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在美上市中國藥企步入回歸時代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4/3NMDcyXzM1NTA3Ng.html

3.08美元,昨天江波製藥(JGBO.NASDAQ)在納斯達克交易所的股價就此定格。根據交易所的通告,美東時間8月4日起,這家山東萊陽在美國的上市公司就將結束其近4年的公開交易歷程。

江波製藥的「被動退市」與在美國上市的中國醫藥健康板塊同行相比,顯得有些特殊,而更多的中國藥企則在醞釀主動退出美國資本市場。

3個月前,貴州中成藥企業同濟堂,在醞釀了一年多的私有化方案後,主動選擇退市,理由是美國市場沒能對公司價值給出應有的價格,該公司曾是登陸美國紐交所的中藥第一股。

同 濟堂不僅僅是個案,更可能成為一個先驅。翻開在美上市的中國製藥板塊公司公告,3月21日,三樂源(AOB.NYSE)宣佈了經董事會授權的2000萬美 元的股票回購計劃,回購計劃將在兩年內完成。3月25日,諾康生物(NKBP.NASDAQ)宣佈,公司董事會已經授權了一項500萬美元的股票 (ADS)回購計劃。

奧星製藥(BSPM.NASDAQ)則在5月25日宣佈,公司CEO王榮華推出了一項股票回購計劃,將購買該公司高達20萬股的普通股。僅僅幾天後,6月3日,天銀製藥(TPI.AMEX)宣佈重啟回購300萬股普通股回購計劃。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醫藥資本年會上,一家在美上市醫藥企業副總經理則對國內一家投資公司人士直言,公司已在籌劃回歸國內交易市場,「資產剝離、私有化都可以考慮,但最好能盡快制定計劃。」該副總說。

國外市場估值偏低是這些公司考慮回歸的重要動因,去年以來做空中概股的風潮對市盈率本就不高的中國製藥健康板塊無疑是「雪上加霜」。

數 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國內創業板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的平均發行PE已經超過66倍。而相比之下,股價普遍不超過5美元的在美上市的中國醫藥概念股,PE 值低的只有一兩倍,高的如先聲藥業(SCR.NYSE)、藥明康德(WX.NYSE)的市盈率分別為22.51倍、11.98倍,與國內均值相距甚遠。

相比美國本土醫藥企業,中國藥企在化學藥方面的研發創新與製造水平差距顯著,因此中藥概念往往成為公司致力於打動海外投資者的「Story」中的主角。仁皇藥業、奧星製藥等不少在美上市公司,均有中成藥與中藥飲片業務。

不 過,這唯一的亮點從未受到海外投資者的認同。「(在歐美)中藥基本未獲得合法藥品身份,只能以食品名義出口。」深圳一家投資機構人士表示,中藥以食品、食 品補充劑等名義進入海外,大大降低了其應該具有的價值。今年2011年4月30日,歐洲《傳統植物藥註冊程序指令》生效,該指令規定,所有植物藥生產企業 必須在生效日前完成註冊,否則不允許在歐盟境內銷售和使用,使得中藥在海外獲取合法身份再蒙上一層陰影。

東阿阿膠總經理秦玉峰也對記者表示,由於阿膠產品在歐美市場未被承認價值,公司在多年前已主動退出歐美市場,轉而大力拓展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市場。

在凱基證券一位分析師看來,海外上市的中國藥企回歸國內A股市場難度並不大,只要其註冊地在中國而不是海外,那麼在公司構架上不需要做太多調整。與此同時,近幾年A股市場醫藥板塊持續向好的態勢,會讓這些公司得到更高的估值。

「難度可能僅僅體現在排隊上吧,畢竟有那麼多擬上市的醫藥公司。在海外做投資者關係很困難,這些公司回到國內後,其實也有利於這些公司的投資關係建設。」該分析師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