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創新的融合上, 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加快步伐,尤其是深港。
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可以說是融合的三大關鍵點。雖然深港兩地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正在加強,但因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三大要素的融合仍面臨不小障礙。
就在最近,利好政策頻出,比如,國務院宣布取消臺港澳居民在內地就業許可;深圳出臺相關管理辦法允許資助資金跨境使用,以促進科研資金便利流動等。
這些舉措具有突破意義和導向意義,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合作將進一步加速。
人流、物流不通暢
在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歷史機遇下,香港的青年人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未來,跨境就業可能會是大灣區的常態,就像現在很多人住在東莞,卻在深圳上班。
但目前,在內地就業的香港年輕人並不多。深圳市福田區政協常委金孝賢曾做過一個調研,發現在內地讀書的香港人畢業之後有70%~80%想留在內地工作,但是留下來的不到一半。
這其中就涉及到稅率、政策限制、政策宣傳不到位等諸多因素。
以稅率為例,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港澳及境外科研人員,受限於“183天”的個人所得稅規定,即按目前的規定,境外人士在內地就業超過183天,需要按照內地稅率來交稅。而在香港,個稅起征點比較高,月賺一兩萬港元基本不用交稅。
此外,大灣區在物流上也存在一定障礙。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經濟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張玉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般的貿易物流沒有問題,主要是對科技創新的障礙,即便是科研設備也要征收關稅,還要辦理申請許可,以及各種各樣的流程,沒有研發物流的綠色通道。”
今年上半年,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就曾在深圳某論壇上以香港一高校為例,稱該高校準備將香港本部的部分二手設備運到廣東的研究院用,卻發現雖然它是非盈利機構,但進出海關仍需要繳納30%的關稅。
方舟還表示,在生物醫藥和基因等領域,很多人體組織和血液樣品也因為檢驗檢疫的原因,不能跨境流動。
資金流動不便利
與此同時,科研經費還不能在深港之間自由流動。
對此,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臨床醫學創新中心副研究員吳丁蘭感受頗深。
吳丁蘭曾是香港中文大學的一位科研人員。近年來,廣東省和深圳市分別與香港科技創新署開展合作成立了科技專項。2016年,她所在的香港團隊與深圳一家單位成功申請到了其中一個聯合項目。雖然合作對於雙方在科技交流合作、人才相互培養以及科研成果的轉化上都有明顯的幫助,但卻在資金的使用上遇到了一些小麻煩。
吳丁蘭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因為資金不能出境,帶來一些細節和實質性的問題,比如,如果深圳團隊送人去香港進行中短期交流學習,或者香港團隊來深圳的實驗室工作,所產生的人員和科研費用如何從合作經費支出?實際上還是各自用各自的,這使聯合項目的實際目的打了折扣。”
她還表示:“香港的科研機構可以通過在深圳設立的分支機構申請內地的科研經費,但是這些經費只能在內地使用,也會遇到一些實際的困難。比如,聘用的科研人員只能在深圳工作,科研試劑只能用內地的發票報銷等。但有些特殊的科研試劑在內地是買不到的,或者購買手續非常麻煩,只能在香港購買,但是又沒法使用內地的科研經費報銷。”
深圳的一位資深科研人士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經常去香港參加學術會議,與基礎研究能力頗受贊譽的香港高校也有合作。但香港高校與內地合作時顧慮很多,因為很多資金用起來不方便,這就影響到了合作的長久性和深度。
張玉閣表示,此前國家層面也有關於港澳機構可以申請中央財政的科研計劃,但解決的是政府資助資金的跨境問題,沒有解決市場或社會的跨境問題,比如民間機構的研發資金從香港進入深圳,適用的還是一般的外匯管理。
政策頻出
雖然大灣區人流、物流和資金的融合可謂障礙重重,但近兩年來,推動性的聲音和政策也不斷湧現出來。
2017年11月底,在佛山舉辦的2017粵港澳合作論壇上,科技部創新發展司副司長余健表示,國家科研計劃將向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開放,實現科研經費跨境撥付,允許相關資金在大灣區跨境使用。
深圳已先行一步。今年7月,《深圳市“深港創新圈”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發布,擴大了“深港創新圈”計劃項目類別,且新增類別允許資助資金跨境使用,以促進科研資金便利流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產學研融合。
在人的流動上,日前國務院宣布取消11項行政許可等事項,其中包括取消“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今年3月,深圳前海管理局也率先宣布,在深圳前海就業的港澳居民可免辦《臺港澳人員就業證》。
在此之前,《臺港澳人員就業證》的辦理流程較多,過程也頗為複雜,影響了港澳人士在內地就業的積極性。
張玉閣認為,上述舉措具有突破意義和導向性意義,這意味著深港之間的合作會愈加密切。“相當於發出了一個信號:不管是人還是資金,在兩地之間的流通都將越來越寬松。取消就業許可便利了港澳居民來內地發展,這是非常積極的變化。”
吳丁蘭也感受到了政策出臺前後的變化。她表示,近年來,深圳人才政策的變化吸引了很多從內地到香港深造的人才回到深圳工作。在香港博士畢業後就留在香港工作了近五年的她,也在一兩年前回到了深圳。吳丁蘭希望,在更多政策的推動下,兩地的科研合作能夠更加緊密且具有實質性。
而張玉閣表示,這只是開始。“不是說取消了就業許可,就清除了所有就業的障礙,深層次的障礙仍然有待解決。比如說個人所得稅,香港的個人所得稅較內地要偏低一些。”
在資金的流動上,張玉閣提出:“資金的流動涉及到資金的分類管理。現在未對資金的用途進行區分,只要是出境,都涉及到外匯管理。事實上,在國際匯率變動的背景下,有些資金看起來是研發資金,實際卻是熱錢,這就涉及到分寸和尺度的把握。如何讓研發資金高效便捷地流動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也需要持續改善的過程。”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