓中國面臨很多新問題。僅就東南亞而言,菲律賓杜特爾特的勝選給我們創造了緩解南海局勢的機會。而這些年來,中國與洪森政府建立了較好的合作關系,在柬埔寨的投資力度也較大,促進了柬埔寨的經濟發展。中國和柬埔寨正在深化雙方的合作,洪森當選當然是我們所樂見的。

而柬埔寨能夠繼續穩定發展,成為東南亞的後起之秀也是符合中國期待的。從這次選舉的投票率和投票結果看,洪森政府受到比較廣的支持,但在未來也還會面臨各種挑戰。畢竟在2013年選舉中,投票結果顯示反對黨得到的支持率並不算少,反對黨在國際上也有西方國家的支持。柬埔寨在完善社會治理、消除腐敗、發展經濟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中柬友好關系,也還需再接再厲。

(作者系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學者)

責編:孫維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