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搜房向左,樂居往右 放眼觀美股

來源: http://xueqiu.com/4043855103/35887644

搜房向左,樂居往右

        作為中國房地產電商的代表,搜房網(NYSE:SFUN)和樂居網(NYSE:LEJU)共同占據七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它們曾因將互聯網元素嫁接到房地產以及輕資產的商業模式,享受了資本市場極高的估值。但是近半年來,投資者對它們的質疑越來越多。
      “時代和世界在不斷變化,如果現在還在做和五年前一模一樣的事,肯定要被淘汰。” 莫天全公開表示,現在是自上市以來公司最為艱難的時期,地產市場的下行以及公司業務的轉型,給他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他執掌的搜房,從最初獲得500萬元風險投資,到2010年赴紐交所上市,之後成長為市值數十億美元、人員上萬的全球最大電商地產公司。如今毅然宣布大刀闊斧的改革,從傳統的媒體平臺進入全新的交易領域,目前正遭遇傳統中介商的抵制,前途未蔔。
而其最大的競爭對手樂居,則選擇繼續做純粹的信息化平臺,並趁著搜房轉型的契機擴大自身的業務版圖、深化市場滲透率,意圖將在北京的成功經驗複制到全國。
樂居CEO賀寅宇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莫天全所做的戰略轉型風險極大,樂居不會冒這種險,線下部分(搜房要做交易平臺不得不涉足線下)非樂居所擅長,樂居樂意將其交給合作夥伴去做。
       樂居要做的是根據開發商和消費者的需求,搭建一個完善的多層次服務平臺,做大入口,把參與者都接入進來。但是,這個市場會不會如莫天全擔心的正在不斷萎縮?
“對於整個地產電商,今年是一個大亂之年。” 賀寅宇說,家家都號稱在做地產電商,但是每家做的都不一樣。這是一件好事,只要市場的接受度增加,總能百花齊放。賀認為,目前中國的地產電商滲透率不超過5個點,只是一個起步市場,電商模式還遠未成熟。
他預計,“2015年是一個決勝年。”

搜房切入交易


       “搜房(SOUFUN)是我和我女兒一起合計出來的名字,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不適應公司的發展需要。”莫天全在2014年12月舉行的“New&Different”房地產互聯網大會上直言。
       1995年成立的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是搜房的前身。1999年,搜房控股成立,並將信息搬到互聯網上,於是誕生了搜房網。而從2014年7月18日起,搜房網正式啟用全新LOGO及新域名(Fang.com)。
       十年來,搜房從“新房+研究院”的舊模式,陸續添加二手房和家居,近年又將遊天下和搜房金融業務一並納入,業務一直在更新換代,但是這次不同,莫天全要做更徹底的轉型。
       莫天全解釋, “搜房”這兩個字是以搜索為導向,符合互聯網1.0時代的特點,已經不能完全涵蓋未來公司的業務範疇。他說,“房天下”將更清晰、更簡單、更靠近用戶,並且要把房地產交易中的買、租、貸、賣等環節融為一體。
        顯然,搜房今天要做的已不是單純的媒體電商。“大家都在研究搜房到底要幹嗎,是不是要自己提供全流程服務?”莫天全說,“我們的回答是NO。” 他堅稱,搜房網的定位還做平臺,包括了房源開放平臺、客源開放平臺、交易平臺和金融平臺。
       這其中,2014年最大的變化無疑是交易平臺,特別是其中的二手房交易平臺將會是最有想象力的一個市場。
       搜房稱,二手房交易平臺是讓有房要賣的房東通過搜房電商平臺發布房源,這個房源同時分發給二手房合作夥伴、經紀公司和經紀人,幫助房東完善各方面信息,了解他想賣的價格。而用戶看到這些二手房房源,就會形成訂單。
       但搜房的解釋不能安撫被動了奶酪的傳統中介商。
        2014年10月24日,鏈家地產向旗下所有經紀人發出通知,稱從11月1日起全面停止與搜房的合作,這給線下毫無布局的搜房帶來重大危機。此後,搜房的管理層不斷在各種場合強調與合作夥伴“和合共生”,以試圖緩和與經紀商之間的緊張關系。
過去幾年,搜房的輕資產模式加上中國房地產業的高速增長,使其一直極受海外投資人追捧。2013年全年收入6.4億美元,凈利潤2.98億美元,增長接近三位數。
但是好景不長,2014年三季度,搜房的電商(E-commerce)的業務被樂居迎頭趕上,而因為市場低迷,主打二手房市場的房源發布業務(listing service)同比下跌高達20.8%。
“莫可能真覺得白銀時代來了。” 一位接近莫天全的業內人士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稱。
在他看來,莫這次戰略轉型絕不僅是出於電商的考慮,很有可能是在對房地產大勢做出判斷,“起因可能是看重未來的二手房市場”。
他說,一二手房市場的數年背離(新房數量保持大額增長)已告一段落,搜房的廣告模式已經岌岌可危,但在二手房市場又看不到增長空間,於是就面臨選擇,“到底是做媒體平臺還是直接踏上去做交易平臺”?
而一旦做分銷,收費模型就跟原有的媒體電商不一樣,是找開發商去拿傭金的模式,等同於渠道電商。但如果沒有自己的經紀人團隊,做交易絕無可能。
深圳世聯行的CEO陳勁松12月稱,搜房網交易平臺轉型遇到了難題,“他們自己也還沒徹底想清楚怎麽轉型”。
“莫總在股價高位區間增發融資了一筆錢,然後用這筆錢入股了世聯行、合富輝煌等中介代理公司,希望通過建立股權關系做布局,跟線下公司建立好關系。我們還沒看到有成熟的合作模式,雙方都在摸索中,世聯行與搜房的合作很可能會從三四線城市開始。”
樂居堅守平臺
“搜房的嘗試等於引進一種不確定的商業模式。” 樂居CEO賀寅宇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稱,一家市值這麽大,人員這麽多的公司,冒這麽大風險,翻船怎麽辦?樂居不會去做這種事。
早在2008年,紐交所上市以後的易居中國(NYSE:EJ)與新浪合作,將易居旗下房地產信息咨詢業務與新浪房地產網絡業務進行合並,成立合資公司新浪樂居(前身)。到2009年,與克而瑞合並成立中國房產信息集團,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代碼:CRIC,2011年退市)。
2014年4月,樂居作為服務於新房、二手房和家居三大領域的房地產O2O整合平臺,在紐交所獨立上市。
2014年三季度,樂居同樣業績不佳,股價大幅下滑。但是與大刀闊斧改革的搜房相反,樂居堅持做純粹的信息化平臺,並聲稱要趁機擴大市場占有率。
“我們的想法是構築一個完善的平臺系統,找各種各樣的人來看房子,享受我的服務體系,並將下遊的所有經紀公司、代理商和開發商接進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圈。” 賀寅宇表示。
他說,線下業務並非樂居所擅長,一定會引進合作夥伴一起做,例如,樂居幹不了分銷,就與經紀公司合作;在拓客方面,現在也越來越傾向於找外包公司, “從未想過把產業鏈所有環節的利潤都留在樂居”。
“在不擅長的方面,我們真不想賺錢,因為你想賺錢,這個生態鏈就建不好。” 賀寅宇說,“你希望產業鏈所有人成為你的敵人,還是成為你的朋友?”
賀表示,樂居擅長的是線上推廣、暖場和移動服務,用自己的平臺為開發商提供廣告、品牌塑造等服務,舉辦遊戲、抽獎、交易活動以及推送數據庫等,未來仍要在這個生態圈中將自己擅長的部分做到極致,把服務體系做好,把影響力和市場份額做大,把入口撐大。
“至於最後成交不成交,跟我沒關系。”賀寅宇強調說,我只要把人帶到案場,我的任務就完成了,這個人進了案場之後,殺客的工作不是我幹的,殺客的工作是代理商幹的,或者他們自己的銷售團隊去幹。最後把這個客戶殺得掉、殺不掉,取決於你的產品價格和質量,不取決於我。
“我要做商場,我不要做商場里面一個櫃臺。” 賀告訴《財經》記者。
而莫天全對房地產一二級市場未來的走勢判斷是否會影響樂居的選擇?
就此,賀對《財經》記者表示,過去因為人力、資金所限,樂居的重心在新房市場。但從2013年開始,樂居在全國擴張二手房市場,在未來兩年到三年,樂居還會堅持做二手房的信息平臺。
他估計,這個市場的盤子大概在20億元,而樂居去年做了1億多元,搜房做了10億元,今年搜房可能下滑到7億元,樂居可能會增長到2億元。
“無論如何,這塊業務毛利很高,我還要再往前努力一步。”他說,“哪一天我也像搜房那樣做到10億元,再思考模式怎麽變。”

移動端成競爭制高點


無論是搜房的豎向切入交易環節,還是樂居的橫向做大平臺份額,這兩家曾經的媒體電商巨頭都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從PC端走向移動端。
“誰都知道PC在走下坡路。” 賀寅宇說,樂居把很多精力放到了移動上,移動能夠帶來遠遠比PC互聯網更大的效果。
樂居的移動端戰略目的在於構築交叉平臺,從而提供新的利潤點。
公司搭建的四大移動平臺,覆蓋了Web(手機樂居)、App(口袋樂居)和兩大社交平臺,微信樂居和微博樂居。四個平臺同步,形成交叉的導入,影響力會成倍擴散。
按照賀寅宇的話說,“可能每一個點都是一顆珍珠,而樂居是希望把這些珍珠串成一個項鏈,而項鏈就圍繞核心去做服務。”
        根據樂居提供給《財經》記者的最新數字,目前該公司移動端的流量已經超過了PC,有50%的用戶、30%的看房團和大約三成到四成的電話量是來自移動端。其中微信、口袋樂居和手機樂居這三個來源較大,微博相對弱一點。
       移動端的活動現在做的最多,包括紅包類、抽獎類、遊戲類、交易類、分享類、服務類的,每一個活動里面微信紅包、大淘金、翻翻樂、樂透、測運程、雲購、一分錢點鞭炮和滴滴看房,都是有價格的。
       將來可能獲得的收入會有四分之一是從PC搬過去的傳統內容,此外會賣移動傳播,賣訂閱號里的贊助廣告,同時會賣搜索,樂居有微信、微博、百度直達號的三個搜索,目前尚未完成定價。
        搜房在移動端上也進展很快。三年前,公司在北海年會上確定了推動移動平臺建設的戰略,“那時候大家都不清楚這是個什麽東西”,而截至今年,搜房網移動端的流量已經追平了PC流量,而PC端取得今天的成績用了15年的時間。
       “這是一個移動時代,這個時代生機勃勃,就是以這樣的速度成長。”搜房控股副總裁徐曉曄在互聯網大會上表示,2014年搜房APP用戶數達到3000萬,置業顧問總數到了13萬,經紀人總數到了276萬,設計師總數3萬。
        與樂居不一樣,搜房的移動化戰略更傾向於達成交易。
        通過移動的大數據計算可以有效獲得用戶。搜房控股副總裁張步鎮發言時稱,“移動時代一人一機,並且24小時隨身攜帶,通過手機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這個消費者的地點、時間以及生活狀態,包括他想買什麽樣的房子。”
        同樣的,搜房網每天記錄3000萬次用戶行為,通過行為分析給每個用戶精準畫像,形成潛客,這些潛客會跟賣家的房源建立起一個有效連接,使得需求都能夠有效匹配, 大大地提升房產交易的規模和效率。
       為什麽不是互聯網公司來主導這樣的變革呢?例如,淘寶房產和我愛我家的合作最後成果寥寥,遠洋地產和京東的合作也流於表面。
        “互聯網自己來幹完全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賀寅宇說,他們這撥人是不願意幹我們的苦活、累活,O2O是需要接地氣、有地面部隊的,每一個城市需要安上一兩百個人紮紮實實去幹的,利潤還不高,互聯網公司願意幹嗎?
在他看來,隨著市場發展,2015年整個地產電商會進一步集約化,服務逐步規範,開發商會強化電商關系管理,小的電商可能退出。
       這意味著慘烈的競爭。賀寅宇認為,這時候大家不得不真金白銀、真刀實槍地上場,今年會是幾個大公司之間的決勝年。$搜房(SFUN)$ $樂居(LEJU)$ 

原載2015年1月26日《財經》雜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09

微博向左,推特往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2/161600.shtml

微博向左,推特往右
闌夕 闌夕

微博向左,推特往右

一晦一明,自知冷暖。

本文由闌夕(微信ID: techread)授權i黑馬發布。

盡管美國新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將Twitter作為他最為核心的對外發聲渠道,並使他的Twitter帳號成為全球新聞媒體必須關心的頭條素材,然而詭異的是,Twitter並未從中受益多少,它的用戶增長早已瀕臨停滯,那些留存下來的用戶每天使用Twitter的時間也降低到了平均2.8分鐘,比兩年前少了1/3。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遠在中國的對照產品微博,這個被業界公認為是「二次崛起」的社交媒體平臺不僅在市值上逼近——甚至一度超過——作為鼻祖的Twitter,包括在MAU這個至關重要的指標上,二者已經幾無差距可言。

763afd5d98154c185f60f33b2af5a6e3

* 微博和Twitter的MAU趨勢曲線

一晦一明,自知冷暖。

去年年底,美國科技媒體Re/code將「沒有公司願意收購Twitter」列為年度十大科技新聞之一,灰色幽默溢於言表。由於CEO和董事會對於出售公司這個問題的意願相悖,加上經營虧損難以遏制,Google、迪士尼、微軟等潛在買家相繼退出,迄今為止,Twitter的股價已經有連續500天低於發行價,甚至曾被憤怒的投資者訴諸法庭,控告Twitter「故意傳遞過度樂觀的信息」。

Twitter的最大問題,是它很難獲取新增用戶加入,Facebook把持著成熟的社交關系,Snapchat網羅起了整個年輕群體,居於夾縫之中的Twitter同時還要面對廣告商的潰逃——沒有企業願意將自己的品牌置於一個充滿火藥味和「網絡巨魔」(意指那些熱衷於在網上攻擊他人的用戶)的媒體環境中。

7f3c8d49ec8f89ffd3a83ee8241dced1

* Twitter和Facebook的MAU增長對比

這似乎也證明了政治和性同為腎上腺素的燃料品種,但是前者的商業價值很難得到流通,相反,根據媒體的統計,進入2016年以來,幾乎每個月都有公眾人物因為不堪罵戰而選擇宣布關閉他的Twitter帳號,這讓Twitter對於它的存量用戶的運營也變得岌岌可危起來。

微博的去政治化,則有些不期而遇的意味。

前日,天津大悅城一名男子懷抱兩名幼童,因為不慎失手而導致懷中幼童雙雙墜樓身亡,成為公眾廣泛關註的話題。曾是微博「女王」的姚晨發言,認為家長已經足夠悲慟,不該承受過多苛責,而商場應當思考如何設計加強防護裝置用以避免悲劇重演。

這種含有轉嫁事故責任意圖的說法,自然在而今的中文社交生態中不受待見,擁有八千多萬關註者的姚晨也相當意外的受到了大量不失刻薄的批評,而微博某高層則在轉發這條微博的時候表示:

垂直化和去大V化,其實不是微博的選擇,而是時代的趨勢,網友眼界越來越廣,你不改,網民就拋棄你。不是自己的領域,多提問題,少提建議,這事兒博主如果轉一個法律界專家看法,應該不會這麽被動。

雖然這話有些得巧賣乖之嫌,但也能夠表現微博的受益過程,它積極介入流量的分配流程,即使因此遭受不少用戶的抗議,卻也從未停止堅持己見的動力。

比如在解決「網絡噴子」的問題上,微博的走心程度顯然要比Twitter技高一籌,前者不僅開發了包括「信息流里不再顯示被拉黑者的微博」(別人轉發的也不會顯示)的新版黑名單功能,還支持用戶自定義屏蔽關鍵詞使之不再出現在自己的微博評論中。

很難想象,Twitter在「返聘」傑克·多西正式成為公司CEO之後的很長一段日子里,後者每天早上會去Twitter上班,而到午休時,他則端著從Blue Bottle買來的咖啡,開車去自己的創業公司Square進行下午的工作。

這份傲慢,終成累卵。

2016年秋天,Twitter宣布關停旗下短視頻應用Vine(後來轉為更換品牌),此時,距離Vine登上App Store免費榜榜首,只過去了三年時間。

事實證明,Twitter無力抵禦稍具強度的競爭,只要Instagram、Snapchat和Youtube加入戰場,Vine的隕落就如流星那樣急轉直下,而在牙尖嘴利的科技寫手看來,這幅畫面倒是相當符合邏輯:「如果Twitter在不能改變自身頹勢的情況下卻能扭轉Vine的下滑,那才是見了鬼了。

df9cd285ce80d059c4b4e1a0d17efbeb

* Vine的每月視頻上傳量

曾有媒體透露,Vine的數十名頭部作者曾經「逼宮」平臺,希望公司能夠解決產品上的大量短板——包括更加便利的編輯體驗和遏制網絡暴力的蔓延——並向優質用戶支付費用,用以鼓勵他們生產內容,並換來數十億播放量的增長。

Vine的應對相對消極——因為Twitter否決了這項現金扶持的請求——隨後,這些作者先後離開Vine,選擇了那些處於上升期且對用戶更加友好的短視頻平臺,根據調研公司Marketly的統計,從2013年到2016年,約有一半以上的頭部用戶成為不再更新任何內容的僵屍帳號。

而在高度相似的布局中,微博則扮演著另一個時空的成功角色。

同樣是在2013年,微博領投秒拍的B輪融資,且在後面三輪融資中從未缺席,與之深刻綁定。而秒拍則沒有浪費微博提供的鼎力支持,用了三年時間躋身國內短視頻行業估值最高的項目之列。

微博和秒拍的組合,每一個腳印都踩在了Twitter和Vine的反面,除了建立面向內容生產者的資金補貼(秒拍負責)和流量扶持(微博負責)之外,從視頻工具到直播應用,微博加秒拍的共享效應都被發揮到了最大。

374eec47fa69026ccdc7141c1d8d9c7e

* 秒拍的早期推廣物料

微博亦不吝於掩飾投資秒拍的非財務收益,在整個2016年,微博平臺的視頻播放量相比上一年大漲713%,這種對於內容生態的豐富填補,為拉升用戶活躍起到了絕佳的作用,根據「Sales/User」或「Value/User」的估值法計算,微博當前的變現能力依然偏低——還不及陌陌——這也意味著可上升的空間不容小覷。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Twitter已向蘋果公司提出申請,將其在App Store中的應用分類從社交類別移至媒體類別,有趣的是,微博的CEO王高飛也在最近一場財報發布的電話會議上表示「信息流市場的規模可能大於社交媒體」,意在強化內容屬性。

於是,在經歷了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之後,這兩家公司終於又在河底摸到了同一塊石頭,並在未來的兩個時空里繼續開展平行的商業實驗。

就像法國作家米歇爾·德·蒙田說過的那句話:「最難的必是始終如一,常見的總是變幻無常。

微博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